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吉奥诺(Jean Giono,1895 年3月30日 - 1970 年10月8日)。于1895年3月30日出生在上普罗旺斯的马诺斯克(Manosque)。他的父亲是意大利裔,是一名鞋匠,母亲是一名熨烫工。在家乡的大学读完高中后,他成为了一名银行雇员,直到1914年战争爆发,他作为一名普通士兵经历了这场战争。1919年,他重返银行业。1920年,他与儿时好友埃莉斯结婚。他们将有两个女儿,艾琳和西尔维。1930年,当雇用他的银行关闭了在马诺斯克的分行并为他提供了一份在别处的工作时,他选择留在他的城镇,并完全离开银行从事文学创作。他还是一位历史学家和编剧。在吉奥诺的作品中,自然占据了很大的位置。他一直很喜欢树木。小时候,他和父亲一起去散步。两人口袋里都装着橡子,他们用棍子把橡子种在地上,希望它们能长成极好的橡树。让·吉奥诺于1970年10月9日去世。这并不是家庭文化浸透或研究的结果。他出身低微,16岁就辍学了。他对文学的想法和写作的愿望来自于与伟大的古典作品的直接接触,他唯一有办法通过通信获得这些作品。从这种限制和这种强制定向中,吉奥诺抓住了机会。从1927年到1937年,吉奥诺写了第一部发生在普罗旺斯的小说系列,讲述了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故事。既不是农民小说也不是普罗旺斯小说,这些抒情作品在双重方面处理人与自然世界的对抗:他从中获得的感觉和他对自己处境的质疑。早在1930年,吉奥诺就开始撰写他的第一个系列小说"证词",其中他以地球人的生活为例。从1934年开始,随着新战争的卷土重来,他将自己的作品与越来越热烈的和平主义说教混为一谈:他的职位使他在1939年入狱,然后在1944年再次入狱。从1945年开始;吉奥诺再次全身心投入到他的小说作品中。他几乎同时以两种不同的速度着手创作两个新系列的小说。第一个是由与意大利有关的大型作品组成的。五十岁时,他的意大利血统,直到那时才被提及,因此重新出现在他想象的前景中。1970年10月8日至9日晚上,吉奥诺在睡梦中死去,这是可以想象的最平静的死法。
1924年发表诗集《笛子伴奏》和小说《丘陵》。1925年发表小说《一个博莫尼人》,被拍成电影。1933年发表的小说《蓝衣若望》,带有自传性质。季奥诺的代表作是小说《四海之歌》(1934)、《愿我的欢乐长存》(1935)及其续篇《生命的凯歌》(1942)。这些作品的主调是讴歌大自然,热爱田园生活;风格奔放,充满激情。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季奥诺拒绝应征入伍,发表反战小册子《拒绝服从》,因而被捕入狱,不久经人营救开释。在法国沦陷期间,他发表《向梅尔维尔致敬》(1943)和《活水》(1943),依然写他故乡故土的山川风物。1945年德军溃败,法国光复,季奥诺被指控曾和维希傀儡政府往来而被扣押,后因证据不足,未予起诉。晚年发表的几部作品,以《屋顶上的轻骑兵》(1951)和《狂热的幸福》(1957)等比较著名。1953年获得摩纳哥文学奖金。1954年被推选为龚古尔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