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是菩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要法。但如仅有五度,就像盲者,般若则像向导,五度如果没有般若,就不能究竟到达彼岸,不能称为“波罗蜜”;而般若如心,五度如身,般若如果没有五度,也不能究竟到达彼岸,不能称为波罗蜜。如果二者具足,则一一度都可究竟到彼岸,都能称为波罗蜜。(译者注:六度,又称为“六波罗蜜”,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
《金刚经》,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人遍修六度的轨范。因经文简略,所以只举布施为例。如果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行布施等,就能度脱一切众生,而不见能度之“我”,与所度之“法”,以及受度的众生相,则能四相不生、三心不得,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得而成佛了。
因此,受持《金刚经》中哪怕四句、三句、两句、一句的人,功德也难以言说;受持全经的人,功德更不可思议。所以,从古到今,都有许多人读诵,其中能顿悟自性、彻证唯心,生登圣流、死归安养(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可胜数。其次,读诵《金刚经》可以消除罪业、增长善根、转祸为福、化愚痴成智慧的例子,就更多了。
许止净居士选取古今典籍中的感应事迹,分类述颂;他的友人刘契净,又为这些事迹作注解,使读者都知道《金刚经》义理渊深,功德广大,生正信心,努力效法前人修行,随其功行浅深,也能得到种种利益。
《金刚经》中,释迦牟尼佛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如果读者能发至诚心、恭敬心受持读诵《金刚经》,便能跻身未来诸佛之中。愿大家共同努力!
民国十三年甲子中秋日古莘常惭愧僧印光释圣量 谨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