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亦云

沈亦云
  • 姓名:沈亦云
  • 原名:性真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浙江嘉兴
  • 出生日期:1894
  • 逝世日期:1971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沈亦云(1894—1971),1894年出生于浙江嘉兴,原名性真,后改署景英,字亦云。其父亲沈秉钧曾在上海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长达7年,参与编辑《辞源》等书籍。沈家有三女一子,沈亦云作为大姐,与妹妹沈性仁、沈性元皆接受了新式教育。​


1906年7月,12岁的沈亦云考取北洋女师范学堂,之后又前往苏州景海女学研读英文。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沈亦云与葛敬诚等人于上海组织女子北伐敢死队,积极投身革命。11月18日,她们在《申报》发表《女子军事团警告》,呼吁妇女参军参战,并附上军事团《简章》,明确以“驱攘残恶,救助同胞”为宗旨。11月29日,沪军都督陈其美称赞她们展现出巾帼豪情。经过短期训练,1912年1月24日,上海北伐女子敢死队奔赴金陵助战,因其勇猛异常,被称为“荡宁队”。在此期间,沈亦云结识了沪军都督府参谋长黄郛,二人结为夫妻。黄郛在辛亥革命时担任沪军第三师师长,与陈其美、蒋介石结为拜把子兄弟,蒋介石尊称沈亦云为“二嫂”。​


1928年后,沈亦云与黄郛隐居莫干山,修建“白云山馆”。1935年,黄郛受命与日本人谈判并签订《塘沽协定》,沈亦云陪伴左右。当时社会舆论对黄郛压力巨大,责难不断,即便妹妹、妹夫也难以理解。1936年,黄郛郁郁而终。此后,面对家国变故,沈亦云悲愤不已。​


抗战期间,沈亦云在上海创办南屏女子中学。1950年后,她定居美国。晚年,沈亦云完成《亦云回忆》,该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得到胡适等人的肯定。上世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计划将沈亦云纳入口述传记系列,后唐德刚协助她整理回忆录,最终呈现出《亦云回忆》。1971年11月,沈亦云于美国逝世。她的一生跌宕起伏,见证了诸多重要历史阶段,为后世了解那段历史提供了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