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溫
(案1)溫邪斑汗兩得,身熱不退,脈數不靜,舌紅燥無津。陽明氣分之火漸入營分,最怕昏狂滋變。
犀角尖 元參 鮮生地 石膏 肥知母 炙甘草 鬱金 淨連翹 茅蘆根煎湯代水。
(案2)溫邪得汗,舌黃,脈促數,咳嗽,夜來但熱無寒。擬金匱溫瘧例治之。
嫩桂枝 黃芩 炙甘草 赤芍 肥知母 煨石膏 白薇 大杏仁
(案3)交春八日,猝然吐血數口,旋即寒熱,必有溫邪內蘊。刻診:脈象弦數,夜來身體微熱,宿恙依然,陽絡受傷可知。宜清邪兩和法。
軟白薇 丹皮 冬桑葉 茜草 紫菀茸 桃仁泥 紅花 絲瓜子 苡仁 白花益母草
(案4)咳嗽,寒熱雖減,舌乾燥無津。肺胃溫邪,究未盡徹。
淡豆豉 黑山梔 大杏仁 黃芩 淨連翹 香清蒿 軟白薇 粉丹皮 竹葉
(案5)溫邪表裡分侵,寒熱,泄痢,十餘日不解,非小恙也。
葛根 炒銀花 柴胡 生甘草 枳實 赤芍 淡豆豉 鬱金 制香附
(案6)溫邪咳血,音嗄。
冬瓜子 苡仁 桃仁泥 茜草 紫菀茸 犀角尖 白薇 人中白
(案7)溫邪發斑,脈促數而歇止,身無大熱,息浮如喘,舌乾燥而黃,神蒙譫語。此液枯邪陷,少陰之水不濟,陽明之火有餘,陽症陰脈,實屬難治。
犀角尖 熟地 煨石膏 當歸 麥冬肉 炙甘草 元參 軟白薇
(案8)溫邪直入心包,昏狂口噤,昨進芳香宣竅,其勢少平,猶見譫語、遺尿,右脈數大,身熱有汗,舌短縮。陽明氣火有餘,膻中尚未解圍,症屬棘手。
炒茅朮 煨石膏 知母 生甘草 羚羊尖 石決明 黑山梔 豆豉
另服萬氏牛黃丸。
(案9)溫邪,身熱無汗,斑疹隱約,咳嗽神蒙,體重難於轉側,左脈細數無神力,舌胎白膩。將有逆傳心包之變,症屬極險。
軟白薇 玉竹 淨連翹 黃芩 天花粉 黑山梔 鉤鉤 大豆卷 鬱金 石菖蒲 生甘草 百部 加蘆根
(案10)溫邪,寒熱往來,咳嗽嘔逆,脈兀數,舌黃,得汗不解。症屬糾纏。
細柴胡 黃芩 熟半夏 茯苓 炙甘草 旋覆花 枳實 大杏仁 廣皮 桑白皮 石菖蒲 白薇 加竹茹
(案11)溫邪汗出不解,舌尖紅燥、胎黃,神蒙遺尿。邪逼營分,有發狂痙厥之變。
軟白薇 連翹 生山梔 黃芩 淡豆豉 生甘草 木通 細生地 鬱金 嫩竹葉
(案12)素患老嗽,今感溫邪,發熱一候不解,脈數少力,舌光無胎,鼻孔焦乾,喉間痰阻有聲。總屬上焦肺病,形瘦陰虛之體,恐難勝此。
軟白薇 元參 冬桑葉 兜鈴 大杏仁 牛蒡子 黃芩 地骨皮 花粉 鉤鉤 炒枳實 蘆根
(案13)溫邪劫陰,脈細數無力,舌焦乾,氣促咳嗽,身熱無汗。不可攻表以求其汗,症屬險重。
羚羊尖 白薇 鮮沙參 元參 肥玉竹 天花粉 生草 香青蒿 黃芩 茅蘆根
(案14)冬傷於寒,春必病溫。此症恰值交春而發,脈數弦急,舌紅燥無胎,咳嗽身熱,上嘔下利。邪勢充斥,防其傳變。
葛根 大豆卷 桔梗 軟白薇 大杏仁 赤芍 元參心 獨活 酒黃芩 生甘草 麻黃 陳細茶 姜皮
復診:嘔止瀉緩,汗未沾足,舌紅燥,咳嗽氣息,身熱。伏溫之病,勢在方張。
葛根 大豆卷 紫菀 軟白薇 甘草 赤芍 元參心 銀花 丹皮 肥玉竹 連翹 茅蘆根
復診:溫邪初起即漏底,勢先內趨。今利雖止,舌猶紅燥,咳嗽痰鳴,得汗熱不退,幸勿昏喘為妙。
羚羊尖 元參 軟白薇 貝母 大杏仁 地骨皮 甘草 冬桑葉 兜鈴 炒牛蒡 天花粉 鉤鉤
(案15)昏狂已退,猶見目赤面紅,如醉人狀,舌紋裂無胎,脈細數,咳逆。溫邪與木火尚作升厥之勢。
羚羊尖 元參 軟白薇 鉤鉤 人中白 連翹 鱉甲 丹皮 茅根
復診:咳逆少平,舌亦紅潤,可無陽升喘急之慮矣。再以兩清肺肝,參入存陰之品。
羚羊尖 鉤鉤 冬桑葉 元參 粉丹皮 人中白 甘草 大貝 知母 軟白薇 花粉 茅蘆根
(案16)伏溫入營,斑點隱約,目赤神蒙,如狂欲起,脈弦少數,舌焦黑。邪已深入厥陰,驚蟄將交,怕有痙厥之險變。
生鱉甲 元參 連翹 鬱金 軟白薇 黑山梔 粉丹皮 豆卷 木通 生地 甘草梢 茅根
(案17)伏溫初起,自利,邪即內傳,今利雖止,猶見舌強幹涸,右脈數而少力,身重不得轉側。液枯邪陷,症屬極險。
生鱉甲 元參 軟白薇 連翹 香青蒿 天花粉 黃芩 生甘草 鉤鉤 粉丹皮 茅蘆根
復診:液回邪化,症有轉機。擬清肺絡之痰熱。
羚羊尖 青黛 軟白薇 鱉甲 粉丹皮 天花粉 蛤殼 桑葉 元參 茆根肉
復診:復病寒熱、身重,左脈弦數,舌乾涸無胎,咳痰艱澀。液枯邪未盡,殊屬可憂。
生鱉甲 丹皮 軟白薇 玉竹 天花粉 香青蒿 紫菀 兜鈴 黃芩 炒牛蒡 加蘆根
復診:溫邪歸併胃腑,大便雖通,熱不能解。舌焦乾,下見蛔蟲,脘痞腹痛,左脈弦大而數,汗出頻頻。里症偏重,擬厥陰陽明泄熱法。
犀角尖 赤芍 枳實炭 黃芩 元明粉 金鈴子 鬱金 白頭翁 元參 鉤鉤
復診:汗下不解,氣喘鼻扇,總有上脫之危。勉方。
人中白 兜鈴 炒牛蒡 花粉 地骨皮 桑白皮 蛤殼 飛青黛 元參 加蘆根
(案18)伏溫,候無大熱,刻下惡寒特甚,舌心胎灰,頭昏欲眩,脈數無力。老年液枯,防有痙厥風波。
軟白薇 玉竹 淨柴胡 黃芩 元參心 全當歸 天花粉 生地 粉丹皮 茅根肉
