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 岛在湾流中 | 海明威 | 美国作家海明威作品,发表于1970年,是海明威的遗作之一。讲述画家托马斯的坎坷经历人生。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画家托马斯历经坎坷,先后有过两次婚变,婚后所生三子均归前妻抚养。他热爱自己的事业和孩子,常常陪孩子出海钓鱼。父子之间感表深厚。不幸的是两个儿子死于车祸,仅剩的一个儿子又有二次大战中牺牲。最后,托马斯决定入下画笔,抛却个人悲欢,投身于反法西斯战争的洪流中。 |
| 沉睡谋杀案 | 阿加莎·克里斯蒂 | 新婚的格温达搬进了海边的一幢白色别墅。她兴致勃勃地布置自己的新家,一桩桩怪事却接连发生。“难道,这房子闹鬼?”种种线索显示,作祟的不是鬼魂,而是多年前发生的一起谋杀案。格温达向马普尔小姐求助,得到的忠告却是“让沉睡的谋杀案继续沉睡”。可好奇的年轻人不甘心停止追查。终于,过去的罪恶苏醒,即将写下新的悲剧…… |
| 创造进化论 | 柏格森 | 法国哲学家、生命哲学创始人柏格森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1906年在巴黎出版。书中,柏格森提出并论证了他关于“生命冲动”的理论和直觉主义的方法。他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自我即连绵不断的生命之流,静止的概念分析无法揭示自我动态变化的特征。自我作为一种力量显现于生命体之中,可以用来解释生命体中生命与本能和理智的创造进化;本能和理智是对付环境和周围事物的工具,前者的优越之处在于能够把握到生命体流变的本性,缺点是局限于个体而没有上升到意识;后者相反地、有意识地超出个体,发现一般真理,但仅仅停留在外在形式之上。人有直觉才能超越本能与理智各自的局限达到自我意识,完满地把握绝对的实在。柏格森认为,生命的冲动是绵延,即一种延续性。进化是生命冲动的持续性展开,是创新。在他看来,不但在生物有机体中普遍地存在着一种类似于人内心的生命冲动,而且一切事物中都充满着活动,都具有生命。他把生命冲动的运动比作喷泉、烟火、蒸气的喷发。认为生命冲动顺着其自然方向向上喷发,就产生了生命体和精神,逆着其自然方向向下堕落,产生了无生命的物质。在这两种倾向的汇合处,构成生物有机体。柏格森认为,生命冲动是一种自由意志的体现,它不遵从任何必然的规律,它是盲目的,生命不是单独一个人,而是指生命的全体,实际上是指宇宙意志。柏格森在本书中的观点,代表着他从主观唯心主义立场向客观唯心主义立场的转变。 |
| 痴人之爱 | 谷崎润一郎 | 《痴人之爱》是唯美派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的长篇代表作,由其自身经历改写而成,堪称日式恋爱美学经典之作。关于一段失控的培育之爱,一个调教者反被调教的故事,其对人性欲念的极致书写,让人难以言喻,唯有叹息。"我对她爱憎的情绪就像猫的眼睛那样,一个晚上能变化好几次。"二十八岁的河合让治收养了十五岁的少女娜奥密,意图将其调教为"伟大的""了不起的"女性。然而,娜奥密虚荣自负、风流成性,于天真外表下暗藏心机,河合被其迷人外表蛊惑,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她的需求,甘愿接受娜奥密的各种条件,最后,发誓成为她的奴隶,任其摆布……因为爱,你会忍受很多先前想象不到的屈辱。内容讲述了一段失控的养成之爱,以自我和人性的解放为基调,展现了对女性美的绝对忠实,企图以此拒斥一切旧有的价值观念,探讨了关于爱情、人性和欲望的主题。书中对于人性欲念的极致书写,让人难以言喻,唯有叹息。为了爱,我可以付出一切;为了爱,我也可以不是我。 |
