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礼贤,原名为理查德·威廉(德语:Richard Wilhelm,1873年5月10日—1930年3月2日),汉名卫希圣,字礼贤,故亦作卫礼贤,生于德国斯图加特,为基督教同善会传教士,著名汉学家。他曾将多本经典的中文古籍译为德文,其译文又被他人转译成英文,进而流传至整个西方世界。卫礼贤所翻译的的《易经》,至今仍被认为是最好的译本之一。
1899年,卫礼贤来到德属胶澳青岛传教。他对于道教与儒教有很深的兴趣,结识劳乃宣后,从他身上学到易经及一些全真教典籍。1901年10月,由德国、瑞士同善会出资,卫礼贤创办了礼贤书院,并以其名命名。由于办学有功,1906年被清廷封为道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卫礼贤全家被迫返回德国本部,任教于法兰克福大学,成为首席汉学家。
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荣格与卫礼贤非常友好,也逐渐熟悉起他翻译的中国古籍。
卫礼贤于1929年翻译了《太乙金华宗旨》及《慧命经》译为德文《金花的秘密》:〈道教内丹学引论〉,更启发了荣格集体潜意识的理论,荣格还为金花的秘密作序。荣格依此治疗了沃尔夫冈·泡利,泡利是194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荣格出版了《心理学和炼金术》,书中谈到400多个梦的详细分析,大部分是荣格对包立的解析。曾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易经》、《礼记》、《吕氏春秋》、《孔子家语》等译成德文。著作有《中国文明简史》、《易经讲座》、《实用中国常识》、《中国精神》、《中国的经济心理》等。
1930年,卫礼贤于德国蒂宾根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