(案19)伏溫發斑,四肢厥逆,脈細數,脘痞自利,耳聾神蒙。邪在厥陰,不得傳出少陽,此兩感極危之症。
細柴胡 枳實 炒赤芍 連翹 炙甘草 金鈴子 鬱金
(案20)伏溫發斑之下,反見痙厥神昏,舌焦強遺尿□□□□陰,所謂熱深厥亦深也。症屬難挽。
生鱉甲 丹皮 淨連翹 元參 軟白薇 □□□□□淨蟬衣 鉤鉤 茅根肉
(案21)溫熱發斑疹,乾嘔吐蛔,脈小數,邪深難出□□□□□。
小川連 黃芩 淨連翹 枳實 全瓜蔞 □□□ 元參 黑山梔 蘆根
(案22)三焦溫熱內蘊,脘痞呃忒,舌強尖紅,液傷邪□□□□極險。
犀角尖 連翹 全瓜蔞 枳實 淡黃芩 □□□ 元參 飛滑石 蘆根
(案23)溫熱伏邪,陷入厥陰,脈弦數,小便頻數澀痛,□□□□□左脅痛掣不能轉側,身仍微熱。症屬棘手,姑□□□□□□捷於應手乃妙。
龍膽草 新絳 山梔仁 木通 金鈴子 □□□ 黃芩 細柴胡 桃仁 青蔥管
二、風溫
(案1)風溫汗泄,咳嗽氣促,右眠則嗽甚,舌白邊灰。幸勿昏喘為妙。
旋覆花 苡仁 地骨皮 桑白皮 炙甘草 軟白薇 肥玉竹 絲瓜絡 淡黃芩 加蘆根
(案2)風溫汗泄,目赤,脈弦,神帶昏蒙。防其痙厥。
羚羊尖 鉤鉤 甘菊花 白薇 肥玉竹 石決明 連翹 鬱金
又:據述汗泄神蒙,兼之痙厥。是系肝風,懸擬一方候正。
生牡蠣 龍骨 羚羊尖 桂枝 生白芍 甘菊 桑葉
(案3)肺絡風溫留戀,脈細數,咳痰,有汗,左脅痛。法以輕清透邪。
旋覆花 杏仁 軟白薇 玉竹 桑白皮 甘菊 鬱金 荊芥穗 花粉
(案4)風溫,汗出不解,外熱雖輕,但咳嗽、氣粗、鼻扇諸症均未和平,舌胎黃,脈兩弦,右脅刺痛。又系痰邪入於肺絡,最怕昏喘滋變。
旋覆花 杏仁 苦桔梗 蔞皮 炒枳殼 桑白皮 地骨皮 淡豆豉 肥玉竹 白薇
(案5)咳血,脈浮,背惡寒,寐則盜汗。此少陰不足,近受風溫也。小心調攝為要。
軟白薇 桑皮 炒蘇子 紫菀 全當歸 青防風 荊芥 苡仁 浮麥
(案6)上受風溫,下虛不攝,以致咳嗽、汗泄,脈促數,舌黃。病機不善,慎之。
軟白薇 玉竹 冬桑葉 蘇子 旋覆花 牛蒡子 大杏仁 馬兜鈴 炙甘草
(案7)風溫蘊肺,漸擾心包,脈虛弦,舌燥無胎,神蒙譫語,鼻衄,咳痰。將有風動痙厥之變。
軟白薇 玉竹 冬桑葉 鬱金 人中白 粉丹皮 鱉甲 連翹 紫菀 花粉 炙甘草 茅根肉
(案8)風溫,汗泄,咳嗽,寒熱。宜和營衛以清邪。
嫩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白薇 肥玉竹 酒黃芩 桑葉 炒苡仁 百部 紫菀茸 生薑 紅棗
(案9)風溫上蘊,頭面赤腫,身熱,脈數,舌灰黑。陽明毒火頗重,宜清解之。
大豆卷 連翹 炒牛蒡 甘菊 鮮生地 生甘草 元參 銀花 青黛 活管仲 炒黃芩 蘆根
(案10)久嗽,復感風溫,以致寒熱見血。今脈尚弦數,鼻塞不通。宜從肺氣新邪調治。
旋覆花 杏仁 炒牛蒡 兜鈴 冬桑葉 炒蘇子 前胡 生甘草 地骨皮 加蘆根
(案11)風熱咽腫,兩邊色赤,糾纏日久,此時身無寒熱而脈象搏數。由多進寒涼而未經開發也。
牛蒡子 桔梗 生甘草 甘菊 薄荷頭 夏枯草 馬兜鈴 象貝 元參 蘆根
三、時行
(案1)溫疫發斑之際,反見肢震、神蒙,舌心焦黑,目赤,譫語,脘痞,按之板窒。邪蘊三焦,兼涉厥陰矣!病機極險。
羚羊尖 赤芍 淨連翹 瓜蔞 生鱉甲 廣鬱金 鉤鉤 炒枳實 竹心 茅根
(案2)斑發之後,狂雖定,猶見瘛瘲情形,舌乾縮,遺尿。陰傷邪不能化,病涉厥陰,時當立夏,防其痙厥之變。
生鱉甲 連翹 廣鬱金 元參 粉丹皮 軟白薇 甘菊 羚羊尖 青黛 甘中黃 蘆根
(案3)溫疫,斑疹隱約,脈數大,舌胎灰潤。陽明邪勢方張,幸勿昏譫為妙。
犀角尖 元參 連翹 青蒿 生甘草 粉丹皮 黑山梔 赤芍 葛根 茅蘆根
(案4)時溫十日,汗疹皆得,大便亦通,惟身熱不退,神蒙囈語,目赤,呃忒,兩脈猶數急不衰。邪強莫制顯然矣,症屬棘手。
小川連(菖蒲汁炒) 連翹 枳實 瓜蔞皮 黑山梔 佩蘭 益元散 鬱金 竹二青 加蘆根
一帖後減去川連,加羚羊尖、鉤鉤。
(案5)時邪,發斑疹,汗亦頻出,脈弦數大,舌淡白。素患便血,宜兼顧之。仿吳氏三甲散意。
元武板 鱉甲 炒赤芍 連翹 炒銀花 軟白薇 全當歸 蟬衣 茅根肉
(案6)斑邪鬱伏,脈小數,頭與骨節俱痛,舌白,無汗。先以疏解三陽。
西羌活 獨活 苦桔梗 前胡 細柴胡 江枳殼 豆豉 荊芥 防風 小川芎 炙草 蔥白
(案7)時邪復痛,瀰漫上焦。
豆豉 防風 黑梔 荊芥 瓜蔞皮 滑石 秦艽 廣藿 蔥白
(案8)時邪鬱伏一候,舌黃紋裂,脈細無力,身熱不盛。正虛邪蘊,殊為棘手。
淨柴胡 枳實 淡芩 鱉甲 連翹 天花粉 赤芍 蘆根
(案9)時邪得汗,熱不退,脈猶細數而兀,舌白,便利。其勢非輕。
檳榔尖 厚朴 大杏仁 秦艽 廣藿 青蒿 滑石 炒赤芍
(案10)疫邪得戰汗,表解而里未化,脘腹痞滿,嘔逆見蛔。須防厥變。
法半夏 川連 全瓜蔞 枳實 炒赤芍 人中黃 赤苓 金鈴子
(案11)脈虛細,舌胎黃燥滿布,身熱無汗,脘痞,按之而板。年老陰枯,時邪表裡蘊結,症屬險重。
