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郑玄说:“名曰‘乡饮酒义’者,以其记乡大夫饮宾于庠序之礼,尊贤养老之义。”
本篇阐发《仪礼·乡饮酒礼》之义。“乡”是周代的行政单位,乡之下有州、党、族、闾。乡学叫“庠”,学制三年,学成者要推荐给天子或诸侯。乡学三年业成于正月举行乡饮酒礼,乡大夫为主持人,招待乡中贤者与年高德劭者。乡大夫从学成者中选择最为贤能的一人为宾,其次者一人为介,再次者三人为众宾,与他们共饮。乡饮酒礼也在每年的十二月蜡祭排序齿位时举行,但礼节不尽相同。
乡饮酒之义: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①,入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盥、洗、扬觯②,所以致絜也③。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④,所以致敬也。尊让、絜、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君子尊让则不争,絜、敬则不慢。不慢不争,则远于斗、辨矣⑤,不斗、辨,则无暴乱之祸矣,斯君子所以免于人祸也。故圣人制之以道。
【注释】
①主人:指乡大夫。庠:郑注:“乡学也。州、党曰序。”
②扬:举。觯(zhì):饮酒器。
③絜:通“洁”。下同。
④拜至:宾客初至升堂,主人要在阼阶上拜谢其前来。拜洗:主人为宾客洗爵,宾客要在西阶上面朝北拜谢主人。拜受:主人献酒于宾,宾受爵前先行拜礼。拜送:宾接受爵后,主人在阼阶上拜送行礼。拜既:宾客饮酒后向主人行拜礼致谢。既,尽。
⑤斗、辨:孙希旦说:“斗,谓逞于力;辨,谓竞于言。”
【译文】
乡饮酒礼的含义:乡大夫在乡学庠的门外迎宾,并向宾行拜礼;主宾入门,三次行揖礼后来到堂阶前,三次谦让行礼后升堂,这是表示互相尊重和礼让。主人洗手、洗酒杯,然后端起酒杯向宾客献酒,这是要表示清洁干净。宾客初到,主人在阼阶上拜谢他的到来;主人为宾客清洗酒杯,宾客在西阶上面朝北拜主人表示感谢;主人向宾客献酒,宾客行拜礼接受献酒;宾客接受献酒端好酒杯后,主人在阼阶上拜送行礼;宾客饮酒后向主人行拜礼致谢。这些礼节都是互相致敬、表达尊敬之意。尊重谦让、洁净、致敬,君子之间的交往之礼就是这样的。君子间互相尊重谦让,就没有争斗;保持清洁干净,互相致敬、表示尊敬之意,就没有怠慢与轻视。没有怠慢轻视和争斗,也就没有暴力动粗和争辩吵闹。没有暴力动粗和争辩吵闹,就不会发生暴乱的祸患了,这就是君子为什么能避免人为的祸患的原因。所以圣人才制定了乡饮酒礼来教导人们。
乡人、士、君子①,尊于房户之间②,宾主共之也。尊有玄酒③,贵其质也。羞出自东房,主人共之也。洗当东荣④,主人之所以自絜而以事宾也。
【注释】
①乡人、士、君子:郑注:“乡人,乡大夫也。士,州长、党正也。君子,谓卿、大夫、士也。”
②尊:酒樽。房户:指东房房门和室门。
③玄酒:见《曾子问》“曾子问曰:祭必有尸乎”节注⑥。
④洗:盛水器,形状类似今之洗脸盆,用来承接盥洗时下注之弃水。荣:屋翼。见《丧大记》“复,有林麓则虞人设阶”节注⑤。
【译文】
乡大夫、州长、党正和卿大夫举行乡饮酒礼时,把酒樽放在东房门和室门之间,这表示宾、主共同饮用此酒。其中一个酒樽里盛的是玄酒,这是尊重玄酒的质朴。菜肴从东房端出,这表示是主人提供的。洗正对着东边屋檐,这是主人用来自己洗手、保持清洁以敬事宾客的设置。
宾、主,象天地也。介、僎①,象阴阳也。三宾②,象三光也③。让之三也,象月之三日而成魄也④。四面之坐,象四时也。天地严凝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此天地之尊严气也,此天地之义气也。天地温厚之气,始于东北而盛于东南,此天地之盛德气也,此天地之仁气也。主人者尊宾,故坐宾于西北,而坐介于西南以辅宾。宾者,接人以义者也,故坐于西北;主人者,接人以仁、以德厚者也,故坐于东南;而坐僎于东北,以辅主人也。仁义接,宾、主有事,俎、豆有数,曰圣;圣立而将之以敬,曰礼;礼以体长幼,曰德;德也者,得于身也⑤。故曰:“古之学术道者⑥,将以得身也。是故圣人务焉。”
