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艺术的最高点与宗教相接近。二层楼的扶梯的最后顶点就是三层楼,所以弘一法师由艺术升华到宗教,是必然的事。
1、与丰子恺之书信
丰子恺介绍
丰子恺(1898 年—1975 年),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丰子恺,堂号缘缘堂,笔名“TK”(FONGTSEKA),法号婴行,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石门湾),中国现代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漫画家,被誉为“现代中国最艺术的艺术家”、“中国现代漫画的鼻祖”。
丰子恺绘画师从李叔同、国文求教夏丏尊,1917 年与同学组织桐荫画会,并加入研究金石篆刻的东石社。1919 年与画会同仁举办第一次作品展,民国十年(1921 年)东渡日本,入东京川端洋画学校学习油画。1922 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丰子恺历任上海市人民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等职。1975 年 9 月 15 日,丰子恺在上海华山医院急诊观察室逝世,享年 77 岁。
丰子恺在漫画、书法、翻译等各方面均有突出成就,先后出版的书法和画集、散文著作、美术理论和音乐理论著作等共达 160 部以上。他的画作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被录入民国时期的小学课本,他的散文被台湾国文教科书收录。其中漫画以“曲高和众”的艺术主张和“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的艺术特色备受世人青睐。
书信一:一九二八年八月廿二日,温州
子恺居士慧览:
今日午前挂号寄上一函及画稿一包,想已收到?顷又做成白话诗数首,写录于左(下):
(一)《倘使羊识字》(因前配之古诗,不贴切。故今改做。)
倘使羊识字,泪珠落如雨。
口虽不能言,心中暗叫苦!
(二)《残废的美》
好花经摧折,曾无几日香。
憔悴剩残姿,明朝弃道旁。
(三)《喜庆的代价》(原配一诗,专指庆寿而言,此则指喜事而言。故拟与原诗并存。共二首。或者仅用此一首,而将旧选者删去。因旧选者其意虽佳,而诗笔殊拙笨也。)
喜气溢门楣,如何惨杀戮。
唯欲家人欢,那管畜生哭!
(四)原题为《悬梁》
日暖春风和,策杖游郊园。
双鸭泛清波,群鱼戏碧川。
为念世途险,欢乐何足言。
明朝落网罟,系颈陈市廛。
思彼刀砧苦,不觉悲泪潸。
案此原画,意味太简单,拟乞重画一幅。题名曰《今日与明朝》。将诗中“双鸭泛清波,群鱼戏碧川”之景,补入。与“系颈陈市廛”相对照,共为一幅。则今日欢乐与明朝悲惨相对照,似较有意味。此虽是陈腐之老套头,今亦不妨采用也。俟画就时,乞与其他之画稿同时寄下。
再者,画稿中《母之羽》一幅,虽有意味,但画法似未能完全表明其意,终觉美中不足。倘仁者能再画一幅,较此为优者,则更善矣。如未能者,仍用此幅亦可。
前所编之画集次序,犹多未安之处。俟将来暇时,仍拟略为更动,俾臻完善。
演音上
八月廿二日
此函写就将发,又得李居士书。彼谓画集出版后,拟赠送日本各处。朽意以为若赠送日本各处者,则此画集更须大加整顿。非再需半年以上之力,不能编纂完美。否则恐贻笑邻邦,殊未可也。但李居士急欲出版,有迫不及待之势。朽意以为如仅赠送国内之人阅览则现在所编辑者,可以用得。若欲赠送日本各处,非再画十数叶,重新编辑不可。此事乞与李居士酌之。
再者,前画之《修罗》一幅(即已经删去者),现在朽人思维,此画甚佳,不忍割爱,拟仍旧选入。与前画之《肉》一幅,接连编入。其标题,则谓为《修罗一》《修罗二》。(即以《肉》为《修罗一》,以原题《修罗》者为《修罗二》。)再将《失足》一幅删去。全集仍旧共计二十四幅。
附呈两纸,乞仁者阅览后,于便中面交李居士。稍迟亦无妨也。
廿三晨
书信二:一九二八年八月廿四日,温州
子恺居士:
新作四首,写录奉览:
凄音
小鸟在樊笼,悲鸣音惨凄。
恻恻断肠语,哀哀乞命词。
向人说困苦,可怜人不知。
犹谓是欢娱,娱情尽日啼。
农夫与乳母
忆昔襁褓时,尝啜老牛乳。
年长食稻粱,赖尔耕作苦。
念此养育恩,何忍相忘汝!
