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人神法
六十日甲子号日神
甲子:头正中目是,治眼吉日之一,黄帝死日,医家吉日之一。纳音金。
丙子:右耳目心,医家吉日之一。纳音水。
戊子:右髀,股目,医家吉日之一,秋不可合服药凶。纳音火。
庚子:左膝下五寸,肾目,五不生日之一也,五不生日有乙丑、丁卯、己巳、癸未、庚戌、己酉、戊申、庚寅、丙辰、戊午、庚子是也。扁鹊遇此日不治,病凶也。又有旬忌日,与五不生日,大同小异。又己巳、庚戌、丁亥、壬辰、不可针灸服药,大凶也。纳音土。
壬子:右【足尃】下五寸,手医家吉日之一。纳音木。
乙丑:头上左大肠,眉、耳、颈。医家吉日之一,五不生日之一。纳音金。
丁丑:右颊、胁、耳。医家吉日之一,治眼吉日之一。纳音水。
乙丑:右膝、腹、耳。夏不可合药服凶,医家吉日之一。纳音火。
辛丑:踝上三寸,耳、肺。医家吉日之一。纳音土。
癸丑:右足踝上、足、耳。医家吉日之一。纳音木。
丙寅:头上左角,心、口。治眼吉日之一,三年死日之一,甲寅、乙卯、丙寅、庚辰、辛巳是也,禁也。纳音火。
戊寅:右颊、胁、口。四绝日之一,戊申、戊寅、癸亥、癸巳是也,凶日也。纳音土。
庚寅:右膝下三寸,口、肾。五不生日之一,治眼吉日之一。纳音木。
壬寅:左足中指本节。纳音金。
甲寅;臂中、颈、口、臂。三年死日之一。纳音水。
丁卯:左耳、肾、鼻。五不生日之一。纳音火。
巳卯:右肩、腹、鼻。医家吉日之一,冬不可合服药。纳音土。
辛卯:右踝上三寸、肺、鼻。师旷死日,一说辛药。纳音木。
癸卯:左足心、足、鼻。医家吉日之一。纳音金。
丁卯:直两乳间,眉、额、鼻。三年死日五一。纳音水。
戊辰:左曲颊、胁、肾。四绝日之一,秋不可合服药。纳音木。
庚辰:右肩下三寸,腰、肾。三年死日之一。纳音金。
壬辰:右中指本节,手、腰。《虾蟆经》云:服药吉日。《林历》云:忌服药针灸。纳音
甲辰:踝上,颈、腰。《虾蟆经》云:服药吉日。《林历》云:甲辰壬辰忌服药针灸合药病,死不瘥。此是天地四时阴阳分离日也者,择避之。纳音火。
丙辰:心、鸠尾、下腰。五不生日之一。纳音土。
乙巳:在颊、腹、口、舌。五不生日之一,春不可合药服凶也。有忌历云:乙岁己巳日不可合服药。纳音木。
辛巳:右肘下三寸,肺、口、舌。三年死日,天医死日,巫医死,列子师之。五月辛巳日,不可针灸服药大凶也。治眼吉日之一,《百忌历》云:丁岁辛巳日不可合服药,凶也。纳音金。
癸巳:右足心、足、口、舌。四绝日之一也。《百忌历》云:岁癸巳日不可合服药。纳音木。
乙巳:在【足尃】下三寸,眉、口、舌、颈。医家吉日之一,治眼吉之一。《百忌历》云:辛岁己巳,日不可合服药。纳音火。
丁巳:胃管、胸、口、舌。纳音土。
庚午:左肩、肾、心。医家吉日之一。纳音土。
壬午:右肘下五寸。又云:三寸、手心。医家吉日之一。纳音木。
甲午:左乳、头、心。医家吉日之一。纳音金。
丙午:左足中心。医家吉日之一。纳音水。
戊午:胃管、左胁、心。五不生日之一,春不可合服药。纳音火。
辛未:左肩下三寸,足、脚。一说扁鹊死日,又云:师璜死日。纳音土。
癸未:右手合谷,足。扁鹊死日,一说亲末五不生日之一。纳音木。
己未:左肘、眉、头、足。纳音金。
丁未:右股、阴中。有云:左,胸、足。纳音水。
巳未:胃管、右股、足。夏冬不可合服药凶。纳音火。
壬申:左肘下三寸,手、眉。五离日之一也。五离日者,甲、申、乙酉人民离;戊申、巳酉天地离;壬申、癸酉鬼神离;丙申、丁酉江河离;庚申、辛酉禽兽离,谓之五离日凶也。纳音金。
