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螵蛸

疗男子阴痿,肾虚,益精生子。又治泄精、遗溺白浊,利小便,治五淋,及女人血闭腰疼。

味甘、咸,气平,无毒。得龙骨良。畏旋覆花。即桑枝上螳螂子也。惟桑上者入药。二、三月收,盐水浸蒸之。火炙用。否则令人泻。俗呼遗尿窠。

海螵蛸

止崩漏,赤白带下,除目翳,止泪,疗金疮止血。

味咸,气微温,无毒。恶白敛、白及、附子。即乌贼骨也。

海蛤

消水气,破瘿瘤,治浮肿、咳逆,定喘消烦。

味苦、咸,气寒,无毒。

蚬子

治时气,开胃,下乳汁,去脚气湿气,糟煮食之良。多食发嗽并冷气,消肾,去暴热,明目,利小便,解酒毒、目黄。浸汁服,治消渴。又生浸汁,洗疔疮。

味甘、咸,性冷,无毒。

其陈壳,治阴疮、止痢,及反胃失精。

蚌蛤

止消渴,除烦,解热毒,补女妇虚劳不足,并痔瘘血崩,压丹石药毒。以黄连末纳之取汁,搽赤眼。其烂壳粉,饮下治翻胃、痰饮。其蛤粉又治疳、止痢并呕逆。又醋调傅痈肿。

味甘、咸,性冷,无毒。

石决明

和肝气而明目去障翳,久服益精,去肝络黑翳。

味咸,气平、寒,无毒。七孔、九孔者良。十孔以上者不佳。凡使磨去粗皮,用盐、东流水煮,捣末用。

七潭云:尝见王友治眼科,只以火煅通红,取出为末入药。

牡蛎(君)

涩精,收虚汗,能软积气之痞。《经》曰:咸能软坚。

《经史证类》云:除关节留热,荣卫虚热,往来不定,烦满,止渴,除老血,止大小便利,疗泄精,喉痹咳嗽,心胁下痞热。去瘰疬,一切疮肿。

东垣云:入少阴。咸能软坚之剂。以柴胡引之,去胁下之硬。以茶引之,能消结核。以大黄引之,能除股间肿。地黄为之使。益精收涩,止小便。本肾经之药,久服强骨节,延年。

《汤液》云:治女人崩中,止血及盗汗,除风热定痛。治鬼交精出,杀鬼邪。

《象》云:治伤寒寒热温疟,女子赤白带下,止汗,止心痛气结,涩大小肠,治心胁痞。

陈士良云:杵粉掺身,治大人小儿盗汗。和麻黄根、蛇床子、干姜,为粉扑身,去阴汗。《衍义》同。

味咸,气寒,无毒。入足少阴肾经。贝母为之使。得甘草、牛膝、远志、蛇床良。恶麻黄、吴茱萸、辛夷,盐泥固济,入火炼通红取出,去泥研末入药。

成无己云:龙骨、牡蛎、铅丹,皆收敛神气以镇惊。凡用皆烧通红,为粉入药。

蛤蚧

治劳嗽出血,下淋沥,通水道。

味咸,气平。有小毒。一雌一雄,常相随。形如大守宫。凡取须存其尾,去头足,洗去鳞鬣,酥炙用。又云:男用雌,女用雄。上言守宫,即蜥蜴也。形与蛤蚧相似,每自呼其名。

癞蛤蟆(臣)

