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汪孟鋗恭纂
物产
泉品二
龙井水
见《咸淳临安志》,详卷一。
又烟霞岭下水乐洞,四望林峦耸秀,岩石蟠峙。有洞虚窈,渟涵如渊,泉味清甘与龙井埒。
老龙井水
见《西湖游览志》,详卷一。
聂心汤《钱塘县志》:田子艺品泉,以龙泓、武林第一。田艺蘅《煮泉小品》:武林诸泉,惟龙泓入品,而茶亦惟龙泓山为最。其上为老龙泓,寒碧倍之。其地产茶,为南北山绝品。
(谨案:陆羽《茶经》论水,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又云:「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瀑涌湍潄勿食。」欧阳修谓羽论水,恶渟漫而喜泉源,则龙井之水是已。)
竹品一
风篁岭竹
杨维桢等《西湖竹枝词.别里沙词》:
风篁岭下月色凉 无数竹枝官道旁 东家为爱青青节 截得参差吹凤凰
《西湖游览志》:地多苍筤筱簜,风韵凄清。
(谨案:《咸淳临安志》:竹有八种,曰碧玉间黄金竹、筀竹、淡竹、紫竹、斑竹、金竹、鹤膝竹、苦竹。惟鹤膝竹,据元「时息斋道人」李衎《竹谱详录》,谓生杭州西湖灵隐山中,节密而内实,略如天坛藤,间有突起如鹤膝,人取为拄杖;又引叶世程《闽中记》,谓古田县亦有之,不言出风篁岭也。)
花品二
风篁岭梅
《东坡集.探梅诗》:问讯风篁岭下梅。
魏㟲《钱塘县志》:鸡笼山在岭下,旧多梅花,土人称梅花岭。
老龙井素兰
魏㟲《钱塘县志》:老龙井产素兰,品绝一郡。
(谨案:《咸淳临安志.蕙兰》引苏轼题杨杰蕙兰二诗:「南山深处,宜其品绝也。」)
茶品一
老龙井茶
《西湖志》刘瑛诗〈谢龙井僧寄茶〉:
春茗初收谷雨前 老僧分惠意殷虔 也知顾渚无双品 烦试吴山第一泉
竹里细烹清睡思 风前小啜悟谈禅 相酬拟作长歌赠 浅薄何能继玉川
王寅《十岳山人集.龙井试茶》:
昔尝顾渚茗 凿得金沙泉 旧游怀莫置 幽事复依然 绿染龙波上 香搴谷雨前
况於山寺里 藉此可谈禅
于若瀛《弗告堂集.龙井茶歌》:
西湖之西开龙井 烟霞近接南山岭 飞流密汨写幽壑 石磴纡曲片云冷
拄杖寻源到上方 松枝半落澄潭静 铜缾试取烹新茶 涛起龙团沸谷芽
中顶无须忧兽迹 湖山岂惧涸金沙 漫道白芽双井嫩 未必红泥方印嘉 世人品茶未尝见 但说天池与阳羡
岂知新茗煮新泉 团黄分列浮瓯面 二枪浪自附三篇 一串应输钱五万
《西湖游览志》:「其地产茶,为两山绝品。」《郡志》称宝云、香林、白云诸茶,乃在灵竺、葛岭之间,未若龙井之清馥隽永也。
《浙江通志》:钱塘龙井、富阳及余杭径山多产之。
魏㟲《钱塘县志》:此地产茶,岁不过数斤,在宝云、香林、白云诸品之上。
(附)茶真贋优劣
谷应泰《博物要览》:浙江省杭州有龙井茶、垂云茶、天目茶、径山茶、昌化茶,凡六品。
《快雪堂集.漫录》:昨同徐茂吴至老龙井买茶,小民十数家各出茶,茂吴以次点试,皆以为贋,曰:「真者甘香而不冽,稍冽便为诸山贋品。」得一二两以为真物,试之果甘香若兰;而山人及寺僧反以茂吴为非。吾亦不能置辨,伪物乱真如此。子晋云:本山茶微带黑,不甚清翠。点之色白如玉而作寒豆香,宋人呼为白云茶。稍绿便为天池物。天池龙井为茶中臣种。
(谨案:唐宋尚建茶,《元和郡县志》、乐史《太平寰宇记》,杭之土贡俱不及茶。至《咸淳临安志》而茶滋详矣。据志云:临安岁贡茶,钱塘宝云产者名「宝云茶」;下天竺香林洞产者名「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峯产者名「白云茶」。又宝严院垂云亭亦产茶,白云、垂云并见东坡诗。又东坡〈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云:「且尽卢仝七椀茶」。盖南北两山及七邑大抵皆产茶,近日径山寺僧采谷雨前者,以小缶贮送,而独未闻龙井茶之名。以赵拚〈龙泓亭诗叙〉「老僧烹小龙团迓余」考之,山之未有茶可知。龙井茶始见《西湖游览志》,自後品鬬遂多。据志,盖老龙井侧,特未详何年着称。然读虞集〈次邓文原游龙井诗〉,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後」之句,度龙井茶,元时已有之矣。今寺内外徧植茶树,要以近老龙井者为佳。)
又柴老饷龙井茶一斤,试茶,安乐山香胜,龙泉味胜。岂炒制不如法、损其香耶?