甲申:右乳头、颈、眉。五离日之一也。纳音水。
丙申:左季胁、眉、肘。五离日之一。纳音火。
戊申:胁、眉、阴中。五离日五不生日之随一也,夏秋不合服药也。纳音土。
庚申:右气冲、眉、肾。五离日之一也。纳音木。
癸酉:左手合谷、背、足。五离日之一也。纳音金。
乙酉:右肘里、眉、背、颈。五离日五不生日之随一也,夏不可服药凶也。纳音水。
丁酉:左髀上、胸、背。五离日之一。纳音火。
乙酉:右股、阴中、背、腹。五离日之一。纳音土。
辛酉:左气冲、背、肺。五离日之一,冬不可合服药。纳音木。
甲戌:右太阳、颈上、头。医家吉日之一。纳音火。
丙戌:右季胁、颈、心、肘。医家吉日之一。纳音土。
戊戌:左髀、胁、颈。纳音木。
庚戌:左脚中、肺、肾、颈。五不生日之一。纳音金。
壬戌:左股、阴中、大阴、手颈。医家吉日之一。纳音水。
乙亥:头上、右太阳、眉、颈。医家吉日之一。《百忌历》云:丙岁乙亥日不可合服药凶也。纳音火。
丁亥:右髀上、头、胸。五不生日之一,神晨死日,夏不可合服药凶。《百忌历》云:戊岁丁亥日,不可合服药。纳音土。
己亥:左膝、颈、腹。医家吉日之一,冬不可合服药。《百忌历》云:庚岁己亥日,不可合服药。纳音木。
辛亥:右踝、头、眼、肺、右【足尃】肠。《百忌历》云:壬岁辛亥日不可合服药。纳音金。
癸亥:右股、阴中、大阴、足颈。四绝日之一也,死绝日如前举。《百忌历》云:甲岁癸日不可合服药,凶也。纳音水。
右甲子六十日神,所在如斯,忌之。
三十日日神
一日:足太指、厥阴分刺之,发跗肿。
二日:外踝、少阳分刺之,筋胫缓。
三日:股腹间、踝少阴分刺之,少腹痛。
四日:足太阳分股灸之,腰偻无力。
五日:口齿、肩、股、背、足厥阴分灸之,舌强。
六日:足少指太冲,又少阳又手刺之,咽喉不利。
七日:踝上、口中、腰、少阴分灸刺,腰筋急。
八日:手腕、中踝、手太阴分刺灸,腕不收。
九日:尻尾、足趺、厥冷分灸刺,生多结痰。
十日:腰目、肩、股、脊、太阳分刺灸之,腰上无力。
十一日:鼻柱、阳明分灸之,刺之齿肿血出。
十二日:发际、少阳分刺之,令声不出。
十三日:牙齿、少阴分灸刺之,气寒。
十四日:胃管、阳明分刺之,气胀。
十五日:遍身刺灸之,大忌。
十六日:胸脊、肠胃、太阳分灸刺之,逆息。
十八日:股右胁、股内外灸刺之,阴异痛。
十九日:足趺四肢脉灸之,发肿。
二十日:踝内外巨阙下灸之,筋挛。
二十一日:脚小指、眥耳后刺之,不仁。
二十二日:足外踝目下刺之,筋缓。
二十三日:足外踝及肝刺之,皮转筋。
二十四日:腹痛脚肋左手阳明灸之,咽中不利。
二十五:手足阳明分绝骨刺之,胃气胀。
二十六日:肩胸灸刺之,令人喘咳。
二十七日:膝内踝胁膈中阴灸之,足浮厥冷。
二十八日:脚内踝阴中刺之,少腹急痛。
二十九日:膝胫气冲刺之,筋痿少力。
三十日:关元上,又趺阴乳灸之,泻亡不禁不治。
右日神所在,不可针灸,大凶。
十二神所在(又号事次人神)
建日申时不灸足,除日酉时不治阴乳尻,满日戌时不治腹,平日亥时不治肩背,定日子时不治心,执日巳时不治手,破日寅时不治口齿,危日卯时不治鼻,成日辰时不治眉咽颈,收日巳时不治发,开日午时不治耳,闭日未时不治日。
十二时人神所在
巳时不治头,寅时不治目,卯时不治耳面,辰时不治口,巳时不之眉,午时不治膝,未时不治五脏,申时不治小肠,酉时不治背腰,戌时不治阴,亥时不治【足尃】遍身,子时不治足。
月神所在(每月大忌日)
