伏牛花
疗久风湿痹,四肢拘挛,骨肉疼痛,头痛头眩,及五痔下血。
味苦、甘,平,无毒。花黄、叶青而细,类黄柏叶而不光。茎赤有刺,花淡黄色成穗,似杏花而小。三月采,阴干。一名隔虎刺,俗呼为凤油刺,即伏牛之讹也。
紫葳花
治女人崩带,破癥瘕血闭,疗寒热羸瘦。养胎,治血中痛,主痿厥,益气。
味酸,气微寒,无毒。生藤蔓依大木,至顶方开花。花黄赤色。叶味苦,无毒。一名凌霄花,一名陵苕,一名茇华。
白槿花
白木槿:性平,无毒。止肠风泻血,治痢后热渴。作饮服之,令人得睡。炒入药,煎取汁。
花:凉,无毒。治肠风泻血,赤白痢。作汤代茶饮,治风。
夜合花
主安五脏,利心志,令人欢乐无忧。久服轻身明目,得所欲。
洁古云:杀虫,治肺痈。煎膏,消痈肿。
味甘,平,无毒。此木似梧桐,枝甚柔弱,叶似皂荚、槐等,极细而繁。其叶两两相向,至暮而合,故名合昏。五月发红白色花,花瓣如丝,茸茸然。至秋而实作荚子,极薄细尔。采皮及叶用。一名合欢,一名合昏。俗呼为瞎梅也。
剪金花(一名王不留行,一名禁宫花)
主金疮,止血逐痛,除风痹内寒,止心烦,鼻衄,痈疽恶疮,乳瘘,产后下乳汁。引导之药,治游风、风疹、风毒,通血脉。
《珠囊》云:专治难产及经水不匀,及治金疮、止血,出竹木刺。
味苦、甘,气平,无毒。花红白色,子似菘子,如黍、粟。其叶尖如小匙头,亦有似槐叶者。花开黄紫色,因名剪金花。根、苗、花、子并用。
水红花子
治心痛痞积,主消渴,去热明目,益气。取根茎作汤洗,消脚气肿及除恶疮,去痹气。浓煮汁渍之,绞汁服,止蛇毒入内、心闷。又捣汁傅蛇咬毒疮。主治与水蓼同。一名天蓼,一名笼古,一名荭草。
萱草花
佩之可以宜男,玩之可以忘忧。
味甘,气寒,无毒。怀孕妇佩之则生男,因名宜男草。一名忘忧草,一名鹿葱。
萱草根
治五淋而消乳痈,下水气,安五脏,利心志,令人欢乐无忧,轻身明目。治心痛,治酒疸遍身黄者。
味甘,气寒,无毒。五月采花,八月采根。
蜀葵
味甘,气寒,无毒。久食钝人灵性。花:冷,无毒。治小儿风疹。
茎与根:治客热,利小便,散脓血恶汁。叶烧为末傅之。子:冷,无毒。为末傅无头肿毒。
黄蜀葵花
治小便淋沥,催生。治恶疮脓水久不瘥者,作末傅之。
白葵花
疗痎疟,去邪气。治妇人白带下,脐腹冷痛,面黄肌瘦,及治横生逆产。白带用白花,赤带用红葵花。
小花者名锦葵,一名莪葵,功力更强。
葵子
治女人白带。治淋涩,通小肠,催生下胎。疗水肿,治一切疮疥并瘢疵。
味甘,气冷,平,无毒。凡用,炒研入药。
鸡冠花
止肠风泻血,赤白痢,女人崩中带下。
味辛,气凉,平,无毒。有红白二种,炒研入药。
青葙子(即野鸡冠花子)
治皮肤中热风瘙痒,杀三虫,治疮疥虱痔。治五脏邪气,治目疾。
《经》云:益脑髓,明目聪耳。镇肝,坚筋骨,去风寒湿痹。
味苦,气寒、平,无毒。又云:花紫白,实作角子,黑而扁小,似苋实而大。苗止金疮。
槐花
凉大肠热。治皮肤风及肠风下血,赤白痢,痔漏。
味苦,气凉,无毒。去梗炒用。
槐实(臣)