破癥坚,积血痈肿,阴疮阴蚀,疽疠恶疮,及犬伤疮。解热毒,消肚胀。

味甘、咸、辛,性寒。有毒。一名老蛤蟆。

虾蟆

属土与水。味甘,性寒,无毒。食之不患热病。或炙、或烧,或干、或灰,和药剂用之,可解劳热。非如今人煮以椒盐为羹也。此物本湿,湿多亦能化火也。

蟾酥

止痛,去恶肉,治痈肿诸毒。

味苦、辛,有毒。即老蛤蟆眉间脂汁也。取出用轻粉收之,日干用也。

蝼蝈

治难产,出肉中刺,溃痈肿,下硬咽。解毒,除恶疮。

味咸,性寒。有小毒。自出者佳。自腰以前甚涩,能止大小便;腰以后甚利,能下大小便。若出拔刺及箭镞,用其脑。若治恶疮水肿,入药炒用。一名土狗。

蚯蚓

治蛇瘕,去三虫、蛊毒,疗伤寒伏热、中风及中痫疾,疟疾。

味咸,性寒,无毒。用白头者良。一名土龙。

蜗牛

主贼风㖞僻,筋急,惊痫,脱肛。生研服,止消渴。

味咸,性寒,有毒。入药炒用。

证类本草》云:即负壳蜒蚰也。

田螺

去目热,止反胃汁。能醒酒,洗瘀血恶疮。

味甘、苦,性寒,无毒。

鼠妇

通月闭,破血瘕,治小便癃闭,治日久疟,痛痉寒热,利水道。

仲景治久疟,鳖甲丸用之,以其主寒热也。

味酸,气温,微寒,无毒。生人家地上,处处有之。

《衍义》云:鼠妇,湿生虫也。

斑猫虫

通淋下胎,宜瘰疬,宣疯犬咬毒。

味辛,气寒,有大毒。凡用炒研入药,一名螌蝥。

雷公云:凡用去足翘,以米同炒,至米黄色为度,去米不用,研末入药。若生用者,即令人吐泻无休。

?虫

《经史证类》云:主心腹寒热,积血癥瘕,破坚,下血闭。

《珠囊》云:破坚癥,磨血利,疗伤寒。

仲景主治久瘕积结,有大黄?虫丸。

《衍义》云:乳汁不行,研一枚,水半合,滤清汁服。匆令服药人知。

味咸,气寒,有毒。处处有之。一名土鳖。

蜈蚣

治心腹寒热结聚,下胎,去恶血,破癥癖邪魅、蛇毒。

味辛,温,有毒。入药炙用。用桑汁、白盐,治娱蚁咬人。

全蝎

治风瘫痪,半身不遂,口眼㖞斜,及小儿惊风。

味甘、辛,有毒,性平。形紧小者良。捕得火逼干,死,收用之。去腹中土。有全用者,有用梢,力尤健。有去刺毒用者。

姜蚕

治皮肤风动如虫行,主面部?生如黑点,令人好面色,灭诸疮瘢痕。

《珠囊》云:疗小儿惊痫夜啼,女人崩漏,赤白带下,产后余痛,及口噤、缠喉风。

味咸、辛,平,性微温,无毒。升也,阴中阳也。去丝嘴炒用。恶螵蛸、桔梗、茯苓。

晚蚕蛾

固牙,补肾,疗血风痹,瘾疹。蚕砂亦用。

味咸、辛,气平,无毒。一云小毒。炒去翅足用。

原蚕蛾雄者有小毒,益精气,强阴,交接不倦。亦止精。

味咸,性温。

缲丝汤

丹溪云:口干消渴者,可用此吐之。此物属火而有阴之用,能泻膀胱水中相火,以引清气,上朝于口。

天仙子(一名蜣蜋)

日华子云:极能下胎,破血通经,逐瘀血。治疰忤。

《局方》云:治小儿惊风瘛疭,腹胀寒热,大人癫狂,手足端寒,支满奔豚。

《图经》云:可治疔疮。和干姜傅恶疮,出箭镞。

《衍义》云:有大小二种。大者为蜣蜋,佳;小者气劣,可以灌牛。

味苦、咸、辛、酸,气臭,性寒,无毒。一云小毒。即推粪黑壳虫也。凡用去翅足,火炙良。畏羊角、羊、石膏。

海马(海虫也)

主治妇人难产,带之于身有神验。淮南术方中多用之。

性温,平,无毒。生西海,大小如守宫。其形似马而无足,黄褐色。

水蛭(即马蝗蜞)

吮痈疽,通经破血,主逐恶血瘀血,月闭血瘕积聚,利水道,下胎。畏盐。苦走血,咸胜血。仲景抵当汤用虻虫、水蛭,取其咸苦以泻宿血也。虽可用之,亦不甚安。莫若四物加酒浸大黄各半,下之为妙。

味苦、咸,性寒,有大毒。生水中者名水蛭,生草中者名草蛭,生山中者名山蛭,生土中者名烂土蛭。皆能著人及牛马股胫间吮血。入药当用水蛭,小者良。此物极难死,加以火炙,经年得水,犹可活。若用之,须熟炒令焦黄黑色方可,不尔入腹中生子为害。在海中者名剑蛮,大毒,极能毒杀人。