煨葛根 山梔 淡豆豉 黃芩 炒瓜蔞 炒枳實 青蒿 知母
(案12)時邪郁遏,疹點隱約,舌黃,脈弦數,汗少,大便未通。肺胃經腑交病,非小恙也。
牛蒡子 連翹 黑山梔 黃芩 炒枳實 製大黃 芒硝 生甘草 米鉤 薄荷 加竹葉(廿片)
復診:牛蒡子 黃芩 黑山梔 米鉤 炒枳實 生甘草 鬱金 元參 赤芍 竹葉
(案13)發斑,肢冷,脈細。大非所宜。
炙鱉甲 米鉤 歸鬚 赤芍 連翹 漢獨活 秦艽 炙草 蟬衣 淡芩 茅根肉
(案14)第二案:邪結心營,神蒙目赤,脈仍小,肢逆已溫。症防痙厥。
羚羊尖 元參 鮮生地 連翹 粉丹皮 甘中黃 米鉤 黑山梔 鬱金 淡芩 加竹心、茅根肉
(附)涼膈散:治心火上盛,中焦燥實,煩躁口渴,目赤頭眩,口瘡唇裂,吐血衄血,大小便秘,諸風瘛瘲,胃熱發狂,及小兒驚急、痘瘡黑陷。
連翹(一錢) 大黃(三錢) 芒硝(一錢) 甘草(一錢) 炒山梔(一錢半) 黃芩(一錢半) 薄荷(一錢) 竹葉(十片)
四、痧
(案1)痧系陽邪,最易化火,所以舌絳、胎黃。但脈微數無神,瀉雖止,又增嘔逆呃忒,正虛邪陷,清補兩難,陽證得陰脈,屬相反之逆候。方請高裁。
小川連(附子汁拌炒) 製半夏 赤苓 廣橘白 炙草 枳實 南沙參 麥冬 姜竹茹
(案2)痧疹連發,紅白皆有。前進內開肺氣,喘逆少減,仍見側眠偏臥,心下高突如碗大。似系邪結中焦為患,非細故也。擬小結胸例主治,症機極險。
姜川連 枳實 瓜蔞 桑皮 法半夏 地骨皮 苡仁 炒葶藶 蘇子 鮮竹葉 蘆根
(案3)幼。痧回太早,灼熱鼻塞,咳逆氣促,皆由冒風之故。擬開太陽法,即得應手為妙。
炙麻黃 杏仁 煨石膏 甘草 苦桔梗 炒牛蒡 前胡 連翹 蟬衣
五、濕溫
(案1)濕溫壅遏三焦,脈軟數,舌胎黃厚,氣促身熱,灑淅惡寒。立夏在即,須防內陷昏喘之變。
豆豉 杏仁 黑梔 滑石 佩蘭 連翹 防風 瓜蔞皮 蘆根
(案2)濕溫瀰漫三焦,噯氣脘痞,大便未通,舌胎灰黃滿布,左脈兀數,右較流動,盜汗,發疹。病機郁遏不宣,法以流利清邪。
淡豆豉 山梔 炒枳實 佩蘭 瓜蔞皮 生麥芽 滑石 連翹 鉤鉤 蘆根
(案3)濕溫發熱,經水不期而至,舌胎黃膩,得汗後脈猶數大。昨晚厥逆幾回,脘痞欲嘔。此邪氣漫布三焦,未曾陷入血分。防其傳變。
淡豆豉 枳實 黑山梔 鬱金 瓜蔞皮 連翹 滑石 白薇 米鉤 石菖蒲
(案4)濕溫蘊結三焦,脘痞呃忒,舌黃,目赤,頭汗不至足,身熱,脈小數。若加昏憒,便難措手。擬吳氏逐邪法。
製大黃 厚朴 炒枳實 柴胡 炒赤芍 生甘草 連翹 全瓜蔞 蘆根
復診:得下後脈漸大,邪結稍松,但呃忒頻仍,時有譫語。濕溫被氣食兩郁,病將二候不化,難防昏厥。
小川連(石菖蒲炒) 法半夏 赤苓 鬱金 淨連翹 米鉤 益元散 佩蘭 制香附 青蒿
復診:濕溫化燥陰傷,舌焦涸,神氣模糊,沉沉欲寐。須防痙厥滋變。
生鱉甲 白薇 肥玉竹 元參 廣鬱金 淨連翹 赤芍 丹皮 菖蒲 茆根 鮮竹葉
復診:生鱉甲 青蒿 連翹 赤芍 天花粉 肥玉竹 甘草 佩蘭 黃芩 蘆根
(案5)濕溫郁毒,斑色青紫,舌胎黃厚滿布,脈轉小數,目赤神煩,更加呃忒。熱蘊結於胃腑,症屬極險。勉擬通解三焦,佐以解毒法,候裁。
生大黃 芒硝 生甘草 山梔 鬱金 淡芩 青黛 豆豉 元參 細生地 川連(菖蒲汁炒)
服後大便行,去大黃、芒硝、甘草,加連翹、人中黃、佩蘭。
(案6)病後黃癉,脈數大,身熱無汗,腹膨便泄。濕溫壅遏表裡,症難圖治。
綿茵陳 赤苓 炒茅朮 豬苓 澤瀉 煨葛根 青蒿 豆卷 黃芩
(案7)脈數大,舌胎黃白滿布,有汗熱不解。濕溫初起,先擬疏解三焦。
淡豆豉 黑梔 炒枳實 葛根 苦桔梗 廣藿香 滑石 蘆根
(案8)老年黃癉,若腹滿則不治。
綿茵陳 赤苓 福澤瀉 豬苓 真茅朮 粗桂枝 牡蠣 金鈴子
(案9)脾癉口甘,濕熱所致。
省頭草 澤蘭 生牡蠣 赤苓 心會皮 法半夏 野薔薇根
(案10)嘔血之後,脈細數,咳嗆不已,更兼背微惡寒,汗泄頻頻。此又系新感濕溫也。
粗桂枝 白芍 軟白薇 玉竹 炙甘草 冬桑葉 紫菀 炒蘇子
(案11)身熱已淨,惟是交午後陽氣漸盛,舌上仍見光絳乾涸。救陰無速功,最難奏效。
潞黨參(三錢) 麥冬肉(二錢) 炙甘草(二錢) 元武板(打,一錢) 大原地(三錢) 肥玉竹(三錢) 東白芍(八分) 丹皮(八分) 知母炭(鹽水炒,一錢) 茅根肉(六錢)
六、暑濕熱
(案1)暑傷氣脈,虛汗泄,身有微熱,耳聾神呆。宜甘寒酸泄法。
益元散 茯苓 製半夏 青蒿 軟白薇 木瓜炭 鬱金 桑葉 丹皮 竹心
(案2)暑邪傷陰,脈小而緩,舌乾涸無胎,脘腹膨脝,按無結硬,呃逆見蛔。邪已深入厥陰之界,症屬極險。
細生地 犀角 炒丹皮 赤芍 鬱金 金鈴肉 延胡 炒枳實 米鉤 連翹 元參心 茅根
(案3)暑邪灼熱,脈弦數而虛,嘔逆湯水,舌光紫滑,動氣滿腹攻衝。年老陰虛,根蒂浮而不攝,症甚險迫。
麥冬肉 元武板 醋半夏 茯苓 西洋參 元精石 白芍 炙甘草
(案4)暑邪內閉,昏痙不語。是極險之候。
益元散 川連(菖蒲汁炒) 鬱金 連翹心 元精石 木通 製半夏 茯苓 大貝母
