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 萧军集 | 萧军 | 本书收录的萧军旧体诗,题材广泛,涉及游记、回忆等多个创作角度,为了解萧军旧体诗打开了一扇大门。《萧军集》收录《忆踪录》《还乡杂咏并叙》等篇章,从其代表诗集《黄花吟草》《梦回吟草》《故诗拾遗录》《囚庭吟草》《陶然吟草》《悸余吟草》等精选出百余首经典旧体诗,大致有如下几类:祭奠同志战友、哀悼领袖先师、描绘村居小景、缅怀旧迹行踪、书写故乡风物、歌颂山川河流、咏怀历史古迹、赠寄亲朋故旧等等。是了解萧军旧体诗创作的优秀范本。 |
| 天堂与五月 | 佚名 | 现代新诗集。邵洵美著,上海光华书局1927年11月初版。为“狮吼社丛书”之一。收新诗33首。集前有诗人写于1926年11月1日的《序诗》1首及《自序》。诗集的扉页上题为“给佩玉”。33首诗分为“天堂之什”和“五月之什”两个部分。这些诗的写作时间是1925年左右,大多数作于英国、法国和归国途中的地中海、红海、印度洋。他追求“艳丽的字眼,新奇的词句,铿锵的音节”(《自序》)。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歌颂爱情,流露出一种消极颓废的情绪。《花姊姊》是一首较长的抒情诗。诗中说,“死神展开了他的翅翼”飞来飞去,它栖息到哪里,哪里就“杀杀杀”、“死死死”;而花神则“知道人们本不是/绝对的残忍,/那只是受了/打不破的见解的怂恿,/跳不出的环境的诱引,”才逼着活人拜见死神。《天堂》写亚当与夏娃偷吃禁果以后,“在知道/快乐悲苦羞耻一切以前,/先知道了爱!”集中其余的都是短诗。咏吟情人的头发(《头发》),问水仙对“我”有无情意(《水仙吓》),梦巴黎(《病痊》),怀莎茀(《莎茀》),有游子的思恋和处女的忧愁。有的诗反复吟唱“这便是爱”(《爱》),有的诗艳羡花的自由与高洁(《花》)。《恋歌》写得精致,《明天》充溢着轻盈,《五月》和《我忍不住了》则燃烧着情欲,《夏》展示赤裸裸的调情。这些全是自由诗,音韵自然,形式多样。 |
| 诗经讲稿 | 废名 | 这是一本冯文炳对《诗经》的解读。对于喜欢《诗经》的读者来说,本书具有一定的阅读和参考价值。 废名认为:“中国的诗,从《诗经》起,有不少是没有得到正确的讲解的。原因是封建思想支配人心太久。而‘五四’当时所谓新文学运动又受了资产阶级思想的支配。到了今日,我们才有正确理解文学遗产的可能,因为我们的态度与方法都有本质上的改变。我们要求正确的诗解。讲解正确了,才谈得上批判,谈得上接受。”因此,有了这本《诗经讲稿》。 书中选择了《诗经》中许多广为流传的名篇进行剖析,包括《关雎》《桃夭》《汉广》《行露》《摽有梅》《野有死麕》《匏有苦叶》《蝃蝀》《绸缪》《东山》《车舝》等。希望通过本书,读者对《诗经》可以有更深的理解。 |
| 宋词三百首 | 夏承焘 | 夏先生编选的《宋词三百首》,选目独具匠心,夏先生以为文章乃天下公器,遴选篇目必须尊重读者的爱好与评家的公论,应广录各派能反映世情、风骨与词学发展历程的作品,豪健与婉约并重,并对一些能反映历史、深寓哲理的作品,特予采录。这些都是只重浑成并以词派为标榜的朱选所不及的。集评部分的主旨是便于读者了解一首词在词史的地位,及前人对这首作品的理解。两位赏析者周笃文教授和徐晋如博士,具有精深的诗词创作工力,他们的注析非人云亦云,係以词人的眼光关照词人,以词人的心灵感受词人,对读者理解词心當具切实的帮助作用。 |
