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即胤禛,满族。姓爱新觉罗。圣祖第四子,母德嫔吴雅氏。康熙十七年生,三十七年封贝勒,四十八年敕封雍亲王。在藩邸时,逢两度废太子,为谋储位暗结党人,培植羽翼,采用韬晦之策,博得父皇欢心。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圣祖崩逝,受遗命承继大统。改元雍正,是为世宗。以而立之年登极,洞悉下情,不满于政治废弛和办事因循苟且,努力刷新政治,“务期振数百年之颓风”。元年伊始,便着手改革赋役、整顿吏治、调整生产关系。首先决定实行“摊丁入地”,将康熙未固定了的丁银总数分摊到地亩中征收,这是一项益贫损富于国家有利的政策。二年实行耗羡归公,将征收钱粮的加耗提解藩库,由国家发给官员养廉银,以止滥收加耗和贪污之风。改定有关主佃关系的法令,限制不法绅衿,开豁山陕乐户、绍兴惰民、宁国世仆、徽州伴当、广东旦户、常熟丐户、教坊司乐户等贱民为良,解决了数百年存在的矛盾。为了加强皇权和稳固统治,屡变成法或采用异常手段; 迭兴阿其那 (允禩、塞思黑)、年羹尧、隆科多等入大狱,不惜杀戮亲兄弟,从而消除皇子反对派和功臣集团,打击朋党,用亲、郡王管理旗务,终结下五旗内的私属关系,八旗巨细事务皆听命于皇帝; 七年始设军机处,协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内阁庶务之权也被削夺; 兴文字狱,御制 《大义觉迷录》,目的在于达到控制反满思想。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的经营; 四年任命鄂尔泰为云贵总督,在 “苗疆” (贵州) 及云南、四川、广西部分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完成这些地区的社会改革; 六年派兵入藏平叛,设驻藏大臣领军驻守; 七年至十二年对西北用兵,征讨噶尔丹策零不利而划界相守; 与沙皇俄国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划定了中俄中段边界。雍正是位奋发有为的君主,治国用人论才技而不限成例,鄂尔泰、张廷玉、田文镜皆非藩邸旧人也能受到宠任; 勤于政务,以 “朝乾夕惕” 自励,孜孜求治,仅朱批奏折便有数万件之多,八年以后积劳多病。在位十三年,上接康熙,下衔乾隆,为康雍乾盛世的承前启后者。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故世、有的学者认为是死于丹药中毒。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庙号世宗。葬泰陵 (今河北易县)。有后妃八人,有子十人,四个成年。有女四人,一个长到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