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書校歷二週.一譯校.二刻校。
 
  二.譯校凡用二種異本。(一)西藏法性戒譯大寶積經第十二會菩薩藏經.校註略
 
  稱藏本。(二)宋法護等譯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略稱宋本。兩種幷擧則稱二
 
  本。
 
  三.譯校凡有二例。(一)二本文句歧異堪資尋討者.悉註出曰.某本云云。(二)二本
 
  意義明暢可供參證者.悉註出曰.勘某本意云云。
 
  四.刻校用南宋刻爲底本.對勘北宋刻及麗刻訂正文字.附註曰.原刻云云.依某刻
 
  云云。
 
  五.校勘資料出處如次。
 
  (一)西藏譯菩薩藏經.H!phags-pa byan%-chub sems-dpah!i sde-snod c#es-byas-pa
 
  theg-pa chen-poh!i mdo.奈旦版甘珠.寶積部 Ga 字函.一頁至四○八頁上。
 
  (二)宋譯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日本弘教書院縮刷正藏本及大正大藏
 
  經本。
 
  (三)本書南北宋刻及麗刻.悉依日本弘教書院縮刷正藏本及大正大正藏
 
  經本之校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