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应圆耳(1559 - 1619 年),日本安土桃山至江户时代前期的临济宗僧人,也是临济宗兴圣寺派的开山祖师,他不仅在佛教领域有建寺弘法之举,还曾参与当时的诸多社会与军事相关事务。文禄年间(1592 - 1596 年),虚应圆耳先在此地结下大昭庵,1603 年,在茶人古田织部的恳请以及后阳成天皇的敕令下,他正式创建兴圣寺,寺院全称为 “圆通山兴圣寺显蜜自得禅寺”,自己也成为该寺开山祖师,这座寺院后来成为临济宗兴圣寺派的本山,巅峰时期曾统领 52 座末寺,香火十分鼎盛,他在弘传临济宗禅法的同时,还兼修台密教法,形成了独特的传法风格。其开创的兴圣寺在 1629 年被后水尾天皇定为敕愿所,成为敕愿寺一派的本山,后续东山天皇还曾敕许兴圣寺僧人可常穿紫衣,给予其 “五山第一” 的纶旨,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他所创流派在当时宗教界的重要地位,他圆寂后,墓址选在兴圣寺内,寺内的开山堂还供奉着他的木像,供后人祭拜。除了宗教活动,虚应圆耳还涉足世俗事务,1600 年,他曾跟随德川家康参与会津征伐,期间投身岐阜城攻城战、关原主战场等战役,凭借这些战功,他获得了德川家康赏赐的今治地区的领地,之后还参与过江户城的改修工程,1614 - 1615 年的大阪之阵中,他依旧站在德川方参战,战后得以晋升至从四位下的官位,可见其在世俗权力阶层中也获得了较高认可。他与当时著名的茶人古田织部交往密切,兴圣寺的建立就离不开古田织部的推动,而兴圣寺也因与古田织部的深厚关联,有着 “织部寺” 的别称,这种与文化界名流的联结,也让他所传的禅法得以借助文化圈层进一步传播。虚应圆耳有画作《寒山拾得图》留存于兴圣寺中,成为体现其艺术造诣的重要实物,此前关注到的《般若心经注解》也是他的重要著作,这部注解为一卷本日本旧刊本,他在庆长年间于兴圣寺完成该注解并落款谨记,其注解以表解形式呈现,是研究他宗教思想以及日本当时般若经典传播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