西方之学者,倡人道主义。
不啖老牛肉,淡泊乐素食。
卓哉此美风,可以昭百世!
!!!
麟为仁兽,灵气所钟。
不践生草,不履生虫。
繄吾人类,应知其义。
举足下足,常须留意。
既勿故杀,亦勿误伤。
去我慈心,存我天良。
[附注]:儿时读《毛诗·麟趾章》,注云:“麟为仁兽,不践生草,不履生虫。”余讽其文,深为感叹。四十年来,未尝忘怀。
今撰护生诗歌,引述其义。后之览者,幸共知所警惕焉。
我的腿(旧配之诗,移入《修罗二》)
我的腿,善行走。
将来不免入汝手,
盐渍油烹佐春酒。
我欲乞哀怜,
不能作人言。
愿汝体恤猪命苦,
勿再杀戮与熬煎!
画集中《倒悬》一幅,拟乞改画。依原配之诗上二句,而作景物画一幅(即是“秋来霜露……芥有孙”之二句)。画题亦须改易,因原画之趣味,已数见不鲜,未能出色,不如改作为景物画较优美有意味也。再者《刑场》与《平等》二幅,或可删,亦可留,乞仁者酌之。
论月
八月廿四日
书信三:一九二八年九月初四日,温州
子恺居士:
前复信片,想达慧览。尚有白话诗二首,亦已作就,附写如下:
母之羽
雏儿依残羽,殷殷恋慈母。
母亡儿不知,犹复相环守。
念此亲爱情,能勿凄心否?
此下有小注,即述蝙蝠之事云云。俟后参考原文,再编述。
平和之歌
昔日互残杀,今朝共舞歌。
一家庆安乐,大地颂平和。
附短跋云:李、丰二居士,发愿流布《护生画集》。盖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主义为宗趣。虽曰导俗,亦有可观者焉。每画一叶,附白话诗,选录古德者□首,余皆贤瓶道人补题。纂修既成,请余为之书写,并略记其梗概。
新作之诗共十六首,皆已完成。但所作之诗,就艺术上而论,颇有遗憾。一以说明画中之意,言之太尽,无有含蓄,不留耐人寻味之余地。一以其文义浅薄鄙俗,无高尚玄妙之致。就此二种而论,实为缺点。但为导俗,令人易解,则亦不得不尔。然终不能登大雅之堂也。
画稿之中,其画幅大小,须相称合。如《母之羽》一幅,似稍小。仁者能再改画,为宜。虽将来摄影之时,可以随意缩小放大,但终不如现在即配合适宜,俾免将来费事。且于朽人配写文字时,亦甚蒙其便利也。
附二纸,为致李居士者。乞仁者先阅览一过,便中面交与李居士,稍迟未妨也。
演音上
九月初四日
2、与夏丏尊之书信
夏丏尊介绍
夏丏尊(1886 年—1946 年),浙江绍兴上虞人,名铸,字勉旃,于 1912 年改字丏尊,号闷庵,文学家、语文学家、出版家和翻译家。
夏丏尊自幼从塾师读经书,1901 年考中秀才。次年到上海中西书院(东华大学的前身)读书,后改入绍兴府学堂学习,都因为家贫未能读到毕业。光绪三十一年他借款东渡日本留学,先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毕业前考进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但因申请不到官费,于 1907 年辍学回国。
书信一:一九二九年旧四月十二日,温州庆福寺
丏尊居士:
前奉上二片,想已收到。铜模已试写三十页。费尽心力,务求其大小匀称。但其结果,仍未能满意。现由余详细思维,此事只可中止。其原因如下:
一、此事向无有创办者,想必有困难之处。今余试之,果然困难。因字之大小与笔画之粗细及结体之或长或方或扁,皆难一律。今余书写之字,依整张之纸看之,似甚齐整。但若拆开,以异部之字数纸,拼集作为一行观之,则弱点毕露,甚为难看。余曾屡次试验极为扫兴,故拟中止。
