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元代散曲总集《全元散曲》 | 《全元散曲》是汇辑现存元代散曲作品的大型文学总集,今人隋树森编。中华书局1964年初版,1981年重印。《全元散曲》的编者隋树森,1906年生。1928年考入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后在山东济南任教,抗战期间在重庆国立编译馆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他曾编辑《元曲选外编》,校订《乐府新编阳春白雪》、《朝野新声太平乐府》、《梨园按试乐府歌声》及《类聚名贤乐府群玉》四种元人散曲集。译有日本汉学家盐谷温《元曲概说》(商务1958)、青木正儿《中国文学概说》(开明1938,重庆人民19 | |
元代周德清韵书《中原音韵》 | 《中原音韵》是中国古代韵书。元周德清著,初稿成于元泰定元年(1324),定本大约刊印于元元统元年(1333)。版本有明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本;明《啸余谱》本,初刻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复刻于清康熙元年(1662);明讷庵本,刻于正统六年(1441),中华书局1978年影印出版。周德清(1277-1365),字挺斋,元江西高安人。音韵学家、戏曲家。著作除《中原音韵》外,又作有许多散曲,收在元杨朝英《朝野新声太平乐府》中。周德清作为一个散曲作家,对于北曲的创作和演唱都有深入的研究。他鉴于当时一些作家和艺人的 | |
元杂剧剧本《王粲登楼》 | 《王粲登楼》全名《醉思乡王粲登楼》,写由于蔡邕左丞相的托名荐士而使王粲流落他乡,登楼赋诗;又由于蔡邕托名荐士,使王粲得到一个飞黄腾达、喜庆团园的结局。王粲自幼学成满腹文章,只是胸襟骄傲,不肯曲脊于人。他叔父蔡邕丞相数次将书来取,其母也让他上京求官,他却不肯,理由是:“孔子有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但因为母亲的再三摧促,他才决定上京求官,要凭着自己的高才和大手,“稳情取谈笑觅封侯”。王粲到了京师,叔父蔡邕竟然“个月期程,不蒙放参” | |
元杂剧剧本《周公摄政》 | 《周公摄政》全名《辅成王周公摄政》,主要写周公忠心辅佐幼主成王的故事。周公自文王时参预国事;又与兄武王克商伐纣。事成之后,他请武王封纣子武庚,“以维殷祀”。另派三叔——管叔、蔡叔、霍叔前往监视,名为三监。周公请求归农,武王不允。武王在位十五年,“农务兴行,周业从兹盛”,“顺皇天洗净日边云,与黎民去却心头病”。武王“无贪淫贪欲贪成性”,“为忧民忧国忧成病”。周公为武 | |
元杂剧剧本《倩女离魂》 | 《倩女离魂》全名《迷金琐倩女离魂》,主要写张倩女在爱情上怨恨、忧虑、相思和对封建门第婚姻的反抗。王文举和张倩女本来是“指腹为婚”的“旧盟”未婚夫妻。王文举父母双亡之后,来到张家,张母却以“张家三代不招白衣女婿”为理由,让这对未来夫妻第一次见面时,以兄妹之礼相称。倩女从梅香口中得知所谓的“哥哥”原来就是指腹成亲的王秀才时,对母亲非常不满;“俺娘向阳台路上,高筑起一堵雨云墙”,“ | |