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巳、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午、子。
四时人神所在
春:不治左股,又戌日一云未日不灸。
夏:不治脐,又云子日一曰戌日不灸。
秋:不治右膝,又辰日一云申日不灸。
冬:不治腰,又卯日一云未日不灸。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冬四十五日,通计三百六十日也,此初一日忌。
以上四季八节谓之四立,二至二分不可治病,大凶也。
九部年神(出《百忌历》)
三年死日(重禁):甲寅、乙卯、丙寅、庚辰、辛巳。
长病日(四个,《略颂》曰:上六、中八、下四九):六日、十八日、廿四日、廿九日。
又说(十二个,长病日每月):一日、五日、六日、七日、八日、十五日、十六日、十八日、廿二日、廿四日、廿七日、廿九日。
又《圣惠方》:四个加十七、廿三日,有六个长病日说矣。
受死日(宋人陈七郎,即《说略颂》曰;初五、十四、二十三云):五日、十四日、廿三日。
此日针灸必死云云,今医家不依此说,但十二个长病日,有五日、廿三日四个长病日,有十四日亦禁此日,有何失。
又陈七郎说:正狗二龙三日猪,四蛇五鼠各分居,六马七牛羊占八,十猿九虎不同居,十一兔兮鸡十二,受死日兮不乱呼。
杂忌: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天狱日:戌、亥、子、巳、寅、卯、辰、巳、午、未、申、酉。
天季曰:子、卯、午、酉、子、卯、午、酉、子、卯、午、酉。
月激曰:戌、酉、申、未、午、巳、辰、卯、寅、巳、子、亥。
月忌日:戌、戌、戌、巳、巳、巳、辰、辰、辰、未、未、未。
月刑日:巳、子、辰、申、午、巳、寅、酉、未、亥、卯、戌。
血忌日:巳、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午、子。
六害日:巳、辰、卯、寅、巳、子、亥、戌、酉、申、未、午。
六绝日:辰、卯、寅、巳、子、亥、戌、酉、申、未、午、巳。
上逐月记之,不可针灸,凶也。
凡五离日四绝日血忌,年神、月神、日神、时神、长病日、四时节分上玄、下玄、大风、大雨,反支、建日、旬忌日、三伏日、望日、晦日、蚀日、五月辛巳日。上不可针灸,大凶。
六绝日、天季日、五不生日、四激日、月建日、月煞、反支、朔自刑、破除日、未日、未时、六戌日。上初服药忌日凶。
五不生日者:乙巳、丁卯、乙巳、癸未、庚戌、乙酉、戊申、庚寅、丙辰、戊午、丁亥、庚子。
旬忌日者:乙巳、丁卯、乙巳、癸未、乙酉、庚辰、甲午、庚子、戊申、庚戌、甲寅、戊午。
月煞方:正五九、月东北、二六十月北西、三七十一月西南、四八十二月东南。上向此方不可取。
药治病凶:反支日者,朔日子丑,则六日反支。
朔日寅卯,则五日反支。朔日辰巳,则四日反支。朔日午未,则三日反支。朔日申酉,则二日反支。朔日戌亥,则一日反支。朔日申酉,则二百反支。朔日戌亥,则一日反支。上日不可服药针灸,大凶。
四激日者:春戌、夏巳、秋辰、冬未。上四激破除未日时不可服药,凶。
五离日者:甲申、己酉(人民离),壬申、癸酉(鬼神离),戊申、巳酉(天地离),丙申、丁酉(河江离),庚申、辛酉(禽兽离)。上日不可针灸,凶。
自刑日者:如寅年生人忌寅日,卯年生人忌卯日,他准之。(生年支日也)
五寅、六戌、辛未日。上日不可合服药,凶。
乙巳、庚戌、丁亥、壬辰。上日不可针灸服药,凶。
