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

陈嘉庚
  • 姓名:陈嘉庚
  • 别名: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福建厦门集美镇
  • 出生日期:1874年10月21日
  • 逝世日期:1961年8月12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1961年8月12日),生于今福建厦门集美镇,父亲是新加坡华侨。陈嘉庚一生,兴实业,办教育,勤劳国事; 毛主席曾书赠他八个大字: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1890年,17岁的陈嘉庚离开苦难的祖国,随父亲去新加坡经商。靠他的聪明勤俭,实业兴旺发达,到1925年,他已成为拥资1200余万元的南洋著名华侨资本家。然而,他的钱并不是用来自己享受,而是把每一分钱用来报效自己的国家。


他爱国。早在1910年,就毅然剪去发辫,加入同盟会; 辛亥革命时,曾募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拍电报给陈嘉庚,陈毫不犹豫汇款五万元,供南京临时政府用。辛亥革命失败后,他没有消沉,决定兴办教育,以砥砺民族精神。


家乡集美是陈嘉庚实现宏愿的第一块地方。他时常出现在背山面海的厦门,同建筑师一起踏勘,先后办起了各级各类学校,从幼儿园小学到商专、厦门大学。为应付世界经济危机,保证厦大等学校的开支,他变卖了苦心经营的产业。1933年,外国财团要他停办厦大和集美学村,并准备把他的企业收为附庸,被陈嘉庚断然回绝了。他坚定表示:个人荣枯事小,贻误青年罪大。教育救国矢志不移。


抗战爆发,陈嘉庚由于倾资兴学、爱国赤诚,被公推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他明确提出“全面抗战”、“长期抗战”响亮口号,并为抗战筹集了数量可观的资金。而且,陈嘉庚还巧妙利用“国民参政员”的身份,向参政会发出 “敌人未退出我国之前,公务员谈和平便是汉奸卖国贼”的提案,揭露了汪精卫的卖国贼面目。


1940年,他冲破国民党的阻挠,率领“南侨慰问团”访问了陕甘宁边区,会见了毛主席等领导人,为解放区军民一家、同仇敌忾的气象而倍感振奋,从而坚信共产党必胜,更加积极支持祖国的爱国民主运动。


全国解放,他应毛主席电邀,回到“梦寐神驰”的祖国,参加了新中国的建设,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侨联主席等职务。1961年8月12日在北京溘然长逝。陈嘉庚一生简朴,自奉甚薄,临终遗嘱,将国内银行三百万存款交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