| 唐诗概论 | 苏雪林 | 研究著作。苏雪林著。共二十章。首章唐诗隆盛之原因。从“学术思潮之壮阔”、“政治社会背景之绚烂”、“文学格调创造之努力”三方面立论,视野比较宽广。次章唐诗变迁之概况,可谓全书之总论。作者突破传统的“四唐”说,将唐诗演进过程按思潮变迁区划为五个时期,一、继承齐梁古典作风期(初唐诗人),二、浪漫文学隆盛期(李白及开、天诗人),三、写实文学诞生期(从杜甫到白居易等),四、唯美文学发达期(温、李、杜牧等),五、唐诗衰颓期(唐末诗坛)。这改变了以往用“正变盛衰”论诗的旧框架,为研究唐诗开拓了新思路。三章以下按时期、派别分述唐代诗人。在论及诗歌创作时,注意流派的分野,如列举大历诗歌三派、唐末诗坛五派,皆其特见。另外,品评诗人风格每有独到处,如说李贺、李商隐、温庭筠的诗风都属于“丽”,而李贺喜用“金”、“银”、“玉”、“瑶”等字眼以成其“瑰丽”,李商隐常用“锦”、“绣”、“雕”、“镂”以成其“缛丽”,温庭筠则多用“花”、“草”、“风”、“月”成其“清丽”,可谓辨析入微。作者还把西方文学引为参证,但不免有比附之嫌。193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92年辑入上海书店影印的《民国丛书》第三编。 |
| 姨娘 | 白薇 | 载《现代小说》3卷1期(1929年10月)。在一位教徒的佣人房里,姨娘——女主人的妹妹躺在一张粗床上微微呻吟,90岁的父亲望着自己爱女痛苦的样子,心里很是难受。女主人在丈夫房里祷告,祈祷上帝赐福给她们家,保佑丈夫大病痊愈。这家的二小姐Saline听到姨娘的呻吟声,走进房来,关心姨娘,并打水拿绷带、棉花、油纸等,细心替姨娘洗伤口敷药。姨娘感激地说,这家里就数二小姐和大少爷为人好,同样是她姐姐生的孩子,Pauline和Fields却令人讨厌。Saline笑笑不说话,忙着帮姨娘干家务,姨娘过意不去,Saline劝姨娘不要心里不安,自己两岁半就死了母亲,不是娇气小姐。她俩正说着话,三小姐Pauline进屋来唤姨娘帮她拿行李,送她去车站。Saline叫Pauline不要摆小姐架子,并说:“难道没看见姨娘不能起床吗?还是自己去车站吧!”Pauline满脸不高兴,气忿忿地下楼向母亲告状。片刻女主人来了,见桌上的药,又得知是Saline叫陈医生配来的,很是不快。骂妹妹是因为不信上帝,不祷告,所以病才不会好。接着非让姨娘去送Pauline不可。姨娘请求姐姐宽恕她这一回,自己实在无法起身。女主人认为,姨娘到这儿来干活是心甘情愿的,为此父亲也住过来了,况且自己是付妹妹工钱的。Saline在一旁看不过,说母亲不把亲妹妹当人使唤,姨娘就像一个奴隶任人摆布。姨娘想到自己悲惨的命运,不禁泪水纵横。Saline劝姨娘离开此地,跟她一起到党部干活。女主人恐吓姨娘要考虑后果和父亲的命运,她说共产党是杀人放火犯,到那里去难以保命。姨娘惴惴不安地奋力爬起,踉跄走向楼梯,终于力不从心,摔下楼,血流一地。众人都惊叫起来,忙抬姨娘上来。Saline要送姨娘去广仁医院,女主人用凶狠的眼光,逼姨娘表态。此刻姨娘坚决表示自己跟Saline走,自己做姐姐的奴隶已经做够了,现在再也不相信什么上帝,也更不相信姐姐的假话。女主人铁板着脸,咬牙切齿怒视Saline和姨娘。Saline对姨娘说:“你现在解放了,可以自由了。”姨娘连连点头,两人发出爽适的微笑。 |
| 假洋人 | 白薇 | 上海湖风书店1931年12月20日初版。某绅士自称是“东洋人”,家住上海租界内的一个弄堂口。女仆为自己能给这东洋主子做事而沾沾自喜。来收冰钱和酒钱的被这家人口口声声“我们东洋人”而吓得小心翼翼的。少顷,绅士夫人艳服女坐黄包车来到弄口。她随手丢给车夫一些钱,车夫看钱太少,求她多给些,艳服女不予理睬。车夫再求,艳服女还是不理睬。车夫大叫起来,引来警察。绅士从家中走出,用日语凶狠狠地骂车夫,警察惊畏,立刻要赶走车夫。车夫不服,与警察发生争执。绅士对自己的行为颇为得意,正好来他家的病容女看到这情景感到不满却又无奈。弄口一片混乱,另一车夫的车被撞翻,坐在这车上的素服女被压在车下,造成重伤。警察赶到现场,打算要重罚车夫,但素服女不同意,车夫对她很感激。素服女是绅士的表妹。绅士要替表妹解恨出气,想通知巡捕房逮捕车夫,素服女不同意。说:“也许我流的血的那些精神,会跑到人们灵魂里去,化为劳动者解放的呼声。”这话引起行人的共鸣。大家一起呼喊:“解放万岁!”日本暗探及巡捕们赶来,要搜查绅士的家。他们逮捕了素服女,在此之前已逮捕了病容女。原来病容女是台湾著名的女革命家。绅士也是台湾人,但他向暗探和巡捕表明,他是爱戴日本政治、拥护日本政权的绅士。病容女也说她的这位同胞“已经不像台湾人了”。病容女和素服女临危不惧,大声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绅士的假东洋人的面具被撕破,遭到车夫和弄口人们的讥笑。 |
