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寻求真理的强有力的武器。对马克思主义者说来,最重要的是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和献身于真理,因为真理使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胜利地改造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对真理的认识是一个发展过程,追求真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改造世界。
9.1. 客观真理
人们的认识符合于客观规律的就是真理。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里的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把我们意识里所包含的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或人类的内容叫做客观真理。
关于真理问题的观点是和哲学基本问题的解决系密地以示有时然正入容承认存在是第一性的,思维是第二性的,芯维定行社的人以,心前有理,仅持唯观真理。列宁说:“认为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畎家﹔承以合九共上目第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这都是一回事。”1唯心主义哲字家认为,芯维定弟一性的,存在是第二性的,他们就必然这样或那样地否认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在人的意识里的正确反映。
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把世界看成是绝对精神的体现,认为对具理的认识就是对绝对精神的认识。在宗教看来,上帝是真理的化身,真理是上帝的启示。这些观点都否认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反映,因此就在实质上否认了科学意义上的客观真理。
从贝克莱、马赫主义者到当代的实用主义者、逻辑实证主义者等等主观唯心主义者,都用不同的方式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实用主义者主张,凡是有用的、有效果的、能给人带来利益的东西,就是真理。美国的实用主义者杜威说:“既然工具本身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真假就不是命题的特性了。工具只是有效的或无效的,恰当的或不恰当的,经济的或浪费的……。”美帝国主义的奴才实用主义者胡适说:“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为了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他们大有用处,所以才给它们‘真理’的美名的。我们所谓真理,原不过是人的一种工具。真理和我手里这张纸、这条粉笔、这块黑板、这把茶壶是一样的东西,都是我们的工具。”2可见,实用主义者眼中的“真理”,只是能够满足他们的主观要求,给他们带来利益的工具而已。这是不折不扣的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论。当然,人们掌握了真理,能够指导实践,达到预期的效果,给人们带来利益。不过,真理之所以能够发挥巨大的威力,给人们带来利益,是因为它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符合于客观实际。决不能把凡是能够满足某些入主观需要的,对于某些人有用的、有效果的、能带来利益的东西,都叫做真理。投机家、冒险者,骗子手的谎言和谬论,有时也会产生某种效果,攫取到某些利益,但是,谎言和谬论永远不会成为真理。有的反动资产阶级哲学家声称:“真理就是不断重复着的谎言。”这就一语道破了主观真理论的实质,充分暴露了这种反动哲学的腐朽性。主观真理论是帝国主义资产阶级混淆真假,颠倒是非,把知识和迷信、科学和宗教调和起来,宣扬蒙昧主义以愚昧人民,强词夺理地替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辩护的反动工具。
从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论看来,真理是因人而异的,各人有各人自己的真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就在实际上取消了真理,有些唯心主义者为了摆脱这种取消真理的必不可免的逻辑结论,提出了另一种说法:真理不是个人承认的,而是社会上多数人承认的东西。马赫主义者波格丹诺夫说:真理是“社会的、全人类的经验形式”。所谓“社会的、全人类的”词句,是掩盖不住主观真理论的荒谬性的。太阳围绕地球转的偏见和宗教里的天堂、地狱,妖魔鬼怪等等邪说,曾经在一个时期比科学知识还普及得多,为社会上一般人所公认。相反,新发现的真理,常常不能立刻得到社会上多数人的承认。当然,一种意见只要是真理,迟早一定会得到公认。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多数人的意见是比较客观的,但是无论怎样,一种观点是否是真理,不能以承认的人的多少作为衡量的标准。多数人的承认或者不承认,仍然是意识范围内的事情,把真理说成就是社会一般公认的东西,也还是主观真理论。
真理是客观的,它包含着不依任何个人、集团、阶级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尽管人们的阶级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观察同一对象会得出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结论,但是关于同一对象的真理,只能有一个,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才是真理。
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受阶级的影响和制约的,人们总是站在一定的阶级立场上来观察客观事物、特别对于社会现象的观察更是如此。反动阶级站在反动立场上来观察社会问题,由于它们的根本利益,根本要求和社会发展客观必然趋势相反,它们不承认,也不能认识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真理。历史上的进步阶级,其根本利益、根本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它们对社会发展规律能有一定的认识。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根本要求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完全一致的,所以站稳无产阶级立场,是认识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真理的根本条件。把站稳无产阶级立场和认识客观真理对立起来是完全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关于客观真理的学说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只有根据唯物主义的原则和方法去追求真理,使我们的主观认识符合于客观实际,才能使我们正确地行动,并在实践中收到预期的效果。一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只能把人们引向失败。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反对从主观愿望出发,反对主观主义的态度。
