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昌(1908年10月5日—1986年8月31日),字子臧,海宁硖石人。吴其昌之弟。8岁丧母,10岁丧父,12岁到杭州当学徒。刻苦自学,17岁考入嘉兴秀州中学当自助生(工读生),两年半时间就学完中学六年课程,考入南开大学预科。1928年,入燕京大学英文系,毕业后被破格吸收为哈佛燕京学社国学研究所研究生,获硕士学位。时国难当头,世昌一面发愤攻读,一面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在秀州中学被选为学生爱国会会长,在燕大被推为学生抗日会主席。九一八事变后,和哥哥其昌一起到南京哭中山陵,震动全国。又编辑抗日刊物《火把》、《大众知识》等。抗战期间,历任西北联合大学讲师,中山大学、湖南师范学院教授,桂林师范学院国文教授兼系主任,中央大学教授。撰写了许多文章,激励抗日。抗战胜利后又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政论,抨击专制独裁,反对内战。1947年,应聘赴英国牛津大学讲学,讲授中国文学史、散文史、诗歌、甲骨文。不久被推举为该校东方学部委员,并担任牛津、剑桥两大学博士学位考试委员。旅英15年,在海外许多刊物上发表有关中国文化的研究文章,并多次出席在英、法、意、苏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1962年,正当国家困难时期,毅然放弃优裕生活,率全家回国。长期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78年起又兼任该所学术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并亲自指导培养唐宋诗词硕士、博士研究生。他还是全国政协第四、五届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世昌以红学研究著称。1961年在英国出版用英文写的长篇巨著《红楼梦探源》。回国后,又陆续写出20多篇论文共40万字,于1980年汇成《红楼梦探源外编》。又为《红楼梦》英译本第一、二卷(前30回)作了逐字逐句的审校。治学广博,精词学,善诗词。50多年间,撰有学术专著5种、大学讲义3种以及论文数百篇,约计500万字。其中《罗音室学术论著》几乎涉及文史研究所有方面,颇受学术界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