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马斯・图克(Thomas Tooke,1774年2月29日-1858年2月26日),19世纪英国杰出的经济学家、实业家与自由贸易运动代表,银行学派的创始人和核心领袖,以对货币理论的颠覆性批判和实证研究方法的创新闻名于世。他的学术思想不仅重塑了古典经济学的货币理论框架,更深刻影响了后世货币政策的发展方向。
图克出生于俄国喀琅施塔得的英国侨民家庭,父亲是当地英国商馆的牧师。15岁时,他前往圣彼得堡投身商业领域,积累了对国际贸易的实践认知;后返回伦敦成为斯蒂芬・桑顿公司合伙人,长期从事对俄贸易,这段实业经历为其日后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作为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社会活动家,他于1820年代表伦敦工厂主起草支持自由贸易的商人请愿书,成为自由贸易运动的重要推动者;1821年,与李嘉图、马尔萨斯、约翰・穆勒等经济学家共同创立经济学协会(PoliticalEconomyClub),同年当选英国学士院院士。晚年,他先后担任皇家交易所保险公司总裁、圣凯瑟琳码头公司董事长及伦敦及伯明翰铁路早期董事,在商业与金融领域持续发挥影响力,直至1852年退休。
在学术领域,图克以挑战传统的勇气和实证研究的严谨性著称。他是李嘉图货币数量论的核心批判者,通过对1792-1856年英国经济数据的系统分析,在与纽马奇合著的六卷本《物价和流通状况史》中提出:物价波动的根本原因并非货币数量变化,而是气候、战争、关税政策等实际经济因素,颠倒了货币数量论的因果关系。这一研究被马克思誉为“李嘉图之后英国经济学家的唯一功绩”,开创了经济学实证研究的先河。
作为银行学派的领军人物,图克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货币信用理论体系。他主张货币内生性原理,认为银行券发行应基于商业票据贴现等实际经济需求,而非机械遵循贵金属储备比例,只要保持银行券的黄金可兑换性和银行偿付能力,合理的信用扩张不会引发通货膨胀。针对1844年《银行特许状法》(皮尔法案)所推行的“100%准备金计划”,图克展开激烈批判,指出该法案割裂银行业务与货币发行的做法忽视了存款等信用工具的作用,反而会加剧经济波动。他强调利率变动主要影响投资与储蓄,而非直接决定物价水平,这一观点与通货学派形成鲜明对立,引发了19世纪英国经济学界最具影响力的理论论战。
图克的学术成果集中体现于两部经典著作:1844年出版的《通货原理研究》系统阐述了银行学派的核心主张,对皮尔法案进行了全面批判,主张保持信用体系的灵活性;而与纽马奇合著的《1792至1856年物价和流通状况史》则通过海量历史数据验证其理论,成为实证经济学的典范之作。这些著作不仅在当时引发广泛争论,更为现代货币理论(如凯恩斯主义)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
1858年,图克在伦敦逝世,享年83岁。为纪念其学术贡献,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设立了“图克经济学教席”并颁发图克奖,延续其学术影响。作为古典经济学向现代经济学过渡的关键人物,图克以实业家的实践智慧和学者的批判精神,将实证研究方法引入经济学领域,其关于货币内生性、信用体系灵活性的主张,至今仍对货币政策制定和金融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他的一生既是商业实践与学术探索的完美结合,也是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持续追问,为经济学发展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