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口通商的事情,方才说过的,谅来诸君都明白了。这件事情中国吃亏不小,料来诸君也同深义愤的。谁知道这个亏,吃得还不算大。后来还有更大的事情呢。你道是什么事情 咳,这便是我们同外国交涉以来,京城的第一次失陷了。这件事情却又是为何而起的呢 不要慌,待在下再讲给诸位听。
从道光二十二年(1842),南京的条约定了。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都开做了通商港,其余四处,英国人都已派了领事来了,独有广东的人民,却自己练起团练来,不准英国人进城。咳,诸君,这练了团练,以抵御外侮,原是件极好的事情。然而用着他去把持外国的领事,不准他进城,却是用之不得其当了。这时候,广东的总督,你道是什么人 便是那在南京和英国讲和的耆英。这个耆英本来是不负责任的,他明知道通商口岸驻扎领事是国家已经允许了的事情,不能反悔的。然而把这道理去同当时的广东人说,又一定是说不明白。明知道此事为难,便想个法儿,去运动内召。果然朝廷上把他召进去了。道光二十七年,派了徐广缙来做两广总督,叶名琛来做广东巡抚。
这位徐广缙本来是个好说大话、毫无实际的,刚刚遇着这位叶名琛,也是他一流人物,便又闹出乱子来了。道光二十九年(1849),英国的领事坐了兵船,闯进内河里头来。广东的人民不期然而然,大家动了公愤,便召集了四乡义勇,同时排在两岸去迫胁他,倒也有十几万人。当时只听得两边岸上,团丁密布,喊声震天。英国人倒也吃了一惊。知道这广东人的脾气是不好惹的,便和总督婉商,另订了几条广东通商的专约,把入城的事情展缓了几年再议。咳,诸君,这民气本来是最可贵的,外国人同中国交涉,所怕的也便是中国的民气。然而这民气,却要有个用它的法儿,而且要得用在正当的地方。迫胁英国领事不准他入城,这件事情本来是极无谓而且不大正当的。做官员的人,本来便该晓谕百姓,叫他们把这勇气改在正当有益的地方用才好。谁知道当时的徐广缙、叶名琛却不是如此,他见广东的义勇把英国人吓退了,便也自鸣得意,而且自以为功,把这件事情张皇入奏。当时的朝廷上也是很糊涂的,便下了一道廷寄给两广总督,说什么“朕览奏之下,欣悦之情,难以言喻……难得我十分有勇知方之众,利不夺而势不移,应如何分别嘉奖并赏给匾额之处,即着徐广缙酌度情形办理,毋任屯膏”的话。徐广缙、叶名琛奉到了这道廷寄,得意的情形,自然是不必说了。
到咸丰十二年(1852),徐广缙去了,叶名琛升任了总督。这位叶名琛本来是位浮夸无实、大言不惭的,从靠着团练的力量吓退了英国人,更洋洋得意,自称交涉能手了。朝廷上也很倚重他的。谁知他在任的时候,又出了一件事情。是什么事情呢 当时广东有一只船,叫做阿罗号的,挂了英国的国旗,闯进内河里来。这一只船,本来是中国人的,船上坐着的也是中国人。这船主的行为,却有些不正当。当时船上装着几名海贼,给中国的官员知道了,便到他船上去拘捕了来。这船上挂着的英国国旗,也便拆卸下来了。当时英国的领事叫做巴夏礼,便借此为由,发出最后通牒来给叶名琛,限他24点钟以内答复。这位叶名琛,毫不在意,却又绝无防备。到24点钟满了,巴夏礼便发出兵来,攻广东省城。这时候的广东,毫无预备,如何抵敌呢 竟被他攻破了。然而不多时候,英国的兵依旧自行退去。你道英国的兵为什么这样退得快呢 原来有两种道理:其一,这阿罗号本来是中国的船,船主也是中国人。虽然他在英国登记了,然而到中国官员上船去拿人的时候,登记期限已经过了十天。这只船纯粹是中国的船,便不能禁中国的官员上船拿人。其二,这巴夏礼不过是个领事,领事的职权不过是保护本国的商人,并没有发兵去同外国打仗的权柄。所以这件事情,英国是全错了的。要是当时的中国人知道交涉的公理,把这件事情去同英国的政府交涉,这巴夏礼一定要得个处分,英国政府还要向中国谢罪呢。苦于当时的政府是个一点儿事情不懂得的,有了理不会说话,听凭巴夏礼回去装点成一面之词。把阿罗号登记已经期满的话抹掉了不提,单说中国人毁坏英国的国旗,便是侮辱英国国家,便是侮辱英国国民的话,去激动英国人。那英国人本来不知道事实的真相,加之以外国人的性质是最敬重他本国的国旗的,自然是全体激昂了。然而当时英国的议员,还有不以为然的。说是我们英国虽然可以保护普通的商船,却不便去保护海贼。阿罗号船上既然有了海贼,是天然应当拘捕的。要说是在英国登记了,中国官员就不便拘捕,那么,随便什么海贼的船,只要是英国船舶所登记,便可以在中国海上横行无忌了。诸君,你道这话不是公平得很么 苦于当时的英国政府是个主张强硬的,见侵犯中国这件事情在议院里通不过去,便把议院解散了,重新选举起来。那时候,英国之民本是激昂不过,自然是主张开战的占了多数了。刚刚这时候,广西省里又杀掉了两个法国教士,于是法国人也同英国合起兵来。
咸丰六年(1856)十二月,英、法两国的兵到了广东了。这时候,大家都知道要发兵防备的。虽然当时的兵力不很充足,然而四乡的团练,一共就有好几十万。有人倡议召集了四乡的团丁来保卫省城,便是四乡的团丁也自愿带粮入卫。这不是很好的事情么 这位叶总督偏偏不要,他说是外国人不过虚张声势,一定没有事情的,依旧安坐在衙门里,读他的书,办他的公事。四乡的团练一个也不许进城,城里头也丝毫不做准备。英、法的兵一到,竟把省城攻破了,把叶总督掳了去。后来竟死在印度。这种志大才疏的人,也算得又可恨又可怜了。你道当时的叶名琛为什么这样胆大呢 原来他生平是最相信扶乩的,每同外国人打交涉,一定要去请示乩仙。这一次,也曾去请示乩仙的。乩仙对他说,一定没有事情。所以他不做准备。谁知道堂堂的广东总督,就送在一个乩仙的手里呢。这也可以做个迷信的前车了。
从这一次以后,广东的省城便给英、法两国人占据了三年,到和议成了,方才交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