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

斯大林
  • 姓名:斯大林
  • 别名:
  • 性别:
  • 国籍:前苏联
  • 出生地:格鲁吉亚
  • 出生日期:1878年12月18日
  • 逝世日期:1953年3月5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俄语: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英语:Joseph Vissarionovich Stalin,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注:斯大林执政时官方称其生日为1879年12月21日,但史学界考证为1878年12月18日),苏联党和国家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1879年12月21日生于格鲁吉亚梯弗里斯州哥里城一个皮鞋匠家庭,原姓朱加什维利。1894年在哥里教会学校毕业后升入梯弗里斯(今第比利斯)正教中学读书。在中学读书期间就参加了革命活动。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899年因参加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1901年11月当选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梯弗里斯委员会委员,在南高加索一带建立并领导了南高加索列宁火星报派即布尔什维克的组织。1902年,在巴士姆组织和领导工人罢工游行示威,被捕入狱。1903年缺席当选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南高加索联盟委员会委员。1904年1月,从流放地逃走,到梯弗里斯领导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高加索联盟委员会工作,12月领导了巴库石油工人大罢工。次年年底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高加索联盟代表的资格出席了在芬兰塔墨尔福斯举行的第1次全俄布尔什维克代表会议。1908年被捕,后流放到沃洛格达省,1909年逃回巴库。次年又被捕流放。1912年1月在党的第6次代表会议(即布拉格会议)上缺席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负责主持领导俄国实际革命工作的中央委员会。2月逃出流放地4月又被捕,9月逃到彼得堡,遵照列宁的指示创办编辑《真理报》。1913年2月,又被捕流放到土鲁汉斯克边疆区。1917年二月革命后,从流放地回彼得格勒,领导 《真理报》的工作。4月,在全俄布尔什维克党第7次代表会议(四月会议)上,当选为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成立后,被选为政治局委员。7月,出席了党的第6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央委员会作了有关中央政治工作和政治形势的报告。10月,在党中央委员会扩大会议上,被选为领导起义的党总部主持人,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领导人一起领导了十月革命。在十月革命次日召开的全俄苏维埃第2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先后担任民族事务人民委员(1917~1922年),国家监察部人民委员(1919~1922年)等职。1918~1920年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任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工农国防委员会委员,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西方战线、西南战线、南方战线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和南方战线革命委员会主席。1922年4月召开的中央全会上,根据列宁的提议,当选为联共(布)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此后担任此职达30年之久。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后,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领导苏联人民保卫并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并领导制定了1936年苏联宪法。1919~1953年任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主席团委员,1922年起任苏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曾当选为第1~3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25~1943年任共产国际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4年后,在国内和共产国际发动了大规模肃反运动,使苏联和国际共运蒙受重大损失。1941年5月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6月任国防委员会主席,7月任苏联国防人民委员,8月兼任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曾获苏联元帅军衔(1943)和苏联大元帅的最高军衔(1945),领导苏联人民进行了伟大的卫国战争,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曾作为苏联政府首脑出席苏、美、英三国举行的德黑兰会议 (1943)、克里米亚会议 (1945)、波茨坦会议(1945),加速了德国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的最后崩溃。1946年3月苏联人民委员会改称部长会议后,任部长会议主席。1952年10月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改组为苏共中央主席团时,当选为中央主席团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1953年3月5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