(案5)汗疹兩得,兼發風塊,內邪有外泄之機。但大便屢通,脘腹尚痞滿而痛。此非有形食滯,乃暑邪格拒中焦,氣機不流利之故。至於痰嗽、吐蛔,亦屬厥陰陽明之候。擬仲景瀉心合溫膽法。
製半夏 黃芩 川連(姜水炒) 炒枳實 炒廣皮 赤芍 軟白薇 赤苓 米鉤 加竹茹
(案6)寒熱如瘧,脘痛而嘔,舌黃,脈沉弱帶數。此暑濕伏邪壅遏中焦也,擬瀉心開解法。
小川連(姜水炒) 製半夏 赤苓 炒枳實 瓜蔞皮 藿香 黑山梔 佩蘭 米鉤
(案7)咳嗽見血,舌胎黃膩,脈數大。此暑邪傷於肺胃也。
冬瓜子 苡仁 寒水石 滑石 桑枝 地骨皮 紫菀 桃仁泥 婦發灰
(案8)暑邪病逾兩候,舌光干帶黑,身有寒熱,呃忒頻頻,脈轉小數無神。老年液枯,胃汁由吐瀉而傷,邪少虛多,殊為可慮。
西洋參 麥冬 炙草 橘白 元精石 生白芍 川斛 細生地 赤苓 加竹茹
(案9)暑邪內蘊,頭旋掉眩,脈微身熱。虛不可支之象,須防瘛瘲痙厥。
醋半夏 赤苓 連翹 白薇 肥玉竹 生牡蠣 杭菊 鬱金 竹心
(案10)暑邪不得汗,久必滋變。
乾葛根 秦艽 淡芩 赤芍 青蒿 瓜蔞皮 枳實 飛滑石 山梔 杏仁
(案11)昨進氣血兩清法,舌轉潤,但神蒙不爽。心包之痰熱熏蒸,中焦之暑邪留戀,尚防痙厥。
羚羊角 鉤鉤 益元散 鬱金 元精石 川連(菖蒲汁炒) 淨連翹 竹茹
一帖後減羚尖、鉤鉤、元精石,加醋半夏、赤苓、天竺黃
(案12)身熱肢冷,脈沉數,舌胎黃,脘痞結,下泄頻頻。此暑邪格拒中焦也。
川連(薑汁炒) 醋半夏 赤苓 炒枳實 小青皮 赤芍 佩蘭 蔞皮
(案13)吐瀉腹痛之後,呃忒頻頻,腹如仰瓦,當臍動氣,躍躍不時,絞切作痛,舌乾,脈細數。津液由吐下而傷,暑邪格拒中焦。年登花甲,最怕厥變。
醋半夏 赤苓 炒廣皮 川連(姜水炒) 元精石 木瓜 生甘草 柿蒂 生白芍 竹茹
(案14)暑邪發斑,疹汗少,舌胎白滑,脈弦數,咳逆欲嘔。尚宜辛涼解表,勢防傳變。
淡豆豉 山梔 淨連翹 葛根 炒赤芍 青蒿 秦艽 杏仁 藿香 加蔥白
(案15)暑風有汗,脈弦數大,舌胎黃、尖燥,手震神蒙,脘痞噯氣。三焦蘊結不松,病機極險。
全瓜蔞 枳實 肥玉竹 滑石 米鉤 大豆卷 連翹 黑山梔 川連(菖蒲汁炒) 加竹葉
另服萬氏牛黃丸。
(案16)暑風留戀,咳痰身熱,寐則囈語喃喃,神氣困頓。症恐糾纏滋變。
製半夏 茯苓 炒苡仁 黃芩 青蒿 大豆卷 廣皮 炙草 旋覆花 鮮荷葉
復診:汗少熱不解,脈數較緩於昨,唇齒乾板。再以辛涼透表,暑當與汗皆出之義。
乾葛根 黃芩 香青蒿 肥知母 赤芍 全瓜蔞 連翹 炒枳實 大豆卷 甘草 竹葉
(案17)暑風上受,目頭赤腫流行。
大豆卷 菊花 白蒺藜 山梔 牛蒡子 苦桔梗 滑石 連翹 薄荷 竹葉
(案18)暑風外擾,寒熱咳嗽。
冬瓜子 杏仁 大豆卷 滑石 青防風 製厚朴 前胡 苦桔梗 加西瓜翠衣
(案19)暑熱內蘊,移於肺,口渴飲水,小便無度,身微熱,無汗。此屬肺消。
益元散 麥冬 寒水石 桑皮 青蒿 覆盆子 花粉 桑螵蛸 加西瓜翠衣
(案20)暑熱餘邪,留於營分,舌絳而潤,音低不亮,斑點將化,脈弦大。宜清解心中之熱,兼育肺陰胃液。
犀角尖 連翹 人中白 元參 生甘草 細生地 麥冬 茅根 竹心
(案21)中暑,痙厥不語,脈大無倫,經水適至如崩。症屬極險。
製半夏 茯苓 益元散 鬱金 石菖蒲 軟白薇 紫丹參
另服萬氏牛黃丸。後改方加全蠍、遠志、鉤鉤。
(案22)暑濕熱三氣結聚中焦,脘痞硬痛,舌黃,脈弦,寒熱如瘧。苦辛開解為先。
川連(姜水炒) 醋半夏 瓜蔞 枳實 赤苓 黃芩 飛滑石 佩蘭
(案23)暑濕熱三氣格拒中焦,肢冷汗泄,嘔逆下利。症屬極險,勉擬分清。
甜桂心 赤苓 冬白朮 豬苓 澤瀉 寒水石 滑石 醋半夏 佩蘭
(案24)諸症皆減,脈轉大,舌紅目赤。手少陽之暑熱未清,衝於胃而欲嘔,立秋防變。
小川連(姜水炒) 製半夏 丹皮 益元散 羚羊尖 青蒿 銀花炭 赤苓 炒枳實 鮮荷葉
(復診)一服後,嘔勢仍舊。以竹葉石膏湯加元精石投之。
(案25)脈虛數,舌光,無汗。陰血素虧,暑邪外襲。辛涼解肌法中必佐存陰之品,預防內變。
益元散 葛根 青蒿 白芍 粉丹皮 細生地 炙甘草 薄荷頭 竹心
(案26)暑風傷於太陽,咳嗽發熱,自利無汗。經邪未徹,防其內入滋變。
大杏仁 滑石 大豆卷 香薷 粉前胡 苦桔梗 青蒿 枳殼
(案27)咳嗽發熱,得疹後,餘邪猶未盡徹。
大杏仁 滑石 青蒿 連翹 粉前胡 苦桔梗 黃芩 豆卷 香薷 苡仁 加蘆根
(案28)伏邪厥逆難退,猶見譫語神昏,舌強色赤,脈數,肢振。此邪留於心包絡,最防痙厥。
犀角尖 連翹 細生地 鬱金 軟白薇 益元散 米鉤 石菖蒲 元參
另服萬氏牛黃丸。
(案29)熱勢不減,汗泄頻頻,脈細數帶弦,耳聾,肢振,時有譫語,面色青黃憔悴,神情煩亂不安,便通腹軟。並無表裡三焦實症可據。惟舌大胎白,不時渴飲,似屬伏邪未盡。但病經兩候,邪必向衰,不宜窮治。深慮氣液俱傷,肝風內動,倘見痙厥神昏,如何補救?方候高明裁之。
