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立张邦昌为帝,其目的是在建立一缓冲国于河南,以便专心经营河北、河东,但张邦昌自己觉得负不了这重大责任,于金兵退出汴京后,就尊宋哲宗的废后孟氏为宋太后,使她垂帘听政。[张邦昌的让位与北宋的灭亡]公元一一二七年,张邦昌迎立康王赵构于南京[1],是为宋高宗。高宗即位后,见北方难于立足,便退至扬州。金人闻高宗南渡,发燕京等八路民兵,分三道南下。高宗建炎三年[2],金兵入淮泗,高宗奔镇江,又自镇江奔杭州,不久升杭州为临安府,将定为首都。是年冬,金宗室完颜兀术渡江入建康。高宗奔明州,兀术攻破临安,派兵渡浙江追高宗。明年,金兵破明州,高宗奔温州。兀术席卷俘掠所得的财物,退归北方。至镇江,遇宋将韩世忠,相持数十日,兀术用火攻烧韩世忠的兵船,渡江北去。先是金国已立宋降臣刘豫为齐帝,把河南、陕西的地方给他,使他当宋金之间的缓冲责任。完颜兀术北还后,一时也不想南下,于是宋高宗得还都临安,从容建立他偏安一隅的新朝。历史上就称高宗南渡以后为“南宋”。

刘豫既被立为齐帝,想永远维持他的地位,便请命于金,欲立其子刘麟为太子。[刘豫的被立与被废]金国的答覆是:能打胜宋朝,才可允许你的要求。于是刘豫发兵攻宋,但几次都不甚得手,便向金国乞援。金国最初是派兵帮助他的。不久,金太宗死,金兵引还。宋高宗见刘豫无用,便声言将御驾亲征,刘豫恐惧,又向金国乞援。金国立刘豫,原要他负缓冲责任的,不想他毫无能力,处处要金国帮助,于是金国就把他废掉,而在汴京立了一个行台尚书省。

宋金之间既失去了一个缓冲国,又成了直接交涉的形势。[宋金直接交涉的形势]直接交涉,不外和与战两种方式。在宋朝战既无力,和又不免丧地辱国,进退之间,实为狼狈。大抵当时武人都主战,想借以保全自己的地位;文臣都主和,企图暂时的苟安。刘豫被废的那一年,宋使者王伦自金国还,说金国允许归还徽宗梓宫[3]及钦宗与太后,且允归还河南地方,宋高宗大喜,就用主和派的首领秦桧做宰相,专意和金国讲和。绍兴九年[4]三月,金人来归河南、陕西地,诏以王伦为东京留守,交割地界。[宋金和议的破裂]但金国对宋朝的和议,完颜兀术是不以为然的。明年,兀术和完颜撒离喝分道攻宋,复取河南陕西诸州郡。

金太宗崩,太祖子完颜亶立,是为熙宗。原来金国的王位继承是不确定的,大约只凭实际的形势,并无成法可言。在这种制度底下,就人人要“觊觎非分”了。加以对外用兵,实权都在军人手里。那时候,斡离不、粘没喝已死,军人中老资格只有兀术和挞懒。而挞懒辈行又尊,和右相讹鲁观太师蒲卢虎都有异志,当国政的斡本制不住他们。把河南、陕西地方还给宋朝,本是挞懒和蒲卢虎、讹鲁观的主张,不但斡本不赞成,兀术也不以为然。宋绍兴九年[5]七月,金国的讹鲁观、蒲卢虎、挞懒先后以谋反伏诛,于是主战派又得势。明年五月,兀术、撒离喝等分道南下,再攻陷河南、陕西诸州郡。

幸当时宋朝的陕西都统制吴璘击败撒离喝于扶风,撒离喝还走凤翔。一方面刘锜破兀术兵于顺昌,湖北宣抚使岳飞遣部将牛皋等击败金兵,收复河南州郡。岳飞又自领兵败兀术于郾城,追至朱仙镇,声势甚盛。岳飞很高兴,对他的部下说:“当直抵黄龙府[6],与诸君痛饮!”但宰相秦桧,力持和议,先召还各路将领,更一日发十二金牌召还岳飞,并诬岳飞阴谋割据襄阳,下狱治罪。于是秦桧便不顾一切,和金国讲和。[秦桧的卖国外交]绍兴十一年[7],宋朝和金国的和议成立,其条件是:

