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须细看古人处一事、接一物是如何思量,如何气象。及自己处事接物时,又细心将古人比拟:设若古人当此,其措置之法当是如何;我自己任性为之,又当如何。然后自己过错始见,古人道理始出。断不可以古人之书与自己处事接物为两事。 与周汝充
能克己者,必能克敌。功名之著,抑其末也。 答王璞山
誉人而令人不敢承,亦非慎言之道,愿毋然也。 同上
天下纷纷,吾曹适丁其厄。武乡不云乎,成败利钝,非所逆睹,则亦惟殚其心力,尽其职守,静以待之而已。 与李希庵
中才全在策厉。当人才极乏之时,再不宽以录之,则凡需激厉而后成、磨炼而后出者,举遭屈抑矣。只要其人天良未尽汩没,便可有用。吾察人颇严,用人颇缓,信人颇笃,此中自谓稍有分寸也。 同上
厨丁作食,殽果都是此种,而味之旨否分焉,解此便可知用人之道。凡用人,用其朝气,用其所长,常令其喜悦,忠告善道,使知意向所在,勿穷其所短,迫以所不能,则得才之用矣。 同上
见今风气,外愈谦而内愈伪,弟所深恨。此等圭角,何可不露? 答夏憩亭
人各有才,才各有用。尝试譬之:草皆药也,能尝之、试之,而确知其性所宜,炮之、炙之,而各得其性之正,则专用、杂用,均无不可。否则必之山而求榛,必之隰而求苓,乌乎可,且乌乎能也?曾涤生尝叹人才难得,吾曰:君水陆万馀人矣,而谓无人,然则此万馀人者,皆无可用乎?集十人于此,则必有一人稍长者,吾令其为九人之魁,则此九人者必无异词矣。推之百人、千人,莫不皆然也。 与胡润之
非知人不能善其任,非善任不能谓之知人。非开诚心,布公道,不能得人之心;非奖其长,护其短,不能尽人之力。非用人之朝气,不能尽人之才;非令其优劣得所,不能尽人之用。 与胡润之
养气未深,终是打小仗手段。连声之雷不震,食鼠之猫不威。 答胡润之
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须随时随事留心着力为要。事无大小,均有一当然之理,即事穷理,何处非学?昔人云:“此心如水,不流即腐。”昔人事业到手,即能处措裕如,均由平常留心体验,能明其理、习于其事所致。未有当前遇事放过,而日后有成者也。 与陶少云
凡事过于求好,转多不妥之处。 与杨石泉
凡将将领,须先得其心,不必以权势相压。当统帅不患无权势,患在不能下人,而必欲强人以就我。昔人云:“位居千万人之上,必须居千万人之下。”此有道之言也。 与刘克庵
天下事当以天下心出之,不宜以私慧小智示人不广。 答杨石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