元杂剧剧本《三战吕布》 | 《三战吕布》全名《虎牢关三战吕布》,主要写三国时的刘关张在虎牢关战败吕布的故事。九原人吕布,幼而习文,长而演武,上阵使一枝方天戟,寸铁在手,万夫不当。片甲遮身,千人难敌。先拜丁建阳为父,一日丁建阳令他濯足,他见丁建阳足生一瘤,问这是何故,丁建阳说足生一瘤,有五霸诸侯之分,吕布暗想,你丁建原足生一瘤有五霸诸侯之分,我吕布足生双瘤,福分岂小于你耶?便绰金盆在手,打杀了丁建阳,乘骑捲毛赤兔马,拜董卓为父。他领十万雄兵,威震虎牢关下。冀王袁绍聚集十八路诸侯与吕布厮杀,不曾得吕布半根儿折箭(未占到一点儿便宜)。只有 | |
元杂剧剧本《智勇定齐》 | 《智勇定齐》全名《钟离春智勇定齐》,主要写钟离春凭借自己的才能使齐称雄的故事。钟离春是齐国无盐邑人钟离明的女儿,心性明慧,胸襟磊落,昼诵诗书,夜观天象,十八般武艺皆通,九经三史皆晓。文武兼备,韬略精深,有安江山社稷之才,齐家治国之策。只是有些颜陋,二十岁未曾许聘他人。她平时懒攻针指,好习诗书,颇谙武事。她志坚心刚,毫气冲天,待时潜藏,准备着“坐中军九顶莲花帐”,“与皇家定边疆除恶党”,“保全宗社定齐邦”,“把名姓扬&rdq | |
元杂剧剧本《伊尹耕莘》 | 《伊尹耕莘》全名《立成汤伊尹耕莘》,主要写伊尹扶商灭夏的故事。伊尹本是上天文曲星。因为下方自孔甲以来,后至履癸,不修德政,暴戾顽狠,诸侯多叛,至于禽鸟走兽不安,民生涂炭。上帝敕令他投胎下方名曰伊尹,辅佐成汤,伐桀救民,解除苍生倒悬之苦。伊尹生母为义水村有莘里人氏,姓赵名淑女,父母严教,不出闺门,二十岁的一天晚上,梦见斗来大小一块红光,从天降下,落在她房门前,滚入房内,渐渐变小,被她擎在手中吞入腹内,撒然惊觉,原是一梦,日久渐觉腹怀有孕,十月满足,生了个满抱的孩儿。其父母言道;富家闺女,不曾出嫁,生此小孩, | |
元杂剧剧本《老君堂》 | 《老君堂》全名《程咬金斧劈老君堂》,主要写秦王李世民在老君堂被擒获释经过、不记前仇的品质和胸怀,以及平定江南的英雄业迹。李渊在咸阳称帝之后,御笔点差秦王李世民为挂印总兵,袁天罡李淳风为谏议大夫,马三宝段志贤为前部先锋,征讨洛阳王世充。秦王领兵至邙山安下大营,命众军校看守营寨,自己要亲往北邙山察看。袁天罡说他“面容上带着有一百日大灾”,竭力劝阻。秦王说“常言道祸福无门人自攀”,“把一心放正行”,“你不必再阻拦”, | |
元杂剧剧本《老生儿》 | 《老生儿》全名《散家财天赐老生儿》,主要写富翁刘从善,为家业分配与老伴相争不下,最后散财得子,三分其家业的故事。刘从善年已六十,因无子而给女儿引张招张郎为婿;侄儿引孙因父每双亡,也在他家生活。老伴和女婿张郎一起,逼引孙离家;刘从善原打算把十万贯家私分与侄儿和女儿,今见张郎有独吞家私的野心,便心生一计,先命张郎烧掉所有欠钱文书,以消六十无儿的“冤业”;又把十万贯家私分为两半,一半交女婿张郎和女儿引张,一半让老伴收留;他自己则要离家去庄上闲住,专等因近身伏侍他而身怀有孕的小梅生子的喜讯 | |