男忌月:酉年忌正月,巳申年忌三月,未年忌四月,辰年忌五月,卯戌年忌六月,巳年忌七月,午年忌八月,子年忌十月,寅亥年忌十二月。
女忌月;卯年忌正月,辰年忌二月,寅申年忌三月,己丑年忌四两,酉年忌五月,午年忌七月,未戌亥年忌八月,子年忌九月。
王匮《针经》曰:年立寅神在心,年立卯神在胸,年立辰神在头,年立已神在目,年立午神在眉,年立未神在股,年立亥神百头,年立子神子在目,年立丑神在股。
医家吉日(出《大清经》《药辨诀》《百忌历》《湛余经》等,针灸吉日):甲子、庚午、甲戌、乙亥、丙子、丁丑、巳卯、壬午、丙戌、戌子、甲午、己亥、辛巳、癸卯、乙巳、丙午、壬子、癸巳、丁巳、壬戌。
服药吉日:乙巳、壬申、癸酉、乙亥、丙子、丁巳、壬午、甲申、丙戌、己巳、壬辰、癸巳、甲午、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酉、戊申、巳酉、癸巳、辛。
合药吉日:戊辰、己巳、庚午、壬申、己亥、戊寅、甲申、丙戌、辛卯、乙未、丁未、辛亥、巳未。皆可用破除平日。
问病日:己巳、辛未、甲戌、丙午、戊寅、己酉、丙戌、庚寅、壬辰、丁酉、甲辰、丙午、辛亥、癸巳、庚申。
《虾蟆经》避十干法(并避十二反法):甲(不治头)、乙(不光眉,一云颈)、丙(不治心,一云肩)、丁(不治胸,一云目)、戊(不治胁,一云腹)、己(不治腹,一云肠)、庚(不治肾俞,一云腰膝)、辛(不治肺俞,一云腹膝股)、壬(不治手,一云胫)、癸(不治足)。子日(神在目)、丑日(在耳)、寅(口,一云咽)、卯(鼻)、辰(腰)、巳(舌,一云口)、午(心)、未(足)、申(眉,一云肩颈)、酉(背,一云胫)、戌(颈)、亥(头,一云腹)。上干支日神所在,不可灸刺。
服药吉日:甲乙日(鸡鸣曰入维时晡时)、丙丁日(晡时日入人定夜半)、戊巳日(人定夜半暍中平旦日出)、庚辛日(晡时日入人定夜半)、壬癸(日鸡鸣维时)。
服药恶日:甲乙(日寅时)、丙丁日(辰时)、戊巳日(午时)、庚辛日(申时)、壬癸日(酉时)。
治男吉日:甲、丙、戊、庚、壬。
治女吉日:乙、丁、巳、辛、癸。
服药针灸宜向生气方,不可向死气方。
正月:生气在子,死气在午。二月:生气在巳,死气在未。
三月:生气在寅,死气在申。四月:生气在卯,死气在酉。
五月:生气在辰,死气在戌。六月:生气在巳,死气在亥。
七月:生气在午,死气在子。八月:生气在未,死气在巳。
九月:生气在申,死气在寅。十月:生气在酉,死气在卯。
十一月:生气子戌,死气在辰。十二月:生气在亥,死气在巳。
疗病吉日(傍通):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卯、寅、丑、子、亥、戌、酉、申、未、午、巳、辰。
一生不用日(大忌针灸):木姓人(未日)、火姓人(戊日)、土姓人(辰日)、金姓人(巳日)、水姓人(辰日)。上知五姓可见六十甲子下。
纳音以朱而付之毕。
日出、日中时(一云日入时)。上件时不可服药疗,大凶。
《圣济方》云:凡灸皆取正午时佳,若且起空腹灸,即伤人气,又令人血虚。若日晚食后灸,即病气难去,若治卒病风气,即不在此例。
《黄帝内经·灵枢》《甲乙》《铜人》等经云:若遇暴卒之疾,仍须急速极疗,洞达名工,亦不拘于此法。即如禁灸,诸医未愈,明堂中亦许灸一壮至三壮。
灸例法:《小品方》云:陈延之曰,夫病以汤药救其内,以针灸管其外。夫针术须师,乃行其灸,则解经者,随手行,但依图详文,则可灸。野间无图不解文者,逐病所在便灸之,皆良法也。但避其面目四肢显露处,以创瘢为害。《资生经》云;逐痛处灸之,谓之阿是穴。阿是人名欤?
