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儒林外史》原貌新探 | 吴敬梓《儒林外史》写成于乾隆十四年(1749)之前,最早述及《儒林外史》卷数的是吴敬梓的好友程晋芳,他在于乾隆三十五六年间写的《文木先生传》中说《儒林外史》为五十卷。但现今所见《儒林外史》的最早版本是嘉庆八年(1803)刊刻的卧闲草堂本,共五十六回①。于是很自然地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吴敬梓《儒林外史》的原书到底是多少回?这一问题引发了学术界持续的争论,一直聚讼纷纭。胡适、吴组缃、章培恒等学者持吴敬梓原作为“五十回”说,章培恒先生更具体地分析五十六本中哪六回为伪作;赵景深、房日晰、陈 | |
苏轼与士大夫化的庄子 | 在《庄子祠堂记》中,苏轼提出了一个在儒学史和庄学史上都颇为著名的命题:“庄子阴助孔子。”此说一出,有人击节赞赏,也有人大不以为然。马端临《文献通考》誉之曰:“此段议论诚醇正,无异圣贤之格言。”王世贞《读书后·读庄子二》则訾之曰:“余谓太史公非识庄子之粗者,轼乃识庄子之粗,而巧为之蔽者也。”①自此以后,不论是赞同还是反对,“庄子阴助孔子”说遂成为中国学术史上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前人对此一话题 | |
李白《古风》唐宋接受史论略 | 《古风》五十九首是李白创作的一组重要诗作,但其在唐宋两代的接受过程却沉寂而缓慢。考察唐宋《古风》接受史的历时性演变,以及受众“古风”观变迁对其接受方式、方向、效果的影响,是李白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目前学界还少有人对此展开接受史层面的专论,台湾学者杨文雄《李白诗歌接受史》①,侧重于李白《古风》对前人接受的研究,而对其在后世的被接受却不曾论及;王红霞《宋代李白接受史》②虽涉及朱熹的《古风》评点,但对其特殊意义的认知似一间有隔。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就此一问题作些考察,既勾勒《古风》在唐宋 | |
苏轼诗歌的用韵 | 苏轼诗歌的用韵,非常引人注目。其弟子李之仪云:“千首高吟赓欲遍,几多强韵押无遗。”[1]11178前句指苏轼擅长次韵唱和,后句指他善于押“强韵”即“险韵”,也即收字甚少且较难押之韵。先看后者。苏轼押“强韵”之诗,最著名者无过于熙宁八年(1075)在密州所作的《雪后书北台壁二首》:“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 | |
中国的十大古典名著指哪十大小说? | 第一部 《红楼梦》第二部《西游记》第三部《水浒传》第四部《三国演义》第五部《聊斋志异》第六部《喻世明言》第七部《警世通言》第八部《醒世恒言》第九部《初刻拍案惊奇》第十部《二刻拍案惊奇》中国古典小说的十大巅峰之作体现中华民族气质的典范著作《红楼梦》:因其巨大的社会容量和思想容量,被称之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对此书的研究也成为一门学科——红学。《西游记》: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此书“‘复善谐剧’,故虽述 | |
《成唯识论》介绍 | 梵名Vijn~aptima^trata^siddhi -s/a^stra 。凡十卷。护法等造,唐代玄奘译。又称唯识论、净唯识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为唯识三十论颂之注释书,乃法相宗所依据之重要论书之一。西元四五○年顷,世亲作唯识三十论颂。至五五七年顷,以护法(梵Dharmapa^la )为主之唯识十大论师,对唯识三十论颂各作注释十卷,共计百卷。及至高宗显庆四年(659),玄奘翻译该论时,采弟子窥基之主张,以护法之观点为主,糅译诸师学说,集成此书。内容论说人类存在之根本依处即阿赖耶识,其中所藏之种子,由于 | |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高僧 | 1、六祖惠能六祖惠能大师(638年~713年),俗姓卢,唐新州人,中国禅宗杰出大师。24岁闻《金刚经》开悟而辞母北上湖北黄梅谒五祖弘忍,以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法偈得五祖认可,夜授《金刚经》,密传禅宗衣钵信物,为第六代祖。惠能在曹溪大倡顿悟法门,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他用通俗简易的修持方法,取代繁琐的义学,形成了影响久远的南宗禅,成为中国禅宗的主流。六祖惠能的思想,集中体现于《六祖法宝坛经》。2、法显法显(334年~420年) | |
中国十大最长寿道士 | 1、王常月道长(158岁)王常月,生卒:1522年-1680年。明末清初著名道士,法名常月,号昆阳。属全真龙门派,为全真道龙门支派律宗的第七代传人,他最大的贡献在于让本已衰落的道教得以复兴,甚至可以说是整个道教离现今时代最近一次的复兴。使道风大振,后被誉为全真龙门派的中兴之祖。后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被康熙皇帝赐号“抱一高士”。清代著名道士闵一得在《金盖心灯》中称赞“是我朝高士第一流人物。”2、王远知道长(126岁)王远知,生卒:509年-635年。又 | |
