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镜清

韩镜清
  • 姓名:韩镜清
  • 别名:号慧清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山西沁县
  • 出生日期:1912年10月
  • 逝世日期:2003年1月17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韩镜清(1912年10月-2003年1月17日),号慧清,1912年10月生于山西沁县一个原藉北京的官僚家庭。他在北京四中读书时,就倾心佛法,皈依三宝,皈依师是常惺法师,并得法名慧清,上大学后以此为号。


1932年,韩镜清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36年毕业后继续从汤用彤老师读研究生,在北京大学史学研究所研究佛教史。大学期间,他曾听过韩清净先生讲因明,后来还听过其讲《缘起初胜法门经》等,抗战刚开始时跟汤用彤老师到南京听过欧阳竟无先生讲《晚年心得》。因父母年迈,他未随校去西南联大,沦陷期间处于“半闭关”状态,开始用朱笔标点《成唯识论》有关典籍,同时遵周叔迦老师提议学习藏文,对读汉藏经典,并试从藏文译成汉文。


这期间,韩镜清曾在私立中国大学哲学教育系、中国佛教学院任教,又在华北居士林及菩提学会从事研究与编辑工作。抗战胜利后,他在天津南开大学哲学教育系任教。1949年起,在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研究藏语,1952年创建中央民族学院时调到少数民族语文系藏语教研组。1950-1953年和1956-1957年,先后参加中国科学院西藏科学工作队语言组和民族语言调查工作队两次入藏进行语言调查和编写藏语讲义。1965年,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组建的世界宗教研究所。


1977年元月,韩镜清病退,此后开始了第二个闭关时期,集中精力闭门整理《成唯识论》所有疏注,对《成唯识论述记》进行校勘、补充和注释,历经十五年,于1992年编成约380万字的《成唯识论疏翼》,对前人的唯识研究成果作了一次梳理和完善。此后,他全力转入藏文大藏中《慈氏五颂》及其重要释论的汉译,不完全统计已翻译出60多部,约260多万字,配合玄奘法师所译的百卷《瑜伽师地论》等,基本上实现了把完整的慈氏学体系译成汉文的夙愿。


1993年9月,韩镜清倡导成立了慈氏学会,从事慈氏学经典的翻译、校注、研究和出版等工作,同时以八旬高龄开办《摄大乘论》讲座培育后学。1994年4月,他参加国际玄奘学术研讨会,在论文《唯识学的两次译传》中提出,应以藏文大藏补充、对勘慈氏学经典,以完整、系统的慈氏学统摄唯识学,可视为唯识学的第三次译传。


韩镜清一生致力于佛学研究与翻译,尤其是在唯识学和慈氏学领域贡献卓著,他的著作和译著为后人深入研究佛教经典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2003年1月17日下午3∶44分,韩镜清舍报往生,享年9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