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者与鲁者共学,敏不获而鲁反获之;敏者日鲁,鲁者日敏。岂天人之相易耶?曰:是天人之参也。溺心于邪,久必有鬼凭之;潜心于道,久必有神相之。管子曰:“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通,鬼神将告之。”非鬼神之力也,精诚之极也。道家之言曰:“千周灿彬彬兮,万遍将可睹。神明或告人兮,灵魂忽自悟。”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中人可易为上智,凡夫可以祈天永命;造化自我立焉。“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己之灵爽,天地之灵爽也。“俯焉〔日有〕孜孜,毙而后已”,何微之不入?何坚之不?何心光之不发乎?是故人能与造化相通,则可自造自化。

①商纣王的诸父,官太师。曾劝谏纣王,反被纣王囚禁,武王灭商后被释。

②选自(魏源集上》中华书局1983年版,5—8页,<

《诗》云:“天之牖民,如埙①如篪②,如璋如珪,如取如携。”

圣贤志士,未有不夙兴者也。清明在躬,志气如神,求道则易悟,为事则易成。故相士相家相国之道,观其寝兴之蚤晏而决矣。《谗鼎之铭》曰:“昧爽丕显,后也犹怠。”康王晏朝,《关雎》讽焉;宣王晏起,《庭燎》④刺焉;虫薨同梦,《齐风》警焉。是以“夙夜匪懈”,大夫之孝也;“夙兴夜寐”,士之孝也;“夙夜浚明有家”,大夫之职也;“朝而受业”,士之职也;“鸡初鸣,咸盥漱栉缅”,人子事亲之职也。尧民日出而作,舜徒鸡鸣而起,夜气于是乎澄焉,平旦之气于是乎复焉。人生于寅,凡草木滋长,皆于昧爽之际,亦知吾心之机于斯生息,于斯长养乎?旦而憧扰,与长寐同,旦而牿亡,与昼寝同。《诗》曰:“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用智如水,水滥则溢;用勇如火,火烈则焚;故知勇有时而困,且有时而自害。求其多而不溢,积而不焚者,其惟君子之德乎!德善积而不苑,其德弥积,其服弥广,其行弥远而不困。《诗》曰:“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①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

②古代一种用竹子制成的乐器。

③《诗·周南》篇名,为全书首篇。《鲁诗》说是大臣刺周康王好色晏起之作。④《诗·小雅》篇名,规谏周宣王俾政事更趋美备。

克己之谓强,天爵之谓贵,备万物之谓富,通昼夜知生死之谓寿;反是之谓至困、大辱、甚窃、极夭。故君子者,佚乐而为君子者也;小人者,忧劳而成小人者也。论是非不论利害,有时或是与利俱;论利害不论是非,有时或非与害俱。《诗》曰:“彼醉不臧,不醉反耻。”

草木之长,不见其有予而日修,为善日益也似之;磨之砥,不见其有夺而日薄,为不善日损也似之。然则君子无损乎?曰:君子损文以益质,小人损质以益名。《管·子》曰:“日益之而不足者,忠也;日损之而不足者,欲也。”《诗》曰:“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繙《十四经》之编,无所触发,闻师友一言而终身服膺者,今人益于古人也;耳聒义方之灌,若罔闻知,睹一行之善而中心惕然者,身教亲于言教也。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诗》曰:“如彼行迈,则靡所臻。”

同言而人信,信在言前;同令而民从,从在令外;怀璧之子,未必能惠,而人竞亲之者,有惠人之资也;被褐之夫,身俭能施,而人皆疏之者,无济人之具也。身无道德,虽吐辞为经,不可以信世;主无道德,虽袭法古制,不足以动民。扬子曰:“圣人之言可能也,言之而使人信,不可能也。”《诗》曰:“弗躬弗亲,庶民弗信。”

交道非人益我,即我益人。求人益我者,进德之事,子夏之言近之;以我益人者,成德之事,子张之言近之。非能自受天下之益者,不能以益人,故学者当先子夏而后子张。《诗》曰“载色载笑,匪怒伊教”,益人之谓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益己之事也。

末世小人多而君子少,人以独善之难为也,而不知秉彝之不改也。幸一遇焉,心夷疾瘳。乌有德立而邻尚孤,道修而人不闻者乎?“逃空谷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流于海者,行之旬月,见似人者而喜矣;及其期年也,见其所尝见物于中国者而喜矣;去人滋久,思人滋深。叔世之民,其去圣哲亦久矣,其愿见之,日夜无间。故行修于一乡者乡必崇,德昭于一国者国必宗,道高于一世者世必景从。《诗》曰:“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有凤皇之德,而后其羽可用为仪,未有燕雀其质,而鸾皇其章者。飘风不可以调宫商①,巧妇不可以主中馈②,文章之士不可以治国家。将文章之罪欤?文之用,源于道德而委于政事,百官万民,非此不丑;君臣上下,非此不牖;师弟友朋,守先待后,非此不寿。夫是以内亹其性情而外纲其皇极,〔其〕缊之也有原,其出之也有伦,其究极之也动天地而感鬼神,文之外无道,文之外无治也;经天纬地之文,由勤学好问之文而入,文之外无学,文之外无教也。

①音乐术语,中国历代称宫、商、角、变征、征、羽、变宫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

②指妇女在家主持饮食等事。

执是以求今日售世谇世之文,文哉,文哉!《诗》曰:“巧言如簧,颜之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