老舍的十大经典作品 | 1、四世同堂《四世同堂》是老舍的代表作品中最有名的,这是老舍先生在困难时期艰苦创作的一部伟大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生活在北平的居民抗战期间的生活百态,小说1949年曾在美国出版节译本,书名为《黄色风暴》,被誉为“好评最多的小说”之一,也是美国同一时期所出版的最优秀的小说之一。它是老舍规模最大、写作时间最长的作品,也是抗战文学乃至中国现代文学的丰碑,是唯一正面描写抗战时期普通民众生活的长篇抗战小说,还是老舍生前自认最好最满意的作品。2、骆驼祥子老舍代表作盘点中《骆驼祥子》也是最 | |
民国时期十大经典名著 | 1、呐喊民国时期的文学家大家首个想到的肯定都是鲁迅,他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而这部《呐喊》则是他的代表作,民国时期名著推荐必然是它在首位,这部作品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深刻反映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间中国社会生活的现状,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之首,1985年日本出版的50卷本《世界最高杰作》中中国仅有《呐喊》与《论语》被收入。2、边城《边城》是民国著名文学作 | |
中国十大军事名著 | 1、《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子兵法 | |
中国古代十大传记 | 1、《史记》史记是中国10大历史传记之首,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规模巨大,体系完备,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除“表”和“书”外都是以人物为中心来编排史料的,人物传记既精彩又富有文学性,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2、《汉书》 | |
中国古典文学十大名著 | 1、《红楼梦》《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围绕《红楼梦》的品读研究形成了一门显学——红学。该书的销量达到1亿册以上,同样是个估计值。2、《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 | |
中国十大史书 | 1、史记《史记》排在我国经典史书排名第一应该不会有人有意见,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规模巨大,体系完备,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除“表”和“书”外都是以人物为中心来编排史料的,人物传记既精彩又富有文学性,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2、资治通鉴在中国最好的史书排 | |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诗集 | 1、诗经《诗经》是中国古诗集的开端,这部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从诗歌的节奏韵律上说,它为后世诗歌创了先例,尤其在诗歌的押韵形式与韵部等方面,为后世诗歌提供了范式与典型,这在诗歌创作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2、楚辞既 | |
十大国学经典 | 1、《诗经》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诗歌传统的国家,而《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始,中国第一部诗歌的集合,也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较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深刻地揭示了西周及春秋前期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时《诗经》的出现以及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是我国文学发达很早的标志,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绝对是国学经典必读书目之一。2、《道德经》对于国学经典书籍推荐,Maigoo小编力荐《道德经》。这本书又称《老子》、《五千言 | |
中国古代十大重要典籍 | 1、永乐大典(百科)如果问中国古代著名典籍有哪些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那《永乐大典》一定榜上有名,这部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占卜、戏剧、工艺、农艺等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 | |
