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儒学之忠 | “儒家”、“忠”,相对来说,人们对“忠”或许比对“儒家”这一概念要熟悉的多,但熟悉并不等于了解。事实上,一提到儒家之忠,人们首先总是会想到“愚忠”之类,而对忠、对儒家之忠的认识,恐不能基于此。何谓忠?查《说文解字》:"忠,敬也,尽心曰忠。"应该说,这便是忠的定义。"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 (《忠经·天地神明章第一》), 也作如 | |
儒学框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义 (宜、不固而中)———————————— 爱 仁 自己 克己 他人 爱人 惠(利人) | |
孔子之义利观 | 义,"义者,宜也"(《中庸》),便是"适宜"的意思,后来则代指人类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中应当尊循的最高原则和应当追求的最高道德;利,是指能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利益和功利,这概念出现得很早。义利问题是中国古代道德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对国家、政治、经济、伦理及社会风尚都具有十分重创要的作用。几千年来,历代思想家对它进行了反复讨论。诸子中,法家提出了"贵利轻义"主张;道家以既超道义有超功利的态度来看待义利;而墨子既不是重义轻利,也不是 | |
孔子的德治思想 | "德治",是指以礼乐教化来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将遵守社会等级秩序及其行为规范变为一种自觉,从而达到国泰民安的目的,其中心思想便是对人民施行道德教化,以令人主动地心悦诚服,而不是靠严刑峻法来迫使人民畏敬。德治也是孔孟儒学大力提倡的政治主张,后来儒家把这种德治思想进行了发挥与弘扬,对传统政治影响巨大。"以德为主,以刑为辅"便是历代王朝政教奉行的一条基本原则。下文为卫君翰所作,见地甚为透彻。孔子的德治思想有以下几个重点来反映:1.德治并不排除法治。子路篇:子曰:善人为邦 | |
玄学是什么 | 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也可以说是道家之学以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称。"玄"字的本义是一种深赤而近黑的颜色,所以许慎《说文》引意解为:玄,幽远也。"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玄之门",言道幽深微妙。"玄学"之称的由来,正是因为魏晋时期清谈家称《周易》、《老子》、《庄子》三本书为"三玄",所以"玄学"之名由此而来。东汉末年至 | |
汉赋是什么 | 汉赋,无疑是古典文学中一种影响深远的体裁。刘勰在其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里说:"铺才逦文,体物写志"是赋之特征。前四字指的是赋的形式,后四字指的是赋的内容。《汉书·艺文志》载:"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赋是一种不同于诗词,也不同于文的文体,介于二者间。《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周礼·大师》)。一般认为, | |
古代八股文是什么 | 1905年,自清朝政府一声令下,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八股文便很顺理成章地退出了文学领域。新文化运动兴起,八股作为封建旧文化象征之一,受到猛烈打击,此后可以说是"臭名远扬" ……时值今日,我们这一代,恍惚中还有"八股"这样一个名称,在脑中晃了晃,大致知道"八股"是贬义的东西,很坏的东西。但确切地要说出"八股"是什么东西,恐怕我们十有八九不知。只因五四后,很少有人,甚至几乎没人再谈八股,这 | |
杨朱是什么人 | 在中国思想史上,春秋战国是一个虎气腾腾的黄金时代。当时诸侯争霸,战乱不断。于是,一位位思想家风起云涌,欲救百姓于水火中。孔子周游列国,倡导"礼乐";墨子摩顶放踵,提出"兼爱";孟子东奔西走,呼吁"仁义";后人所谓的"诸子百家"也应运而生。然而,圣贤们汲汲然奔走于天下,却无所建树。在这种情况下,若干思想家便心灰意冷,只是"苟求性命于乱世",而不愿以拯救苍生为己任。其中有位杨子,也算是代表人物了。孟子便曾提过这 | |
国学里小说家是什么 | 小说家,是先秦与西汉杂记民间古事的学派。《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载: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小说家著作有《伊尹说》二十七篇,《鬻子说》十九篇,《周考》七十六篇,《青史子》五十七篇等等,均已佚。今据存目观之,小说家著作体例似外史、别传、笔及之类,其立说托诸古人者有《伊尹说》、《鬻子说》、《师旷》、《务成子》、《天乙》、《黄帝说》;杂记古事者有《周考》、《青 | |
国学里农家是什么 | 农家,是先秦在经济生活中注重农业生产的学派。吕思勉先生在其《先秦学术概论》中,把农家分为两派:一是言种树之事;二是关涉政治。《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将农家列为九流之一,并称: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所重民食"也正是农家的特点,尊神农氏。农家学派主张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业 | |
国学里杂家是什么 | 杂家,列于诸子中,是很鲜明的一派,因为它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将其列为九流之一。战国末期,经过激烈的社会变革,封建制国家纷纷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便要求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统一。在这种呼声下,学术思想上出现了把各派思想想融合为一的杂家,杂家的产生,大体上反映了战国末学术文化融合的趋势。杂家的特点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 | |
国学里阴阳家是什么 | 阴阳家的名称由来——"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但两种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到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模式,便是以"阴阳消息,五行转移"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阴阳家以阴阳五行为其基本线路,所以称为"阴阳家",也称"阴阳五行学派"或"阴阳五行家",先秦学派之一。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列" | |
国学里法家是什么 | 法家——春秋时期,诸侯势力渐盛,建立在氏族血缘基础上的贵族宗法制度开始瓦解,维护宗法社会等级秩序的礼乐也逐渐失去其统摄力量。周王室虽是名义上天下君王,但诸侯各自为政,欲成为当代霸主,于是富国强兵,就成为春秋战国学术的主旋律。法家是先秦诸子中颇具影响的一个学派,如果说儒、墨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学术的"显学",那么,法家当时则是在政治上独步天下。现代的学者描述传统政治的特点,有几种说法:儒表法里,儒法互补,儒道互补。这可见法家对历代王朝的巨大影响。《史记&m | |
