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1910年4月27日—1988年1月13日),幼名建丰,上学后改名经国,俄名尼古拉。奉化县人。1910年4月27日生。早年在奉化读小学。1922年到上海万竹小学四年级学习。1924年升入上海浦东中学。数月后“五卅”运动爆发,因参加游行,被学校当局以“行为越轨”为由开除学籍。不久到北京海外补习学校学习。1925年10月赴苏联留学,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12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国内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苏联发表声明,声讨其父背叛革命。1928年秋天入列宁格勒托玛卡红军军校学习。1930年6月任列宁大学中国留学生辅导员。1932年派往西伯利亚乌拉尔重型机械厂任技师。1933年任该厂《工人日报》主编。1934年任分厂厂长。1935年与苏联女工芬娜结婚,后来其妻改名蒋方良。1936年被解除所有职务。1937年春携带家人从苏联回国后被父亲安排到奉化溪口读书。1938年3月任江西省保安处副处长;不久调任新兵督练处处长兼江西伤兵管理处处长;8月赴重庆入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第二期受训。1940年1月27日至1945年6月25日任江西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期间先后兼任赣县县长,三民主义青年团江西支团筹备主任,财政部盐务署浙江、福建、江西督运所长,三民主义青年团江西支团干部训练班主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干事,江西省政府委员。1944年1月任重庆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部学校教育长。同年底任青年远征军编练总监部政治部主任。1945年春任国立中央政治大学教育长;9月任外交部东北特派员,不久随宋子文赴苏联莫斯科谈判签订《中苏友好条约》。1946年任国防部预备干部管训处代处长、预备干部局局长,并当选为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7年9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1948年8月任经济管制委员会上海区协助督导,在上海大张旗鼓展开打虎运动,企图平拟物价,但没有成功。1949年春任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1950年任台湾“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主任。1953年任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委员。1955年任“行政院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并担任“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负责人。1964年后历任“国防部副部长”、“国防会议副秘书长”、“国防部部长”。1969年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1972年任“行政院院长”。1975年4月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兼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1978年3月任台湾当局“总统”。1984年3月连任“总统”。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去世。其生平著述由台湾当局结集为《蒋经国先生言论著述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