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鬘经疏义私钞 作者:圣德太子

胜鬘经疏义私钞

日本圣德太子疏,唐明空私钞并序,日本睿尊题记,圆珍题记。公元 7 世纪初,笃信佛教的圣德太子为女帝推古天皇讲赞《胜鬘经》,在此基础上撰成《胜鬘经义疏》。唐大历七年(772 年),入唐僧诫明等将《胜鬘经义疏》带至扬州,唐僧明空阅后制末疏,名之为《胜鬘经疏义私钞》。 江户时代以来的刻本均作 “六卷”,但实际上刻本是将《胜鬘经》《胜鬘经义疏》及《胜鬘经疏义私钞》即经、疏、钞合为一部而敷衍成六卷,已失原貌。唯西教寺正教藏舜兴写本为 “一卷”,与圆仁《入唐新求圣教目录》相合。 《胜鬘经疏义私钞》主要是对《胜鬘经》的义理进行疏解和阐释。通过对经文中诸如胜鬘的本迹、名义,师子吼的含义,以及经中所涉及的一乘、方便、方广等概念的深入解析,来弘扬佛教的教义和思想。例如,对 “胜鬘” 名义的解释,提到 “胜鬘者世以七宝严其肉身,而今以万行严其法身故云胜鬘”,体现了以万行严饰法身方为胜鬘的思想;在解释 “师子吼” 时,指出 “师子吼者自宣大理无所怖畏,义同师子不畏众狩”,强调了胜鬘所演教义的无畏和决定说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