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年底,加藤清正率兵先逃走。中路和西路明军会同陈璘、李舜臣率领的中朝水军,集中力量,包围了小西行长,切断他和岛津义弘的联系,准备一举消灭敌人。小西行长被围几个月,粮尽援绝,于是派人向中朝将领赠送枪剑宝物,请求给他一线生路,退兵回国。李舜臣严词拒绝。小西行长一计不成,便又企图离间中朝将领之间的关系。这个阴谋也被李舜臣粉碎。自从陈璘率领水军到朝鲜后,李舜臣便注意中朝将士的团结,同时又能坚持正确的意见,因此很受陈璘的尊重和敬佩。但当时陈璘和李舜臣在战略上有意见分歧。陈璘主张放弃包围小西行长,先攻岛津义弘。李舜臣主张坚持包围,切断小西行长的归路,歼灭小西行长以后再攻岛津义弘。他最终说服了陈璘,中朝水军准备最后一举歼敌。

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12月15日夜间,岛津义弘率五百多只战船来救小西行长,在露梁附近和小西行长举火为号。中朝水军得到消息,决定改变计划,准备先消灭岛津义弘,切断小西行长的后援。于是急忙驶往露梁,伏兵岛屿间,等待阻击。夜半时倭船驶过,明军从左右两方突然发动进攻,用火烧倭船,展开战斗。倭船退入观音浦港口,这时天色已明,入港的倭船发现无路可退,只好出来决一死战。李舜臣驾船擂鼓,先冲敌阵,被倭船包围。陈璘急忙闯入围中救援,也被倭船包围起来。两名倭将跳上陈璘的船,几乎伤害陈璘。陈璘的儿子陈九经用自己身体掩护父亲,被倭将刺伤,鲜血淋漓,仍然屹立不动。旗牌官文炜刺死了倭将。但很多倭船齐集于陈璘船下,将其团团围住。陈璘于是命令把船下碇不动,从船上用大炮射击。倭军仰放鸟铳,弹丸四面飞来。陈璘命令士兵伏在船板上,用盾牌掩蔽身体。倭军以为明军战败,一齐涌上船来。明军突然挺起,用长枪向下刺去。明军个个舍生忘死,奋勇杀敌,倭兵被刺落水死了上千人。忽然陈璘鸣金收兵,船里寂然没有声响。倭军不知究竟,稍稍退却。明军立即居高临下用“喷筒”向倭船放火,风急火猛,倭船几百艘全被焚烧,大海变成红色。李舜臣这时已经突围出来。明朝副总兵、七十岁老将邓子龙率领勇士二百人追击倭船,并投掷一种“火毬”,延烧敌船。正在激战时,明军火器误中邓子龙战船,船上起火。倭军乘机进攻,李舜臣忙驾船来援,邓子龙力战而死。李舜臣看见倭军大将三人乘坐大楼船督战,于是集中兵力进攻大船,并射死一名倭将。包围陈璘的倭船这才纷纷散去,赶来救他们的主将。陈璘因此得以冲出重围,与李舜臣会合作战,连开“虎蹲炮”,打碎敌船。就在这时,倭军一颗飞弹击中李舜臣的左腋,伤势严重。李舜臣叮嘱侄儿李莞说:“战斗正紧,不要说我死!”并且命令用盾牌把他掩盖起来,话才说完就壮烈牺牲了。李莞按照舜臣的指示,代替他指挥督战。战斗到中午,倭兵大败,损失了战船四百五十多艘,岛津义弘率领剩下的五十艘船逃走。小西行长也乘混战中上船逃回日本。战斗结束后,陈璘驶近李舜臣的战船,满怀热情地高声连喊:“统制使,快来!”这时李莞才挥泪报告了李舜臣牺牲的消息。陈璘听了以后立即昏倒在船上。中朝将士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就这样用鲜血结成了战斗的友谊。丰臣秀吉发动的侵略战争最后遭到彻底失败。

明朝在援朝战争中还以大量军用物资接济朝鲜,并且帮助朝鲜训练兵士,制造武器。1592年(万历二十年)冬,朝鲜便开始选择精锐的兵士跟骆尚志学习剑术。第二年采用李如松的建议,设立训练都监,用戚继光《纪效新书》①所述的办法来训练兵士。柳成龙等亲自参加讨论,向明朝将领质问疑难,并且选拔一些勇健而又有谋略的武臣学习《纪效新书》。朝鲜又选出精壮兵士四五十人,跟明朝的经略赞画②刘黄裳学炮车战法。1595年(万历二十三年),中国派到朝鲜的练兵教师有十二人,其中精于剑枪诸艺的三人留在汉城,监督诸军日夜练习,其余分派到各道,训练炮手、射手、杀手。明朝将士还教朝鲜焰硝匠制造铁铳焰硝等火药。明军回国后,留下几千人帮助朝鲜训练兵士,戍守要塞。这些都对朝鲜加强武备、巩固国防、抵御倭军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明朝在1592—1598年援朝抗倭的战争支援了邻邦朝鲜,击退了日本侵略者,粉碎了丰臣秀吉先吞并朝鲜再侵略中国的狂妄计划。中朝人民在抗击共同敌人的斗争中用鲜血凝成了友谊,在两国友好关系历史上写下了宝贵的一页。

注释

① 戚继光所著讲述练兵作战方法的书。

② 经略赞画是经略下的属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