| 乐土 | 白薇 | 独幕剧,上海湖风书店1931年12月20日初版。军阀戴天已有十房小妾,却还诱惑教育厅长的女儿范英。天真的范英被戴的花言巧语所蒙骗,以为戴是她心目中的英雄。戴为范买下一所庄园取名别园,说这里是他们的乐土。这时,一位青年来到,他是范以前的未婚夫,因领导农民起义被逮捕,后从狱中逃出入伍,现为师部传令。他专奉师长之命请戴下令停战,但戴却要传令回复师长,命令他们向民众的军队开炮,传令惊愕却无奈。 一位清瘦老人带着少女边走边唱来到潭边,神色怆然,歌声里忆起了少女的母亲(即老人的妻子),一位在战争中死去的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而鞠躬尽瘁的伟大女性。 戴的两兵工带着戴的两箱鸦片烟偷跑了,他们一面咒骂这个社会的杂乱无章,一面做着娶个女学生老婆的美梦。传令赶上来刚要制止他们,反被他们击昏在地。老人和少女救起了传令。 范英被戴的表面的光环所迷惑,对于朋友丁锐的劝告根本听不进去,说只有和戴生活在一起,才处处都是乐土。丁愤而离去,被戴暗地里秘密处置了。 少女和老人与一群孩子们载歌载舞,他们装扮成雷、水、电、花、蝶等表演歌唱,唱出了他们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憧憬一片真正太平乐土的愿望。 戴的姬妾的出现,使范如梦初醒;老人揭穿了戴的残暴、淫乱本性。范抱着丁的尸体,悔恨不已。恼羞成怒的戴拔刀刺向老人…… 翌日,老人在一位寺役的救护下苏醒过来,发觉田园荒废,满目疮痍,无限凄凉。他感叹真正的乐土难寻,但相信世界终究是要转变的。寺役决定追随着老人一同去寻找真正的太平乐土。 |
| 打出幽灵塔 | 白薇 | 现代话剧。作者白薇。发表于1928年《奔流》第1卷1、2、4期,后收入春光书店1931年出版的同名戏剧集。其剧情是:在农民革命斗争中,农协会员凌侠带领农民到土豪劣绅胡荣生家,清算他无故打伤农民的罪行并责成其开仓粜谷赈灾。胡荣生不认罪、不赈谷。胡家儿女受革命影响纷纷觉醒,要求摆脱家庭。七姨太郑少梅本是农家女,他正式向农会提出离婚要求;儿子胡巧鸣决意带父亲的养女肖月林逃出“幽灵塔”式的家庭,并自动到乡下开仓赈粮和低价粜谷以救济灾民。农协女干部肖森为郑少梅办好离婚手续来到胡家,发现胡荣生是自己的杀父仇人,也是当年强奸自己的罪人,而肖月林可能是自己与胡当年所生。胡荣生在强奸养女肖月林时与儿子发生冲突并刺死儿子,后又诬陷来他家清查鸦片的凌侠杀人。凌侠被诬下狱。胡荣生正准备带肖月林旅行结婚,在狱中的凌侠带警察到胡家搜查鸦片。胡的管家贵一是肖森当年的情人、肖月林的养父,他暗中指示凌侠胡家私藏鸦片处。正当胡荣生强行带走肖月林之际,贵一与之搏斗,肖森等人赶来,肖森、胡荣生互相开枪,胡被击毙,肖月林为掩护肖森而受重伤,母女相认。该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有代表性的剧作,阿英在《中国现代女作家传》中评价该剧时称道:“这是多么古典浪漫写实的悲剧哟!” |
| 刘半农诗歌精品 | 刘半农 | 刘半农是 “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其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该书分三辑,收录了《卖萝卜人》《他们的天平》《牧羊儿的悲哀》《教我如何不想她》《巴黎的菜市上》等诗歌作品。《教我如何不想她》:创作于 1920 年刘半农留学英国期间。全诗共四节,通过对不同自然景象的描绘,如微云、微风、月光、海洋、落花、游鱼、枯树、野火等,营造出优美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对祖国、亲人或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这首诗在形式上具有整饬之美,音韵和谐,还首创了 “她” 字的使用,具有重要的语言文化意义。1926 年,赵元任将此诗谱曲,使其广为传唱。 |