我们的头脑是思维的主体,头脑之外的一切都是客观实际的东西。人是能够改变客观实际的,不过,为了有效地改变客观实际,就必须认识客观实际,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从客观实际中寻求真理。办工业必须从资源,设备、劳力等等实际情况出发;从事农业生产必须看天看地看庄稼;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尊重事实材料,从事实材料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依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来认识世界,根据客观的规律来改造世界,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应有的态度。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毛泽东同志的名言,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具体体现。任何人如果不做艰苦深入的调查研究不掌握大量的事实材料,从中抽引出事物的规律,他就不可能使自己的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就不能提出正确的意见。一个革命政党要制订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切合实际情况,必须符合客观规律,而要做到这一切就必须经过调查研究。同样,在科学研究工作中,也必须经过各种形式的周密调查,搜集大量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然后才能发现科学规律,形成科学理论。没有哪一种科学真理,不是经过艰苦的调查研究工作而轻易得到的。从实际出发,进行调查研究,是我们根本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也是我们根本的学风。
是否从实际出发,是否实行调查研究,是一个关系革命事业成败的大问题。我们党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调查研究的原则,从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利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了党在各个时期、各个方面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给中国人民指明了一条完全正确的道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一切右倾和“左”倾机会主义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没有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都不重视调查研究,都不懂得正确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因而犯了路线的错误。
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研究问题有两种根本相反的态度,一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一种是主观主义的态度。从主观愿望出发,轻视调查研究,就是主观主义的态度。主观主义是实际工作中的大敌,是科学事业中的大敌,是必须加以反对的。和主观主义相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毛泽东同志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3只有从实际出发,进行调查研究,才有可能发现事物的规律性,把握客观真理。
9.2. 真理发展的辩证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客观的,同时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从它的内容来看,真理是客观的,从认识真理的过程来看,真理是一个从相对走向绝对的逐步深化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但是在一定的历史时代,人们对无限的物质世界的认识,只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人们把握客观真理的限度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在这个意义上,辩证唯物主义承认人的认识的相对性,承认相对真理。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没有离开相对的绝对,也不存在脱离绝对的相对。每一真理都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时代、对物质世界一定程度的认识,所以它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然而,任何真理又确实是客观物质世界的正确反映,所以它同时又是客观的,无条件的、绝对的。列宁说:“从现代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的,绝对的真理接近的界限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但是这个真理的存在是无条件的,我们向它的接近也是无条件的。图画的轮廓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而这幅图画描绘客观地存在着的模特儿,这是无条件的。”4如果只承认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使认识僵化,就会使我们在走向绝对真理的道路上停止前进,甚至可能使真理转化为错误。如果只承认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就会抹煞真理和错误之间的原则界线,走向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是真理发展过程中统一不可分的两个方面。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绝对真理是相对真理的总和。毛泽东同志说:“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5如果把绝对真理比作一条长河,那么,相对真理就是这条“长河”中的“水滴”。每一科学原理接近绝对真理的界限都是相对的,无论古典力学或量子力学,都没有穷尽对物质客体运动规律的认识,更没有完结对整个物质世界的认识。可是,科学发展的每一阶段,例如从古典力学到量子力学,都使人们的认识向绝对真理前进了一步,都在这条绝对真理的“长河”中增添了新的“水滴”。人类的认识就是这样,以无数相对真理的“水滴”,汇成绝对真理的“长河”,逐步地认识永久的绝对的物质世界。
形而上学的独断论者和相对主义者都不懂得这个相对、绝对的道理,把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截然分割开来,因而走上了两个错误的极端。
独断论者夸大了真理的绝对性,否认了它的相对性。他们认为,人们一下子就能完全地、绝对地认识物质世界,把已经达到的有限的知识奉为万古不变的金科玉律。在他们看来,真理只是绝对的,不应当有任何的发展,他们把绝对看作是排斥相对的绝对,不懂得真理是一个从相对到绝对的无限深化的过程。
我们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是形而上学独断论的一种表现。教条主义者不懂得,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必须不断地总结新的经验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他们抽取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个别结论,企图一劳永逸地按现成公式行事。他们形而上学地割裂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抓住了真理的绝对性,丢掉了真理的相对性。他们把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变成僵死的教条,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是最富有创造性的,它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毛泽东同志指出:“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生活的发展中不断地发展的,但它的每一个原理都正确地反映了客观规律。”6例如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就其正确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和死亡的规律来说,是绝对真理。只要帝国主义还存在,在实践中就必须遵循这个真理。现在帝国主义国家还存在,并且张牙舞爪,威胁世界和平,现代修正主义者却说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已经过时,这正暴露了他们的叛徒立场。7