病人见寄时颂曰:长龙鬼神(二反),一人见寄时,颂曰天门天地(三反)。
治眼禁日:甲子、丙寅、乙巳、丁丑、庚寅、辛巳、正月戌、三月午、四月午、四月未、五月寅、六月卯、七月辰、八月亥、九月子、十月丑、十一月申、十二月酉。
臃肿针灸不避年神事:《博齐安众方》云:夫患一切臃肿,针灸并不得避忌年神等,只如人神在其处,不得针灸,此亦妄言也。况身与神同体,身既有病,神亦何安?
病者手足洗日(沐浴亦用之):子、午、辰、戊、卯日,大吉命长。丑、寅、巳、申日,大恶也。酉日反发甚凶,又重复,又九坎日禁之。
初生小儿沐浴吉日(《千金方》等):寅、卯、酉,大吉日。壬午、丁未、癸巳,大凶日。
小儿出生以后三日、五日,或七日洗浴于儿也。(《幼幼新书》)
小儿初剃发良日:寅、丑,吉日也。(《外台方》)丁、未日,大凶。(同方)
《集验方》京畿初剃小儿发,不择日,生后百日满,剃之。
小儿初晡良日:《外台》、崔氏以平定成日大吉,其晡不得令咸。
又;寅、丑、辰、巳、酉日良。
又:男戊巳日不得晡,女丙丁日不晡。
婴儿晡初:壬寅、壬辰、巳酉日,吉。
《明堂序》云:今取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一节内,度两横文,相去为一寸,自依此寸法,与人着灸,疗病以来,其病多得获愈,此法有准,今以为定(余法异说皆略之)。
凡点灸时,须得身体平直,四肢无令蜷缩,坐点无令俯仰,立点无令倾侧。灸时孔穴不正,无益于事,徒烧好肉,虚思痛楚之苦,有病先灸于上,后灸于上,先灸于少,后灸于多,皆宜审之。凡下火点灸,欲令艾柱根下赤灰广三分,若不三分,孔穴不中,不合得经络缘营卫,经脉气血通流,各有所主,灸穴不中,即火气不能远达至病,未能愈疾矣。
古来用火灸病,忌八般木火,切宜避之。八木者,松、柏、竹、榆、桑、枣、枳、橘。松木火难瘥增病,柏木火伤神多汗,竹水火伤筋目黯,榆木火伤骨失志,桑木火伤肉肉枯,枣木火肉伤吐血,枳木火伤气脉,橘木火伤荣卫经络。凡点灸时,若遇阴霾大起,风雪忽降,猛雨炎暑,雷电虹霓,暂时且停,时晴明即再下火灸。灸时不得饱伤大饥,饮酒食生硬物,兼忌思虑、愁忧、恚怒,呼骂、吁嗟、叹息,一切不详忌之,大吉。
针灸避忌太一日游(《铜人经》大忌)。《经》曰:太一日游以冬至之日,始居松叶蛰之宫,从其宫数所在,日徙一处,至九日复反于一,常如是无已,周而复始,此乃太一日游之法也。其旨甚明,别无所隐,祭行针之士,无有知者,纵有知者,秘而不传,致使圣人之法罕行于世,良可叹哉。仆虽非医流平昔尝留心于医书之间,备知其详,知而不求,岂仁乎?辄以短见,遂将逐节太一所直之日,编坎成图,其图始自八节得王之日,从其宫至所在之处,自一终九,日徙一宫,至九日,复反于一,周而复始,如是次而行之。计每宫各得五日,九至则一节之日悉备,令一一条次备细,具开于逐宫之内,使观者临图即见,遂节太一所直之日,在何宫内,乃知人身体所忌之处,庶得行针之士,知避之。俾人无忤犯太一之凶,此仆之本意也,仆诚非沽名者,以年齿哀朽,恐身殁之后,圣人之法,淹没于世,因编此图,发明厥旨,命工镌石,传其不朽,贵得真法与时偕行焉。览者勿以自衒见消。
