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宗义差别,佛教分为四宗,所谓有部、经部、唯识、中观,学者循此阶梯修学,逐渐达到究竟般若智慧。集萃四宗要籍,形成五论学制,即《俱舍论》《释量论》《现观庄严论》《入中论》《律论》,以上五论是系统学习佛法的根本教典。

《俱舍论》,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译「对法藏论」,主依有部,兼采经部,以三十卷八千颂之篇幅含摄《大毗婆沙》二百卷十万颂要义,是根本阿毗达磨中具集大成性质之著作。论分九品,其中「界」「根」二品阐明万法体用,「世间」「业」「随眠」三品讲述流转生死诸果、因、缘,「贤圣」「智」「定」三品教授解脱还灭诸果、因、缘,末「破我品」归结无我。古有赞云:「含藏发智、六足之籄箧,深入四阿含经之关键。十二部经思已过半,八万法门由而可知。」综之,此论详细解释佛陀初转法轮四谛法要,在修行次第中属共中、下士道,为大乘基础。世俗谛之业果缘起亦大乘所需,由此成办殊胜依身而增上圆满资粮,方成大觉。此论在古印度内外共学,号称「聪明论」;五部论中喻如宝藏,以所诠详广,犹百宝库藏。

此论作者世亲论师是古印度最负盛名的佛教大师之一,先在西方有部出家,后受兄无著菩萨引导,进入大乘唯识,成为瑜伽行派代表大师。广学多闻,为世眼目,遍弘三乘,造论众多,有「千部论主」之誉,被尊「南赡部洲六庄严」之一。高足无数,特出四胜,即:戒律殊胜功德光论师,量理殊胜陈那论师,对法殊胜安慧论师,般若殊胜圣解脱军。高山景行,仰止无限。

《俱舍论》,陈真谛三藏初译,唐玄奘法师再译。玄奘法师门下传释《俱舍》,称三大家,即普光、法宝、神泰。普光详记玄奘法师口授而成《俱舍论记》(即《光记》),义门广博,众说并举。法宝撰《俱舍论疏》(即《宝疏》),非滞文言,多兴理辨。泰疏稍早,惜文不全。《光记》《宝疏》是深入《俱舍论》最直接详备之注疏,但以其论岐义富,卷帙巨大,一般学者难以洞悉。应晋州刺史贾曾劝请,玄奘法师再传弟子圆晖法师依《光记》《宝疏》,著成《俱舍论颂疏》,简明易入,成为学人踊跃受习之广流通本。在后来诸释疏中,唐遁麟法师《俱舍论颂疏记》(《麟记》)与唐慧晖法师《俱舍论颂疏义钞》(《晖钞》)较受推崇。

然于时下,《俱舍论颂疏》也显得文深义艰,难以理解,读者亟需契机能入之读本。多宝讲寺智敏上师多年弘阐《俱舍》,多次讲解《俱舍论颂疏》,名称普闻,广誉影响。此次整理出版的《智敏上师著述集》之「俱舍卷」,包括《俱舍论颂疏集注》《阿毗达磨俱舍论略注》《俱舍论颂疏表释》《俱舍论颂疏讲记》《俱舍大要讲记》,共五种,针对读者各种需求提供了一套系统教材。

智敏上师根据多年对《俱舍论颂疏》之教学研究,将《颂疏》中疑难名相、义理进行集要注释,所引用文献皆出自一般读者无暇接触閲读之论典,如《大毗婆沙》《顺正理论》《光记》《宝疏》《麟记》《晖钞》等。经过整理,遂成《俱舍论颂疏集注》,学人通过此书,可全面、准确、清晰地了解《颂疏》之涵义。

为便读者深入经藏,亲近大师,敏公对《阿毗达磨俱舍论》亦进行简要注释,即《阿毗达磨俱舍论略注》,打开文本,读其文句,仿佛亲聆论师音声,当面对话。有宿缘善根者,则更契入密微,广发慧明。

敏公最早于一九六二年即弘扬《俱舍》,八十年代以后在各地佛学院多次讲解《俱舍论颂疏》,根据讲课録音整理编订而成《俱舍论颂疏讲记》,以显豁易懂之语释,消除今人对于深细法相术语之隔碍,稍前有内部整理流通本,广受欢迎。

在讲课期间,敏公上师为便学者了解《俱舍》繁复义理内涵,将颂文要义通过表格形式显现,层次清楚,一目了然,对读者帮助很大。此诸表格、科判,及思考题等,皆整理在《俱舍论颂疏表释》一书中。

一九九五年,敏公上师应邀到澳洲弘法,根据听众机缘概略讲述《俱舍》每品大要,为初学者进入《俱舍》深义提供一个方便阶梯。此次根据讲解録音整理成书,名为《俱舍大要讲记》,适合初学者閲读。

以上五种著作针对不同层面的需求,构成智敏上师《俱舍》教学的一个有机整体,学人可藉此通达《俱舍》要义,进而了解根本乘有部之精髓,为学习唯识、中观打下坚实的基础。《智敏上师著述集》之「俱舍卷」的整理出版,为学习《俱舍论》相关论典搭建了一个寛厚易入、深浅有致的平台,我们乐于见闻、助成读者在本卷诸书中获益,共同推动《俱舍》一系的研究与弘扬。祝吉祥!

多宝法幢编辑室

二〇一四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