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钘

宋钘
  • 姓名:宋钘
  • 别名:宋牼、宋荣、 宋子
  • 性别:
  • 朝代:战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370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291年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宋钘(约公元前370年—公元前291年),又称宋牼、宋荣、 宋子。与尹文齐名。战国时期学者、宋尹学派代表人 物。曾游齐国稷下学宫。主张“上功用”、“大俭约”、 “僈差等”(见《荀子·非十二子》,及“禁攻寝兵,救 世之战”(见《庄子·天下篇》),与墨子所主张的节 用及非攻思想相一致。荀子把宋鈃与墨翟相提并论。 宋钘的形名思想以“别囿”为重,认为认识事物首先 应消除主观偏见,“接万物以别宥为始。”(《庄子· 天下篇》)主张“物固有形,形固有名”,“固也者,舍 己而以物为法者也”(《管子·心术上》),“物至而名 自治之。正名自治,奇名自废,正名法备,则圣人无 事” ( 《管子·白心》)。具有老子 “名无名,事无 事”的倾向,《荀子》于《正论》及《非十二子》等 篇中,对宋鈃的思想从不同方面有记载和评述。他信 奉的学说宗旨是:“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 不忮于众。”(《庄子·天下》)不为世俗所累,不用 外物矫饰,不苛求于人,不违逆众情。主张“情欲寡 浅”(同上),认为人的情欲越少越好,但世人却都欲 望充盈,是一种过分行为。看到节制欲望的必要,但 又有禁欲主义倾向。在认识论上,“接万物以别宥为 始”(同上),强调去掉隔蔽,以便认识事物的真实面 目。在处世态度上,“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 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斯已 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庄子·逍遥游》)他 对世俗的声誉不汲汲追求,认定内我和外物的分际, 辨别光荣和耻辱的界限,不受社会舆论的左右,和道 家比较接近。《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宋 子》十八篇,今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