| 长夜 | 阿加莎·克里斯蒂 | 《长夜》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她的后期作品之一,作品中并没有出现侦探的角色。 故事讲述了迈克尔和富家女艾丽相恋结婚,然而结局出人意外。吉卜赛庄,美丽宁静的山庄,却被传言是一所遭受了诅咒的住所。这里曾发生过诸多的不幸,没有人能逃过悲惨的命运。然而英俊潇洒的穷小子迈克尔还是一眼看中了这里。他奢望成为这里的主人。富家小姐艾丽在这里爱上了他,她是一个生而甜蜜的姑娘。他们像一对金童玉女,在这里结婚,在这里定居。然而最终艾丽死于意外,真凶让人诧异。 |
| 沉思 | 卡夫卡 | 《沉思》(Betrachtung)是卡夫卡首部问世的作品集,1912年由德国莱比锡的恩斯特·罗沃特出版社(Ernst Rowohlt Verlag)出版,收录了作家早期创作的十八篇作品。《柏林日报》评论《沉思》时说:“卡夫卡所说的,仿佛是那些无人疼爱、安静无声的人在悄声低语。”这18篇作品不拘一格,长短不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早年的卡夫卡已在写作上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也可以感受到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异常细腻的内心世界。 |
| 春潮 | 海明威 | 美国小说家海明威著,美国青年作家斯克利普斯·奥尼尔的妻子女儿相继出走,他本人雪夜离家去找工作,在小饭馆中邂逅中年女招待、爱好文学的英国人黛安娜,两人一拍即合,闪电结婚,而他也因此在城中水泵厂当上了记件工。不料小饭馆里接替黛安娜的女招待曼迪一肚子文坛掌故,且能说会道,迷倒了斯克利普斯。与斯克利普斯同厂的工人瑜珈・约翰逊在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巴黎有过一段“艳遇”,结果中了“仙人跳”,从此不想找女人。然而,一个一丝不挂的印第安女人闯进了小饭馆,被人撵走,在街头茫然徘徊的瑜珈竟跟随着她,把衣服一件件脱掉,和她并肩走入夜色中……冬春之交,密执安州的北国山城发生了一系列奇事,构成了海明威早期中篇小说《春潮》妙趣横生的核心情节。 |
| 鄙视 | 阿尔贝托 |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著小说,小说通过一对夫妻感情生活的破裂这个侧面反映了当代的社会现实和现代人深刻的精神危机。有志于从事戏剧创作的里卡尔多·莫尔泰尼为博得妻子埃米丽亚的爱,违背自己的意愿,为电影制片人编写电影脚本,以尽快获得金钱,满足妻子的物质欲求。可是,当他满足了妻子的欲求时,妻子却已不再爱他,并对他表示出极度的鄙视。里卡尔多痛苦万分,而当他决定放弃编剧工作,不再依附于制片人时,妻子却又对他的决定嗤之以鼻。夫妻之间在情感上的无法沟通,造成了难以填平的鸿沟。 |
| 伊凡·伊里奇之死 | 托尔斯泰 | 列夫托尔斯泰的中短篇小说选,包括两个短篇《克罗采奏鸣曲》、《魔鬼》和一个中篇《伊凡伊里奇之死》。这三个中短篇分别是关于婚姻、爱欲与死亡的主题,围绕着婚姻、家庭、伦理、情欲与死亡,具有有非凡的震慑人心的魅力。 |