我们从来都认为,对于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该进行新的研究,但这种研究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正如列宁所说:“遵循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而遵循这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8
真理的发展过程不仅是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而且也是真理同错误进行斗争的过程。毛泽东同志说“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当着某一种错误的东西被人类普遍地抛弃某一种真理被人类普遍地接受的时候更加新的真理又在同新的错误意见作斗争。这种斗争永远不会完结。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9
自然科学是在同宗教迷信作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唯物主义是在同唯心主义作斗争中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同反动的资产阶级思想以及各种机会主义思潮作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在任何时候,和真理并存的总有错误的认识。真理在同错误作斗争中,虽然要经历曲折的道路,但终归要战胜一切错误,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阵地,深入人心,掌握千百万群众,成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真理在同错误作斗争中,本身也不断得到丰富,得到提高,得到发展。
无产阶级要同剥削阶级的阶级偏见进行坚决的斗争,也要纠正自己队伍中由于缺乏经验、由于思想方法上的缺点或者由于受了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而犯的错误。和这两种错误作斗争,对于真理的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无产阶级对剥削阶级的错误观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批判,把它作为反面教材,不但可以增强自己身上对于这些观点的“免疫力”,并且可以使真理的内容更加丰富起来。无产阶级队伍中的错误是无产阶级自己可以克服的,只要我们能从错误中正确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种错误就常常是正确的先导。由于缺乏经验和思想方法上的缺点所造成的错误,不但今天会有,就是在将来共产主义社会中也会存在。因此,不断地克服错误,就是在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也仍将是真理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真理和错误的斗争过程中,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对错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批判,就能发展真理。在这个意义上说,错误可以转化为真理。反之,在和错误作斗争中,如果由于反对一种片面性把真理的某一点、某一方面加以夸大,而走到另一种片面性,也就会使真理变成错误。列宁说:“任何真理,如果把它说得‘过火’……,加以夸大,把它运用到实际所能应用的范围以外去,便可以弄到荒谬绝伦的地步,而且在这种情形下,甚至必然会变成荒谬绝伦的东西。”10因此,在和错误作斗争中,决不能以一种片面性代替另一种片面性;只有全面地具体地掌握真理,才能克服和防止一切片面性的错误。
通过相对真理而日益接近绝对真理,在同错误的斗争中发展真理,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我们懂得了这一规律,就可以自觉地利用它来追求真理,促进真理的发展。
我们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自觉地运用真理发展规律、促进真理发展的方针。
毛泽东同志指出,对于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和科学上的是非问题,必须采取慎重的态度,只能用讨论的方法、说服的方法,通过科学界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加以解决,而不能采取简单的、压服的方法。不让错误意见发表,它仍然存在着。只有通过正确的意见和错误意见的斗争,才能辨明是非。真理愈辩愈明,而谬误总是经不起认真的争辩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人的主观认识达到客观真理,不是一下子可以完成的,而是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当某一个问题的客观真理还没有为我们掌握的时候,就必须鼓励人们从各种不同方面,经过各个不同途径进行探索,进行各种不同的试验,提出各种不同的见解,进行自由的争论。只有这样,才能够一步步地接近客观真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追求真理的手段。
马克思主义者对待学术问题的争论,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人固然也会利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但马克思主义者并不因此而害怕实行这个方针。毛泽东同志说:“马克思主义者不应该害怕任何人批评。相反,马克思主义者就是要在人们的批评中间,就是要在斗争的风雨中间,锻炼自己,发展自己,扩大自己的阵地。”11
事实证明,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完全符合于真理发展的规律,是发展主义及其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极端坚定的无产阶级政策。
9.3. 实践是真理的标准
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以前,从来没有人作过科学的解决。一切唯心主义哲学家总是从认识本身中寻找这种标准。或者是以已有的某种教条作标准,例如从汉代以来,作为统治阶级代言人的儒家,通常总是“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汉代的扬雄说:“众言淆乱则折诸圣”12,或者是以自己的观念作标准,例如明代王阳明的所谓“良知”是“自家的准则”,“是便知是,非便知非”13。法国的笛卡儿认为,概念的明白和清楚是真理的标准,这也是从认识本身中寻找标准。黑格尔虽然说过实践是真理的标准,但是,他把实践只理解为精神活动,所以也还是以观念作为自身的标准。实用主义者詹姆斯说:“凡是有利于我们的工作,并使我们获得效果的东西就是真理,这也是真理的唯一标准。”显而易见,这是公开地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旧唯物主义者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他们以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作为真理的标准,但是他们不理解社会实践对认识的作用,也就不能科学地解决怎样去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完全科学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检验认识正确性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离开实践争论认识是否正确的问题,是一种烦琐哲学。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14
实践为什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呢?