二、去年应允此事之时,未经详细考虑,今既书写,乃知其中有种种之字,为出家人书写甚不合宜者。如刀部中残酷凶恶之字甚多。又女部中更不堪言。尸部中更有极秽之字余殊不愿执笔书写。此为第二之原因(此原因甚为重要)。
三、余近来眼有病。戴眼镜久,则眼痛。将来或患增剧,即不得不停止写字。则此事亦终不能完毕。与其将来功亏一篑,不如现在即停止。此为第三之原因。
余素重然诺,决不愿食言。今此事实有不得已之种种苦衷。务乞仁者在开明主人之前,代为求其宽恕谅解,至为感祷。所余之纸,拟书写短篇之佛经三种(如《心经》之类是),以塞其责,聊赎余罪。
前寄来之碑帖等,余已赠与泉州某师。又《新字典》及铅字样本并未书写之红方格纸,亦乞悉赠与余。至为感谢。
余近来精神衰颓,远不如去秋晤谈时之形状。质平前属撰之《歌集》,亦屡构思,竟不能成一章。止可食言而中止耳。余年老矣,屡为食言之事。日夜自思,殊为抱愧,然亦无可如何耳。务乞多多原谅。至感至感。已写之三十张奉上,乞收入。
演音上
旧四月十二日
书信二:一九二九年阳历五月六日,温州庆福寺
丏尊居士:
惠书诵悉。承询所需。至用感谢。此次由闽至温,旅费甚省。故尚有余资。宿疾本因路途辛劳所致,今已愈十之九。铜模字即可书写。拟先写千余字寄上。俟动工镌刻后,再继续书写其余者。今细检商务铅字样本,至为繁杂。有应用之字而不列入者。有《康熙字典》所未载之僻字及俗体字,而反列入者。若依此书写,殊不适用。令拟改依《中华新字典》所载者书写,而略增加。总以适用于排印佛书及古书等为主。倘有欠缺,他时尚可随时补写也。墓志造像不列目录,甚善。《佛教大辞典》,是否仍存尊处?因嘉兴前来书谓未曾收到。如未送去,仍以存尊处为宜。阳历四月十九日寄挂号信与上海美专刘质平居士,至今半月余,无有复音。乞为探询,质平是否仍在美专,或在他处?便中示知为感。
演音
阳历五月六日
书信三:一九二九年重阳,上虞白马湖
丏尊居士:
惠书,欣悉一一。摄影甚美,可喜。山房建筑,于美观上甚能注意,闻多出于石禅之计划也。石禅新居,由山房望之,不啻一幅画图。(后方之松树配置甚妙)彼云:“曾费心力,惨淡经营。良有以也。”现在余虽未能久住山房,但因寺院充公之说,时有所闻。未雨绸缪,早建此新居,贮蓄道粮,他年寺制或有重大之变化,亦可毫无忧虑,仍能安居度日。故余对于山房建筑落成,深为庆慰。甚感仁等护法之厚意也。(秋后往闽闭关之事,是为夙愿,未能中止。他年仍可来居山房,终以此处为久居之地也。)以上之意,如仁者与发起诸居士及施资诸居士晤面之时,乞为代达。因恐他人以新居初成,即往他方或致疑讶者故乞仁者善为之解释,俾令大众同生欢喜之心也。数日以来,承尊宅馈赠食品,助理杂务一切顺适,至用感谢!顺达,不具。
演音答
重阳朝
书信四:一九三五年旧五月廿八日,惠安净峰寺
丏尊居士道鉴:
惠书具悉。吉子临终,安详无苦,是助念佛名力也。余自昨夕始,为诵《华严行愿品》。又有友人(不须酬资)亦为诵《行愿品》及《金刚经》。附奉上诵经证,请于灵前焚化可也。净峰寺在惠安县东三十里半岛之小山上,三面临海(与陆地连处仅十分之一)。夏季甚为凉爽,冬季北风为山所障,亦不寒也。小山之石,玲珑重叠,如书斋几上所供之珍品,惜在此荒僻之所无人玩赏耳。附奉《表记附录》一章,拟附于再版《表记》之后(用小号仿宋字排印)。倘陈无我居士来时,乞面交与。若已来者,乞挂号寄至世界新闻社。(大约在慕尔鸣路,乞探询之。)费神,至感!不宣。
开明出版《子恺漫画》,其卷首有仁者序文述余往事者,已忘其书名,乞寄赠四册,以结善缘,至用感谢!