九宫:上天宫(膺喉首头)、阴络宫(左手)、玄委宫(右手)、仓门宫(左胁)、仓果宫(右胁)、天留宫(左足)、新络宫(右足)、招摇宫(六腑五脏膈下)、叶蛰宫(腰尾下窍)。
八节(四立二至二分谓之八节):冬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
自冬至至立春四十五日:一日,神在腰尾下窍;二日,神在右手;三日,神在左股;四日,神在右足;五日,神在脏腑膈下;六日,补在右足;七日,神在右胁;八日,神在左足;九日,神在膺喉首头;十日,神在腰尾下窍;十一日,神在右手;十二日,神在右胁;十三日,神在右手;十四日,神在脏腑膈下;十五日,神在左足;十六日,神在右胁;十七日,神在左足;十八日,神在膺喉首头;十九日,神在腰尾下窍;二十日,神在右手;二十一日,神在右膝;二十二日,神在右手;二十三日,神在脏腑膈下;二十四日,神在右足;二十五日,神在右胁;二十六日,神在左足;二十七日,神在膺喉首头;二十八日,神在腰尾下窍;二十九日,神在右手;三十日,神在左胁;三十一日,神在左手;三十二日,神在脏腑膈下;三十三日,神在右足;三十四日,神在右胁;三十五日,神在左足;三十六日,神在膺喉首头;三十七日,神在腰尾下窍;三十八日,神在右手;三十九日,神在左胁;四十日,神在左手;四十一日,神在脏腑膈下;四十二日,神在右足;四十三日,神在右胁;四十四日,神在左足;四十五日,神在膺喉首头。
自立春至春分四十五日:一日,神在左足;二日,神在膺喉首头;三日,神在腰尾下窍;四日,神在右手;五日,神在左胁;六日,神在左手;七日,神在脏腑膈下;八日,神在右足;九日,神在右胁;十日,神在左足;十一日,神在膺喉首头;十二日,神在腰尾下窍;十三日,神在右手;十四日,神在左胁;十五日,神在右手;十六日,神在脏腑膈下;十七日,神在右足;十八日,神在右胁;十九日,神在左足;二十日,神在膺喉首头;二十一日,神在腰尾下窍;二十二日,神在右手;二十三日,神在左胁;二十四日,神在左手;二十五日,神在脏腑;二十六日,神在右足;二十七日,神在右胁;二十八日,神在左足;二十九日,神在膺喉首头;三十日,神在腰尾下窍;三十一日,神在右手;三十二日,神在左胁;三十三日,神在左手;三十四日,神在脏腑膈下;三十五日,神在右足;三十六日,神在右胁;三十七日,神在左足;三十八日,神在膺喉首头;三十九日,神在腰尾下窍;四十日,神在右手;四十一日,神在左胁;四十二日,神在左手;四十三日,神在脏腑膈下;四十四日,神在右足;四十五日,神在右胁。
自春分至立夏四十五日:一日,神在左胁;二日,神在左手;三日,神在脏腑膈下;四日,神在右足;五日,神在右胁;六日,神在左足;七日,神在膺喉首头;八日,神在腰尾下窍;九日,神在右手;十日,神在左胁;十一日,神在左手;十二日,神在脏腑膈下;十三日,神在右足;十四日,神在右胁;十五日,神在右胁;十六日,神在膺喉首头;十七日,神在腰尾下窍;十八日,神在右手;十九日,神在左胁;二十日,神在右手;二十一日,神在脏腑膈下;二十二日,神在右足;二十三日,神在右胁;二十四日,神在左足;二十五日,神在膺喉首头;二十六日,神在腰尾下膈;二十七日,神在右足;二十八日,神在左胁;二十九日,神在左手;三十日,神在脏腑膈下;三十一日,神在右足;三十二日,神在右胁;三十三日,神在左足;三十四日,神在膺喉首头;三十五日,神在腰尾下窍;三十六日,神在右手;三十七日,神在左胁;三十八日,神在左手;三十九日,神在脏腑膈下;四十日,神在右足;四十一日,神在右胁;四十二日,神在左手;四十三日,神在膺喉首头;四十四日,神在腰尾下窍;四十五日,神在右手。