生鱉甲 龍齒 云茯神(辰砂拌) 酸棗仁 雞子黃 阿膠(蛤粉炒) 小川連(菖蒲汁炒) 白芍 炙甘草
(案30)伏邪內郁,身熱無汗,懊憹脘悶,譫語,神呆。症勢方張未定,非小恙也。
淡豆豉 山梔 炒枳實 小樸 淨連翹 益元散 玉竹 米鉤 青蒿 薄荷頭
(案31)伏邪近冬而發,表裡分傳,寒熱下利,脈數而鬱。先擬喻氏逆挽法,即得應手為妙。
西羌活 防風 淨柴胡 川芎 炙甘草 漢獨活 桔梗 前胡 赤苓 枳殼 大豆卷 生薑 陳茶葉
復診:昨進逆挽法,得汗熱退,表邪諒已分解,但痢勢不減,脈小數而鬱,舌胎黃膩。暑濕伏邪偏於里者居多。再以分泄候正。
漢獨活 防風 大豆卷 赤苓 左秦艽 炒茅朮 滑石 銀花炭 厚朴 楂炭 焦神麯
(案32)舌胎就躁,譫語神呆,脈芤,身熱汗少。伏邪內傳不達,病已連於包絡,勢多滋變。
山梔仁 連翹 廣鬱金 米鉤 枳實 羚羊尖 元參 白薇 薄荷 茅根
另服牛黃丸。
復診:神識稍清,諸恙不減。伏邪內蘊未達之象。
山梔仁 葛根 淨連翹 豆豉 青蒿 羚羊尖 黃芩 米鉤 滑石 茅根肉
(案33)伏邪內蘊熏蒸,夾痰熱肝風為患。脈兀數,神氣模糊,兩手、額上有汗,身體全無沾潤,目或上視,肢節牽引,竟有瘛瘲情。病機皆屬於里,勢怕痙厥險變。
羚羊尖 米鉤 天竺黃 元參 淨連翹 大貝母 鬱金 白薇 天花粉 全瓜蔞 炒枳實 茅根
另服至寶丹。
(案34)汗下兩得,表裡通暢,伏邪透達可知。但熱蒸日久,痰熱尚蘊留於清道,宜從心肺調治。
羚羊尖 連翹 天竺黃 鬱金 米鉤鉤 川貝母 青蒿 花粉 黃芩 茅根
復診:舌就黃燥,神氣模糊不爽,津液虧耗,邪火內燔。急宜清營滋燥。
犀角尖 連翹 生甘草 元參 銀花 鮮生地 鬱金 丹皮 蘆根 茅根
再診:昨進活血滋陰之品,今晨又得汗疹,伏邪層出不窮,但舌猶就燥,陰液不回,糾纏可慮。
生鱉甲 赤芍 全當歸 知母 香青蒿 人中黃 蟬衣 連翹 黃芩 枇杷葉
又診:病後傳痢,舌胎黃。餘熱未淨,早止為妙。
白頭翁 獨活 銀花炭 紫菀 生甘草 大豆卷 苦參 桔梗 加荷葉筋
(案35)自利已止,汗出溱溱,伏邪從外達,不致內陷,熱勢或作或止,皆屬轉機。但脈猶數大,舌胎黃而尖燥,暑濕伏氣尚蘊祟於裡。再以表裡分清。
煨葛根 青蒿 炒黃芩 赤芍 連翹 大豆卷 甘草 丹皮 元參
前方有川連、獨活、葛根、豆卷、青蒿、甘草、元參等味。
復診:諸恙稍減,舌猶灰燥,右脈數。胃熱陰虛,宜清化生津法。
鮮生地 黃芩 川斛 甘草 粉丹皮 犀角尖 赤芍 麥冬 茆根 枇杷葉
(案36)伏邪蘊結,纏綿不解,脘腹痛勢少減,按之猶見痞滿,舌胎鋪白,脈小數。交節防變。
制川樸 檳榔 草蔻仁 鉤鉤 小青皮 嫩桂枝 杏仁 石菖蒲 姜皮
(案37)伏邪蔓延三焦,寒熱泄瀉,周身浮腫。症屬極險。
大豆卷 滑石 大腹皮 赤苓 小川樸 煨葛根 黃芩 紋秦艽
(案38)伏邪久留,白疹乍發,耳鳴,左脅結癖痛脹。症屬糾纏。
淨柴胡 黃芩 小青皮 牡蠣 炙草 羚羊尖 赤苓 白蒺藜 製半夏 川樸
(案39)伏暑內迫傷陰,脈細數,舌強幹燥,神識昏蒙,壯熱不得汗。病經十六日,鬱結不松,邪無出路,最怕痙厥風波。
犀角尖 元參 炒枳實 柴胡 赤芍 細生地 黃芩 炙草 丹皮 花粉
(案40)伏邪未盡,陰分已虧,右脈弦大,脘痞動氣築築。擬清泄少陽,兼以滋搜,望其厥變不來為妙。
羚羊尖 鉤鉤 青皮 淨連翹 生鱉甲 佩蘭
(案41)伏邪,寒熱發黃。宜表裡分消。
淨柴胡 黃芩 綿茵陳 赤苓 澤瀉 炒茅朮 大豆卷 黑梔 滑石 豬苓
(案42)伏邪,寒熱便血,脈郁數,舌胎黃白。法宜疏解表裡。
淨柴胡 枳實 炒白芍 生甘草 銀花 炒荊芥 楂炭 豆卷 檳榔
(案43)寒熱如瘧,脈軟數,舌黃口苦,汗疹無多;素有咳嗽之恙,氣喘形瘦。此伏邪久留於肺系,年老正虛,防其糾纏滋變。
羚羊尖 桑葉 肥玉竹 青蒿 冬瓜子 南花粉 南沙參 生甘草 黃芩
(案44)伏邪久留,由陰虛而不化,連進滋搜藥,得汗疹,似屬佳境。脈細數,舌無胎,左脅瘧癖,乘機竊發,脹及中脘。邪少虛多,尚有轉瘧糾纏之累。
生鱉甲 丹皮 全當歸 柴胡(鱉血拌) 花粉 黃芩 炙草 連翹 茅根肉
後改方去鱉甲、連翹、茆根,加參鬚、生薑。
復診:諸瘧少差,心營伏火未清,尚恐滋變。
犀角尖 元參 細生地 鬱金 連翹 生甘草 銀花 嫩竹葉 衝入蔗漿、梨汁各一杯
(案45)伏邪傷肺,先寒後熱,咳嗽。症屬糾纏。
旋覆花 杏仁 白薇 小樸 桑皮 冬瓜子 桂枝 豆卷 黃芩 苡仁
(案46)伏邪壯熱,自利無汗,脈數,舌黃微燥,神識昏蒙,時時棄衣欲走。陽明三焦之邪充斥,表未解,裡熱已深,極為險重。
淡豆豉 煨葛根 黑山梔 黃芩 肥知母 益元散 連翹 石菖蒲 青蒿 嫩竹葉 服後飲薄荷湯一杯。
(案47)繆,左,三十。伏邪入營,化劫陰。昨用芳香清利,神識稍清。刻下身現紅疹,舌仍絳涸。宜急清心營伏熱,勿使液奪。
烏犀尖 元參 鮮生地 粉丹皮 銀花 連翹 米鉤 生甘草 赤芍 炒枳實 鬱金 茅蘆根
(案48)左,幼。汗疹兩多,熱猶不淨,氣液皆虧矣。
青蒿 丹皮 鮮首烏 桑葉 羚羊尖 穭豆衣 連翹 地骨皮 甘草 荷葉邊