演音复疏
旧五月廿八日
书信五:一九三九年旧六月十九日,永春普济寺
丏尊居士澄览:
惠书两通,于今午同时收到。信笺稿,写奉。刻木板时,乞勿移动其地位(印章亦勿移动)。因字形配合,及笔气连贯处,皆未能变易也。《护生画集》流布,承代谋画,甚感。朽人居深山中,诸事如常。永春及泉漳等处居民,多朝散暮归,唯营夜市,以避机弹,至可愍也。信笺稿之字句,皆出于《华严经》。乞代达无我居士,并希致候。不宣。
音启
六月十九日
书信六:一九三九年中秋后二日,永春普济寺
丏尊居士澄览:
惠书诵悉。至用欢慰。书件,附挂号邮奉。以后暇时,拟多写结缘之书幅,俟时局平靖即可邮寄也。承询所需,甚感。现无所需。居深山高峰麓,有如世外桃源,永春亦别名桃源也。谨复,不备。
音启
农历中秋后二日
(附一笺及经名三纸,乞费神转交蔡丏因居士。彼昔居法界环龙路三十号,近未通信,未审住所,乞转询之。附白。)
书信七:一九四二年旧九月,泉州温陵养老院
丏尊居士文席:
朽人已于“九”月“初四”日迁化。曾赋二偈,附录于后: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谨达,不宣。
音启
(前所记月日,系依农历。又白。)
3、与许幻园之书信
许幻园介绍
许幻园(1878 年—1929 年),中国近代诗人,小说家。思想新进,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沪上新派诗文界的领袖人物之一,同时是城南文社的盟主,也是李叔同在俗时生前挚友天涯五好友之一。
书信一:一九零一年,上海
云间谱兄大人经席:
奉上素纸三叠,望察收。是序明正作好不迟,付印须二月时也。命书之件,略迟报命。前见示佳著,盥诵再四,哀艳之思,溢于毫素,佩甚佩甚!暇当掇拾数什,奉和大雅,但珠玉在前,而瓦砾恐瞠乎其后耳。雨雪霁时,知己倘有余晷,请到敝寓一叙。临颖依依,曷胜眷眷。即请大安!
如小弟成蹊顿状
书信二:一九零三年秋,上海
幻园老哥同谱大人左右:
别来将半载矣,比维起居万福,餐卫佳胜为颂。弟于前日由汴返沪,侧闻足下有返里之意,未识是否?秋风菁鲈,故乡之感,乌能已已,料理归装,计甚得也。小楼兄在南京甚得意,应三江师范学堂日文教习之选,束金颇丰,今秋亦应南闱乡试,闻二场甚佳,当可高攀巍科也。××兄已不在方言馆,终日花丛征逐,致迷不返,将来结局,正自可虑。专此,祇颂。
行安!不尽欲言。
姻小弟广平顿
初二日
书信三:一九零六年八月三十日,日本东京
幻园吾哥:
手书敬悉。教员束脩,前嘱家兄汇申,不意至今尚未到著,今已致函催促,不日必可寄到。致零用一节,弟已函达子英君,请君与渠商酌可也。弟自入美术学校后,每日匆忙万状,久未通讯,祈亮之。前《国民新闻》(大隈伯主持)将弟之
肖影并画稿登出,兹奉呈一纸,请哂纳,匆匆上。
姻如小弟哀顿
八月三十日
(附呈致施君一函,祈转交,以后惠书请写交日本东京下谷区茶屋町一番地中村李××,因弟即日迁居也。)
书信四:一九一三年七月十六日,杭州
幻园兄:
今日又呕血,诵范肯堂《落照》(绝命诗)云:“落照原能媲旭辉,车声人迹尽稀微。可怜步步为深黑,始信苍茫有不归!”通人亦作乞怜语可哂也。家国困穷,百无聊赖,速了此残喘,亦大佳事,但祝神谶去冬已为兄言,不吾欺也。社中近有何变动?乞示其详。适包君发行部来寓,弟气促声嘶,不暇细谈。代售杂志价洋已交来,当时弟未细算,顷始检查,似缺二元二角有零。晤时便乞一询。
谱弟李息顿
七月十六日
书信五:一九一三年,杭州
幻园谱兄:
承惠金至感。写件本当报命,奈弟近来大窘困,凡有写件,拟一律取润,乞转前途为幸。木印共十二颗,初六日刻好送下,至祷!