蜚虻虫

逐瘀血,破积血坚痞,癥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女子月水不通积聚,除贼血在胸腹五脏者,及喉痹结塞。

《金柜》云:主目中赤痛,眦伤泪出,破瘀血血闭寒热。

味苦,平,微有毒。五月取腹中有血者良。去翅足炒用。可为丸散,不入汤。

衣鱼

正口眼㖞斜,下胎,点翳。

味咸,气温,无毒。处处有之。惟衣中者良。

蜂子

主风头,除虫毒。

日华子云:补虚羸伤中,心腹痛。久服令人光泽,好颜色,不老轻身益气。

味甘,平,微寒,无毒。

大黄蜂子

主心腹胀满疼痛,干呕,轻身益气。

土蜂

此蜂最大,螫人或有至死者。主治痈肿咽痛。

凡取用蜂子,并在蜂房中。取头足未成者佳。以盐炒暴干用。即大蜂,一名蜚零,一名螽蜂,俗呼为麻布蝼。

蜂蜜(君)

《局方》云:主心腹邪热,诸惊痫痉,安五脏,补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养脾,除心烦,进饮食,止肠澼,肌中疼痛,口疮,明耳目,止诸疮痛,治痢。久服不饥不老。

味甘、微苦,性平,无毒。一云生凉、熟温。与葱相反。

《汤液》云:凡炼蜜,必须火化开,以纸覆经宿。纸上去蜡尽,再熬色变,不可过度,令熟入药。

蜂蜡

治下痢脓血,补中益气,续绝伤,疗金疮,久服不饥延年耐老。傅毒疮。

味甘淡,气平,微温,无毒。恶芫花。

白蜡(使)

即蜂蜡之白者。治妊妇胎漏,下血不止。治久泻后重,下白脓,补绝伤,利小儿。久服轻身不饥。

味甘,平,无毒。恶芫花、齐蛤。即蜜蜡也。

露蜂房

主惊痫瘈疭,寒热邪气,癫狂、鬼精、蛊毒,肠痔,牙痛,乳痈,痢疾。治蜂毒肿毒。

味咸,平,有小毒。火炙之良。恶干姜、丹参、黄芩、芍药。

蝉蜕(使)

去风明目,除翳。治小儿壮热,天吊,惊痫瘈疭,夜啼心悸。

《药性论》云:专治小儿浑身壮热,惊痫,止渴,去诸风。

伊训云:其蜕壳头上有一角如冠状者,为之蝉花,最良。

味甘、咸,气寒,无毒。

蛇蜕

日华子云:止呕逆,小儿惊悸客忤,催生,治疬疡、白癜风。

《心法》云:去翳膜,去风毒,止心腹疼痛。

味平,气微温,有毒。即蛇壳也。

或煎汁傅疮,或入膏煎。若入服药,须炒焦黄,研末服。

乌蛇

治风痹不仁,去疮疡、风热诸风。

味甘、咸,气平,无毒。背有棱,黑色如漆,尾细尖长,眼不陷者佳。

酒浸,去头尾炙熟,去皮骨入药。连皮亦好。端午日捕得者良。

青蛇

主治诸般肿毒。

味甘,有小毒。去头尾炙黄为末,酒调服。又有入膏煎之,亦佳。能去肿毒风邪。此物有二种。其腹大尾小者名青冬瓜,不入药。唯腹小渐小至尾者佳。即青竹蛇也。

白花蛇(即蕲蛇)

除瘫痪、风痒之癞疹,及湿痹拘挛、风疮,扫一切风毒疮疡。

味咸、甘,气温,有小毒。火炙干,去头尾,酒浸三日,炙干熟,去皮骨入药。出蕲州者良。头有角,口有齿,尾有甲,身有鳞者,真也。今青阳龙门坑亦有之,其形相似而小,但功力劣尔。

山龟(一名夹蛇龟)

专治诸般大风疮毒。

味甘、咸,气温,无毒。煮汁可洗风疮及诸疮毒。

秦龟

除湿痹风气,身重、四肢关节不能动者。

龟板

坚筋骨,疗崩漏。大有补阴之功。

味甘、咸,气平,无毒。恶沙参,畏狗胆。灼卜过者名败龟,大者良。凡用以酥油或猪脂、酒皆可涂炙。

玳瑁(一名瑇瑁)