主五内邪热,止涎唾,补绝伤,五痔火疮。治女人乳瘕,子脏急痛,下胎催生。治男妇阴疮湿痒,产门痒痛,久服明目补脑,益气黑发,延年。又云:治大热难产。
味苦,性寒,无毒。景天为之使。十月巳日采。凡用以铜锤打破,入乌牛乳汁内浸一宿,蒸过用。
《珍》云:与桃仁治症同。
槐胶
治一切风,化涎,治肝脏风,筋脉抽掣,急风口噤,四肢不收,顽痹毒风,周身如虫行。口眼歪邪,腰脊强硬,或破伤风。作汤散丸,杂诸药用。或作汤吞药。
槐枝
可洗疮及阴囊湿痒。治崩中,赤白带下。
味苦,气寒。春采嫩枝,烧存性为末,揩齿去虫。
槐叶
味苦,平,无毒。煎汤浴儿,去疥癣疔肿。皮、茎同。
槐白皮
主中风皮肤不仁,酒煮服之。煎汤洗五痔,及男子阴疝卵肿,女人产门痒痛,小儿惊痫壮热。茎叶同用。又治一切恶烂诸疮疥癣。煎膏止痛长肉,消痈肿。煮汁含之,治口齿疳风等疮。
味苦,无毒。槐根白皮同功,治喉痹寒热。
槐菌
味苦、辛,平,无毒。治五痔心痛,女阴中疮。一名槐耳。又云坚硬者是。
柳花
《经》云:主风水气,黄疸,恶疮,金疮,灸疮,止血止痛。
味苦,气寒,平,无毒。即水杨柳花也。其叶圆阔而赤,枝条短硬。柳叶狭而长,青绿,枝条长软。
杨枝皮
消痰热,淋沥。可为吐药。煎汤洗风肿痒。酒煮含,止齿痛。
杨叶
主天行热病,传尸骨蒸,下水气。为末,治火疮;煎膏,贴痈肿、妒乳,续筋骨,长力止痛。
陈藏器云:叶及嫩枝杵汁服,治赤白久痢。
杨实
溃痈逐脓血。其汁止渴。
杨木中虫屑:无毒。可为浴汤,去风瘙痒瘾疹。
侧柏叶
治血山崩漏之疾,止吐血、衄血、血痢,赤白带下及尿血。
《证类》云:治冷风历节疼痛,止尿血。与酒相宜。轻身益气,令人耐寒。其嫩叶亦治杖疮。
味苦涩,气寒。又曰微温、无毒。须用嫩叶良。四时各依方向采,阴干。凡服食,用酒浸一宿,晒干,炒用。
柏白皮:主火灼烂疮,长毛发。
卷柏(君)
破癥瘕而血通。主五脏邪气,女子阴中寒热痛,癥瘕血闭,无子。止咳逆,治脱肛,散淋结,头中风眩痿厥。
《汤液》云:强阴益精,疗腹痛。久服好容体,颜色。
味辛、甘,性温、平,微寒,无毒。五、七月采,阴干用。生用破血,炙用止血。
大小蓟
止诸血胎漏,血崩,吐衄。保精,治痈肿。
味甘、苦,气温、平,无毒。又云凉。可单用。五月采,阴干。
小蓟根:味甘,温。又云:凉,无毒。又云:辛,平。可单用,止崩中血下。
《汤液》云:破宿血,止新血暴下及血痢,金疮出血、呕血等症,并取根杵汁温服。
大小蓟叶相似,功力有异,并无毒。大蓟生山谷,根疗痈肿;小蓟生于平泽,或麦地中。二蓟俱能破血,小蓟不能消肿。
刘寄奴
散血,疗汤火金疮之毒止。治产后余疾,下血止痛,极效。疗金疮为要药。又云破血。
味苦,气温,无毒。刘裕小名寄奴,未及帝时,以此草治金疮得效,因名焉。多食今人痢。极治脱肛。
茅根
止血与吐衄。花亦止吐衄。
《经》云:主劳伤虚羸,补中益血,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下五淋,除客热,止渴,坚筋及女人崩中。
味甘,性寒,无毒。杵碎入药。
茅针