弟息顿首
书信六: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四日,嘉兴精严寺
幻园居士文席:
在禾晤谭为慰。马一浮大师于是间讲《起信论》,演音亦侍末席,暂不他适。顷为仁者作小联,久不学书,腕弱无力,不值方家一哂也。演音拟请仓石、梅盒盘各书一幅,以补草庵之壁,大小横直不限,能二幅配合相等尤善。仁者有暇,奉访二老人,为述贫衲之意。文句另写奉,能依是书,尤所深愿。今后惠书,寄杭州城内珠宝巷槎务学校周佚生居士转致,不一。
释演音
十一月十四日
4、与刘质平之书信
刘质平介绍
刘质平(1894 年—1978 年),音乐艺术家,是中国著名艺术大师李叔同的高足之一,中国现代著名音乐教育家。原名刘毅,字季武,浙江海宁盐官人。民国初年就读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受教师李叔同赏识,着意培养,并资助他东渡日本,入东京音乐学校深造,1978 年 10 月 24 日病逝。
书信一:一九一五年九月三日,杭州
质平仁弟足下:
顷奉手书,敬悉。《和声学》亦收到。尊状近若何,至以为念!人生多艰,“不如意事常八九”,吾人于此,当镇定精神,勉于苦中寻乐;若处处拘泥,徒劳脑力,无济于事适自苦耳。吾弟卧病多暇,可取古人修养格言(如《论语》之类)读之,胸中必另有一番境界。下半年仍来杭校甚善。不佞固甚愿与吾弟常相叙首也。祇询近佳!
息上
九月三日
书信二:一九一六年八月十九日,杭州
质平仁弟:
来函,诵悉。日本留学生向来如是。虽亦有成绩佳良者,然大半为日人作殿军或并殿军之资格而无之。故日人说起留学生辄作滑稽讪笑之态。不佞居东八年,固习见不鲜矣。君之志气甚佳,将来必可为吾国人吐一口气。但现在宜注意者如下:
(一)宜重卫生,俾免中途辍学(习音乐者,非身体健壮之人不易进步。专运动五指及脑,他处不运动,则易致疾。故每日宜为适当之休息及应有之娱乐,适度之运动。又宜早眠早起,食后宜休息一小时,不可即弹琴)。
(二)宜慎出场演奏,免人之忌妒。(能不演奏最妥,抱璞而藏,君子之行也。)
(三)宜慎交游,免生无谓之是非。(留学界品类尤杂,最宜谨慎。)
(四)勿蹴等急进。(吾人求学,须从常规,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矣。)
(五)勿心浮气躁。[学稍有得,即深自矜夸,或学而不进(此种境界他日有之),即生厌烦心,或抱悲观,皆不可。必须心气平定,不急进,不间断。日久自有适当之成绩。]
(六)宜信仰宗教,求精神上之安乐。(据余一人之所见,确系如此,未知君以为如何?)
附录格言数则呈阅。
不佞近来颇有志于修养,但言易行难,能持久不变尤难,如何如何!今秋因经先生坚留,情不可却,南京之兼职似可脱离。君暇时乞代购弦E二根、A二根、D三根、G二根,封入信内寄下。六七日内拟汇款五元存尊处,尚有他物乞代购也。君如须在沪杭购物,不佞可以代办,望勿客气,随时函达可也。
君在校师何人?望示知。听音乐会之演奏,有何感动?此不佞所愿闻者也。此复,即颂旅吉。
李婴
八月十九日
书信三:一九一七年一月十八日,杭州
手书诵悉,清单等皆收到。愈学愈难,是君之进步,何反以是为忧!B氏曲君习之,似曦等,中止甚是。试验时宜应试,取与不取,听之可也。不佞与君交谊至厚,何至因此区区云对不起?但如君现在忧虑过度,自寻苦恼,或因是致疾,中途辍学,是真对不起鄙人矣。从前鄙人与君函内解劝君之言语,万万不可忘记,宜时时取出阅看。能时时阅看,依此实行,必可免除一切烦恼。从前牛山充入学试验,落第四次、中山晋平落第二次,彼何尝因是灰心?
总之,君志气太高,好名太甚,“务实循序”四字,可为君之药石也。中学毕业免试科学,是指毕业于日本中学者;君能否依此例,须详询之。证明书容代为商量。五日后返沪,补汇四元廿钱。前君投稿于《教育周报》,得奖银十六元。此款拟汇至日本可否?望示知!此复,即颂
近佳!