元杂剧剧本《生金阁》 | 《生金阁》全名《包待制智赚生金阁》,主要写包龙图判断秀才郭成被杀一案的情形。此剧开头的楔子和第一、二折写案情经过,第三、四折写包公调查和判断此案的情况。蒲州河中府有个秀才名叫郭成,偶然做了一个恶梦,去寻那个叫“开口灵”的算卦先生算了一卦,言说他有一百日血光之灾,只除千里之外可以躲避。他征得父母同意,领着妻子,带上祖传三辈的宝物生金阁,到京城去,一来避难,二来进取功名。到了半途,染了一场冻天行的疾病,方才较可,又遇大雪,便到一家酒店饮酒避寒。这时一个杀人如同捏杀苍蝇的权豪势要庞勣庞衙 | |
元杂剧剧本《救孝子》 | 《救孝子》也叫《不认尸》,全名《救孝子贤母不认尸》。主要写金代杨兴祖、杨谢祖的母亲李氏的贤慧品质。杨母夫主死去二十多年,留下两个孩子,大儿子杨兴祖二十五岁,教其习武;小儿子杨谢祖二十岁,教其习文。长子儿媳名唤王春香。一家人住在西军庄上,平时务农妨织,好不辛苦。尤其是杨母,夫主死后,家业消乏,养子持家,整受了二十年穷孤寡,总算把儿子抓养大,教他们学成文武艺,“一心待贷与帝王家”。眼下一家人贫居陋巷,茅檐草舍,浇菜看瓜,种麦栽麻,穷而有志。她经常用伊尹在莘野扶耙、傅说在岩墙下拿锹锸,后 | |
元杂剧剧本《伍员吹箫》 | 《伍员吹箫》全名《说鱄诸伍员吹箫》,主要写春秋时楚国三保大将军樊城太守伍员,父兄被奸臣费无忌和昏君楚平公杀害后,避祸借兵,经历曲折,最后终于领吴兵十万破楚,生擒费无忌,亲鞭平王尸,并报答在他避祸中给予饮食帮助的浣沙女之母和闾丘亮之子。颂扬伍子胥一饭不忘、片言必报的品德。伍员因临潼斗宝会而闻名于世。秦穆公曾在临潼设一会名曰斗宝,驱十七国诸候都来赴会,伍员在会上文欺百里奚,武胜秦姬辇,拳打蒯瞆,脚踢卞庄。秦穆公赐他白金宝剑,称为盟府。他戏举千斤之鼎,手劫秦王,亲送关外,保十七国公子无事回还,楚平公加他为三太保 | |
元杂剧剧本《度柳翠》 | 《度柳翠》也叫《临歧柳》,全名《月明和尚度柳翠》或《月明三度临歧柳》,写杭州妓女柳翠,经月明和尚多次引度,终归佛道的故事。观音菩萨净瓶中的杨柳,枝叶上偶汙微尘,被罚往下界人间,在杭州的抱鉴营街积妓墙下化作风尘妓女,名为柳翠。三十年后柳翠父亲十周年,其母要请十众僧做好事,蒿亭山显孝寺只有九僧,便把香积厨下烧火的月明和尚拉来凑数。这月明和尚,便是观音派到人间点化填满宿债返本还元,同登佛会的第十六尊罗汉月明尊者。这月明和尚念经来迟,被雨水滑倒,柳翠把他扶起。月明和尚要柳翠跟她出家,柳翠说自己年轻,不愿出家。他告 | |
元杂剧剧本《三夺槊》 | 《三夺槊》全名《尉迟恭三夺槊》,主要写尉迟恭被建成、元吉所陷,比武中打死元吉的故事。此剧关目极简,宾白不全,根据曲文来看,戏剧中冲突的背景是李渊做皇帝后其子建成和李世民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因为李世民有勇将尉迟恭,使建成争夺王位继承权遇到了极大障碍。为了清除这一障碍,建成和元吉设计陷害尉迟恭,在李渊面前诬奏尉迟恭为反臣,李渊不分青红皂白,下令“拿下”。李渊的这一轻率作法,引起臣僚不满,大臣刘文静埋怨李渊当了皇帝,掌了江山,忘记了这些开国重臣“忘生舍死”、&l | |