| 涉江诗词集 | 沈祖棻 | 沈祖棻创作的诗词合集,由其夫程千帆笺注,全书收录1932至1949年间创作的涉江词稿五卷、外集一卷及诗稿四卷,涵盖南京、重庆、成都等地的创作。作品以传统诗词记录抗日战争至国共内战时期知识分子心路历程,延续南宋典雅词风,融合个人际遇与家国情怀。程千帆笺注结合历史事件考据,形成“以史证诗”体例,编年体例分甲乙丙丁戊五稿,主题涉及羁旅、咏怀等,展现战乱中文人细腻情感与忧患意识 。诗稿包含日常生活抒怀与友朋酬赠,《早早诗》《岁暮怀人》等代表作反映晚年创作特色。 |
| 南唐二主词汇笺 | 唐圭璋 | 唐圭璋编注。民国25年(1936)正中书局排印本(有重印本)。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在诗词书画方面均有很高造诣,其词作是晚唐五代词向两宋词过渡的关键一环。唐圭璋在《南唐二主词》的基础上,重加整理,校正字句,辑录历代评论、笺注,并附录相关资料,于 1931 年完成此书自序,1936 年由南京正中书局出版。 该书内容丰富,包括李璟、李煜所有词作的笺注,历代评论者对南唐二主词的评论,南唐二主年表等。此外,还附录了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中李璟、李煜词的简释,以及《李后主评传》《屈原与李后主》等专题文章,既具有学术性,又适合大众读者阅读赏析。 |
| 天风阁词选 | 夏承焘 | 本书是20世纪词学一代宗师夏承焘先生词作的精选本。全书收录夏先生生前所作词200首,是其一生词作的精华总结。全书词作以创作的时间顺序编排,反映了夏先生词创作三个阶段的主要特色:前期词极具天才,清丽苕秀,活泼而又含蓄,可谓巧于构思;中期词洗刷其偏于婉约的少年风,创出新的门径,词风一变而为清壮高远;后期词日趋刚劲激越。纵观其词作,确能摄取山谷的瘦硬、白石的清刚,复参以东坡、稼轩的雄旷与宏肆。显示出一代词学巨擘的创作历程和思想变迁。 |
| 浣花词集 | 韦庄 | 韦庄的词原本没有专集,散见于《花间集》《尊前集》等总集中。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王国维从《全唐诗》所载韦庄词中辑录 24 调 54 首,编为 1 卷,题为《浣花词》,刻入其《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中。近人刘毓盘辑有《浣花词》1 卷,收词作 55 首,刊入《唐五代宋辽金元词六十种》中。 |
| 温庭筠词集 | 温庭筠 | 《温庭筠词集》收录了晚唐著名词人温庭筠的经典词作,温庭筠,字飞卿,其词以 “花间派” 鼻祖的身份奠定了在词史中的重要地位。他的词作题材多聚焦闺情、相思、宴乐等,语言绮丽精工,意象细腻婉曲,如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菩萨蛮》),以精巧的辞藻勾勒出深闺女子的情态,尽显秾艳柔美的风格。现存的《温庭筠词集》版本多样,其中《花间集》收录其词 66 首,是最早也最具权威性的选本之一;《金奁集》等传世文献亦载有其部分词作。后世学者在此基础上整理辑录,形成了更为全面的合集,不仅汇辑了其全部词作,还附有注释、解读及研究资料,为读者深入理解温庭筠的词风与创作背景提供了便利。 |