李婴
一月十八日
书信四:一九一七年,杭州
质平仁弟足下:
来书诵悉。《菜根谭》及M经,前已收到,曾致复片,计已查收。官费事可由君访察他人补官费之经过情形,由君作函寄来。上款写经、夏二先生及不佞三人,函内详述他省补费之办法。此函寄至不佞处,由不佞与经、夏二先生商酌可也。君在东言行谨慎,甚佳交友不可勉强,宁无友不可交寻常之友(或不尽然),虽无损于我,亦徒往来酬酢,作无谓之谈话,周旋消费力学之时间耳。门先生忠厚长者,可以为君之友人。此外不再交友,亦无妨碍。始亲终疏,反致怨尤,故不如于始不亲之为佳也。不佞前致君函有应注意者数条宜常阅之。又格言数则,亦不可忘。不佞无他高见,惟望君按部就班用功,不求近效。进太锐者恐难持久。不可心太高,心高是灰心之根源也。心倘不定,可以习静坐法。入手虽难,然行之有恒,自可入门。(君有崇信之宗教,信仰之尤善,佛、伊、耶皆可。)音乐书前日已挂号寄奉。附一函乞转交门先生。此复,即颂近佳!
李婴
书信五:一九一七年,杭州
质平仁弟:
昨上一函一片,计达览。请补官费之事,不佞再四斟酌,恐难如愿。不佞与夏先生素不与官厅相识,只可推此事于经先生。经先生多忙,能否专为此事往返奔走,亦未可知。即能任劳力谋,成否亦在未可知之数(总而言之,求人甚难)。此中困难情形,可以意料及之也。君之家庭助君学费,大约可至何时?如君学费断绝,困难之时,不佞可以量力助君。但不佞篓人也,必须无意外之变,乃可如愿。因学校薪水领不到时,即无可设法。今将详细之情形述之如下:
不佞现每月入薪水百零五元
出款:
上海家用四十元年节另加
天津家用廿五元年节另加
自己食物十元
自己零用五元
自己应酬费买物添衣费五元
如依是正确计算,严守此数,不再多费,每月可余廿元。
此廿元即可以作君学费用。中国留学生往往学费甚多,但日本学生每月有廿元已可敷用。不买书、买物、交际游览,可以省钱许多。将来不佞之薪水,大约有减无增。但再减去五元,仍无大妨碍(自己用之款内,可以再加节省),如再多减,则觉困难矣。
又不佞家无恒产,专恃薪水养家。如患大病不能任职,或由学校辞职,或因时局不能发薪水,倘有此种变故,即无法可设也。以上所述,为不佞个人之情形。
倘以后由不佞助君学费,有下列数条,必须由君承认实行乃可。
一、此款系以我辈之交谊,赠君用之,并非借贷与君。因不佞向不喜与人通借贷也。故此款君受之,将来不必偿还。
二、赠款事只有吾二人知,不可与第三人谈及。君之家族门先生等皆不可谈及,家族如追问,可云有人如此而已,万不可提出姓名。
三、赠款期限,以君之家族不给学费时起,至毕业时止。但如有前述之变故,则不能赠款(如减薪水太多,则赠款亦须减少)。
四、君须听从不佞之意见,不可违背。不佞并无他意,但愿君按部就班用功,无太过不及。注重卫生,俾可学成有获,不致半途中止也。君之心高气浮是第一障碍物(自杀之事不可再想),必须痛除。
以上所说之情形,望君详细思索,写回信复我。助学费事,不佞不敢向他人言,因他人以诚意待人者少也。即有装面子暂时敷衍者,亦将久而生厌,焉能持久?君之家族,尚不能尽力助君,何况外人乎?若不佞近来颇明天理,愿依天理行事,望君勿以常人之情推测不佞可也。此颂
近佳!