元杂剧剧本《气英布》 | 《气英布》全名《汉高祖濯足气英布》,主要写英布背楚归汉的经过。英布少时遇一相士,说他当刑而王;年至二十,犯法遭黥(古代在犯人脸上刺字的刑罚),人称其为黥布。秦始皇末,他曾送数千囚徒到骊山做工,因雨误期,法当斩首,他解其缚,令其亡,那数千囚徒因见他英勇仗义,便推他为主,举旗造反,后遇项羽军于巨鹿之下,以兵属之,共击秦军,斩王离、掳赵歇、降章邯,皆他之力,项王封他为当阳君之职,授以精兵四十万众,屯扎九江。楚将龙且(jū居)对他心怀嫉妒,屡屡在项王跟前谮他有反叛之意。项王虽说未信,但却怀疑于他,多次差使命窥探动 | |
元杂剧剧本《秋胡戏妻》 | 《秋胡戏妻》全名《鲁大夫秋胡戏妻》,主要颂扬古代劳动妇女的婚姻道德观,批判男子在男女关系上的不严肃态度。剧中的主人公是破落财主罗大户的女儿梅英。她自小受的是封建的传统教育,读过毛诗,深知道德人伦。在婚姻问题上,她有自己的主见,不嫌贫爱富,而着重于男方的人品才学。象她这样的女子,本来完全可以嫁一个财主人家的儿子。可是她现在嫁给的丈夫秋胡,却是寡妇刘氏的儿子,家庭穷苦艰难,秋胡本人无钱无名。可是梅英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桩婚事。婚后三天,媒婆劝他改嫁财主,她拒绝了。她的理由有三,一是贫富易位,屡见不鲜,&ldq | |
元杂剧剧本《曲江池》 | 《曲江池》全名《李亚仙花酒曲江池》。此剧取材于唐代白行简的传奇《李娃传》。主要写妓女李亚仙和洛阳府尹郑公弼之子郑元和的爱情故事。李亚仙是教坊乐籍。三月三日清明节这天,她受结义妹子刘桃花和妹夫赵牛筋之请,到曲江池饮酒赏春。早晨一场雨过后,郊外晴光一片,春风软,山色青,万卉争妍。王孙蹴踘,仕女秋千,“画屧踏残红杏雨,绛裙拂散绿杨烟”。刘亚仙“逐朝席上,每日尊前”,现在乍到郊外,春景迷人,恨不得让这好花休谢,明月常园。她对妹子刘桃花与没出息的无赖汉赵牛筋作伴很不满 | |
元杂剧剧本《紫云庭》 | 《紫云庭》全名《诸宫调风月紫云庭》,主要写诸宫调女艺人韩楚兰和完颜灵春分离聚合的故事。剧本科白简略,剧情不易稽考,只能揣测大略。楔子写的是韩楚兰和完颜灵春相敬相爱,只是因为楚兰的虔婆“劣”,灵春的父亲“狠”,使他们不能长期相处。第一折写虔婆以楚兰为赚钱工具,而不容许她对灵春有爱情。第二折写楚兰来至灵春家“大院深宅内”演唱诸宫调,结果被做官的灵春父亲把他俩冲散,“恰便是雕鹗分开莺燕期,虎狼冲散凤鸾栖”。灵春那&l | |
元杂剧剧本《潇湘夜雨》 | 《潇湘夜雨》全名《临江驿潇湘秋夜雨》。剧本写的是:谏议大夫张天觉反对高俅、杨戬、童贯、蔡京四大奸臣,被皇帝贬往江州歇马。张天觉和女儿翠鸾在淮河中流遭遇风浪而失散。翠鸾为排岸司所救,被打渔的崔文远收为义女。崔文远还力主翠鸾与要去应考的侄儿崔甸士成了亲。崔甸士虽然指天设誓,不负翠鸾,但考中状元后,却娶贪赃爱钱的主考官女儿为妻。三年之后,翠鸾打听到崔甸士做秦川县令,奉崔老之言去找崔甸士。崔甸士为讨好后妻,先诬称翠鸾是他家买的奴婢,偷了银壶台盏后逃走;接着命祗从把翠鸾拿翻、洗剥、毒打;最后叫左右给翠鸾脸上刺&ld | |