又石城山产茶,品在天池、龙井之上。
《广羣芳谱》引《茶笺》:龙井茶不过数十亩,外此有茶皆不及天目,为天池、龙井之次。
又《西吴枝乘》:湖人於茗不数顾渚而数罗岕;然顾渚之佳者,其风味已远出龙井下。岕稍清隽,然叶麤而作草气。丁长孺尝以半角见饷,且教余烹煎之法。迨试之,殊类羊公鹤。此余有解、有未解也。余尝品茗,以武夷、虎邱第一,淡而远也;松罗、龙井次之,香而艳也;天池又次之,常而不厌也。余子琐琐,勿置齿喙。
《石公集.天目山记》: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
《浙江通志》: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枪,尤为珍品;第所产不多,宜其矜贵也。
文震亨《长物志》:龙井天目山中早寒,冬来多雪,故茶之萌芽较晚;采焙得法,亦可与天池并。
魏㟲《钱塘县志》: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名龙井茶,色青味甘。又翁家山亦产茶,最下者法华山石人坞茶。而龙井法相僧收以语人曰「本山」。
果品一
龙井杨梅
《咸淳临安志》:旧载杨梅石坞,今在烟霞岭瑞峯寺侧。东墓岭、十八涧亦盛;臯亭山产者尤甜。
又杨梅坞在南山,近瑞峯;石坞内有一老妪,姓金,其家杨梅甚盛,俗称「杨梅坞」,所谓「金婆杨梅」是也。《西湖游览志》:宋时有金妪者,所栽杨梅甚美,因以起名。苏子瞻〈答参寥惠杨梅诗〉:
新居未换一根椽 只有杨梅不值钱
莫共金家鬬甘苦 参寥不是老婆禅
盖谓此也。至今其地杨梅异於他产。
施元之《苏诗注》:杭州图经,杨梅坞在山南,近瑞峯;杨梅尤盛,有红白二种。今杭人呼白者为「圣僧梅」。魏㟲《钱塘县志》:龙井法华山产者为天下冠。
(谨案:杭产杨梅不一,苏轼诗自注:「杭州梵天寺有月廊数百间,寺中多白杨梅、卢橘。」而陈善《杭州府志》又有徐村、杨梅两山。杨梅有早色、晚色、燻色、吃色数种。北山多早,南山多晚,故近龙井,杨梅坞、法华山俱以此着。「杨梅坞」详卷一。《咸淳临安志》:法华坞在西谿。《西湖游览志》:青芝坞又北为法华山,去灵隐山後可里许。过北十里为西谿。吴本泰《西谿梵隐志》:西湖北山一支,其阳为竺国灵鹫,其阴为法华。有晋法华僧灵蹟,因以名山。亦近龙井,故依魏㟲《钱塘县志》存之。又案魏㟲《钱塘县志》,兰花紫白者名荪,出法华山。又法华山笋最盛,有乌哺鸡、白哺鸡之名,附识於此。)
药品二
龙井贯众
《咸淳临安志》:生龙井口。
龙井益母草
《咸淳临安志》:生龙井山谷,亦名草天麻。
(谨案:《浙江通志》引此文,误增「最佳」二字。)
鳞属一
龙井鱼
见《武林旧事》,详卷一。
张京元《西湖小记》:过风篁岭是为龙井,即苏端明、米南宫与辩才往来处。寺北向门内外,修竹琅琅;井在殿左,泉出石罅。甃小圆池,下复为方池承之。池中各有巨鱼,而水无腥气。池淙淙下泻,绕寺门而出。小坐「与偕亭」,翫「一片云石」;山僧汲水供茗,泉味色俱清。僧容亦枯寂,视诸山迥异。
物产题後
龙井为南山总名,杭郡邑志,物产凡近龙井者,率冠以龙井,不必以岭以寺限也;矧乃泉甘茶香、品绝诸山者乎?
龙井见闻录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