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蜜欧与幽丽叶 作者:曹禺

柔蜜欧与幽丽叶

5幕话剧。1943年根据英国莎士比亚同名剧(朱生豪译《罗密欧与朱丽叶》)翻译。1944年3、6月在《文化修养》第2卷第3至4期连载,署名曹禺。同年由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前有曹禺作《前言》。故事描写中古时代,意大利梵罗那城内,有两个声威相等的世家猛泰和凯布,他们很早就结下了世仇。但两家的独生子女柔蜜欧与幽丽叶,却一见钟情,且秘密订婚。而凯布夫妇则强迫女儿幽丽叶嫁给贵族青年霸礼。一天,凯布夫人的内侄悌暴刺死了柔蜜欧的好友墨故求,又向柔蜜欧挑衅;柔蜜欧被迫还击,刺死悌暴,被主管该城的大公驱逐出境。幽丽叶为抗婚,听从劳莲思长老的计策喝“神药”假死。柔蜜欧闻讯,以为幽丽叶真的殉情,连夜赶回梵罗那,服毒死在幽丽叶身旁。幽丽叶醒来后也以匕首自尽。最后,这对恋人的枉死,唤醒了两个家族的人从此言归于好。为了保持原作风格,译文尽量用诗剧的形式译出。为了便利演员理解剧本,有些地方插入译者自己对人物、动作和情境的解释。为了让读者更容易接近莎士比亚,译者还加了一些“说明”,帮助人们了解莎士比亚。译本尽量忠实于原著精神,但有些地方还是作了些改动。如丑角打诨的那些俏皮话,直译怕失去风趣,便改译成中国观众能理解的笑话。在中国莎学史上,该剧是莎士比亚37个剧本中最早介绍到中国来的剧本之一。在曹禺剧本之前就有田汉、朱生豪、邢云飞等人的多种译本,但曹禺译本独具一格,被公认为不需经过很多改动就完全可以在舞台上演出的优秀译本。由于曹禺有多年创作经验和粉墨登场的实践经验,比较起来,他的译本更接近原作,突出了原剧色彩明丽、诗意浓郁的特色;且台词明白流畅,十分适合演出,成为在中国舞台上经常被采用的一个莎剧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