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舜徽

张舜徽
  • 姓名:张舜徽
  • 别名: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湖南省沅江县人
  • 出生日期:1911年8月5日
  • 逝世日期:1992年11月27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张舜徽(1911年8月5日-1992年11月27日),历史学家,版本目录学家。1911年8月5日生。湖南省沅江县人。现任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其父博学经史,是湖南优级师范学堂教师。他自幼随父攻读文字、训诂、经诂、经诗、子史等书籍。17岁父亡,便走遍四方,求师访友。初到长沙,继至北平,勤赴书馆,刻苦自学。1931年回湖南,应聘执教于各级中学,担任语文、历史课程达9年。1941年应聘初任湖南国立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1943年任北平民国学院中文系教授。随后又继任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学院教授和北平民国学院中文系主任等职,直至湖南解放。这期间,对古今学术流别、书籍体例、释例作了研究,发表有《广校雠略》一百篇(1945年,湖南排印)和《积石丛稿五种》(包括汉书艺文志、毛诗故训传、扬州阮氏学记、乾嘉三通行传、敦煌本校勘记等)(1946年,兰州排印)。1950年到北京参加华北革大政治研究院学习。1951年执教于中原大学教育学院。1952年随校并入华中大学(后改称华中师范学院),一直任历史系教授。在解放后3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从事了浩繁的学术研究,成果卓著,著述共达1千多万字。如《说文解字约注》,是积40余年的研究工夫,始撰成这部约200万字的巨著。书中《说文解字》正义以宋刻本大徐《校定说文》为依据;注释解说,则综合历代各家研究成果,附载自己研究所得,纠正前人解说之误。所征引资料,除各种研究《说文解字》的专著外,又博稽甄录甲骨、金文以及前人文集笔记中议礼、明制、考文、审音、诠释文物之作,补充论证,并且还注重推究文字双声相衍之迹,使学者能够以简驭繁、触类旁通。内容精审、语归简约、避免芜杂陈言和烦琐考证。又如《史评三书平议》,是详细考证史通通志总序、文史通之作。而《郑学丛著五种》,则是总结郑玄在经学上的成就。已发表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要籍介绍》(1955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史论文集》(1956年,同上)、《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1962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清代扬州学记》(196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清人文集别录》上下两册、《顾亭林学记》、《修订本广校雠略》(以上三书均在1963年,由北京中华书局出版)、《广文字蒙求》(1980年,华中师院印刷厂印行)、《说文解字约注》(1982年,中州书画社出版)《周秦道论发微》(1982年,北京中华书局)等。此外,还有《周秦政论类诠》、《郑学丛著五种》、《史评三书平议》、《清人笔记条辨》、《中国文献》、《中国封建社会之分析》、《劳动人民创物志》以及《旧学辑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