| 白香词谱译注 | 舒梦兰 | 重新整理评订的这一本《白香词谱》包括“题考”、“作法”、“词选”、“图谱”、“注释”和“评析”等部分。“题考”是考证词调的来源或者词调名称的来源,这主要得益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作法”主要对该词调填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句法、韵法等问题进行说明。“词选”和“图谱”部分合而为一,以图谱的符号标注于词选的文字之下。其中○表示平声,●表示仄声,⊙表示可平可仄,△表示平声韵脚,▲表示仄声韵脚。“注释”和“评析”部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词作而添加的,希望对读者有益。另外书中附录了晚翠轩词韵,这样做是为了使图谱和词韵联璧,读者可以更方便地“倚声填词”。附录的词学常用名词解释和词人简介,是为了帮助读者对于词学知识和本书收录的词作有更多的了解,但愿对于普通读者的学习提高有所裨益。 |
| 杜甫诗选 | 杜甫 | 杜诗选注本。今人冯至编选,浦江清、吴天五合注。作家出版社1957年出版。共选诗二百六十四首,按写作年代编为八卷。首载前言、例言,对于入选诸诗以《全唐诗》中杜集与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为底本,择善而从,并据《草堂诗笺》、《九家集注杜诗》、《分门集注杜工部诗》等宋本进行校勘。本书注释包括释题、释词、释句,力求简明浅显。其注释主要依据仇注,并参各家杜集、诗话和札记,择善而从。是五十年代中出版较早、影响较大的一种杜诗选本。 |
| 柏庄诗草 | 丘逢甲 | 诗别集。近代丘逢甲著。不分卷。凡正编与外编二部分,正编收诗二百五十首,外编收诗三十二首。此集为丘氏早期诗作,均系光绪十八年(1892)家居柏庄时所作。柏庄在台中府台湾县顶八庄大埔厝,诗人辞官归里后所葺。该集为作者早期之作,作者生前以为其手稿已毁于甲午中日战争。其家属也长期未曾见之。直至1980年才在台湾发现。“由丘氏后人重金购得,辗转寄回大陆,经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审定,首次公开发行”。实则1984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刊《岭云海日楼诗钞》,已将《柏庄诗草》作为附录之一收入该书。 |
| 杜牧诗集 | 杜牧 | 该书以清嘉庆德裕堂刻本冯集梧《樊川诗集注》为底本,收录《樊川别集》《外集》及补遗内容,并附杜牧诗评述汇编等学术资料。诗集展现了杜牧以七言绝句为主的诗歌艺术特征,包含咏史抒怀、赠答感怀等题材,语言风格清丽悠扬。 |
| 李商隐诗集 | 李商隐 | 李商隐作,清代朱鹤龄笺注,李商隐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他的诗歌尤其是《无题》诗在秾艳绮丽的外衣内,包裹着愤懑凄苦的内核,因此最为人所传诵。当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日渐式微时,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李商隐诗集》一书收录的就是他的诗歌作品,由朱鹤龄笺注。 |
| 正在想 | 曹禺 | 独幕喜剧。1939年根据墨西哥作家约瑟菲纳·尼格里的 《红丝绒的山羊》大意重写。1940年7月发表于上海《剧场艺术》第2卷第6、7期合刊,同年10月由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曹禺认为原作是个“很有乡土气息的作品”,因而在改编时,把背景搬到了北京天桥,那里是各种艺人麇集的地方。此剧写马家班班主老窝瓜自小跑江湖,至今已有几十年,妻子小甜瓜曾经在平民娱乐场所说书、弹唱,盛极一时。现在徐娘半老,只好帮助丈夫变些滑稽戏法,拌以半洋歌舞,聊以糊口。但生意还是一天比一天清淡,戏法没人看。马家班不改行,眼看着只有饿死。老窝瓜便同班里人绞尽脑汁,改演时下最受欢迎的 “文明” 话剧,由于洋相百出,仍然不受欢迎。小甜瓜催逼老窝瓜拿出新的能招徕人的节目来,老窝瓜无可奈何,只好推说“正在想”。剧本在一片嘈杂混乱喧嚣中,写出了战乱频仍年代民间艺人谋生的艰难和辛酸。老窝瓜耽于梦想又琐屑烦躁,小甜瓜伶俐势利,性情轻浮,小秃子无知无识爱好虚荣……,这些人物的性格都得到了鲜明的揭示。其他如老盖儿、哈哈笑等形象也较生动。剧本揭示了社会底层生活的真实状貌,特别是人物语言具有底层社会人物的鲜明特色。曹禺改编此剧的目的,是为了讽刺大汉奸汪精卫,但是人们大多只把它当成一幕滑稽喜剧,了解它的真正面目的人很少。 |
