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关斋戒十讲 作者:演培

入关斋戒十讲

即《八关斋戒十讲》,为释能度记,佛历二五一四年(1970)于新加坡灵峰般若讲堂会讲记录,后收入天华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讲记》附录等流通,常以 “入关斋戒十讲” 流通,实指 “八关斋戒十讲”,会讲于星洲灵峰般若讲堂,记录者释能度,收录于天华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梵网经菩萨戒本讲记 附八关斋戒十讲》(1989),常见目录结构为十讲,包括绪说、八关斋戒的出家训练、名义略释、制立缘起、功益殊胜、受者拣别、忏悔必要、作法略说、支数辨别、问题料简、六念修法,其核心要点包括八关斋戒为在家众设立的 “暂时出家法”,助其体验与训练出家生活节律,与五戒 / 菩萨戒的差异重在出家行持训练(如过午不食、著坏色衣、离饰好等),属短期出家训练,大小乘最高果位(阿罗汉、佛果)多由出家而成,在家证前三果有先例,但至阿罗汉果前多需现出家相,受持重视身心安和(“身安则道隆”),如法受持一日一夜,含忏悔、正受戒体、过午不食、离歌舞香饰、不坐高广大床等,并以六念(念佛、法、僧、戒、施、天)辅助修持,已出版版本为天华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讲记 附八关斋戒十讲》,网络流通多以 “八关斋戒十讲” 或 “入关斋戒十讲” 标题见于佛弟子网站与资料站,常见为会讲节录或转载,若用于个人修学,建议以天华版为底本,对照会讲录音 / 节录互补阅读,涉及受戒羯磨、持戒开遮与行持细节,应以戒律师承与常住规范为准,讲记可作理解与启发参考,不代行持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