李婴
书信六:一九三一年九月廿九日,上虞法界寺
质平居士:
廿五日自甬寄来之函,诵悉。近日身体已如常,终日劳动,亦不甚疲倦,乞释远念。书件已写毕(惟除大听二十八对,未写),如此功德圆满,可为庆慰。俟仁者来寺之后小住,或朽人与仁者同暂时出外,云游绍、嘉、杭、沪、甬诸处,约一二月,再归法界寺。统俟晤面时,再约定也。不宣。
乞购大块之墨一方带下。
附写四联句:
今日方知心是佛,
前身安见我非僧。
事业文章俱草草,
神仙富贵两茫茫。
凡事须求恰好处,
此心常懍自欺时。
事能知足心常惬,
人到无求品自高。
音疏
九月廿九日夕
5、与高文显之书信
高文显介绍
高文显(1913 年—1991 年),近代佛教学者,福建省南安县人,他的母亲是一位已受菩萨戒的满分优婆夷,皈依於会泉老法师,法号宏贤。高文显从小就和姊姊春姑,随著母亲住在双灵寺,茹素念佛。文显幼年即皈依宏亮法师,法号开平,文显是入学後的学名,族谱按行辈名为泉显。文显九岁之年,随著父亲在菲律宾读小学。1925 年其父病逝,文显返回家乡,入埕边村渤海小学继续读书。初中就读於厦门同文中学,高中时转学厦门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时为 1932 年。这时李叔同游化闽南,驻锡厦门,文显谒见大师,大师演讲时,由文显译为厦门话。他在校时爱好文艺,尤擅散文与新诗创作,高中三年级时,与同窗叶肇栋等组织「海啸文艺社」,经常为厦门等地的报纸副刊写稿。文艺社曾出版《厦门青年作品选集》,收入高文显的新诗《病》、《清醒的梦》等多篇。
书信一:一九三五年正月元宵,厦门
胜进居士道席:
惠书诵悉。承仁者乡居安乐,至用欣慰。余于岁首在万寿讲小本《弥陀经》七日,并辑讲录一卷。诸缘顺遂,堪豫远念耳。尔后行止未定,犹如落叶,一任业风飘去,宁知方所耶?想仁者不久将返鹭屿,略述所怀,不及邮奉,谨托洽师传呈,不宣。
演音白
正月元宵夜
书信二:一九三七年正月廿九日,厦门
胜进居士慧览:
昨日出外见闻者三事:
一、余买价值一元余之橡皮鞋一双,店员仅索价七角。
二、在马路中闻有人吹口琴,其曲为日本国歌。
三、归途凄风寒雨。
演音
正月廿九日
书信三:一九三七年二月,厦门
胜进居士:
“一斗夜来陪汉史,千春朝起展莱衣。”此厦门某氏宅门联也。未知是古诗句,或其自撰。幽秀沉著,洵为佳句。书法亦神似东坡(应是高士手笔)。其地址如下记。(略)仁者暇时,可往一阅。能询其撰书者为何人,则至善矣。门内下首边房亦有联,余未见,仁者能入门一阅否?
音启
书信四: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四日,永春
胜进居士文席:
近阅《华严疏钞》,有引“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之句。考《会玄记》(释疏钞者)云:此为唐岑参《春梦诗》也。上二句云:“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又近日阅《灵峰宗论》(明藕益大师撰)有诗云:
日轮挽作镜,海水挹作盆。
照我忠义胆,浴我法臣魂。
九死心不悔,尘劫愿犹存。
为檄虚空界,何人共此轮。
第三句与第一句相应,第四句与第二句相应。激昂雄健,为高僧诗中所罕见者。附以奉玄察。谨陈,不宣。
演音疏
十二月四日
书信五:一九四零年四月二十八日,永春
胜进居士澄览:
近闻仁等集资印经多部,至用欢赞。朽人自去秋始,闭门养疴,老态日增,精神恍惚(日未落即卧床)。故于诸善友所,音讯疏阔。近仍居普济顶寺,不复作出山想矣。泉州等处,米价奇昂,每元仅易米一斤,贫民苦矣。临颖不胜悲叹。略陈,不宣。
善梦启
四月二十八日
6、与堵福诜之书信
堵福诜之介绍