寒、平,无毒。解岭南百药毒,刺血饮之,身似龟首,嘴如鹦鹉。

肉味甘、平,无毒。主诸风毒,行气血,去胸膈中风痰。镇心脾,利大小肠,逐邪热,通女经。

甲壳与肉同功,治心风邪,解烦热,破癥结,消痈毒,止惊痫。

鳖甲

散癥瘕坚积,治劳疟,鼻中息肉,阴蚀痔漏恶肉,腰痛。

《衍义》云:治劳瘦,除骨蒸热,极效。

味咸,气平,无毒。恶矾石。生取甲,九肋者佳。醋浸,炙黄色用。

鲤鱼

治咳逆上气,黄疸,止渴,止痢。生者治水肿,脚满,下气,治女人胎动,腹痛不安。

味甘,气寒,无毒。

胆苦,寒,无毒。单用点眼,去赤肿翳痛,青盲。久服益志气。

青鱼胆

苦,寒,无毒。连胆汁入白矾浸埋,阴干,治喉蛾痹结。

鲫鱼

温胃。主胃弱不下食,调中下气,补虚。

味甘,气温,无毒。春勿食其头、又不可同猪肝、雉肉食,生疾。

河豚鱼

补中益气。

味甘,性温,有毒。畏甘蔗。芦根可解其毒。治之不中度、不熟则毒人。子最毒,若破其子食之,能杀人。其鱼腹腴,色白,俗称为西施乳,味尤珍美。

螃蟹

味咸,性寒,有毒。解结热,散血,疗漆疮,养筋益气。

鳗鲡鱼

治项颈及面上白驳浸淫,渐长,有似癣而无疮者,用鳗鲡脂傅之,先拭上,剥刮使燥痛,后以脂傅之,一度便愈。甚者不过三度。烧烟辟蚊,化为水。又治五痔疮瘘,杀诸虫,极杀传尸痨虫。

味甘,小毒。

穿山甲(一名鲮鲤甲)

味甘、咸,性微寒,有小毒。治五邪惊悸,妇人鬼疰,悲啼伤感,烧之存性,酒服。治蚁瘘,山岚瘴疟,痔漏恶疮,疥癣癞,烧甲为末傅之。亦去诸风。

刺猬(臣)

治胃逆翻胃,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阴肿痛引腰背。又治腹痛疝积,肠风下血,痔漏有头,多年不差者。亦治鼻衄。又云:食猬者肥下焦,理胃气。

味苦、甘,平,无毒。得酒良。畏桔梗、麦冬。能解一切药力。

蝙蝠

开黑暗青瞑目痒痛,止淋沥,利水道。治久嗽上气。

味平,咸,无毒。苋实、云实为之使。烧存性为末服,久服则忘忧。此物有千岁者,大可有一斤者,最佳,难得。今但色白者可服,色未白者不可服。一名伏翼。即神鼠也,一名飞鼠。

夜明砂

主五淋。治目昏流泪。亦治疳疟,治面痈肿,肢节皮肤时痛,腹中血气,破寒热积聚,止惊悸。又治耳聋。

味辛、咸,气寒,无毒。恶白敛、白薇。即蝙蝠粪也。

五灵脂

味甘,气温,无毒。生则行血,炒则止血。先以酒研,淘去沙石方可入药。即寒蛩粪也。

治崩漏,理血气之刺痛,通闭经,治肠风冷气。

雀卵

下气,强阴,令阴热,多精有子。

味甘、咸,气温、平,无毒。

白丁香

治女人带下,利小便,去目中白膜,溃痈肿。

味甘、咸,气温、平,无毒。直立者为母丁香,良。即瓦雀粪。

白鸡冠血

治中风不省人事。能行乳汁。

遇中风者,急令人咬碎活鸡冠,开牙关,将热血滴入喉内,良久即苏。

味甘、咸,气平,无毒。

品类多,大概味咸、平,性温。补五脏虚损,治女人崩漏,赤白带下。温中止血、消渴,续绝伤,黄疾。

鸡子

主除热,治火疮痫痉,傅打伤。

卵白:微寒,无毒。治目热赤痛,除心下伏热,止烦满,咳逆,小儿下泻,女人产难,胞衣不出。醋渍一宿,用治黄疸大热,除烦热。卵黄、白全者,益气和血。

鹜(音牧。家鸭也)