味甘,平,性凉,无毒。即茅笋也。通小肠,主恶疮肿未溃者。煮腿之,一针溃一孔,二针溃二孔。生挼傅金疮止血。煮服止衄血及暴下血。
白茅(臣。即茅花也)
能破血而止消渴,止衄血、吐血,贴灸疮。
味甘、咸,可啖,甚益小儿。其花至夏茸茸然。其根至洁白甘美,亦可啖。治溺血、吐血、衄。治金疮止血。
陈藏器云:治痈肿者,取茅锥一茎,正尔全者,煎数沸服之立溃。若用两茎,即穿两孔。或折断一枝为二,亦穿二孔。最治刀箭伤。
仙茅
主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脚风冷挛痹,五劳七伤,虚弱失溺,无子,益阳道,强筋力,益肌肤,消食明目。久服轻身通神。
《珠囊》云:益肾扶元气,补虚弱。
味辛、苦,性温,有毒。忌铁及牛肉、牛乳。凡用以米泔水浸去赤汁,出毒,方可用此药。叶青如茅而软,稍阔,面有纵理,又似棕榈。至冬尽枯,春初乃生。三月有花如栀子,黄,不结实。根独茎而直,傍有细根附生。肉黄白、皮褐色。又衡山出者,花碧,结黑子。
常山
吐涎,理痰结,治温疟。
味苦、辛,气寒,有毒。畏蜀漆,忌菘菜、鸡肉、葱。形如鸡骨者良。阴干用。
葶苈
除遍身浮肿,逐膀胱留热,定肺气之喘促,疗积滞之水饮。
《赋》曰:泻肺喘,通水气,破癥瘕积聚,身暴中风热痒痒。久服令人虚。
《汤液》云:利水道,下膀胱水及皮间邪水上出,面目浮肿者,利小便。
味辛、苦,性寒,无毒。沉也,阴也。榆皮为之使。恶僵蚕、石龙芮。立夏后采实,阴干,炒用,得酒良。
七潭云:葶苈,药有甜、苦二味:苦则下泄,甜则少缓。量病虚实用之。《本草》不分其治而注为一条,不可不审也。
荆沥(以黄荆取沥也)
主心虚惊悸,闷乱烦热,头风眩运,心恶欲吐,卒暴失音,小儿心热,惊痫羸瘦。止消渴,令人少睡。
味甘,性冷,无毒。烧法:取大牡荆茎条,截作尺馀,平架于火上烧之。两头以磁盆张取沥汁。
竹沥
治中风不语及失音,止胸中大热,烦闷风痹。
伊训云:治伤寒劳复,安胎,治妊妇子烦,消痰除热,止消渴,及产后身痉,角弓反张,口噤面青者,饮此一二升。
味甘,性大寒,无毒。烧法:以?竹或苗竹,截作短段,约二尺许,两头以砖石架竹于火上烧之,每头以磁盆张沥。
竹青(一名竹茹)
疗伤寒热症。治呕逆吐血,崩中溢筋,温气,治寒热,除实热,去内热。
《十书》云:治虚烦,除哕呕,吐血,衄血,崩中,及伤寒劳复发热。
味苦,平、性寒,无毒。取苦竹刮取皮用,馀竹次之,炒枯入药。
苦竹
治不眠,止消渴,解酒毒烦热。馀与淡竹同功。
味苦,寒,无毒。
?竹
治咳逆上气,溢筋,除烦热,风痉,喉痹,呕吐。
淡竹及根
消痰,去热狂闷,中风失音不语,壮热头疼风,及孕妇头旋倒地。止惊悸、疮疫,小儿惊痫天吊。茎、叶同用。
《赋》曰:除烦热,喉痹,凉心。
味甘,气寒,无毒。
淡竹叶
除新旧风邪之烦热,止喘促气胜之上冲。
《经》云:除胸中痰热咳逆,吐血热毒等症。治消渴,驱烦热,喉痹,凉心经。
《赋》曰:疗伤寒、解虚烦,功倍于诸药。
味辛、苦,平,性寒,无毒。可升可降,阳中阴也。?竹、淡竹为上,苦竹次之。馀不入药。