| 抵押出去的心 | 麦卡勒斯 | 《抵押出去的心》是麦卡勒斯辞世后由其妹编撰而成的遗作集,包括她早期、后期的短篇小说,散文,评论文章以及诗歌。爱与被爱的不可能性一直是麦卡勒斯小说的中心,而这种隔离的痛苦归根结底是一种从身体到精神上的折磨。在这本遗作里,她依旧是一个偏执的孩童,依旧抓住人之孤独与爱之无能的命题,淡漠地讲述她眼中的孤独与疏离。 |
| 金色眼睛的映像 | 麦卡勒斯 | 本书是麦卡勒斯继《心是孤独的猎手》之后推出的另一部长篇力作,曾被改编成电影,由伊丽莎白泰勒、马龙白兰度、约翰赫斯顿等巨星主演。小说以1930年代驻扎在美国南方的一支军队为背景,讲述了双性恋者潘德腾上尉,因兰顿上校的到来,生活被搅扰得翻天覆地的故事。在创作这部小说之时,麦卡勒斯与利夫斯的婚姻正处于崩溃的边缘,而她的这第二部长篇小说展示的正是其关于人类情感疏离和不可行之爱的标志性主题。 |
| 白痴 | 坂口安吾 | 坂口安吾短篇小说集。《白痴》单身汉伊泽收留了无家可归的白痴女。在美军轰炸东京的战火中,伊泽和白痴女患难与共,发现自己竟然爱上了她。 《魔鬼的无聊》回忆“我”在日本战时的混乱中如何闹中取静,在日本电影公司写无关时局的宣传电影剧本,以及跟自己一样感到无聊的情人约会的往事。 唯有当一个不成才的作家,唯有毫不在乎生命、毫不在乎人性、毫不在乎死活,才能自在地活着。但是,当这一切都不在乎的时候,活着也变得可有可无,变得像恶魔的无聊游戏,在虚空中,无所谓地摆荡,不知不觉就存活下来了,活下来了,却也没有多大的喜悦,一切都只是无聊而已。 《石头的思念》 “我”跟在我的印象中如石头般坚硬的父亲的交往,父子间独特的情感表现在貌似平实冷淡的叙述中。 《我想拥抱海》 “我”和一个前妓女生活在一起,总是跟对方说只是因为欲望才和对方结合,而女子则每每因“我”的无情放荡形骸。偶然在大海边,“我”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那个有着海一样身体的女子。 |
| 拉德茨基进行曲 | 约瑟夫·罗特 | [奥地利] 约瑟夫·罗特著,《拉德茨基进行曲》通过描写特罗塔一家四代从1859年到1916年的经历,反映了哈布斯堡王朝的逐步衰落。“拉德茨基进行曲”原本是对1813年前后反拿破仑的奥地利统帅拉德茨基和对哈布斯堡王朝往昔的颂歌。这部小说以此命名,表达了作者对帝国往昔的怀念,是作者唱的“一首奥地利的安魂曲”。面对20世纪的现实,作者深知奥匈帝国的“荣华”已经不可能恢复。 |
| 杀局 | 肯尼思·菲林 | [美]肯尼斯·菲林所著悬疑小说,乔治·斯特劳德在出版集团工作,一天晚上,斯特劳德与自己的老板——出版界大亨厄尔·贾诺斯——的情妇保琳·德洛斯在酒会上认识,事情由此开始。之后的某一天晚上斯特劳德送保琳回家时,恰逢贾诺斯出差回来,斯特劳德将保琳送到拐角后便离开。第二天保琳被发现死在公寓里,老板贾诺斯派自己 最得力的员工斯特劳德追查事发前送保琳回公寓的人……一场缜密的大网被铺下…… |
| 使节 | 亨利·詹姆斯 | 《使节》是美利坚作家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创作于1903年的长篇小说。描绘一位高雅的法国女人对一个美国阔少所产生的难以抗拒的魅力:讲述的是主人公斯特瑞塞作为“使节”被纽瑟姆太太从美国派出,到欧洲去带她的儿子查德·纽瑟姆回来继承家业。母亲认为儿子是被坏女人牵绊,但斯特瑞塞与这位叫作维奥内夫人的“坏女人”接触后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小说以此为主线,情节颇多回转。“使节”在欧洲的游历使他重新思考一切,最终反而劝查德留在欧洲。查德最终是否回到美国?与维奥内夫人的关系又将如何发展? |