自立夏至夏至四十五日:一日,神在左手;二日,神在脏腑膈下;三日,神在右足;四日,神在右胁;五日,神在左足;六日,神在膺喉首头;七日,神在腰尾下窍;八日,神在右手;九日,神在左胁;十日,神在左手;十一日,神在脏腑膈下;十二日,神在右足;十三日,神在右胁;十四日,神在左足;十五日,神在膺喉首头;十六日,神在腰尾下窍;十七日,神在右手;十八日,神在左胁;十九日,神在左手;二十日,神在脏腑膈下;二十一日,神在右足;二十二日,神在右胁;二十三日,神在左足;二十四日,神在膺喉首头;二十五日,神在腰尾下窍;二十六日,神在右手;二十七日,神在左胁;二十八日,神在左手;二十九日,神在脏腑膈下;三十日,神在右足;三十一日,神在右胁;三十二日,神在左足;三十三日,神在膺喉首头;三十四日,神在腰尾下窍;三十五日,神在右手;三十六日,神在左胁;三十七日,神在左手;三十八日,神在脏腑膈下;三十九日,神在右足;四十日,神在右胁;四十一日,神在左足;四十二日,神在膺喉首头;四十三日,神在腰尾下窍;四十四日,神在右手;四十五日。
自夏至至立秋四十五日:一日,神在膺喉首头;二日,神在腰尾下窍;三日,神在右手;四日,神在左胁;五日,神在左手;六日,神在脏腑膈下;七日,神在右手;八日,神在右胁;九日,神在左手;十日,神在膺喉首头;十一日,神在腰尾下窍;十二日,神在右手;十三日,神在左胁;十四日,神在左手;十五日,神在脏腑膈下;十六日,神在右手;十七日,神在右胁;十八日,神在右手;十九日,神在膺喉膈下;二十日,神在腰尾下窍;二十一日,神在右手;二十二日,神在左胁;二十三日,神在左手;二十四日,神在脏腑膈下;二十五日,神在右足;二十六日,神在右胁;二十七日,神在左足;二十八日,神在膺喉首头;二十九日,神在腰尾下窍;三十日,神在右手;三十一1日,神在左胁;三十二日,神在左手;三十三日,神在脏腑膈下;三十四日,神在右足;三十五日,左足;三十六日,神在左足;三十七日,神在膺喉首头;三十八日,神在腰尾下窍;三十九日,神在右手;四十日,神在左股;四十一日,神在左手;四十二日,神在脏腑膈下;四十三日,神在右足;四十四日,神在右股;四十五日,神在左足。
自立秋至秋分四十五日:一日,神在右手;二日,神在左股;三日,神在左手;四日,神在脏腑膈下;五日,神在右足;六日,神在右股;七日,神在左足;八日,神在膺喉首头;九日,神在腰尾下窍;十日,神在右手;十一日,神在右足;十二日,神在左手;十三日,神在脏腑膈下;十四日,神在右足;十五日,神在右股;十六日,神在左足;十七日,神在膺喉首头;十八日,神在腰尾下窍;十九日,神在右手;二十日,神在左股;二十一日,神在右股;二十二日,神在脏腑膈下;二十三日,神在右足;二十四日,神在右股;二十五日,神在左足;二十六日,神在膺喉首头;