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6月17日讲于杭州)
(弟子问:“如何消除贪嗔痴慢疑?”)
贪嗔痴慢疑属于思惑。教里说无明分见惑、思惑、尘沙惑与无明惑。由粗而细、微细至极微细。见惑乃迷失无生无我等之真理而起之妄惑也,属于理边,故名理惑,分身、边、邪、取、戒五种,均属不正的知见。比如执著在神通上,而不问自己有没有明心见性,这是修道人普遍存在的不正见。见惑容易除,我们修法开悟见了本性,端正了知见,见惑就尽除了;但思惑不易一下子除掉,须于开悟断见惑后更见性修习真理,才能渐断此惑,以思惑为思维世间诬妄之物而起之事惑,其性钝昧,有贪、嗔、痴、慢、疑五惑之分,故不易顿除。见、思惑不除,生死轮回不能了。所以要消除这身、边、邪、取、戒与贪、嗔、痴、慢、疑十惑,先要明白本性,开大悟,深知事物皆幻,都不可得,彻见这一念断处,了了分明的灵知之性,就是我人的本性,在境界上时时保护锻炼他,把多生执著的习气都磨光,贪嗔痴慢疑才能销殒。教下说这四惑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中有九地八十八品之多。要一步一步慢慢除去,不是一下子除得了的,故须具一片长远深心,在境界上精勤地奋斗始得。
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我们真心本来具足法报化三身,不须向外去求。现在我们的一念清净心,就是当前念已断后念未起,那了了分明的灵知就是我们的法身;我们能见一切东西智慧光明就是我们的报身;一切事物形形色色的显现都是我们法性的变化,就是我们的化身。法身和报身容易理解。当我们断掉念头后,还是了了分明,不是没有知觉,现在这了了的灵知就是我们的法身,大家当下可以体验;报身就是我们现在能见这一切东西的智慧光明。没有法身的智慧光明就不能见这些东西。譬如没有光就象瞎子一样,不能见东西,能见的是我们法身的光明,法身的光明朗照,就是智慧光明朗照;化身说起来就不大容易理解,一切东西,如杯子、水果、房子等都是我的变化,都是我的化身,这怎么是我的化身呢?这些不是无情的东西吗?器世间是无情的,人和动物都是有情的,怎么是我的化身呢?因为这些东西离开我的法性智慧就不会有。譬如我们住的房子,造房子前先要打图样,工程师怎么在大脑中想出这个图样呢?他吸收外面的境象,经过思考变化,怎么改造,怎么发展,怎么能适合人的需要而绘制出新型的图样,这是什么功能呢?是大脑的功能吗?看起来确是大脑的功能,但是大脑中各种脑神经,如视觉神经、听觉神经,就象电线拉好,不通电还是不起作用。电是什么?电就是我们法身的功能。何谓佛性?性者,性能也,能,就是功能。他就是能起作用而无相可见。譬如说电,见不到电的形象,通电以后,电灯就能亮,机器就会转。所以,大脑神经就譬如电线,通电就是我们佛性的功能。所以打图样也好,后来请工匠造房子也好,都是我们佛性的功能,这些都是佛性所变现的,就是佛性的化身。所以明白这个法报化三身都唯心具足以后,你时时不住相,一切都是我法身的大圆镜智所显现的影子,就不动心,不取相了,无所祈求!这样子用功夫,贪嗔痴慢疑就渐渐地消了。
不明白这个道理,住着在神通上,着相,非但贪嗔痴慢疑消不了,反而会更增加。要神通干什么?不就是要名闻利养吗?要恭维、要名声、要供养,贪嗔痴慢疑更增加了,一点效果都没有。所以要消除贪嗔痴慢疑,非见性不可!不见性不行!所以根子还是在明心见性上,所以佛教的根本还是明心见性。
现在有的人弄错了,不要明心见性,要神通。只要能发神通,就赶快去追取,“这个法有神通啊,赶快去学啊”。不是去掉贪嗔痴慢疑,而是增加贪得之心。所以我们修法时,须一切放下,入定也不要求,求入定,反而入不进去。因为你这求入定之心就是妄心,妄心动了,还能入定吗?所以要入定,须一切放下,一切不求,一切都平平常常的,方能心安理得怡然入定,从而打开本来,亲证佛性。实际上成道没有什么玄妙奇特,是极其简单寻常的。但是我听杭州有的师兄弟们讲,“我们杭州人没有一个成就的。”糟了,这一定把成道的真义弄错了。以为怎样才是成就呢?一定要发神通才算成就了道吗?没有发神通就不是明心见性、不能成就了?这显然是一个极大错误。让我们先来谈谈成就是什么,即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学佛的目的是出轮回,了生死,这是我们的大目的。怎么样可以了生死,出轮回呢?发神通能出轮回吗?不行!外道都有五神通,天眼、天耳、他心、神足、宿命,都是有的,但他们不能了生死,因为他们不识自己的本性是什么,执著外境追求,有所取著,生死不能了。所以要了生死、出轮回,必须心空荡荡的,一切不住,知道一切变化都是我自己的功能所显现,无所追求,无所取著,潇洒自在的,才是大成就,大自在,大神通。假使有所追逐,有所祈求,心里还是烦恼依旧,纵然五通齐发也不是成就。所以我们学佛是学个潇洒自在,在这个社会上一切随缘,尽己之能,为群众服务,能上能下,无所追求,无所取著。真正潇洒自在了,才是大乘佛教的真义,才算是成就。我们生时果能做到一切境都不粘着,毫无爱嗔取舍之心,等到腊月三十到来,也自然不著境,而逍遥自在地无生死可了了。
我们现在执着有生死,就是我们取境。今天我们有色身,有肉体,就是我们父母同房时我们自己动心了,自己跑进去的,假使你不著境,你不去,那就没有这个肉体,就很潇洒自在,可以到处飘游,现在有个肉体就累赘了,动不得了,这是我们祸由自取。现在我们修法就要明白这个道理,法报化三身都是一心具足的,不要去追求,什么神通都不要,一切都放下来,那么你就潇洒自在了。潇洒自在,无所粘着,生既如此,死也如此,你愿去那里就去那里,全由自己作主,生死不就了了吗?