意识范围内的认识是否符合于意识范围以外的客观事物,这在意识范围以内是决然得不到证明的,客观事物本身也并不来直接回答人们的认识是否正确。为了检验人们的认识是否正确,只能从认识回到实践。这就是说,人们在实践中获得了关于客观外界规律性的认识以后,拿着这种认识去指导实践,如果把原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等变成了现实,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那么,这就证明了,这种认识是符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的,是正确的,否则就是不正确的。只有人们用关于客观事物的认识作指导,通过实践去改变事物,客观事物才通过实践的结果,给人们以回答。检验认识的标准不是主观的,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人们只能通过实践的结果来判断认识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因此,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
凡是科学的、正确的理论都将被实践所证实,凡是反科学的、错误的理论,都经不起实践的检验,拿到实践中就要碰壁。原子内部构造的问题是十分复杂的,但是,人们能够用关于原子内部运动的知识,在工业和其他方面利用原子能,这就证明人们的这种认识是正确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真理,它的真理性在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中得到了证实。修正主义是错误的,它经受不起革命实践的检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这并不排斥逻辑的证明。判断认识的正确与否,逻辑的证明是重要的手段。某项工程设计,某一方针,政策、计划,在其实施之前,即在受到实践检验之前,对它的正确与否,应该而且可能作出一定的判断。人们可以拿已有的某些知识为前提,进行推理,来判断这个设计、这个方针、政策、计划是否正确。这里是否出现了两个检验标准呢?不是的。逻辑的证明并不是由人们的主观任意作出,它归根到底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逻辑推理中的前提必须是在已往的实践中被证明为正确的知识。逻辑推理中又必须使用正确的逻辑规则,这些规则也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且被人类社会实践所亿万次重复检验过了的。而且有许多事情,逻辑证明还不能作出最后的判断,这是因为已有的知识有限,而在事情的发展中还可能出现不能预计到的情况的缘故。对于这些事情,在经过逻辑证明以后,还必须再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后判定它的真理性。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对这一标准不应该作形而上学的理解。认识是否正确,应该用而且只能用实践来检验,实践所证实的一切都是客观真理,一切谬见归根到底都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因此,实践的标准是绝对的。但是实践的标准同时又是相对的,因为实践是历史的,发展的,每一历史阶段的实践都有局限性。一定历史阶段的实践不能完全证实或者驳倒一切的认识。某个历史阶段的实践所证实的某种认识的正确性,也是有限度的,超出这个限度就未必是正确的。但是,今天的实践所不能证明的,终将在今后的实践中得到证明。
关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关于实践标准的意义,列宁写道。“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15
实践证实真理,揭示错误,人们根据实践的结果修正,补充原来的认识。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认识,还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
9.4.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指出,认识世界的目的,不仅在于说明世界,重要的还在于改造世界。我们追求真理,掌握科学知识,无非是以此作为行动的向导,去改造世界。我们研究自然科学,探求自然的奥秘,掌握自然规律,是为了从事生产斗争,征服大自然。我们研究社会发展规律,是为了进行革命斗争,进行经济建设,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总之,一切认识都是为改造世界的实践服务的。
理论,知识之所以重要,正是因为它能够指导人们的行动。只有以符合客观实际的思想作为行动的指导,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若不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就会成为盲目的实践。
人们为了正确地行动,避免盲目性,就必须了解事物的发展进程,具有科学的预见能力。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性的,通过实践得到规律性的认识,就能预见未来,指导实践。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有科学预见。我们越是实事求是地认识事物的进程,把握事物的规律性,就越能比较准确地预见将来。一般说来,科学预见只能大体上推断出事物发展的基本进程,而不可能周全地预知到它的一切细节。科学预见越是准确、越是深远,根据它拟订的行动计划、方案就越符合于客观事物发展的过程,我们的行动就越能发生应有的效果,就会更顺利地达到行动的目的,有力地加速客观事变的进程。
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预见未来,才能有效地和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人们在实践中遵循客观规律,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把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统一起来,人们在实践斗争中就能够掌握主动性,行动就获得了自由。
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人们在没有认识客观必然性之前,只能是必然性的奴隶,在工作和斗争中就处于被动地位,行动就没有自由。人们认识了必然性,利用必然性去征服自然,才有自由。真正的自由是建立在对必然性的科学认识之上的。自由并不排斥必然,而恰恰是依据着必然;违反必然,就没有自由。人的自由总要受客观规律的制约,不受客观规律制约的绝对自由是没有的。所以,真正的自由和必然是统一的。
辩证唯物主义肯定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东西,人们不能任意“消灭”规律或者“创造”规律。辩证唯物主义又认为,人们能够认识和掌握规律,利用规律来为社会谋福利。当人们认识了规律的时候,必然就转化为自由,人们就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客观规律的主人。也只有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实际,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才能更深刻地把握客观规律性。