主风虚寒热,补虚除热,和脏腑,利水道。

味甘,大寒,无毒。

白鸭肉

补虚,消毒热,利水道,及小儿惊痫,头生疮肿。和葱、豉作汁饮之,去卒暴烦热。

鸭头血

医风肿之盛。鸭子不可合鳖肉食。

猪肝

治女人阴中苦痒又痛,或生细疮在内,用炙热,纳阴中,其虫俱停上,取出弃之。易数次,自愈。

《十书》云:性温。治冷泻,久滑赤白及乳妇赤白带下。

猪胆汁

味苦、咸,性寒。生解热渴。

仲景用此与醋相合,纳谷道中。酸苦益阴,以润燥泻便。

《心法》云:与人尿同体。补肝而和阴。

猪肾

易老云:虽理肾水,不可久食,令人肾虚少子。

味甘,性冷。和理肾气,通利膀胱。

猪心

治惊痫。

猪齿

性平。作灰,治小儿惊。

猪血

辟邪气忧恚。

猪肚

微温。补中益气,止渴痢,补虚劳瘦弱。

猪油

忌与乌梅同食。

豚卵

味甘,温,无毒。治惊痫癫疾寒热,贲豚邪气挛缩。阴干收之,勿令败。

猪悬蹄

小寒。治伤挞诸败疮,下乳汁,主五痔,伏热在肠,及肠痈内蚀。

野猪脂

令妇人多乳汁。

野猪黄

味辛、苦、甘平,无毒。治金疮,止血生肌。其黄在胆中。

狗肉

味咸、酸,性温,无毒。安五脏,补绝伤,补血脉,厚肠胃,实下焦,填精髓。不宜炙食,恐成消渴。益气轻身。若去血则力少不益人。宜与蒜同食,补胃气,壮阳暖腰膝,补虚劳。其色纯黄、黑者为尚。

狗血:味咸,性温,无毒。治癫疾,安五脏。

胆:明目。治痂疡恶疮,眼痒赤涩。以胆汁注目中。

心:主忧恚气,除邪。

脑:主头风风痫,下部?疮。

狗齿:主癫痫寒热,卒风痱。伏日取。

狗头骨:主金疮,止血,治久痢劳痢。

狗四蹄脚:性平。煮汁饮之,下乳汁。

狗茎:治伤中阴痿,令人有子。除女人带下十二疾。

味甘、咸,气热。无毒。

牛黄(君)

安魂定魄,主惊痫、惊热,除狂躁,治天行热症,治大人癫狂,小儿百病,诸痫热,口噤不开。下胎。久服令人不忘。疗中风失音。

味苦,凉、平,有小毒。人参为之使。得牡丹、菖蒲,利耳目。恶龙骨、龙胆、地黄、常山、牛膝、干漆。又云:畏牛膝。

牛黄,今市中多是杀,出在肝胆中,圆黄成块者。此是嫩黄,功力劣薄。

《经》云:凡牛有黄者,皮毛光泽,眼如火色,时复鸣吼。又好照水、浴水。与群牛行,争先善触,有力好狂。人欲取其黄,将此牛系于夏日木椿上,晒之,令其热渴,以水一盆,放牛口边与饮甘。牛渴甚,欲饮而不得,久即吐出黄,焰影如日。令一人急以湿布蔽牛口鼻,一人急捉取黄。其牛见取其黄,即时自跌死。其黄有如鸡子黄大,重叠层层,可揭析。芬芳而轻松。生时色黄赤,干久外如乌金色。此真老黄也。多产晋地。

牛胆

味苦,性大寒。除心腹热渴口燥,益目精。○腊月取胆,入天南星末,连胆汁置当风处逾月,取合凉风丸。

牛乳

补诸虚羸,止渴通肠。

陈藏器云:患热风人宜服。患冷人勿服。

《经史证类》云:润皮肤,养心肺,解热毒。

味甘,微寒,无毒。又云:生饮令人痢,熟饮令人口干。则热者似性微温。

牛髓

补中填骨髓,久服增年,安五脏,平三焦,续绝伤,止泻痢、消渴。酒服之。

味甘,性温。无毒。煎服治瘦病。

牛肉

味甘,平,无毒。止消渴、吐泻,安中益气,养脾胃。自死者有大毒。

牛屎:寒。主水肿。涂门,辟恶气。

牛肾:补肾益精。牛肝:明目。醋煮食,治瘦。牛心:主虚忘。牛齿:主治小儿牛痫。

黄牛角䚡(臣)