竺黄
理天吊,止惊风,清心明目。尤制石药毒发热。
味甘,气寒,无毒。间有黄白。产天竺国,因名焉。
桑黄
酒煎,治乳痈。金色者,治癖饮积聚,腹痛、金疮。其黄熟陈白者,止久泄,益气不饥。黑者治女人崩漏,带下赤白,月闭癥瘕,产后血凝,心腹痛,阴痛,阴阳寒热,无子,及月水不调。
味甘,气寒,有小毒。六月多雨时采,晒干用之。其软如耳,黑色者,止可作蔬,不入药。
又云:桑黄:甘、辛,无毒。治男子肠风泻血,痃癖,善治风破血。不宜多服,能发五脏风壅塞筋脉,痔漏。
栘白皮
补虚损,劳伤羸瘦。散腰肾冷,梦泄。煮汁服,治女人崩中血结,疟疾。煮酒服,去风虚耳鸣。
味甘,温,无毒。取东引根白皮用。
桦木皮
味苦,气平,无毒。木似山桃。治诸黄疸,煮饮。亦入杨梅疮药用。
杉材(即杉白皮)
微温,无毒。疗漆疮,治腹痛,去恶气。煮汁洗脚,去浮肿。
杉菌
味苦,气微温。生大木上。主治心痹气痛及暴心痛。
棕子
涩肠,止泻痢、肠风,崩中带下。养血。
味甘,气平,无毒。一云小毒。
棕皮
止鼻衄、吐血,破癥瘕,治崩中带下,肠风,赤白痢。烧存性入药。
《汤液》云:治金疮疥癣,生肌止血,烧存性用。
味甘、咸,气平,无毒。棕匙外茸毛:治金疮打损止血。
楮实子
补虚及阴痿不起,阴水肿,明目,充肌。
味甘,气寒,无毒。叶:捣汁洗疹风。
树皮中生汁,堪涂癣。
女真实(即冬青子)
养精益肾,轻身,调和五脏,除百病。浸酒去风、补血。
味苦、甘,气平,无毒。处处有之。主治与金樱子同。
地肤子(君)
清小便、利膀胱,可洗皮肤之热,补中、益精气。
《汤液》云:散恶疮疝瘕,强阴,治膀胱热,主泄泻、赤白痢。
味苦,气寒,无毒。与阳起石同服,疗阴痿,补益气力,治阴卵溃疾。一名鸭舌草。出熟田中。苗软不堪。今云叶似荆芥,茎可扫帚,与经不合。
续随子
消癥荡滞,治蛇伤蛊毒,女人血结月闭癥瘕,利大小肠。
《十书》云:治痃癖瘀血,心腹疼痛,冷气胀满,除痰饮积聚,下滞恶物。茎中白汁:可去痣、?〖黑曾〗。
味辛,气温,有毒。
没石子(即无实子)
止痢,生肌,治阴疮阴汗。可染须发为黑。治泻泄。
味苦,气温,无毒。出西番,有窍者良。
五倍子
疗肠风五痔,除齿?及疮脓。洗眼,去风热,生津液。治肠虚泻痢。
味苦、酸涩,气平,无毒。一名文蛤,一名百虫仓。
莨菪子(音浪荡)
《经》云:止搐拦风,肉痹拘挛。疗癫狂风痫,疗齿痛,出虫,令人健行,令人见鬼。除风变白,久服益志强力,通神轻身,走及奔马。多食令人狂走。
《十书》云:安心定志,聪耳明目。性温不寒。取子入药,勿令子破,破即令人发狂。
味苦、辛,气温,有大毒。得甘草、升麻、犀角,可解其毒、今处处有之。凡用,以小便浸之,便尽,用水洗,日干。每日空心水下二指捻。此物功未见如所说,其毒极有甚焉者。煮二三日而芽方生,毒可知矣。用者其审之。一名草天仙子,一名狼唐,一名横唐,一名行唐。
谷精草(一名戴星)
明目,疗翳膜遮睛,治喉痹齿痛。
味辛,气温,无毒。生道傍及田中,茎叶俱细。
旱莲草
