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

林肯
  • 姓名:林肯
  • 全名:亚伯拉罕·林肯
  • 性别: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肯塔基州哈丁县
  • 出生日期:1809年2月12日
  • 逝世日期:1865年4月15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美国第16任总统。进步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革命家。生于肯塔基州哈丁县一个小垦殖场的木工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上学不到一年,靠顽强的自学,成为一个博学多识的人物。年轻时,当过伐木工人、店员、船夫、邮务员和测量员。经常与社会下层群众接触。在群众中赢得了“诚实的阿伯”的称呼。对黑人奴隶寄予同情。1830年随父母迁居伊利诺斯州,1834年当选为该州议会议员。在4届任期中,正式表明反对黑人奴隶制。这期间,还通过自学,经考试取得律师资格。1847年,当选为联邦国会众议员。在国会中,曾多次投票赞成限制奴隶制扩展的条款,反对侵略墨西哥。1854年,在堪萨斯内战期间,加入代表北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共和党,并很快成为该党的领导者。1858年6月,发表题名为《家庭纠纷》的著名演说,痛斥南部分裂主义行径,指出:“一个分裂的家庭不能持久,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1860年11月,作为共和党候选人,当选总统。南方11个蓄奴州先后叛乱,脱离联邦,组成“南部联盟”,定都里士满,并于4月12日发起对萨姆特炮台的进攻,挑起内战。内战之初,林肯顾虑北部银行家、工业家、大商人在南部的利益受到“损失”,担心留在联邦内的四个蓄奴州也退出联邦,因而只把“拯救联邦”作为战争的最高目的,不敢触及奴隶制问题,不敢采取坚决措施,导致北方接连失利。后来在人民群众的坚决要求下,同时也迫于战争形势,林肯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民主措施。其中包括1862年5月20日颁布《宅地法》和同年9月22日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前者用民主的方式解决了土地问题,有效地限制了奴隶制的扩张;后者明确地揭示了战争目的,激发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保证了战争的胜利。1863年7月1—3日,联邦军取得葛底斯堡大捷,成为内战转折点。林肯于同年11月19日发表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明确提出自由、平等和民主是需要用战斗甚至用生命来夺取的。1864年11月8日,再次当选为总统。1865年4月3日,联邦军攻占里士满。6天后,叛军投降,内战以北方完全胜利而结束。1865年4月14日,就在内战结束的第五天,林肯在华盛顿福特剧院被南方奴隶主派遣的间谍浦斯刺杀,葬于橡树岭公墓。有百万群众为他送葬。马克思称他是一个“不会被困难所吓倒,不会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挠地迈向自己的伟大目标,而从不轻举妄动,他稳步向前,而从不倒退;……总之,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