(一)宋朝与金国,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

(二)宋朝向金国称臣,金国册封宋主为皇帝。

(三)宋朝每年贡献金国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秦桧接受亡国条件以后,就把主战最力的岳飞杀掉,以减杀反对派的势力。

岳飞可以说是主战派的首领。他曾败刘豫兵于唐州,恢复河南西部州郡。上书请进一步恢复中原,帝不许,飞乃还鄂。绍兴七年,飞上书,谓“钱塘僻在海隅,非用武地,愿建都上游,亲率六军往来督战,庶将士知圣意所向,人人用命”。但这一疏,没有效果。后来他又上疏,请乘刘豫被废之际,攻其不备,进兵中原。但又不为朝廷采纳。方宋金进行议和时,飞又上书反对,遂和秦桧有了怨隙。和议成后,例加爵赏,岳飞加开府仪同三司,飞上书力辞,诏书温辞嘉奖,飞不得已,受命。郾城之役,完颜兀术想弃汴京北走,有人劝他不要走,以为“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可立功于外者”,后来岳飞果被秦桧用十二道金牌召还。既至,授枢密副使。时张俊忌岳飞,遂受秦桧意旨,诬飞部张宪谋据襄阳,还飞兵权。遂捕张宪,押解至临安,并矫诏下岳飞及其子岳云于大理寺狱。绍兴十一年,秦桧使人杀岳飞于大理寺狱;岳云与张宪皆弃市;家属徙岭南。上面的话,根据《宋史》,虽不免有偏袒之处,但岳飞是当时主战派的重要人物,那是无有疑义的。

又屡兴文字之狱,借以驱逐反对他的朝臣。他居然又继续总揽了十六年的朝廷大权。

秦桧因为当时主张和议之故,现在差不多三尺童子,都知道他是一个奸臣。但亦有替他辩护的,如明朝的曾邱曾有宋南渡后不得不和之论。赵翼《廿二史札记·和议篇》亦替秦桧辩护。近人吕思勉编《白话本国史》,更替秦桧极口呼冤。就当时的情势而论,宋朝的兵力万万敌不过金国,忍辱议和,未始不是苟安一时的方法。但金国兵力虽强,统治不了中国,如果宋朝抱着“宁为玉碎,毋为瓦全”的决心,也未始没有出路。秦桧对外既主张不抵抗,对内更用种种手段,诛杀主战的将领,取缔反对他的言论。就是这几点,秦桧已尽够遗臭万年了!

这次议和以后,宋金之间,又有过两次冲突。[宋金和议后的两次交涉]一次在绍兴三十年[8],金国海陵王完颜亮发兵南侵,宋朝扬州失守,势很危急,恰巧金国发生内乱,海陵王被杀,形势就缓和下去。

金主亮于宋绍兴十九年杀金熙宗而自立。他是一个残忍荒淫的国主。杀金太宗子孙七十余人,粘没喝子孙三十余,诸宗室五十余人,又杀撒离喝等及其子孙,前后所杀凡数百人。宗室被杀者,纳其妇女为妃妾,他的从姊妹充满后宫,荒淫暴虐,毫无人道。他又想南灭宋朝,统一中国。那时候他的军队已渡江至采石,幸宋兵竭力拒战,始还趋扬州。时金国内部已起变化:他的从弟乌禄在辽阳自立(是为金世宗)。他得到消息,限将士于三日内渡江,否则全部处死刑,他的部将奉到这个命令便立刻反抗起来,把他杀掉,与宋朝议和。金主亮在位共十二年,金国追废他为海陵炀王。

宋孝宗乾道元年[9],宋金重订和好条件,改君臣关系为叔侄关系,改每年宋朝的贡献为岁币,银绢各减少五万。一次在宁宗开禧二年[10],宋权相韩侂胄发兵北伐,结果宋兵大败,宋朝杀韩侂胄与金国讲和,又改叔侄关系为伯侄关系,增岁币为银三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另外又添犒赏银三百万两。从此以后,南宋更一蹶不振,而金国也因为风俗奢靡,国势渐弱,遂同为新兴的蒙古族所灭。

* * *

[1]康王本应到金国去为质的,走到半路,为百姓所阻,钦宗命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统率各地援兵。

[2]公元一一二九年。

[3]皇帝的棺材称“梓宫”。

[4]公元一一三九年。

[5]公元一一三九年。

[6]本渤海扶余府,辽太祖平渤海还至此岭,有黄龙见,改今名。金初因之,并以为都。

[7]公元一一四一年。

[8]公元一一六〇年。

[9]公元一一六五年。

[10]公元一二〇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