治血痢,针灸疮发,洪血不止,敷之立效。疗金疮止血。汁:涂须发眉,生速而繁,排脓止血,通小肠,花细而白,其实若小莲房。苗似旋覆。摘其苗、实,皆有汁出,须曳而黑,故可作为乌须药。
味甘、酸,气平,无毒。一金陵草,一名鲤肠草,一名住血草。
败酱
《珠囊》云:治腹痈及产后之疾痛,除疥痞疽痔马鞍热气。
《象》云:主暴热火疮,疥癣瘙痒,疽疝,除痈消肿,结热风痹。
陈藏器云:破凝血,化脓为水,及产后诸病,催生落胞。
味辛、苦、咸,气平、微寒,无毒。入足少阴肾、手厥阴胞络。如腐之臭,因名之。陈久者良。一云即苦荠菜。
雷公云:凡使,以甘草叶拌蒸二时,去叶烘干收用。
酸浆草
除烦热,通淋止崩,催产难,治热燥烦满,定志益气。
《秘要》云:利水道,疗产。吞其实,立产。今处处有之。叶亦可食,开黄花。味酸。子作房,房中有子如梅李大,黄赤色。小儿食,尤有益。可除热。其根似菹芹色白,绝苦。一名三叶酸浆。
味平,气寒,无毒。处处有之。宜即螳螂草也。其画形亦相似。方取嫩草杵汁,搅汤,空心温服,治卒患热淋,遗沥,小便疼痛。
豨莶草(一名火杴草)
扫湿痹诸风,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疼,腰膝无力。亦能行大肠气。叶入药佩之,驱疟。
味苦,气寒,有小毒。颇似鹤虱。叶似芥菜而狭长,纹粗,茎高,花黄白。诸本药性皆同,止一本言性热、无毒。
天明精(使)
主瘀血血瘕欲死,下血,止血痢,利小便,除小虫,去痹。
易老云:去胸中客热,止烦渴。
味辛,性寒,无毒。似豨莶。豨莶苦而臭,明精辛而香。
王孙草
主五脏邪气,寒湿痹,四肢酸疼,脚膝冷痛。
《金柜》云:止金疮,破血,止痛生肌。疗赤白痢,补虚益气,除脚肿,发阴阳。
味苦,气平,无毒。一名牡蒙。又云:紫参即王孙草也。
蒲公草
消热毒疗肿,散滞气有奇功。治妇人乳痈及诸疮,皆立效。
味苦、甘,平,无毒。春初生苗叶,如苦苣,有细毛刺。中心抽一茎,茎端开一花如菊,色黄如金钱。断其茎叶,皆有自汁。人亦以为野蔬啖之。专治女人乳痈,水煮汁,少佐以酒服之,及捣敷患处。一名构耨,一名苦板。
景天草
主虚劳烦热热疮,治大热火疮,诸般蛊毒,及治寒热风痹。
伊训云:治风疹恶痒,女人漏下。用花良。
《赋》云:治小儿丹毒,发热惊风,赤眼头痛。
味苦、酸,气平,无毒。又云小毒。一名慎火草,一名避火草。
花能明目,治女人崩漏,赤白带下。叶疗金疮,止血。
夏枯草
最治头疮,瘰疬瘿瘤,及跌打疮伤,散血生肌,破癥结,脚肿湿痹,轻身,止筋痛。
味苦、辛,气寒、平,无毒。土瓜为之使。有紫白二种,白者不入药,其紫花者良。就生采,捣敷患处。忌铁。夏至而枯,故名之。一名四牛斗草。
治肝虚目痛,用香附为君,佐以此物及苦茗良。
金星草
治赤紫丹毒,发背,诸疮肿,痈疽结核等症。浸油搽头,极生毛发。
味苦、甘,气寒,无毒。冬至后叶背有两行黄点,故名金星。与石韦相类。解硫黄毒,杀蛇毒。生石上者良。
《经》云:叶长二尺,因致惑焉。
金鸡脚(即金星草之别种也)
治痈肿热毒及妇人乳痈。