| 日出[话剧] | 曹禺 | 4幕话剧。创作于1935年,连载于《文学季刊》 第1期至第4期,1936年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日出》所展示的是30年代中国都市生活的真面目,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世界。剧中的重要人物陈白露,少女时代,为了追求光明与自由,毅然与旧家庭决裂,踏上寻求个性解放的道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勇气。后来她和一位诗人相爱并结合,又因孩子夭折,志趣不合而分道扬镳。追求而又遭遇挫折,使陈白露不能不产生心灵的倦怠,对物质生活和精神刺激的欲求在她心中滋生膨胀,诱使她靠着年青美貌和曾有过的演艺明星的经历而成了一名交际花,过着“舞女不是舞女、娼妓不是娼妓、姨太太不是姨太太” 的生活。然而,她内心对自由与光明的渴望并未完全熄灭,她厌恶这样的生活,特别是当旧日情人方达生出现在她面前,力图说服她走向新的生活的时候,她深藏内心的对于善与美的渴求被进一步唤醒。最后她以自己年轻生命的陨落,完成了对黑暗社会不屈反抗的绝响。围绕着陈白露的命运和悲剧,剧本展示了那个社会的各色人等,表现了金钱社会对人的毒化与虐杀。剧中的潘月亭耍尽手腕,笼络异己又翦除心患,裁员扣薪又虚张声势,为逃避银行倒闭他加入公债投机,可最终也没能逃出大买办金八的魔掌,银行还是倒闭了,潘月亭也从银行家变成了欠有大笔债务的丧家狗。银行职员李石清为了得到升迁,用极不光彩的手段掌握了潘月亭经营亏空的底细,到头来机关算尽终未免人财两空。在上层社会纸醉金迷、勾心斗角、争风吃醋的时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却充满了苦难。银行小职员黄省三为养家活口带病工作,受尽屈辱,最后还是失去了每月只挣十块二毛五的机会,无奈之下只好毒死全家。下等妓女翠喜为了一家老小,强颜欢笑,出卖肉体,内心充满了痛苦。而年纪幼小的“小东西”不愿忍受污辱,含恨自尽。《日出》在艺术上取得了突出成就,表现在戏剧结构上,它采用了 “横断面的描写”方式,呈现出 “人像展览”式的结构特色。由小东西的命运遭际串联起“有余”与“不足”,上层社会的奢糜与底层社会的悲凄,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剧中没有绝对重要的动作,也没有绝对主要的人物,生活面的横向展示同人物形象的纵深发展结合在一起。《日出》充满了诗意的抒情,具有丰富的象征意味,充满了丰富多彩的戏剧色调。在表现旧中国都市生活这一题材领域,《日出》是突出代表和成功范例。 |
| 日出[电影] | 曹禺 | 故事片。载《收获》1984年第3期。根据曹禺同名话剧剧本改编。上海电影制片厂1985年摄制,曹禺、万方据曹禺原著改编,于本正导演。陈白露(方舒饰)和诗人丈夫分手,带着他的《日出》诗集来到上海,很快以美色和手腕变成名噪一时的交际花。她忙碌极了,刚拍完电影就被邀请到俱乐部参加为河南灾民募捐的义卖晚会。洋行买办、银行巨头、富豪劣绅都向她献媚,一掷千金,可募捐得来的钱被洋行买办金八提走了八成。供养陈白露过着奢侈生活的是大丰银行经理潘月亭。为拉拢客户,他让白露陪富孀顾八奶奶、小白脸胡四等花天酒地、打情骂俏。陈白露常感到空虚又无法摆脱。潘月亭秘书李石清为向上爬,宁可当掉家产也要叫妻子陪白露等打麻将。可他妻子常输钱,还总遭阔太太奚落。陈白露同情她,借故把她支走。在舞厅里,陈白露与青梅竹马的方达生重逢,方为她堕落痛心。她无法摆脱眼前的舒适奢靡,劝他留下陪伴。李石清掌握潘月亭的银行机密,以此要挟,谋到襄理的位置。