(案49)左。伏邪,有汗熱不退,脈郁數,舌膩口乾,耳聾神呆。其勢正在方張。
淡豆豉 黑梔 飛滑石 枳實 青蒿 連翹 黃芩 花粉 佩蘭 竹葉
(案50)伏邪傷陰,病久怕其滋變。
生鱉甲 元參 花粉 丹皮 青蒿 淡芩 赤芍 生甘草
(案51)邪結中焦,脘腹板痛,舌焦燥,下之不松,病經二十餘日。勉擬涼膈法。
酒大黃 連翹 元明粉 黃芩 枳實 瓜蔞皮 元參 炙草
(案52)熱入血室,病經兩候。脈弦數,舌灰黃,唇焮,肢,目瞪神昏,身重不能轉側。種種惡款叢生,實難挽救。勉方以候高裁。
大黃炭(醋炒) 桃仁泥 芒硝 炒枳實 赤芍 元參 元精石 白薇
(復診)下之不解,狂越神昏痙厥將至矣!勉方以冀萬一。
軟白薇 元參 煨石膏 肥知母 鮮生地 連翹心 鬱金 生甘草
另服紫雪丹四分。
(案53)脈歇止,身灼熱,舌紅無胎。和營衛、清氣熱毫不應手,脈與症不合,便是難治。
細生地 阿膠 麥冬肉 芝麻 炙草 酒當歸 花粉 粗桂枝 鱉甲
(復診)身熱無汗,舌不起胎,兩脈空數歇止,與症不合,殊為棘手。勉擬從陰引陽,求汗於血,望有轉機。
酒當歸 葛根 軟白薇 玉竹 花粉 生首烏 青蒿 炙草
(案54)瘧轉病,糾纏一月,有進無退,邪火內燔,神蒙譫語,舌紅胎黃而強,脈弦數,目赤,灼熱無汗。症怕痙厥之險。
烏犀尖 元參 西羚尖 連翹 生甘草 粉丹皮 赤芍 炙鱉甲 青蒿 酒芩 花粉 茅蘆根
復診:諸症不減,惟舌胎潮潤,語言少強。刻診:脈仍弦數,耳聾目赤,神蒙煩熱,氣促鼻扇。此係邪入心包,夾痰內閉,滋清法無益矣!勉擬芳香開竅,怕其喘急昏厥,便難措手。
天竺黃 連翹 鬱金 米鉤 元參心 紫菀茸 川貝 飛滑石 山梔 枇杷葉
另服至寶丹。服後又起瀉,去天竺黃、元參,加生白芍、炙草、炒銀花。
(案55)年甫周歲,感暑濕之氣而為吐瀉。刻下肢冷唇青,舌胎灰燥,時有躁擾之形。氣液兩奪,邪陷至陰,症勢最為沉重。
上條參 麥冬 醋半夏 赤苓 東白芍 炙甘草 枇杷葉 荷筋
(案56)連進分清之品,濕熱去半,右尺脈猶數大,舌胎焦黃未淨,動氣依然,口中焦臭。胃家黏膩之邪一時難以清化。法宗前議,藥取輕鬆。
綿茵陳 山梔 元精石 佩蘭 飛滑石 炒茅朮 赤苓 豆卷 青蒿 連翹 淡竹葉 茅根
(案57)大勢已解,惟舌尚焦乾,咳痰濃濁,津液未得全回,痰火膠黏肺絡,右目多赤。宜清金泄木法。
西羚尖 花粉 鮮沙參 元參 炒知母 冬瓜子 桑皮 地骨皮 蘆根
(案58)兩旬之病,脈數大不衰,身熱面赤,舌胎黃膩,咳嗽痰稠。肺胃痰熱未清,久則生變。
冬瓜子 苡仁 西羚尖 桑葉 地骨皮 瓜蔞皮 花粉 酒芩 滑石 蘆根
(案59)心經蘊熱,得清而化,所以神識稍清,舌起黃薄之胎,但脈猶數大,咳嗽音啞。其勢漸移肺絡居多。宜輕清上焦,兼以熄風和陽法。
西羚尖 貝母 生甘草 淨連翹 桑皮 天竺黃 桔梗 紫菀茸 白薇 活蘆根
(案60)大便已泄三次,腹如仰瓦,舌胎脫化,尚嫌紅燥,脈雖稍起,虛數不靜。胃腑之邪結無幾,身中之津液難回,救陰無速功,仍屬可虞。
臺參鬚 麥冬 細生地 桑葉 阿膠 人中白 川斛 地骨皮 茅根 枇杷葉
(案61)汗下兩得,身熱不退,耳聾咳嗽,脈來弦數。邪留肺絡,尚需白疹補發。
青蒿 黃芩 生甘草 連翹 花粉 貝母 鬱金 蒡子 白薇 尖鉤 蘆根
(案62)肺邪蘊遏,咳喘發熱。病機險重。
炒牛蒡 前胡 杏仁 桔梗 蜜兜鈴 淡芩 香薷 枳殼 冬瓜子
(復診)脈微身熱,喘急音啞,舌光絳,胎黃,脘腹痛脹。此陰虛於下,邪蘊於上,症屬險迫。
炒枳實 瓜蔞 冬瓜子 苡仁 兜鈴 炒牛蒡 桔梗 飛滑石 元參
(案63)濕熱內蘊,分利不應,舌黃,脈數大,脘痞時痛,得嘔乃寬,間有寒熱。此中焦之病。擬瀉心開解法。
姜川連 赤苓 熟半夏 枳實 柴胡 炒猴姜 青皮 金鈴子 香附 炒神麯
(案64)舌轉潤,脈亦數大,但身熱未退。營陰之邪達於衛分,尚恐傳變。擬仲景太陽陽明兩解法。
軟白薇 玉竹 酒當歸 葛根 淡芩 粗桂枝 白芍 炙草
(案65)清火而火不化,救陰而陰不回,勢將痙厥。擬扶正清邪法。
臺參鬚(一錢) 煨石膏(甘蔗汁拌炒,四錢) 炙草(五分) 炙龜板(四錢) 炒生地(三錢) 肥知母(炒,二錢) 風梗米(四錢)
(案66)病及兩月,形瘦腹膨,脈郁數,舌黑,便泄。正氣大傷,伏邪究未盡徹,難治。
漢獨活 白芍 炒銀花 柴胡 炒枳實 大豆卷 赤苓 炙草
(案67)伏邪病後,少腹尚有痛墜之形,小便時或不爽,汗泄頻頻,脈細數無神,舌紅,胎黃薄。陰分已虛,濕熱余氛逗留,調之非易。
金鈴子 延胡 粉丹皮 赤苓 地骨皮 淡竹葉 甘草 細生地 茅根
(案68)徐,右。伏暑病經十日,脈來弦數,舌紅,便泄,身熱少汗。望其發疹轉瘧,漸次而解,症屬糾纏可慮。
香青蒿 葛根 淡芩 赤芍 粉丹皮 大豆卷 連翹 炙草 茅根
復診:疹雖未見,有轉瘧之象。
法半夏 赤苓 青蒿 赤芍 丹皮 淨連翹 甘草 淡芩 竹茹 生鱉甲 淨柴胡
(案69)張,右,五十。伏暑夾氣鬱,淹延三候,熱勢下午則甚,舌黃,脈數。諸恙並無增減,惟脘痞鬆解。藥不見效,宜候高明再議。擬丹溪法,未識可否?