味甘香,气寒,无毒。生石上,一茎一叶三丫,形如鸡脚,故名。其气与辟汗草香相似。
鸡肠草
治发背疮疡,丹风初起,杵烂涂之。
味酸、甘,气平,无毒。处处有之。闽人以为菜。一名草繁蒌。
剪草
治疥疮之药。
《汤液》云:治恶疮疥癣痂瘘。
味苦,气平,凉。有小毒。婺州产者良。根名白药,治金疮。古方以此为末,和蜜丸。九蒸九晒成膏,治一切失血。其花似小蓟花而茎叶不同。
白药
主治金疮,生肌。治喉中热塞,噎痹不通。消痰止嗽,消肿毒。
味辛,温,无毒。又云:苦,平,有毒。
三白草
主水肿脚气,利大小便,消痰破积聚,消疗肿。
味甘、辛,寒,有小毒。
茜草根
理风寒湿痹,黄疸,补中,止血,解蛊毒。
易老云:去诸死血、吐血、泻血、衄血,及月经不止。疗膀胱不足。
味苦,性微寒,无毒。即染绛茜草也。
紫草根
通九窍,退肿通淋,制痘疹之灾,止心腹邪气,治五疸及诸疮。
《十书》云: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疗腹肿胀满痛。合膏,治小儿疮面皶。
芦柴根(使)
主消渴客热,止小便,治吐逆不下食,胸中热,伤寒者弥良。解大热,开胃,治噎,止呕哕。治时气烦闷,孕妇心热,并泻痢发渴。解河豚鱼毒、蟹毒。
专治噎膈、呕哕、吐逆。
味甘,性寒,无毒。当掘取土中逆水甘辛者。去节间须及赤黄皮,细剉,日干。用生者尤妙。其露出土、外浮水者,有毒勿用。
芦花茸:治霍乱。
浮萍
驱热风瘾疹,止渴,通小便,消水气,治火疮。
《汤液》云:主暴热身痒,下水气,胜酒,长须发,止消渴。即荇类也。
《经》云:叶有径寸。此亦有三种。《袖珍》有方,治病风疮。
味酸,气寒,无毒。有三种,采取晒干为末。亦能发汗。
白头翁(使)
敷男子阴疝偏肿,治小儿头秃羶腥,疗鼻衄,散赤毒痢疾。
《秘要》云:主寒热,癥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疗金疮,止腹痛及百节痛,齿痛,治项下瘤疬。
仲景用之治温疟,金疮,衄血。得酒治一切风气,暖腰明目,消赘子。
味苦、甘,气温,无毒。可升可降,阴中阳也。根有白茸如须,故名翁须根。又云有毒。豚实为之使。茎叶同用。又云即女萎根。
山慈菇
解诸疮毒,消痈疽肿毒,瘰疬。除皯〖黑曾〗。
味淡,平,有小毒。叶如车前,根如慈菇。得醋良。即鬼灯檠。一名金灯花,一名鹿蹄草。
管仲(使。一名贯众)
除毒热,杀虫,治金疮,破癥结,止鼻衄。治腹中邪热气。亦治马热。
洁古云;除头风,解诸毒,止血崩。杀寸白虫。
味苦,微寒,有毒。萑菌、赤小豆为之使。叶大于蕨。
射干(一名乌扇)
疗咽闭而消痈毒,散胸中结热气,及老血在心脾间。明目,通经消肿。
味苦,气平,微温,有毒。采根阴干,去土用。黄花者是。
鸢尾
叶似射干而花紫碧,即石扁菊。本与射干同种类者,此物不抽长茎,根似高良姜而肉白。射干花黄赤色。又云:射干是成树者。又白花者不入药。
又云:射干高二三尺,花黄,子黑,根多须,皮黄黑色,肉黄赤色者是。采根,日干用。又云:用?竹叶煮三个时辰,方可晒用。