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必然性和自由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片面的错误观点。一种是抽象地片面地夸大主观能动性,认为人们可以脱离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必然性,随心所欲地任意行动,这是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任何人违背了客观规律性、必然性而任意妄为,其结果必将是事与愿违,不但得不到自由,而且一定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另一种是抹煞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必然性看作对自由的否定,认为人们只能作客观规律性、必然性的奴隶,只能消极地依从客观规律,而不能利用客观规律有所作为,这是机械论的观点,人类实践的历史证明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不能把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绝对地对立起来,只承认某一面而否定另一面。只承认客观规律性,不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或者相反地,不顾客观规律性,鲁莽从事,都会使工作遭到失败。
人类从自然和社会的奴隶变为自然和社会的主人的历史,就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性、必然性的认识愈来愈深刻的历史。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主观世界;改造了主观世界,又促进着改造客观世界。人类社会不断的变革,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一重又一重地打破社会历史条件对人们眼界的限制,人们的主观世界就一次又一次地得到改造,人们的认识能力就一步又一步地提高。全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的过程。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人类社会开始了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了剥削制度和私有制度,资本主义的生产无政府状态,为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所代替,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物对人的统治(即生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为人对物的统治所代替了。一直作为异己力量支配着人们的社会发展规律,开始被人们所掌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自然和社会的自觉的主人。恩格斯说:“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在主要的方面和日益增长的程度上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16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有充分的可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高度有效地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改造世界,创造自己光辉灿烂的历史。我国人民,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鼓足革饰千劲,力争上游,奋发有为地建设社会主义,开始了从必然的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仍然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无产阶级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进一步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以求越来越深入地洞悉大自然的奥秘,越来越深入、越准确地把握社会生活的规律,越来越充分地发挥改造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一步步得到更大程度的自由,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促进共产主义的加速实现。
共产主义时代是人们都能自觉地改造世界和改造自己的时代。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斗争永不会完结,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永无止境。人们永远要在实践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地克服主客观的矛盾,不断地发现真理,排除谬误,不断地得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从而使人类社会被改造得更加美妙,人类征服宇宙的巨大威力得到更大的发挥。
* * *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载《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9页。↩︎
《胡适文存》第2卷,第101页。↩︎
《改造我们的学习》,载《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759页。↩︎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载《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35页。↩︎
《实践论》,载《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272页。↩︎
《实践论》,载《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272页。↩︎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载《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36页。↩︎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载《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43页。↩︎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载《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90页。↩︎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载《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17页。↩︎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载《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91页。↩︎
《扬子法言》卷二。↩︎
《王阳明全集》卷三《传习录下》。↩︎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页。↩︎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载《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42页。↩︎
《反杜林论》,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