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公二十一年
【题解】
晋国老臣祁奚是一个以正直无私而闻名的人。本文记述的是有关他的言行的另一个片断:祁奚告老还乡以后,听说叔向无辜受株连,就不顾年老、路远,急忙赶来全力营救。本文巧妙地远用了反衬、烘托等手法,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因此,祁奚的品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他所讲的道理,也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原文】
栾盈出奔楚。宣子杀羊舌虎,囚叔向。人谓叔向曰:“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
乐王鲋见叔向曰:“吾为子请。”叔向弗应,出不拜。其人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大夫。”室老闻之曰:“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夫子,觉者也。”
晋侯问叔向之罪于乐王鲋,对曰:“不弃其亲,其有焉?”
于是祁奚老矣,闻之,乘驲而见宣子,曰:“《诗》曰:‘惠我无疆,子孙保之。’《书》曰:‘圣有谟勋,明征定保。’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鲧殛而禹兴,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色。管蔡为戮,周公右王。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宣子说,与之乘,以言诸公而免之。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
栾盈:晋大夫,因与范宣子争权,事败,逃奔楚国。
宣子:即范宣子。
羊舌虎:晋大夫,是栾盈的同党。
叔向:即羊舌㬳(xī),羊舌虎之兄,也是晋大夫,曾为太子太傅。
离:通“罹”,遭遇不幸的事。
《诗》:以下所引诗句见《诗经·小雅·采菽》,但不全。
乐王鲋(fù):晋大夫。
祁大夫:即祁奚,字黄羊。
室老:古时大夫都有家臣,家臣中为首的称室老。
不弃仇:祁奚告老时,晋君问他何人可以替他,他推举自己的仇人解狐。解狐不久去世,他又推举自己的儿子祁午。当时人们称赞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诗》:以下两句出自《诗经·大雅·抑》。
觉:正直。
驲(rì):古代驿站专用的车。
《诗》:以下两句出自《诗经·周颂·烈文》。
《书》:以下两句见伪《古文尚书·胤征篇》。
谟:谋略。
征:证明。
鲧(gǔn):传说中我国原始时代的一个部落首领,禹的父亲。因治水无功,被舜杀死在羽山。
殛(jí):诛戮。
伊尹:商朝初年的大臣,曾辅佐商汤灭夏桀。
大甲:即太甲,商汤的嫡长孙。传说他即位以后,破坏商汤成法,被伊尹放逐,三年后太甲悔过复位,伊尹仍辅佐他治理国政。
管蔡:管叔、蔡叔,周公旦的弟弟,因发动叛乱被杀逐。
【译文】
栾盈逃奔楚国。范宣子杀了羊舌虎,囚禁了叔向。有人对叔向说:“您受这样的罪,不是太不明智吗?”叔向说:“这比那些死了的,又怎么样呢?《诗经》上有句话:‘好清闲安逸啊,姑且了此一生吧!’这就是明智啊!”
乐王鲋见到叔向说:“我去为您求情。”叔向没有应声,客人走时,他也不拜谢。旁人都埋怨叔向。叔向说:“只有祁大夫能够救我。”他的家臣听到这话以后问他说:“乐王鲋在国君面前说的话,没有不被采纳的。他要去请求赦免您的罪,您却不应声。祁大夫办不了这桩事,您却说非他不可。这是为什么呢?”叔向说:“乐王鲋是顺从国君的人,他怎么能做这件事?祁大夫推荐别人时不弃舍仇人,推荐自己的人时也不弃舍亲人,他难道会单单把我丢弃了吗?《诗经》上说:‘有正直的德行,天下人都会服从他。’祁大夫这个人,就是一个正直的人啊!”
晋君向乐王鲋询问叔向的罪过,乐王鲋回答说:“他这个人不会背弃自己的亲人,通谋的事也许是有的吧?”
当时,祁奚已经告老还乡了,听到这桩事以后,便乘着驿站的车子来见范宣子,对他说:“《诗经》上说:‘祖先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幸福,后代子孙永远享用吧。’《尚书》上说:‘圣贤而又有谋略和功劳,应该对他的安宁和保佑有明显的表示。’参与谋划国家大事,而又很少过错,给人很多教益,却从来不知疲倦,叔向就具有这种品德。国家就是要靠他这样的人来巩固的。假使他的后代子孙有过失,还应加以宽宥,这样才足以勉励那些有才能的人。今天他偶尔获罪一次,就连他本人都不能赦免,从而导致国家的倾覆,这不是太糊涂了吗?过去鲧被处死,他的儿子禹却得到重用;伊尹曾放逐过太甲,后来又辅佐太甲,太甲对他始终没有怨恨的表示。管叔、蔡叔被杀逐,而他们的兄长周公却仍然辅佐着成王。我们怎么可以由于一个羊舌虎,就丢弃了整个国家呢?您如果能行善,谁还敢不勉励自己,何必多杀人呢?”范宣子听了以后很高兴,就和他一起乘车到晋平公那里,说出了他们的想法,叔向因此得到赦免。事情办完以后,祁奚没有去见叔向,径直回家去了;叔向也没有去面谢祁奚,径直去朝见君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