姜山梔 建曲 淨連翹 米鉤 制香附 粉丹皮 川芎 薄荷頭 青蒿 省頭草
(案70)第一案:重九日。伏邪瀰漫三焦,汗多不解,脈數,脘悶,便泄,氣粗。最怕神昏痙厥。
淡豆豉(三錢) 黑梔(三錢) 枳實(一錢半) 大杏仁(三錢) 滑石(三錢) 淨連翹(三錢) 前胡(一錢半) 全瓜蔞(三錢) 石菖蒲(一錢半) 米鉤(三錢) 加蘆根(一兩)
又方,初十日:鮮生地(一兩) 丹皮(一錢半) 野鬱金(一錢半) 連翹(三錢) 大黃(酒炒,一錢半) 烏犀尖(一錢半) 赤芍(一錢半)
第三案,十一日:伏火劫陰入營,舌焦涸而強,神昏譫語,下後不解,症勢最為險重。
烏犀尖(一錢半) 元參(三錢) 鮮生地(一兩) 鱉甲(一兩) 連翹心(三錢) 粉丹皮(一錢半) 鬱金(一錢半) 淡芩(一錢半) 知母(一錢半) 加竹葉、茅蘆根煎湯代水,另服紫雪丹五分。
又方,十二日:小川連(七分) 炒菖蒲(一錢半) 淨連翹(三錢) 野鬱金(一錢半) 黑梔(三錢) 綠蘆薈(一錢) 真青黛(一錢) 淡芩(一錢) 元明粉(一錢) 酒當歸(二錢) 酒大黃(二錢) 生甘草(五分) 龍膽草(酒炒,二錢)
又方,十三日:酒大黃(一錢半) 連翹(三錢) 生山梔(三錢) 黃芩(一錢) 小川連(七分) 炒菖蒲(一錢半) 鬱金(一錢半) 薄荷頭(六分) 生甘草(五分) 青黛(三錢) 元參心(三錢) 竹葉(廿片) 白蜜(三匙衝入)
另服萬氏牛黃清心丸一粒,石菖蒲汁化。
(案71)凌,左。脈弦大少數,舌胎黃白微燥,身熱汗少。伏邪未化,津液就燥。擬歸葛飲意。
酒當歸(一錢半) 葛根(一錢) 青蒿(三錢) 花粉(三錢) 淡竹葉 淡芩(一錢半) 炙甘草(五分) 赤芍(一錢半) 大豆卷(八錢) 姜皮(四分) 加竹葉(廿片)
(案72)左。復病身熱,又將半月,脈細數,舌黃,咳嗽,小便不爽。正陰大傷,暑濕熱三氣蘊伏,最為可慮。
益元散 杏仁 冬瓜子 桑皮 地骨皮 細生地 木通 淡竹葉 苡仁 川萆薢 赤苓加蘆根、西瓜翠
(案73)常,十二。吐瀉之後,即起驚厥,是系夾虛慢驚風之症。刻診:脈兀小無神,鼻冷舌強,身無大熱,神氣困倦。中虛伏熱,調治甚為棘手,節屆霜降,難防滋變。
軟白薇 元參 淨連翹 鬱金 肥玉竹 遠志炭 甘草 石菖蒲 米鉤 天竺黃 薄荷頭
第二案:幼年瀉後,鼻冷脈小,煩躁身熱,唇焦齒垢,舌胎黃厚,干強難伸。伏火內燔,陽症陰脈,最難調治。
烏犀尖 連翹 鮮生地 元參 野鬱金 益元散
另服牛黃清心丸。
第三案:厥逆回,脈亦起,伏熱有外達之機。但身熱未退,時時煩躁,心肝風火不熄,尚恐反復。
烏犀尖 元參 鮮生地 連翹 石決明 軟白薇 鬱金 甘中黃
第四案:伏暑驚厥之後,內症雖平,身熱不解。津液傷而汗難得,必待汗出,自然白疹布發,方有向愈之期。
青蒿 黃芩 花粉 甘草 粉丹皮 生首烏 連翹 鬱金 杏仁 炒赤芍 薄荷頭 葛花 茅根肉
(案74)何。邪伏三焦手少陽,無陰則何以化?
