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

梅兰芳
  • 姓名:梅兰芳
  • 别名:名澜,字畹华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894年10月22日
  • 逝世日期:1961年8月8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旦角演员。名澜,字畹华,轩名缀玉。原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祖父梅巧玲为京剧名旦,“同光十三绝”之一。伯父梅雨田为京剧琴师。父梅竹芬,青衣演员,早亡,舞台生活很短。母亦早亡。由伯父抚养成人。8岁学戏,9岁师从吴菱仙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向名旦秦稚芬、丑胡二庚学花旦戏。1908年搭富连成班演出,兼习花旦,并广求名师,细心观摩旦脚本功和其他行当演出,打下坚实基础。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与王瑶卿配戏,得王热心教诲,受到观众欢迎。同时观摩上海新舞台编演的时装新戏及其新式舞美设备,深受启发。回京后即排演第一出时装新戏《孽海波澜》。1914年再次赴沪演出,轰动沪上,从此奠定其艺术上独树一帜的基础,并开始与齐如山、李释勘等人合作,编演时装新戏和古装新戏《一缕麻》、《嫦娥奔月》、《黛玉葬花》、《霸王别姬》、《天女散花》、《洛神》、《西施》、《太真外传》等,同时整理演出传统剧目《宇宙锋》、《贵妃醉酒》、《打渔杀家》等,在艺术上大胆革新,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与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合称“四大名旦”。位居“四大名旦”之首。在长期舞台实践中,兼容前辈各家所长,擅演青衣、花旦、刀马旦,并与王瑶卿一起融三者为一体,形成“花衫”行当。对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各方面都不断有所发展,形成了具有平易近人、博大精深特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功底深厚,文武昆乱兼长。卓有成效地突破传统正工青衣专重唱工、不重身段表情的局限,创作很多与剧目内容相适应的舞蹈身段,如《天女散花》的绸舞、《麻姑献寿》的袖舞、《黛玉葬花》的锄舞、《廉锦枫》的刺蚌舞和《霸王别姬》的剑舞等。嗓音明亮圆润,吐字清晰,唱腔婉转妩媚,流畅大方,率先对旦角加重尾音的唱法进行改革并创编新腔。首创以二胡辅助京胡伴奏旦角唱腔,发展了旦角的伴奏艺术。早年曾编演时装戏《一缕麻》、《孽海波澜》、《邓霞姑》、《宦海潮》。排练《黛玉葬花》、《千金一笑》、《洛神》、《西施》、《太真外传》等古装新戏。整理《宇宙锋》、《贵妃醉酒》、《奇双会》、《金山寺》、《断桥》、《姑嫂英雄》、《樊江关》、《打渔杀家》、《二堂舍子》、《审头刺汤》等大量传统戏,晚年移植豫剧《穆桂英挂帅》为京剧。其中《天女散花》、《春香闹学》、《生死恨》、《游园惊梦》等已摄制成戏曲影片。另摄有影片《梅兰芳舞台艺术》。


抗日战争期间,困居沦陷区,蓄须明志,誓不为敌伪演出。其艺术发展,一生可分三个阶段:1915年以前为早期,以继承传统为主,为日后艺术创造奠定了坚实基础。1915年至抗战胜利前夕,为中期,创造精力最为旺盛,编演大量新戏,创制大量新颖、独特、优美的唱腔,丰富传统乐队,革新化妆及舞台美术等等,完成了京剧旦脚艺术的重大革新,突破了传统正工青衣专重唱功而忽视身段、表情的局限,从不同人物出发,融合花旦以至刀马旦的表演技巧,完成了前辈旦角演员特别是王瑶卿的未竟之功。抗战胜利之后为其艺术活动的晚期。


1920年5月,他拍摄了平生第一部戏曲电影昆剧《春香闹学》。访美时,美国电影公司到剧场拍摄了《刺虎》的“敬酒”场面。抗战期间,他避居香港、上海,蓄须明志,拒绝为敌伪演出。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庆祝会恢复演出,剧目即有昆曲《断桥》和《游园惊梦》等。此后又与上海昆曲界俞振飞、朱传茗等演出昆曲专场,剧目有《刺虎》、《断桥》、《思凡》等五出。解放后,除常演代表性昆曲剧目外,还与俞振飞合作,拍摄了彩色昆曲影片《游园惊梦》。他在昆曲方面的艺术造诣渗透到京剧表演中,如梅派京剧《贵妃醉酒》、《天女散花》、《洛神》等充分吸收了昆曲载歌载舞的表演特点,丰富了京剧舞台艺术。他是京剧名旦,擅演青衣、花旦、刀马旦各脚色的剧目,与王瑶卿等一起,把三者的表演特点融为一体,形成京剧“花衫”行当。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应邀出访日本、美国、苏联等,受到国外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与高度评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均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国际舞蹈协会授予荣誉奖章。是第一个把中国戏曲艺术传播到国外并获得国际声誉的艺术家。与艺术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卓别林和乌兰诺娃均有所交往,促进了中外戏剧的交流,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古典戏曲的了解。抗日战争时期,身居沦陷区,不屈服于敌伪的威逼利诱,蓄须明志,拒绝演出,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1949年应邀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京剧院院长。论著编有《梅兰芳文集》。常演剧目编有《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另有自传《舞台生活四十年》。梅派艺术传人颇多,著名的有李世芳、张君秋、言慧珠、魏莲芳、杨荣环、杜近芳、丁至云等。子葆玖,工旦;女葆玥,工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