【注释】
①介:辅助宾客行礼的副手。僎(zūn):通“遵”,主人特邀来参加饮酒礼的、曾经担任卿大夫的长者,辅助主人行礼。
②三宾:三位宾长。乡饮酒礼时,经乡中选拔的最优者为主宾,另选三位较年长者坐在堂上,其余来宾都站在堂下。
③三光:指星宿中的三颗大星,或说指二十八宿中的房、心、尾三宿。
④成魄:或作“生魄”、“生霸”,指自月朔后二三日起,月亮重新受明发光。旧说谓月朔后月亮重新发光时的黑暗之处为魄。
⑤“德也者”二句:郑注:“谓成己令名。”孔疏:“是得善行于其身,谓身之所行者得于理也。”
⑥术:郑注:“犹艺也。”
【译文】
宾和主,象征天和地。辅助宾行礼的副手和主人特邀来参加礼仪的卿大夫,象征阴与阳。三位宾长,象征着三颗星辰。互相谦让三次后升堂,象征月朔三天后重新出现的光明。四面的坐席,象征四季。天地间的严肃凝重之气,开始于西南方而在西北方最强盛,这是天地间的尊严之气,是天地之间的义气。天地之间的温厚之气,开始于东北方而在东南方最强盛,这是天地间的盛德之气,是天地间的仁气。主人尊重宾客,所以请宾客坐在西北方的席位上,让介坐在西南方的席位上以辅助宾客。宾客,待人接物靠的是道义,所以坐在西北方的席位上;主人,待人接物靠的是仁德厚重,所以坐在东南的席位上;而特邀来参加礼仪的卿大夫坐在东北方的席位上,请他们来辅助主人。仁德义气互相交接,宾、主之间按照礼节行礼,俎、豆都有一定之数,这就叫圣。圣,已确立,又加之以敬,这就叫礼;用礼来体现长幼之别,这就叫德;德,就是自身有善行、自身获得美名。所以说:“古时候,学习道艺之人,就是要自身有所得。因此,圣人要实行这些礼仪。”
祭荐、祭酒,敬礼也①。哜肺,尝礼也②。啐酒③,成礼也。于席末④,言是席之正,非专为饮食也,为行礼也,此所以贵礼而贱财也。卒觯,致实于西阶上⑤,言是席之上,非专为饮食也,此先礼而后财之义也。先礼而后财,则民作敬让而不争矣。
【注释】
①祭荐:祭,指食前祭。荐,指主人献上的脯醢。
②哜(jì)肺,尝礼也:孔疏:“宾既祭酒之后,兴,取俎上之肺哜齿之,所以尝主人之礼也。”哜,用嘴抿一下,尝一下。
③啐(cuì):尝,喝一小口。
④席末:孔疏:“谓席西头也。”
⑤致实:喝干觯中的酒。
【译文】
宾客以肉干蘸酱,行食前祭,又取酒爵盛酒表示献祭,这是表示对主人的敬重。宾客要取俎上之肺尝一下,这是行以主人所献牲肉的尝礼。宾客又抿一小口酒,表示完成了主人的献酒之礼。宾客尝酒时,要移坐在席的西端,这表示设此席的正途并不是为了饮食,而是为了行礼,这是表示重视礼仪而轻视财富。将觯中的酒饮尽,干杯于西阶之上,也是说设此席并不是为了饮食,这也是先行礼仪而后考虑财富之义。先行礼仪而后考虑财富,人们就会兴起恭敬谦让的风气而不再会发生争斗劫夺了。
乡饮酒之礼①: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②,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③,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民知尊长养老,而后乃能入孝弟④;民入孝弟,出尊长养老,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国可安也。君子之所谓孝者,非家至而日见之也,合诸乡射⑤,教之乡饮酒之礼,而孝弟之行立矣。孔子曰:“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⑥。”
【注释】
①乡饮酒之礼:此处所说乡饮酒之礼,指“正齿位之礼”,宾、介皆为年老者。
②以听政役:孔疏:“所以立于阶下,示其听受六十以上政事役使也。”
③豆:盛菜肴的食器。
④入孝弟:孔疏:“入门而能行孝弟(悌)。”
⑤乡射:乡射礼,指进行射箭比赛的乡饮酒礼。
