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绳(1918年1月11日-2000年11月5日),原姓项,曾用公孙求之、毅、卜人、浦韧、陈桑、念青等众多笔名或化名。祖籍钱塘县,1918年1月11日生于江苏苏州。1934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1935年9月至上海,一面自学,一面参加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抗日文化工作,并投身于爱国救亡运动。1935年至1937年间先后为《读书生活》、《生活知识》、《新知识》、《自修大学》等进步刊物撰稿,参加《新知识》的编辑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武汉、襄樊、重庆等地从事文化工作和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曾任武汉《全民周刊》、《全民抗战》、《救中国》等刊物编辑,第五战区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鄂北日报》主编。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任香港《大众生活》杂志编委。1942年到重庆,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文委委员、《新华日报》社编委。1946年至1948年在上海、香港工作,任中共上海市工委文委委员、香港生活书店总编辑。1948年10月离开香港,辗转进入河北省平山县解放区,进入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1949年下半年作为社会科学界代表团成员之一参加新政协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教材编写组组长,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副主任,人民出版社社长,政务院出版总署党组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1955年至1966年任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红旗》杂志社副总编辑。“文革”期间受到严重冲击,被撤销一切职务,停止工作。1975年后历任毛泽东著作编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共党史研究会会长,孙中山研究会会长,欧洲科学院通讯院士。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2000年11月5日在上海去世。著有《胡绳文集》、《胡绳全书》等。1997年捐献文集的全部稿酬,设立“胡绳青年学术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