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幕悲剧。1929年根据Neith Boyc的同名独幕剧改译。同年12月发表于《南大周刊》第77期,署名小石。一个冬天的夜晚,在一个没落的封建农场主家中,弟弟阿贤去世,哥哥阿光与弟媳阿慈送葬回来。随着剧情的展开,往事一一展示在读者眼前。阿光青年时也曾有过事业心,后来一度沉沦,只是因为偷偷爱上了弟媳阿慈,才改掉了酗酒的恶习,抑制住内心的苦闷,在这个枯燥、沉默的家中默默地呆下去。女主人公阿慈,原也是个有独立精神、事业心强的女性,但当被迫嫁给与自己毫无感情的农场主阿贤后,她的愿望也破灭了。她逆来顺受,将内心的痛苦压在心底,只是忠顺地陪侍长年卧病的丈夫,细心地照料家务。就这样做了22年的主妇和贤妻。阿光和阿慈都在这个监狱般的家庭中,消磨了青春年华而步入中年。现在阿贤病死了,两人都有解脱之感,但他们想法各异,造成了感情的纠葛。就在送葬回来的当晚,阿光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感情,向阿慈表白了爱情,却遭到阿慈的严词拒绝。阿光痛不欲生,跑出门外用猎枪自杀了。阿慈见状惊呆了,昏倒在地。深受包办婚姻之害和封建伦理道德束缚的阿慈、自己树起了传统道德的屏障,不仅使阿光碰得头破血流,也摧毁了自己通往幸福的道路。为了适合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改译采用了“中国化”的方法。曹禺对北方冬天的山野景色作了细腻的描写,加强了剧本的文学性,也有助于导演和演员理解剧情和人物,取得更好的演出效果。此剧曾为平津各剧团及各学校剧团普遍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