堵福诜(1884 年—卒年不详),美术家,字申甫,也称堵申甫,号屹山,又号冷第,浙江绍兴人,居杭州,清季浙江高等学堂毕业。善书行楷,遒劲流利,亦能画写意花卉,娟秀澹逸,与李叔同的友情甚好、亦师亦友。
书信一:一九二六年旧二月五日,杭州招贤寺
申甫居士丈室:
昨承枉谈,至用欣慰!装订《华严经》事,今详细思维,如不重切者,则装订之时亦甚困难。因此经共二十七册,原来刀切偏斜者,以前数册为甚,以后渐渐端正。至后数册大致不差。故装订时,裁剪书面(即书皮子)及衬纸(每册前后之白纸),须逐册比量,甚为费事。又此书原来刀切偏斜之处,朽人曾详细审视,非是直线,乃是曲线。下方向上而曲上方亦向上而曲。此等之处,如装订时,欲使书面及前后之衬纸一一与原书之形吻合,非用剪刀剪之不可。若以刀裁,即成直线,与原书之形未能合也。以是之故,此书若不重切则装订之时,极为困难,且不易得美满之结果。今思有二种办法。其一,为冒险重切。其二,则不重切。即将原书旧有之书皮翻转,裱贴黄纸一层,俟干时,用剪刀依旧书皮之大小剪之(其曲线处仍其旧式),即以此装订。(但册数之先后次序,不可紊乱。例如第一册之书皮,仍订入第一册等。因此书全部前后样式稍参差也。)至于前后衬入之白纸,则只可省去。因此白纸,若一一剪成曲线之形,极为不易,必致参差不齐也(若依第一种办法,冒险重切者,则仍每册前后衬白纸四页)。若冒险重切者,订书处如不能切,或向昭庆经房,请彼处切之如何(原书即系昭庆经房自切者)。诸乞仁者酌之。再者,昨云签条黑边外留白纸约二分者。指另印夹宣纸之签条而言。若橘黄色之签,因外衬白纸,固不须太阔也。叨在旧友,又以装订经典为胜上之功德,故琐缕陈诸仁者,不厌繁细。诸希鉴谅至幸。新昌膀字,宜以佛经句为宜,乞商之。此未宣具。
胜臂疏
二月五日
书信二:一九二七年正月望日,杭州常寂光寺
申甫居士丈室:
久别深念。朽人现居常寂光寺,方便掩室,不出外,不见客。唯须请一人为之护法。每月来此一二次,代为购办诸物,料理琐事。尊寓距此匪遥,来往殊便,拟请仁者负任此事,未审可否?至于朽人平日所用之钱物,已有他人资助,可以足用,希仁者勿念。上记之事,乞斟酌先示复(寄常寂光寺)。稍迟数日,再致函定期延请惠临,此未委具。
月臂疏
正月望日
7、与李圣章之书信
李圣章介绍
李圣章,李叔同的侄子,他的父亲是李叔同的哥哥李文熙。李圣章曾在 1921 年从法国留学归来后,担任过北京大学教授、中法大学校长等职务。1927 年,李圣章前往杭州探望李叔同,并尝试劝说他还俗,但未能成功。
书信一:一九二二年四月初六日,温州庆福寺
圣章居士慧览:
二十年来,音问疏绝。昨获长简,环诵数四,欢慰何如。任杭教职六年,兼任南京高师顾问者二年,及门数千,遍及江浙。英才蔚出,足以承绍家业者,指不胜屈,私心大慰弘扬文艺之事,至此已可作一结束。戊午二月,发愿入山剃染,修习佛法,普利含识。以四阅月力料理公私诸事:凡油画、美术、图籍,寄赠北京美术学校(尔欲阅者可往探询之),音乐书赠刘子质平,一切杂书零物赠丰子子恺(二子皆在上海专科师范,是校为吾门人辈创立)。布置既毕,乃于五月下旬入大慈山(学校夏季考试,提前为之),七月十三日剃发出家,九月在灵隐受戒,始终安顺,未值障缘,诚佛菩萨之慈力加被也。出家既竟,学行未充,不能利物,因发愿掩关办道,暂谢俗缘。(由戊午十二月至庚申六月,住玉泉清涟寺时较多。)庚申七月,至亲城贝山(距富阳六十里)居月余,值障缘,乃决意他适。于是流浪于衢、严二州者半载。辛酉正月,返杭居清涟。三月如温州,忽忽年余,诸事安适,倘无意外之阻障,不它往。当来道业有成,或来北地与家人相聚也。音拙于辩才,说法之事,非其所长,行将以著述之业终其身耳。比年以来,此土佛法昌盛,有一日千里之势。各省相较,当以浙省为第一。附写初学阅览之佛书数种,可向卧佛寺佛经流通处请来,以备阅览。拉杂写复,不尽欲言。
释演音疏答
四月初六日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