二十七日,神在腰尾下窍;二十八日,神在右手;二十九日,神在左股;三十日,神在左手;三十一日,神在脏腑膈下;三十二日,神在右足;三十三日,神在右胁;三十四日,神在左足;三十五日,神在膺喉首头;三十六日,神在左胁;三十七日,神在右手;三十八日,神在左胁;三十九日,神在左手;四十日,神在脏腑膈下;四十一日,神在右足;四十二日,神在右胁;四十三日,神在左足;四十四日,神在膺喉首头;四十五日,神在腰尾下窍。
自秋分至立冬四十五日:一日,神在右胁;二日,神在左足;三日,神在膺喉首头;四日,神在腰尾下窍;五日,神在右手;六日,神在右胁;七日,神在左手;八日,神在脏腑膈下;九日,神在右足;十日,神在右胁;十一日,神在左足;十二日,神在膺喉首头;十三日,神在腰尾下窍;十四日,神在右手;十五日,神在左胁;十六日,神在左手;十七日,神在脏腑膈下;十八日,神在右足;十九日,神在右胁;二十日,神在左足;二十一日,神在膺喉首头;二十二日,神在腰尾下窍;二十三日,神在右手;二十四日,神在左胁;二十五日,神在左手;二十六日,神在脏腑膈下;二十七日,神在右足;二十八日,神在右胁;二十九日,神在左足;三十日,神在膺喉首头;三十一日,神在腰尾下窍;三十二日,神在右手;三十三日,神在左胁;三十四日,神在左手;三十五日,神在朋腑膈下;三十六日,神在右足;三十七日,神在右胁;三十八日,神在左足;三十九日,神在膺喉首头;四十日,神在腰尾下窍;四十一日,神在右手;四十二日,神在左胁;四十三日,神在左手;四十四日,神在脏腑膈下;四十五日,神在右足。
自立冬至至四十五日:一日,神在右足;二日,神在右股;三日,神在左足;四日,神在膺喉首头;五日,神在腰尾下窍;六日,神在右手;七日,神在左股;八日,神在左手;九日,神在脏腑膈下;十日,神在右足;十一日,神在右胁;十二日,神在左足;十三日,神在膺喉首头;十四日,神在腰尾下窍;十五日,神在右手;吁六日,神在左股;十七日,神在左手;十八日,神在脏腑膈下;十力日,神在右足;二十日,神在右胁;二十一日,神在左足;二十二日,神在膺喉首头;二十三日,神在腰尾下窍;二十四日,神在本手;二十五日,神在左胁;二十六日,神在左手;二十七日,神在朋腑膈下;二十八日,神在右足;二十九日,神在右胁;三十日,神石左足;三十一日,神在膺喉首头;三十二日,神在腰尾下窍;三十三日,神在右手;三十四日,神在左胁;三十五日,神在左手;三]六日,神在脏腑膈下;三十七,神在右足;三十八日,神在右胁;三十九日,神在左足;四十日,神在膺喉首头;四十一日,神在腰曷下窍;四十二日,神在右手;四十三日,神在左胁;四十四日,神右左手;四十五日,神在脏腑膈下,又复反于冬至。
《铜人经》云:凡此九宫者,善候八正所在之处,所主在左右上下,身体有疾病疮肿,欲治无以其所直之日灸刺之,是谓大忌日。
性全察得彼九宫图旨,而为易知之,如此解远矣,维一即谓重禁大忌,何不避之?而日本自上古至今未有识得此彼者,愚三十余年,耽习于诸医书,故深省察此说,晚世未辨,知善说为后昆未远者,记拙解而已。
《覆载万安方》卷第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