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本小册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有志于研究《尚书》的青年史学工作者介绍这部古籍本身流传所经历的复杂历史。
《尚书》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历史文献,其中保存了若干殷周时代的历史文件和原始材料;对于研究先秦史的人来说,这是一部必读书。但是,这部重要的史籍素以文辞古奥难懂著称。不仅如此,而且,从先秦到唐代,这部书的版本和内容经历了多次的变化和曲折离奇的历史,其中已掺进了不少伪造的篇章。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尚书》基本上是唐代的定本。从宋代以来,又经过许多学者的怀疑、辨伪和考订,才分清其中的真本和伪品。因此,一位读者在阅读《尚书》之前,应当首先对《尚书》的版本流传史具有相当的了解。但要对这个问题具备清晰明确的知识并非易事。《尚书》的历史是我国学术史上著名的难题,非常复杂;有关的原始报道矛盾交错,后代学者的论断异说纷纭;许多重大的问题迄今没有获得圆满的解答。
笔者在这本小册子里力图用通俗的直述方式把这些问题向读者交代明白,在一些有争端的地方,不可能详列众说,而只能采用笔者本人的选择。但是,不可避免地还要做一些简单的考据工作。而且,在几个重要问题上,笔者也大胆提出了前人所未曾发表过的意见。其中最重要的是笔者相信《尚书》今本中的伪造部分并非同一时候出自同一人的手笔,而是先后出现过两次伪本,才形成今本的全貌。因此,这本小册子亦不仅供青年初学者之用,专门从事研究《尚书》的学者或许也会对它感兴趣。笔者希望本书中所提到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得到各方面读者的指正。
本稿写成后,曾承刘起同志提过不少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1981年8月于乌鲁木齐客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