⑥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孔疏:“言我观看乡饮酒之礼,有尊贤尚齿之法,则知王者教化之道,其事甚易”;“而云‘易易’者,取其简易之义,故重言易易”。
【译文】
乡饮酒之礼:六十岁以上的坐着,五十岁以上的站着陪侍听候差遣,以此来表明对年长者的尊敬。给长者的食物,为六十岁以上的设三豆,为七十岁以上的设四豆,为八十岁以上的设五豆,为九十岁以上的设六豆,以此表示对老人的奉养。百姓知晓尊敬长者、奉养老人,然后在家中才能孝顺父母、敬事兄长;能够在家里孝顺父母、敬事兄长,才能在外尊敬长者、奉养老人,然后才能形成教化;形成教化,然后国家才能安定。君子所说的孝,并非家家户户地去宣传或每天见面训导,只要召集乡民举行乡射礼时,教导他们行乡饮酒之礼,就能使孝顺父母、敬事兄长的行为树立起来。孔子说:“我在乡间观看了乡饮酒礼后,就知道王者推行治国教化之道是很容易的事。”
主人亲速宾及介①,而众宾自从之。至于门外,主人拜宾及介,而众宾自入。贵贱之义别矣②。
【注释】
①速:郑注:“谓即家召之。”
②别:明。
【译文】
主人亲自到家中邀请正宾和正宾副手,众宾则跟从着正宾和正宾的副手前来。到乡学门外,主人向正宾和正宾副手行拜礼,众宾就直接跟从着进入。其中的尊卑贵贱的意义就明晰了。
三揖至于阶,三让,以宾升。拜至。献、酬辞让之节繁①。及介,省矣②。至于众宾,升受、坐祭、立饮,不酢而降③。隆杀之义辨矣④。
【注释】
①献:一献之礼。酬:主人第一次献酒于宾,宾回敬主人,主人饮毕后再自饮一杯,再次酌酒敬宾。凡主人先饮以劝宾之酒谓之“酬”。
②及介,省矣:据《仪礼·乡饮酒礼》,省去的礼节包括拜洗、哜肺、啐酒、告旨(赞扬主人的酒美)。
③酢:尸食毕,主人为其酌酒漱口,尸再酌酒回敬主人,称为“酢”。
④隆杀之义辨矣:郑注:“尊者礼隆,卑者礼杀,尊卑别也。”
【译文】
进门后主人与正宾互行三揖之礼来到堂阶前,又互行三让之礼,宾主才一齐升堂。升堂后,主人在阼阶上行拜至礼,拜谢正宾前来。入席后,主人酌酒献宾,宾又回敬主人,主人又酌酒自饮后再酌酒献宾,互相辞让的礼节很繁复。至于主人对正宾副手的接待礼节,就简略减少一些。至于接待众宾的礼节,只是升堂上受酒,在西阶上跪坐行祭,站立饮酒,客人饮酒后不用回敬主人即可下堂。对尊者之礼的隆重与对卑者之礼的减省的意思是清清楚楚的。
工入,升歌三终①,主人献之。笙入三终②,主人献之③。间歌三终④,合乐三终⑤,工告“乐备”,遂出。一人扬觯⑥,乃立司正焉⑦。知其能和乐而不流也⑧。
【注释】
①升歌三终:孔疏:“谓升堂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每一篇而一终也。”按,三篇皆为《诗经·小雅》篇名。
②笙入三终:孔疏:“谓吹笙之人,入于堂下,奏《南陔》、《白华》、《华黍》,每一篇而一终也。”按,三篇亦皆为《诗经·小雅》篇名,但已佚失,仅有目无诗。
③主人献之:主人像吹笙的乐工献酒。
④间歌三终:孔疏:“堂上人先歌《鱼丽》,则堂下笙《由庚》,此为一终。又堂上歌《南有嘉鱼》,则堂下笙《崇丘》,此为二终也。又堂上歌《南山有台》,则堂下笙《由仪》,此为三终也。”此三篇也都是《诗经·小雅》篇名。间,交替。
⑤合乐三终:孔疏:“谓堂上下歌、瑟及笙并作也。若工歌《关雎》,则笙吹《鹊巢》合之;若工歌《葛覃》,则笙吹《采蘩》合之;若工歌《卷耳》,则笙吹《采》合之。”
⑥一人:孔疏:“谓主人之吏也。”
⑦司正:宴会时站在庭中纠察众人的仪容。
⑧流:失礼。
【译文】
乐工进入,先演唱《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首歌,演唱后主人向乐工献酒。然后吹笙的乐工进入,吹奏《南陔》、《白华》、《华黍》三首乐曲,吹奏后主人也向吹笙者献酒。然后堂上和堂下交替歌唱、吹奏,堂上唱《鱼丽》后,堂下吹奏《由庚》;堂上唱《南有嘉鱼》后,堂下吹奏《崇丘》;堂上唱《南山有台》后,堂下吹奏《由仪》;然后堂上和堂下一齐合奏,也演奏三首歌曲。然后乐工报告说“歌曲都已演奏完毕”,然后就下堂站在西阶的东侧,面朝北。主人之吏一人举杯,表示旅酬开始,设立一名司正,纠察众人的仪容。这样就知道乡饮酒礼能使百姓和乐欢洽又不失礼。