| 北方反对南方 | 凡尔纳 | 本书的故事发生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美国南方康特莱斯湾种植园的主人伯班克是废奴主义者,他的儿子秘密投身北军。一个名叫德克萨的西班牙后裔,专门从事打家劫舍的勾当,多次参与犯罪活动,但他每次都能向法庭提交不在现场证明,从而逃脱法律的惩罚。德克萨率众攻打康特莱斯湾种植园,并趁乱掳走了伯班克的女儿和女仆。伯班克最终如何救回女儿?德克萨为什么每次都能逃脱法律的制裁?让我们跟随科幻作家凡尔纳去一探究竟吧。 |
| 奥古斯都 | 约翰·威廉姆斯 | 本书以书信体形式写成,其中也夹杂了日记、回忆录、会议记录、军事传单等,借罗马众人之笔描绘出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的一生。奥古斯都本名屋大维,是恺撒的外孙。公元前44年,恺撒遇刺身亡,遗嘱指定屋大维为其养子和继承人。这个男孩纤瘦的身影在空旷的操场上缓缓而行,方向不定,好像要找出一条路来——他向谋杀者施援,与旧友为敌,和对手结盟,使派系之争横行的罗马恢复了自由。36岁时,屋大维获得尊号“奥古斯都”。奥古斯都全力维护着罗马的秩序与和平,甚至将自己的独生女称作“我的小罗马”。凭着对这二者的爱,他在权谋倾轧的罗马世界中义无反顾地前行着…… |
| 暗夜女子 | 哈米特 | 达希尔·哈米特著。该书主人公布拉希尔蒙冤入狱,刚刚重获自由不久的他,遇上了深夜从家中逃出的美丽女子路易丝,得知她是一个有着复杂的过去,被当地人指指点点的女人,正试图逃离自己不爱的男人。她醉酒的男友携一名同伴追来,在打斗中同伴摔伤了头部,二人只得离去。旋即传来了伤者命在旦夕的消息,警方也对布拉希尔展开了追捕。他避免再次入狱的唯一希望,就是病床上的伤者能够醒来。然而,似乎有人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本书同时收录了萨姆·斯佩德系列的三个短篇。《太多人曾经活过》《他们只能绞死你一次》《一个名叫斯佩德的人》 |
| 爱的艺术 | 弗洛姆 | 弗洛姆的代表作,从科学和精神分析角度谈爱的伦理著作。埃·弗洛姆著。1956年美国哈珀·罗出版社出版,先后被译成20多种文字,畅销世界。包括1个前言和4部分。各部分内容:1.断定爱是一种无师自通的情感,它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象其他艺术一样,是可以而且也应该学习的。2.全面阐发了爱的理论,认为爱是一种突破使人与人分离的那些屏障的能力,它既使人克服孤独感,又承认人自身的价值,保持人自身的尊严。爱是给予而不是接受。各种形式的爱,如母爱、性爱、兄弟的爱、对上帝的爱、自爱等等,都包含着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4种成熟人才具有的共同的基本要素。3.剖析了当代西方社会的爱,指出西方社会的爱已被市场上的交换原则所渗透,蜕变成商品关系,出现瓦解的状态。4.强调了爱的实践,认为真正的爱必须是爱的理论和爱的实践结合起来的产物。爱的实践和其他艺术实践一样,有4个共同要求、规范、专心、耐心、关心。爱的成功的主要条件是克服自恋,这要求谦恭、客观和理智。爱的艺术实践则需要通过自信和勇气达到信仰的实现,任何人只要努力建立这些品质,就会学会爱、拥有爱。 |
| 竞艳 | 永井荷风 | 《竞艳》为永井荷风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16年。小说描写东京艺妓驹代,短暂嫁为秋田乡下人家的小妾,丈夫死后又重新回到东京,重操旧业。驹代偶遇年轻时的相好吉冈,吉冈对她重燃热情,她却恋上旦角一丝。吉冈得知后另捧与驹代竞争的艺妓菊千代,而驹代与一丝的婚事也陡起波澜 小说以略带戏谑的笔触描写了艺妓世界的人情世故和其中个人的命运。体现了永井荷风在艺妓世界寻找的旧江户时代的艺术情趣。 |