成道可分四个步骤:第一步“见到本性”。现在能明白这一念断处的灵知就是本性,也是一样。大圆满也是直接开示,使人当下见本性。接下来做保护功夫,做保护功夫当中“觉受增长”,这是第二步。觉是觉悟、觉照,不迷,不为境界所动、所转。真正的觉悟就得到真正的受用,就不会烦恼了。不然逆境时你要烦恼,要光火,觉悟了,就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的,都是影子,不执着,不追求,不烦恼,就得真实受用,法喜充满,一天到晚轻安愉悦,快活得很。所以说初地是欢喜地,觉受增长,就一步步向上证,初地、二地、三地,自己常考验自己:“我现在比以前如何,是否有所进步”?当然不是一步登天,一下就到十地、等妙二觉了,要有个过程。第三步是“明体进诣”,明体就是光明体,进步了,光明大发,朗照十方世界。十方世界诸佛入我身,我身入诸佛之身,彼此交参无碍,这是《华严经》的境界。因为这是觉受增长的缘故,到这个地步,贪嗔痴慢疑就绝对没有了,一点都没有了。但还不是究竟。最后第四步才是“法界究竟”,一切光明都不可得,一切神通都不可得,都摄归自性,都不显现。按大圆满说起来就是“如腊月三十之月”。腊月三十的月亮还能看得见吗?看不见了。摄归自心,都没有了。禅宗到这里也是这样讲。上次讲过一则公案,和尚问曹山:“朗月当头如何”?朗月当头就是大圆的月亮照在头上。曹山答曰:“犹是阶下汉”。还没到家。曰:“请师接上阶”。请师父慈悲,拉我一把。答曰:“月落时相见”。所以禅宗和密宗是一样的,不要弄错了。高深的密法,最上层的密法就是禅宗。所以你们如能站稳脚跟,不为人言所惑,才能证成大道。如一听人言“活佛来了,有大神通”,就跟着跑,那就要走到叉路去了,因为没有再比禅宗高的密法,而且求神通就要倒霉、要着魔。这次广州来的一个姑娘,学气功,要求发特异功能,结果两个鬼都进到她身里去了。先进去的一个还好,有什么事鬼告诉她,似乎有了一点神通,再来一个,她肉体就吃不消了,难过了。这就是求神通的恶果。所以我们学佛法要明白,要走正路,晓得佛法最要紧的不是发神通,而是了生死。生死怎样了?不著境,不跟念头跑,一点境界不粘着,才能了生死。求神通,不究竟,不能了生死。求神通的人都是着相,都是为了名闻利养。尝闻气功师先用带功报告、卖门票赚钱,然后治毛病敛钱,再后发售信息物。都是不相干的东西。说穿了,都是骗钱的玩意儿。跟他们走,岂不冤屈。我们学佛法要认定心地法门,“唯此一真实,余二即非真”。离开心地法门之外用功,心外取法就是外道。成就不是发神通,而是心空无住,坦荡荡的,潇洒自在。能做到顺逆无拘,潇洒自在,才是最大的神通。因为离开这个,发了五神通,心也不自在。比如有了宿命通,知道了过去世怎么样,心里就懊恼,“过去世做了这么多坏事啊”。有一个罗汉就是这样,过去世杀了自己的父亲,得了通,心里难过了,“我怎么如此不孝,杀了自己的父亲哩”?坐也坐不住了。释迦佛对文殊菩萨说,“这个罗汉发了宿命通,知道杀了自己的父亲,心不稳了,我们给他唱台戏,说说法,救救他。”于是文殊拔剑要杀佛,大家一看吓死了,杀父亲罪就不得了,杀佛更不得了。佛说不要惊慌,文殊并无杀佛之心,这一切都是你们的妄心妄想蠢动,实际上这些事就象梦中所显现的梦境一样,都是虚幻的,真的事情是没有的。所以过去世做的事情等于梦中所做的梦一样,醒了就没有了,心也就安稳了。佛就这样给罗汉说法,而使这位罗汉心安稳下来。所以我们要明白,过去做的错事都如梦中做的梦一样,现在醒悟了,放开、心空就没了。心空,业障就消了;心不空就坏了,那就要受业障之报了。所以心不空时得宿命通,那就烦恼无边。修道人应时时刻刻在心地上用功夫,不要妄求神通。走正路,莫入歧途,才能真了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