宾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众宾,少长以齿,终于沃、洗者焉①。知其能弟长而无遗矣。
【注释】
①沃:浇。
【译文】
旅酬开始,正宾先自饮一杯然后酌酒献主人,主人接过酒杯饮尽后再酌酒献正宾的副手,正宾的副手饮尽后就酌酒献给众宾,要按照年龄大小依次献酒饮酒,一直献酒到为宾主浇水洗手的人为止。这样就知道乡饮酒礼能够使百姓敬顺长者而无所遗漏。
降,说屦升坐①。修爵无数②。饮酒之节,朝不废朝,莫不废夕③。宾出,主人拜送,节文终遂焉④。知其能安燕而不乱也。
【注释】
①说:通“脱”。
②修爵:即无算爵。即在旅酬后,宾、主开始不计杯数地畅饮。
③莫:同“暮”。
④终遂:郑玄说:“终遂,犹充备也。”
【译文】
撤去俎后,宾、主下堂脱掉鞋子,然后重新升堂入座。大家开始互相敬酒,不计其数地畅饮。饮酒的节度,以早上不耽误上朝、晚上不耽误家事为限度。乡饮酒礼结束,宾客辞去,主人拜送于门外,自始至终,礼节毫无差错。这样就能知道乡饮酒礼能使百姓安乐而又不出混乱。
贵贱明,隆杀辨,和乐而不流,弟长而无遗,安燕而不乱,此五行者,足以正身安国矣。彼国安而天下安,故曰:“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译文】
宾客的身份贵贱分明,礼节的隆重减省明辨,和乐欢洽而不失礼,敬顺长者而无所遗漏,安乐而不出混乱,做到这五条,就足以规正自身、安定国家了。国家安定后天下也就安定了,所以孔子说:“我观看了乡饮酒礼后,就知道王者的治国之道是很容易推行的。”
乡饮酒之义:立宾以象天,立主以象地,设介、僎以象日月,立三宾以象三光。古之制礼也,经之以天地,纪之以日月,参之以三光,政教之本也。
【译文】
乡饮酒礼的象征意义:设立正宾来象征上天,设立主人来象征大地,设立宾的副手、观礼的卿大夫,来象征日月,设立三位宾长来象征三颗星辰。古人在制礼时,以天地为原则,以日月为纲纪,以三大星辰为辅佐,这就是政教的根本。
亨狗于东方①,祖阳气之发于东方也②。洗之在阼③,其水在洗东,祖天地之左海也④。尊有玄酒,教民不忘本也。
【注释】
①亨:同“烹”,烹调。东方:指堂的东北角。
②祖:效法。
③洗之在阼:即上文的“洗当于东荣”。
④左:东。
【译文】
乡饮酒礼的牲肉是狗肉,在堂的东北角烹煮狗肉,这是效法阳气发源于东方。洗放在阼阶的东南,水放在洗的东边,这是效法天地的东方是海。酒樽里装有玄酒,这是教导百姓不要忘本。
宾必南乡。东方者春,春之为言蠢也,产万物者圣也。南方者夏,夏之为言假也①,养之、长之、假之,仁也。西方者秋,秋之为言愁也②,愁之以时,察守义者也③。北方者冬,冬之为言中也,中者藏也。是以天子之立也,左圣乡仁,右义偝藏也④。介必东乡,介宾主也⑤。主人必居东方,东方者春,春之为言蠢也,产万物者也,主人者造之,产万物者也。月者三日则成魄,三月则成时。是以礼有三让,建国必立三卿。三宾者,政教之本,礼之大参也。
【注释】
①假(gé):大。
②愁(jiū):通“揫”,敛。
③察:郑注:“察,或为‘杀’。”
④偝:同“背”。
⑤介宾主:这是说主人坐在堂上东侧面朝西,正宾坐在堂上北侧面朝南,介正处于主、宾之间。
【译文】
正宾在堂上一定要面朝南而坐。因为东方是春的位置,春就是万物蠢蠢欲动的意思,产生万物就是圣。南方是夏的位置,夏就是大的意思,养育万物,成长万物,壮大万物就是仁。西方是秋的位置,秋就是收敛的意思,按时节收敛,肃杀就是坚守义。北方是冬的位置,冬就是中的意思,而中就是收藏的意思。所以天子站立时,左边挨着圣人,面朝南而向着仁,右边挨着义,背朝北而依着藏。介一定面朝东而坐,因为他处在宾、主之间。主人一定要坐在东方,因为东方是春的位置,而春是蠢动欲生的意思,是生长万物的,而主人正是提供一切饮食的。月朔后的三天,月亮出现魄,三个月就成为一季。所以有宾、主互相谦让的三次之礼,建国有三个卿位。乡饮酒礼设立三位宾长,这些就是政教的根本,也是制定礼仪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