| 濹东绮谭 | 永井荷风 | 《濹东绮谭》是永井荷风的中篇小说集,收入永井荷风晚年的两部中篇小说《梅雨时节》和《濹东绮谭》。《梅雨时节》讲述咖啡馆女招待君江从乡下进城,在东京闹市银座,受到西风东渐的影响,在“快乐”中堕落下去。《濹东绮谭》则以揶揄和嘲笑的笔触描绘了战争年代日本的黑暗形 势和奇怪的社会风气,以优美哀伤的笔触描写了小说家大江匡与娼妓阿雪的恋情,被称为永井荷风小说中的至高杰作。 |
| 鞑靼人沙漠 | 布扎蒂 | 意大利作家迪诺·布扎蒂创作的战争小说,该作主要讲述了年轻的乔瓦尼·德罗戈服役和鞑靼人的进攻 。魔幻、玄妙、荒诞、奇异。他想要寻觅生命的意义。却只看到希望破碎的影子。《鞑靼人沙漠》=《城堡》+《等待戈多》。这部描写“期待”的卡夫卡式作品,展现了梦想的冷酷破灭,折射出人生的无谓与凄凉。九月的一天早上,年轻的乔瓦尼·德罗戈从城里出发,前往巴斯蒂亚尼城堡服役。这个俯瞰着北方荒凉沙漠的古堡早已被世人忽视,生活空虚乏味。满腔热情的他渴望能够尽快与鞑靼人作战,建立功勋,证明自己和城堡的价值。然而鞑靼人却一直了无踪影。在漫漫无期的苦苦等待中,德罗戈的意志和生命被消磨殆尽。而此时,鞑靼人的进攻开始了…… |
| 天涯故事 | 三岛由纪夫 | 《天涯故事》是三岛由纪夫的短篇小说集。将自己十一岁时与母亲和妹妹在房总半岛鹭浦海岸度假时的往事,以第一人称“我”循着回忆描写而出。因为拒绝父亲要求的游泳练习,“我”在海角独自看海,在那里偶遇一对青年男女。他们说要和“我”玩捉迷藏的游戏,让我负责抓人。待“我”蒙住眼睛数数的时候,从海角那里传来类似高贵的鸟叫声。“我”数到一百之后去寻找他们,毫无踪影。赶到海角往下望,虽然年幼,但“我”也知道了他们以殉情的方式了结了一生。回家之后“我”未对任何人提起此事。因为没有学会游泳被父亲责骂,但“我”却感到不可思议的满足,因为“我”记住了一个真实的不惜生命的事件。 |
| 沉潜的瀑布 | 三岛由纪夫 | 《沉潜的瀑布》是三岛由纪夫于195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三岛试图超越自己,对自然与技术、艺术与爱情等问题进行深刻探讨的里程碑式力作。小说以水库建设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只信仰“石头与铁”的年轻工程师城所升与从不会对男人动情的有夫之妇显子约定共同构建“人工之爱”的故事。信奉实用主义的主人公城所升是三岛创造的一具拥有年轻肉体的“尸体”,他将自己“非人化”,试图放弃自我,拼命否定爱情。他是不敢面对自己真实的爱与恨的城所升,同时也是每一个渴望爱的我们。 |
| 鲜花盛开的森林 | 三岛由纪夫 | 三岛由纪夫生前亲自编选的短篇小说集。13个短篇故事,13种末路人生。收录三岛由纪夫悲歌高亢的晚年作品《忧国》、川端康成盛赞作品《旦角》。三岛由纪夫:“这些作品坦诚地选取了我自己感到满意的篇章。”关三岛由纪夫一生的文学主题和现实问题的萌芽都蕴含其中。包括写于16岁的成名之作《鲜花盛开的森林》,美学极致之作《远游会》《海和晚霞》,川端康成最喜欢的《旦角》,以及展现武士精神的、悲歌高亢的晚年作品《忧国》,呈现了三岛由纪夫创作生涯各个时期的作品形态,结构精妙,经典耐读,彰显日本文学及三岛由纪夫的独特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