佛教十大短咒 | 1、《六字大明神咒》六字大明咒,又称六字大明陀罗尼、六字箴言、六字真言、嘛呢咒,是观世音菩萨心咒,源于梵文中,此咒含有诸佛无尽的加持与慈悲,是诸佛慈悲和智慧的音声显现,六字大明咒是“嗡啊吽”三字的扩展,其内涵异常丰富,奥妙无穷,蕴藏了宇宙中的大能力、大智慧、大慈悲。此咒即是观世音菩萨的微妙本心,常诵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和利益。2、《金刚萨埵心咒》金刚萨埵心咒又称金刚萨垛心咒,属于佛教佛学,是一种梵语,咒语为嗡班则尔萨垛吽。虽然密教本身是由金刚萨埵本身所开创,很多人对金刚萨埵还是不十分 | |
道教十大经书 | 1、《道德经》《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2、《南华经》《南华经》,又名《庄子》,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共33篇6万5 | |
佛教十大长咒 | 1、《大悲咒》《大悲咒》是观世音菩萨为利乐一切众生而宣说,其利益功德广如大海而叹莫能尽;无论是消障除难、得善遂愿,还是究竟的觉证解脱,《大悲咒》都能因其不可思议的大方便威神之力广为利乐。常诵《大悲咒》,可以灭除累劫重罪障难,获得一切安乐圆满,乃至成就无量功德善法。2、《准提神咒》《准提神咒》是释迦牟尼佛说的,出自《准提陀罗尼经》,十小咒之一。此咒能灭十恶五逆一切罪障,成就一切白法功德,祛病消灾增福寿,心想事成,可以求事业。据说念此咒无时间地点限制,比如洗澡厕所都可以念。3、《药师咒》药师咒,又称药师灌顶真 | |
佛教十大经书 | 1、《心经》(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只有260个字)。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所以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都倾注极大精力和虔诚之心,把《心经》创作成为异彩纷呈的艺术品。《心经》系将内容庞大之般若经浓缩,成为表现‘般若皆空’精神之简洁经典。“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语,即是出自本经。2、《金刚经》(人类的智慧经典)《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在佛门中有着 | |
儒家经典经书介绍 | 1、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2、《尚书》《尚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又称《今文尚书》,被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我国最早的一 | |
儒学入门书目 | 十三经——西汉设立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至隋唐为九经(增加了仪礼、周礼;化春秋为左传、谷梁传、公羊传),两宋而有十三经(论语、孟子、孝经、尔雅)。总而言之即诗、书、易、三礼、三传、论、孟、孝、雅,十三部儒家必读经典。1.《论语集释》,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全面而不臃肿,阐释义理精到老练;使读者既可领会微妙,又能不轻易受先存之见影响。精读此书,即知古典文化内蕴幽深趣味,脱离现代讲解、注译之藩篱。可以搭配刘宝楠《论语正义》、杨树达《论语正义》、钱穆《论语新 | |
正史载万斯同 | 万斯同,清史学家。字季野,号石园,时称石园先生。浙江鄞县人。少从黄宗羲受业,学问为当时推重。受黄影响,明亡不仕,以修明史为己任。康熙年间,以布衣参史局,历时十九年,审定《明史稿》五百卷。《明史稿》后来经王鸿绪删削为现在的传本,也是《明史》的底本。别有《历代史表》、《群书辨疑》等。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书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总裁许之。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 | |
重新审视“东方黑格尔” | 清代著名学者刘熙载(1813-1881)有“东方黑格尔”之称。他的《艺概》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艺术辩证法的专著。刘熙载是江苏兴化人,不仅是文艺理论家,也是教育家、国学大师。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对刘熙载的研究虽然有所推进,这位“东方黑格尔”的形象在学者的心目中日渐清晰、丰满起来,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刘熙载的研究也主要是对《艺概》的研究和讨论。究其原因,可能与对刘熙载其人不甚了解和缺乏更多更新的研究资料有关。扬州大学教授徐林祥的《刘熙载及其文艺美学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