女孩子小东西不堪金八凌辱,逃到陈白露处。陈在潘月亭掩饰下,顶住了金八手下黑三的搜查,可小东西仍因茶房告密,又被黑三绑去卖给了三等妓院,虽有好心的妓女翠喜照顾,小东西终因不堪凌辱,走上了绝路。潘月亭发了横财,给陈白露一只钻戒作为生日礼物。但她却看到被银行解职的黄省三狠心毒死无法养活的孩子而发疯的惨状。在生日宴会上,她难以自制,嘲骂了与会的狗男女们。李石清得意忘形,但仍被潘月亭算计踢出了银行。旋即潘月亭被金八弄得破产,陈白露将成为金八的玩物,她对社会感到厌恶和绝望,但又拒绝方达生带自己离开。终于,她吞下毒药,手里却紧握着那本诗集《日出》。1986年获第九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奖,1985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故事片奖,第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女配角奖。 |
| 冬夜 | 曹禺 | 独幕悲剧。1929年根据Neith Boyc的同名独幕剧改译。同年12月发表于《南大周刊》第77期,署名小石。一个冬天的夜晚,在一个没落的封建农场主家中,弟弟阿贤去世,哥哥阿光与弟媳阿慈送葬回来。随着剧情的展开,往事一一展示在读者眼前。阿光青年时也曾有过事业心,后来一度沉沦,只是因为偷偷爱上了弟媳阿慈,才改掉了酗酒的恶习,抑制住内心的苦闷,在这个枯燥、沉默的家中默默地呆下去。女主人公阿慈,原也是个有独立精神、事业心强的女性,但当被迫嫁给与自己毫无感情的农场主阿贤后,她的愿望也破灭了。她逆来顺受,将内心的痛苦压在心底,只是忠顺地陪侍长年卧病的丈夫,细心地照料家务。就这样做了22年的主妇和贤妻。阿光和阿慈都在这个监狱般的家庭中,消磨了青春年华而步入中年。现在阿贤病死了,两人都有解脱之感,但他们想法各异,造成了感情的纠葛。就在送葬回来的当晚,阿光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感情,向阿慈表白了爱情,却遭到阿慈的严词拒绝。阿光痛不欲生,跑出门外用猎枪自杀了。阿慈见状惊呆了,昏倒在地。深受包办婚姻之害和封建伦理道德束缚的阿慈、自己树起了传统道德的屏障,不仅使阿光碰得头破血流,也摧毁了自己通往幸福的道路。为了适合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改译采用了“中国化”的方法。曹禺对北方冬天的山野景色作了细腻的描写,加强了剧本的文学性,也有助于导演和演员理解剧情和人物,取得更好的演出效果。此剧曾为平津各剧团及各学校剧团普遍采用。 |
| 镀金 | 曹禺 | 独幕喜剧。曹禺改编、导演并参加演出。1936年根据19世纪法国喜剧作家拉毕虚的3幕喜剧《迷眼的砂子》改编。曹禺认为,《镀金》容易有舞台效果,“可以使初学表演的人尝尝初次面对观众是什么滋味。……这个戏的演出风格的高低,会因演员的修养水平的高低而大不一样,……很能考验演员与导演的修养水平”。1936年11月5日,该剧由国立戏剧学校学生在南京香铺营中正堂公演,作为援绥公演,义演4场。曹禺亲任导演,并和其他几位国立剧校的老师一起粉墨登场。曹禺扮演收账的,马彦祥扮演送牛奶的。这两个人物虽然都是配角,但两位老师就在那简短的台词和动作中,也将他们过去丰富的舞台经验、精湛的演技表现了出来。曹禺扮演的收账人一出场,就活现出一副油滑的面貌,整个演出笑声不断。观众从剧情的展开中感受到了此剧讽刺现实生活中一切虚荣与虚伪的含义,而它的表现又是那么富于幽默感。评论界纷纷撰文赞扬此剧演出成功,尤其赞赏《镀金》的导演细腻而不滞呆、幽默而不过火,“能把握住每个人的个性,施以漫画的色彩,并予以夸张,……赋给他生命。”并说“观众的哄堂大笑,恰就是导演者的成功”。1937年4月10日,该剧又以国立戏剧学校的名义参加全国美展公演,演出于南京国民大会堂,共演两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