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者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神农氏,始味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嗣即黄帝继之,咨于岐伯,伦《内经》,处方饵,而雷公桐君之属佐之。由是而魏晋唐宋,以及我朝,诸名医之相继而作本草者,历代各有其人,各存其说,议论药性,增删著述,其载籍有不可胜纪者矣。然汤液之品类少者,既过于简,而纲目之讲义多者,又觉其繁,使观者何所折衷也。是必于药性之主治而应用者,确切指陈,务使繁简合宜,明白晓畅,而后可以启后学而裨实用。余今年近古稀,心耑医学。时取古人之《本草》而博览之,得其精义,即为採录。存众物之本性,集先哲之名言,汇为一编,以传斯世。非敢自附于作者之末。不过好古而纂述之,名为法古,实即宜今。后之医者,庶可以得集成之益云尔。

峕  乾隆四十五年九月九日山阴鲁永斌宪德氏题于飞来峰之东武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