石扁菊:能宣积滞,吐锁喉风痰,亦解砒毒。(即紫花鸢尾)
鬼箭(一名卫矛)
《经》云:通女经,破癥结瘕积,攻腹痛,及产后血咬脐腹疼痛。治卒暴心痛、不能忍者。破阴中陈血,下胎,下乳汁。又治女人血山崩漏,赤白带下。疗妇人血气,大效。杀邪鬼毒,消皮肤风肿,腹满汗出,蛊疰中恶,去寸白虫,杀腹脏虫。
味甘涩,气寒,有小毒。其干有三羽,状如箭翎,叶似山茶。八月后采条阴干。凡用拭去赤毛,削取皮羽。每一两用酥一分为度炙之。其木又名狗骨。切勿误用石茆根,头似鬼箭,而叶不同。
七潭云:此药甚微。既云破血行胎,又云止血、疗崩漏带下,去风解毒,杀邪驱痛,安有如是之功?此条难以尽信明矣!姑存之以俟知者。
鬼臼(使)
杀蛊毒精鬼邪恶,解百毒,疗咳嗽风邪,烦惑失魂、妄见,去目翳。
味辛,性温,有毒。不入汤药。
金线重楼
主惊痫,摇头弄舌,胎风搐搦,破结热痈毒,吐瘰疬,疗阴蚀,下三虫,解蛇毒。
味甘,微寒,有毒。苗似王孙,根似鬼臼。五月采,日干用。得醋良。一名草河车,一名蚤休,一名七叶一枝花。
甘蕉(君)
根大寒,味甘,无毒。主痈肿结热。捣傅痈肿良。
子:甘美可食。与芭蕉同类而异种耳。
芭蕉
多生江南。叶长丈许,阔二尺余。茎软,根可生用,不入群方。根性相类,用生根治天行热症,发狂烦闷。治消渴痈毒,并服金石发热闷乱口干,并绞汁服,及梳头长发,消肿,游风风疹头痛,并研署傅之。
芭蕉油
性冷,无毒。治头风热,并女人发落。止烦渴及汤火疮。治暗风痫疾。
取油法:用竹筒削尖,刺入皮中,如取漆法。
此物有数种,花极大,类象牙色者,实大甘美可食,名曰牙蕉,即甘蕉也。其卷心中抽干作花,生大萼,如倒垂菡萏,十数层瓣,渐大则花开。瓣中繁盛、红如火者,为之红蕉;白如蜡色,为之水蕉。
苎根(使)
消痈肿,治心膈热,安胎及产前后烦闷,女人下血等症。
《经史证类》云:治天行热病,大渴狂躁,及服金石药人心热,署毒箭、蛇虫咬,发热,丹毒肿。
汁:主消渴,止产后血运腹痛,及蚕咬人等症。
味甘,平滑,气微寒,无毒。
屋游(即屋上青苔)
逐皮肤之水肿,断齿衄之血踪,及治小儿痫热。
《十书》云:治皮肤浮热,往来寒热,利小肠、膀胱,及时气烦闷,止渴。
味苦,气寒,无毒。入汤用。煮服之。
垣衣(一名土马鬃)
味酸,气寒,无毒。主治骨蒸烦热,毒痈衄血,及黄疸,心烦热病。此系背阴古墙垣上苔,生在墙为之垣衣,在屋为之屋游,在井为之井苔。一皆苔类也。
胡桐泪
治风牙,杀蛀牙虫,吐膨胀腹满,去大毒热。
味苦、咸,性寒,无毒。其形黄色,得水便化,如硝石也。去大毒热,心腹烦满。水和服之,取吐良。
又治牛马急黄黑汗。
海金沙
攻伤寒热病,利小便。
俗呼其草为竹园荽。处处有之。收全科,以好纸盛晒之,就日中以杖打之,枝叶中自然有砂落纸上,旋收之。专利小便赤血淋沥。得硼砂、栀子、牙硝最良。
又云:生作小株,才高一二尺。七月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