生鱉甲 米鉤 粉丹皮 鬱金 西羚尖 黑梔 連翹 青蒿 甘草 南花粉 大杏仁 前胡 加蘆根
(案75)曹。濕熱伏邪陷入厥陰,脈郁數,小便頻數澀痛,兼有赤色成淋,左脅痛掣,不能轉側,身仍微熱。症屬棘手。姑擬疏泄肝邪,捷於應手乃妙。
龍膽草 柴胡 山梔仁 黃芩 童木通 金鈴子 桃仁 旋覆花 新絳 青蔥管
(案76)左,四旬。暑濕濁邪蘊結下焦,膀胱氣化不行,肝經疏泄失職,以致少腹脹滿作痛,小便澀而不利,脈來弦細。病經半月,正氣漸虛,雖有對症之藥,恐難見效。
炒蒼朮 肉桂 赤苓 豬苓 金鈴子 福澤瀉 滑石 青皮 延胡 寒水石 陳海蜇(漂淡一兩) 大荸薺(淨打六個,煎湯代水)
(案77)張,右,二十餘。伏邪深藏未達,少腹痛,寒熱無汗,舌乾燥,脈弦數。津傷熱鬱,勢在輕出重入之間。
淨柴胡 赤芍 粉丹皮 枳實 酒延胡 金鈴子 米鉤 花粉 連翹 茅根肉
(案78)薛,右,二十六。伏邪,寒熱往來,四肢厥冷,脘痛無形,脈弦數,舌燥,經水適來將止。病在厥陰少陽之間,勢非輕淺。
淨柴胡 赤芍 炙草 枳實 白薇 旋覆花 新絳 粉丹皮 歸鬚 加蔥管
第二案:邪留厥少兩經,最怕糾纏滋變。
淨柴胡 赤芍 粉丹皮 連翹 南花粉 軟白薇 元參 金鈴子 延胡 淡芩 炙草 茆根肉
第三案:厥陰之病減,少陽伏邪逗留艱出,糾纏可慮。
青蒿 黃芩 南花粉 丹皮 連翹 炙草 白薇 鮮生地 米鉤 鬱金 茆根肉
(案79)黃,左,九月二十三日。伏邪汗多,旬日不解,脈弦數,舌胎黃白,疹雖見,猶寒熱往來。症屬糾纏難愈。
炒牛蒡 連翹 大豆卷 黃芩 飛滑石 大杏仁 青蒿 花粉 米鉤 淨蟬衣 淨柴胡
又診,廿五日:汗疹暢徹,熱猶不止,脈細數,舌淡白。正虛邪戀之象,總屬糾纏難愈。
炒牛蒡 連翹 地骨皮 青蒿 花粉 炒枳實 赤芍 炙草 柴胡 茆根肉
甲戌八月廿七日鈔至此。
七、霍亂
(案1)霍亂,脈細肢冷,舌胎黃,嘔逆氣喘,煩躁。伏暑鬱於內,陽氣亦陷入厥陰、陽明,病甚危急。先服來復丹二十丸。
法半夏 赤苓 廣藿香 米鉤 益元散 炒木瓜 麥冬 烏梅炭 大豆卷 五味子 加連梗、荷葉 伏龍肝湯代水煎。
(案2)霍亂轉筋,其勢險而難測。
醋半夏 赤苓 益元散 藿香 炒木瓜 元精石 木通 淡竹葉 荷葉
另服來復丹廿粒。
八、瘧疾
(案1)暑瘧將一月,寒熱交爭,汗多,脈細數,舌微黃,口苦欲嘔,飲食甚少,兼有肢麻頭眩。情形虛多邪少,擬和解扶正法。
青蒿 黃芩 醋半夏 赤苓 白夕藜 麥冬 炙草 制首烏 洋參 穭豆衣 荷葉邊
(案2)伏暑類瘧,小便不利。
柴胡 黃芩 淡竹葉 赤苓 小青皮 金鈴子 山梔 甘草梢 滑石
(案3)久瘧,脈弦細,舌微燥,兩脅痛。伏邪在半表半裡之間,宜和解通行。
柴胡 黃芩 天花粉 青皮 枳殼 丹皮 川芎 夕藜 桑葉 炙草
(案4)寒熱,脈細數,舌紋裂胎白。正虛邪伏,望其轉瘧乃輕。
細柴胡 黃芩 炙甘草 檳榔尖 小樸 製半夏 茯苓 當歸 加薑、棗
(案5)復病似瘧,舌胎白,汗大泄,脈細身熱,得之傷暑。
製半夏 赤苓 廣藿香 小樸 木瓜炭 佩蘭 滑石 青蒿
(案6)久瘧,邪猶未徹,脈數口甘。尚宜疏解分清。
淨柴胡 黃芩 法半夏 青皮 黑山梔 佩蘭 滑石 淡竹葉 赤苓
(案7)瘧邪化燥薄肺,咳嗽音啞,治在上焦。
冬桑葉 杏仁 冬瓜子 桔梗 肥玉竹 青蒿 黃芩 南沙參 花粉 生甘草
(案8)自夏入秋,咳嗽纏綿,但畏風,並不發熱,白露後寒熱交作,脈弦數,舌滑。總屬伏邪為瘧之象,不可認其虛損變端。仍宜和解表裡。
旋覆花 苡仁 青皮 檳榔 茯苓 青蒿 知母 法半夏 小樸 炙草 桑葉 橘白。
(案9)右脈數大,但熱無寒,是為癉瘧,兼有咳嗽。宜從肺胃兩經調治。
嫩桂枝 杏仁 肥知母 小樸 青皮 煨葛根 黃芩 炙甘草 赤芍
(案10)伏邪久留,癉瘧無汗,舌光,脈小數。陰血不足之體,難任疏泄,法宜和解。
淨柴胡 當歸 青蒿 黃芩 丹皮 花粉 小青皮 炙甘草 赤芍
(案11)脈細澀數,寒熱如瘧,舌胎白浮膩,脘痞按痛。募原伏邪未達,防其中滿。
尖檳榔 小樸 青皮 黃芩 草蔻仁 淨柴胡 赤苓 半夏曲
(案12)瘧邪未盡,足腫及膝,脈細數,舌白。症屬糾纏。
柴胡 青皮 製半夏 黃芩 赤苓 炙甘草 小樸 川牛膝 木瓜 苡仁
(案13)瘧後氣虛發腫,自下及腹,小便通利。非濕也。
甜桂心 冬朮 枳實炭 桑皮 茯苓 厚杜仲 苡仁 冬瓜子 杏仁 砂仁殼 川牛膝 木瓜
(案14)瘧後轉瀉,舌黃紋裂,脈左細、右數大。暑邪內傳,老年陰枯,燥劑不宜,此為難治。
東白芍 炙甘草 炒銀花 赤苓 青防風 柴胡 枳實 鮮荷葉
(案15)瘧根未斷,腹漸脹滿,脈微細。中虛邪湊之象,調之非易。
雞內金 新絳 旋覆花 枳實 小青皮 冬白朮 小樸 柴胡 赤苓 砂仁殼
(案16)三瘧兩月,經期即阻而不止,脈來細數。伏邪深入厥陰,一時難愈。
海南子 小樸 肥知母 黃芩 軟白薇 小青皮 草果 烏鰂骨 茜草 石菖蒲
(復診)三瘧未止,兼以腹脹、咳嗽,脈左偏弦。難調之恙。
甜桂心 冬朮 炒枳實 桑皮 茯苓 厚杜仲 苡仁 冬瓜子 杏仁 砂仁殼 川牛膝 木瓜
(復診) 三瘧雖亂,邪究未徹,脈虛而數,盜汗,咳嗽。似屬轉出肺經。擬和營衛法。
嫩桂枝 生白芍 炙甘草 大杏仁 制川樸 生牡蠣 小青皮 炒苡仁 冬桑葉 全當歸 軟白薇 肥玉竹
(案17)髫年。寒熱日作,煩躁,神蒙,時有痙厥之勢,脈弦數,汗出不至足。邪留少陽、厥陰之間,糾纏可慮。
羚羊尖 鉤鉤 黑山梔 丹皮 鬱金 童木通 連翹 益元散 生甘草 石菖蒲 加竹葉
(案18)瘧象雌雄,脈細數無力,舌胎黃膩,平素多痰而形體卻瘦,汗泄食少。此濕熱內蘊,陰分又不足,法宜緩調自愈。
法半夏 赤苓 小青皮 川樸 炒山梔 生牡蠣 冬朮 福澤瀉 佩蘭 鹿含草 心會白 姜竹茹
(案19)陸。上嘔下瀉,瘧勢寒戰熱微,脈細,舌膩,痰多。中虛,濕矇混,症非輕淺。
炒茅朮 防風 法半夏 豆卷 廣藿香 陳皮 炙甘草 厚朴 生薑
(案20)久瘧,結癖在於左脅,脹及半腹,寒熱三日一至。怕延中滿,難治。
炙鱉甲 青皮 尖檳榔 蔻仁 淡芩 法半夏 赤苓 炙甘草 柴胡 炒枳實 炒冬朮 知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