元杂剧剧本《酷寒亭》 | 《酷寒亭》全名《郑孔目风雪酷寒亭》,又名《萧县君风雪酷寒亭》。主要写烟花妓女萧娥逼得郑州府把笔司吏郑嵩妻亡家破、最后被郑孔目所杀的故事。郑孔目平日颇有正直之心。护桥龙宋彬因为路见不平,致伤人命,罪当至死;郑孔目为他在郑州府尹李公弼前说情,宋彬得以不死,受杖六十,被刺配沙门岛。宋彬对他感激不尽,并和他结为兄弟。可是郑孔目却贪恋刚做良人不久的妓女萧娥。家有浑家萧县君,儿女僧住赛娘,不去照看,住在他箫大姐家不回去,以至于和平生贪花恋酒的祗候高成发生口角。萧县君多次央人唤他不回,便又央祗候赵用领着一对儿女去萧行首 | |
元杂剧剧本《赵氏孤儿》 | 《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情节梗概是这样的:晋国大将屠岸贾与文臣赵盾不和,常有害赵盾之心。他先遣勇士钽麑执刀越墙刺杀赵盾,钽麑触树而死;又训练西戎国进贡的神獒在朝廷上追咬赵盾,提弥明金瓜劈犬,曾受赵盾一饭之恩的灵辄救了赵盾。屠岸贾诡称赵盾为不忠不孝的欺君之人,将其满门三百口良贱诛尽杀绝,逼死晋国驸马都尉、赵盾之子赵朔。赵朔死前,给公主腹中婴儿取名赵氏孤儿,叮咛公主养子成人,为赵门雪冤报仇。公主被囚府中,生子赵氏孤儿,委托门下草泽医生程婴装入药箱救出。为使保护婴儿的程婴无后 | |
元杂剧剧本《风光好》 | 《风光好》全名《陶学士醉写风光好》,“学士”一作“秀实”。写宋初翰林院学士陶谷(字秀实)与南唐名妓秦弱兰结为夫妻的经过,是一个别具风格的爱情喜剧。金陵名妓秦弱兰是贯穿全剧的主角。宋太祖建国之初,议下江南之策,翰林学士陶谷主动请求以自己三寸不烂之舌往南唐说李主归降。得到太祖同意后,以索取图藉文书为名往说李主。南唐丞相宋齐丘和金陵太守韩熙载识破其计,言说李主患疾,不能相见,将陶谷羁绊馆驿之中,从七月初至八月将尽,不得与李主相见。宋齐丘和韩熙载自作聪明,安排下筵席 | |
元杂剧剧本《贬黄州》 | 《贬黄州》全名《苏子瞻风雪贬黄州》,或作《苏东坡贬黄州》,主要写苏轼被贬黄州的故事。宋代翰林学士承旨苏轼乃一代才子,“诗吟的神嚎鬼哭,文惊的地老天荒”,当日曾夜对内殿,宠赐金莲,际遇非浅。但因反对王安石青苗助役法,被王安石门客御史李定妄引诗篇,劾他傍讪,如说:“陛下明法以课群吏;轼则曰: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终无术”,等等。皇帝听后震怒,命廷尉司治罪,处苏以死。退休丞相张方平惜苏之才,向皇帝谏曰:苏“忠信为国,不避时相。吟诗遣兴,岂在朝廷。况诗 | |
元杂剧剧本《洞庭湖柳毅传书》 | 柳毅传书的故事出于唐李朝威的《柳毅传》。这个故事最早来源于给水神寄信的传说,在六朝志怪里广为流传,主人公和情节结构各有不同。例如《搜神记》卷四有一个胡母班传书的故事:胡母班,字季友,泰山人也。曾至泰山之侧,忽于树间逢一绛衣驺,呼班云:“泰山府君召”。班惊愕,逡巡未答。复有一驺了,呼之。遂随行数十步,驺请班暂瞑。少顷,便见宫室,威仪甚严。班乃入阁拜谒。主为设食,语班曰:“欲见君,无他,欲附书与女婿耳。”班问:“女郎何在?曰:“女为河伯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