国学里道家是什么 | 道家创始人老子——生卒年不详。据《史记》中记载,孔子向老子问礼后,对弟子说过老子"其犹龙邪"这话,意为老子像龙那样雄伟,境界深不可测。其实这位世界级文化名人老子其人到底是谁,早在太史公时代已成了疑案。《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 | |
国学里名家是什么 | 名家称呼由来——名家其中心论题是所谓"名"(概念)和"实"(存在)的逻辑关系问题,所以称"名家",也称“辩者”、“察士”。《汉书·艺文志》载: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及譥者为之,则苟钩鈲鋠析乱而已。名家的代表人物——春秋末 | |
国学里墨家是什么 | 墨家——先秦学派之一,创始人墨翟,世称墨子,这也就是墨家之名的由来。《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清庙之守",意思是管理庙中事物,演习郊祀或其他祭祀礼仪。春秋初的尹佚,便是 | |
国学里儒家是什么 | 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虽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但也只是诸子之一,与其它诸子一样地位本无所谓主从关系。儒家的起源——《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有人认为儒者是指一种以宗教为生的职业,负责治丧、祭神等各种宗教仪式。& | |
国学里诸子百家是什么 | 在中国思想史上,春秋战国无疑是一个虎气腾腾的时代。其后两千多年,无论是在文化还是思想方面,都不曾超越那时的辉煌。春秋战国时代,正是中国封建文化的发祥期,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便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础。尤其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内产生的诸子百家学说,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千秋万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为人类文化做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风云变幻的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激烈而又复杂的阶级斗争中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各诸侯国 | |
四书五经是什么 | 中国古代有"四书五经",几与耶教有圣经、伊教有古兰经相似。如果说今日学子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恐怕会是件难堪的事。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经",以下聊作简介。一、四书——应该说,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四书》。它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南 | |
国学最低书目 | 列出一国学最低书目,或者说列出适合喜欢国学者的国学书目,许有必要。关于国学知识系统论述,有钱穆先生《国学概论》、章太炎先生《国学演讲录》(章太炎先生《国学概论》一书因篇幅短小,且有重复之处,故不提)二书,但《国学演讲录》是以文言文书写的,《国学概论》好读一些,但是繁体竖版。现代版白话有两本书应较适合我们,一是《中国传统文化荟要》(吉林人民出版社),一是《国学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较不错。上面四本只是国学的总体大致轮廓,真正深入还需读古书原著。《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书目已在《国学 | |
国学定义及《四库全书》 |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大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 | |
风水入门看什么书 | 风水学入门书籍风水学入门最基本的要看是否能过三关,就是:应事、应人、应期,才能判断出风水后学者是不是入门。给大家推荐的书籍:《风水小通胜》、《罗盘逐层详解》、《玄学通》、《风水学入门》、《易经的奥秘》、《中国式解梦》、《教你轻松八字入门》、《天玉经易经风水学入门书籍算命风水开集[23本简繁》、《姓论理学知识》、《算命与命运》、《天翔》、《中华大玄空》、《阵法》、《修建风水学》、《学风水的第一本书》、《室内装修风水学》、《尺度阳宅风水教程》、《凤水学根底常识大全篇》、《命里风水堂》、《风水剖析》、《风水学全 | |
国学入门:曾国藩告诉你应该读什么书。 | 了解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民族的社会进化过程,一定需要先了解他的文化。中华文明自古以来的学者以及思想家们如同银河上的星星一般的多,他们尝试着解释了一切问题,有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宇宙。而他们的成就又像太阳的光芒一般绚烂。现在,他们的思想有待我们的继承和发扬。总有名人会写一些自传,告诉我们名人都做些什么。然而,如果想拥有他们的一样的知识,难道不是应该看他们看过的书么?曾国藩作为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更是古代科举出身,精通经史子集,他都看过哪些书呢?经史子集四部。这四部 | |
国学入门要读哪些书? | 《诗经》七、八篇,《关睢》、《桃夭》、《静女》、《氓》、《黍离》。《七月》等等。《论语》应该多读一点。如要精读,可选《学而》、《为政》、《里仁》《雍也》、《述而》、《卫灵公》等篇中的关键段落,最好能背诵。《老子》,即《道德经》,总共才五千多字,不妨借着现代译注通读一遍,然后划出重要句子,记住。《孟子》、可选读《梁惠王上》、《尽心上》等篇。《庄子》,读《逍遥游》、《齐物论》、《大宗师》、《至乐》等篇。《离骚》,对照着今译,至少通读两遍。《礼记》,读其中的《礼运》即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rd | |
学佛入门看什么经书 | 《心经》《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称《般若心经》、《心经》。一卷。两百六十字。唐朝玄奘大师译。在中国,凡是佛教徒几乎都能将《心经》朗朗上口,甚至许多人以之作为日课,早晚薰修。在佛教消灾、祈福、追荐、祝祷等仪式中,我们也经常会听到《心经》的语句随著磬鱼声宣流而出,精简的文字、深远的义蕴,像警钟般敲击心扉,感人肺腑。《八大人觉经》《八大人觉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师安息国人,名清,字世高,原是安息国王子,父殁后,捨王位而皈依佛门,出家学道,博晓经藏,尤其精通阿毘昙学与禅。汉桓帝时,从安息国来到洛阳,是我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