治血崩,止便血,攻冷痢、泻血不止,赤白带下。烧服。

沙牛角䚡

治崩漏带下,下瘀血,血闭疼痛。味苦,无毒。烧服。

水牛角䚡

味苦,平、性冷,无毒。治时气寒热,头痛。

七潭云:大概角?以其性涩为主。其曰止血,固其宜也。其曰消瘀血,则曰吾斯之未能信。

阿胶(君)

益肺气,止咳嗽之脓血;补虚劳,安胎孕之崩漏。

《赋》曰:治痿弱而强筋骨,止痢血而疗咳嗽。

《汤液》云:阿胶主内崩,劳极似疟,腰腹痛,四肢酸痛,小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痠不能久立。养肝气,益肝肺,虚极损伤,咳嗽吐脓,非此不能补。

《秘要》云:治孕妇无故卒下血不止,痰中血、嗽血等症。

《活人书》中四物汤加阿胶,治妊娠下血。

味甘,平,气微温,无毒。入手太阴肺、足少阴肾、厥阴肝经。降也,阳也。薯蓣为之使。畏大黄。得火良。东阿井水煎牛皮或驴皮为之,切开有红绿五色者,真也。

牯牛尿

主水肿腹胀脚满,利水道小便。

味苦、辛,微温。又云寒,无毒。

犊子脐中屎

治九窍出血。

驴皮胶

治风,衄血、吐血、肠风血痢,和崩漏带下。

驴肉

凉,无毒。解心烦,止风狂。

驴血内筋

专治诸般心脾疼痛。水煎食之。

驴脂:傅恶疮疥风肿。

驴头汁:洗头,去风屑。化驴尿:主燥水。

驳驴尿:主湿水,一服五合。燥水者,画体成字;湿水者不成字。

驴尿:主癥癖,翻胃吐逆,止牙齿痛,水毒。

乌驴屎:炒热,熨风肿瘘疮。屎汁:治心腹卒痛,诸疰忤。

驴乳

味甘,性冷。治消渴及小儿热惊、热黄、天吊等症。多服使痢。

马肉

味辛、苦,性冷,小毒。除热下气,长筋强腰脊,健志,轻身不饥。

易老云:食马肉不饮酒,能杀人。孕妇忌食。

马乳:甘,冷,无毒。止渴治热。马胫:微动气。

马乳腐:微寒。润五脏,利大小便,益十二经。

马眼:主惊痫腹满,疟疾。

马齿:主小儿惊痫。

马肺:主寒热茎痿。

马头骨:治喜眠,令人不睡。

马蹄:味甘,性热,无毒。白马蹄治女人白崩,赤马蹄治女人赤崩。

白马茎

强阴益志,主伤中脉绝阴不起。益气长肌肉,肥健,令人有子。专治男阴痿,坚长阳道。房中术多用之。

味甘、咸,无毒,气温。大补之剂。

马通(即马屎也)

微温,有毒。主女人崩中,止渴,及吐血、下血、衄血。治金疮,止血,疗疔肿,中风疼痛。

马尿:味辛,微寒。主消渴,破癥坚积聚,男子伏梁积疝,女人瘕疾。入铜器盛饮之。

羊肉

味甘,性大热,无毒。暖中。字乳馀疾,头脑大风汗出,虚劳寒冷,补中益气,安心神,止惊悸。

羊乳

味甘,性温,无毒。补虚寒,利大肠。含之治口疮,及小儿惊痫。五畜乳皆补,惟羊乳甚佳。

味甘,性微寒,无毒。补五脏,利大肠。主治口疮,益心肺,止渴止嗽,润毛发,除肺痿、心热。止吐血。牛羊乳所为,色黄白,作饼。

味甘、酸,性寒,无毒。止渴,发散,除胸中虚热热闷,心膈热痛。

醍醐

味甘,性平,无毒。主风痹,通润骨髓。可为摩药。性冷,功胜于酥,生于酥中。止惊悸、心热头痛,明目。性滑,以物盛之皆透出,惟鸡子壳及葫瓢盛之不出。

羊髓

味甘,性温,无毒。主男女伤中,阴气不足。利血脉,益经气,得酒良。

羊肝

味甘,性温、平,无毒。明目、止泪、去翳。

青羊胆

主青盲,明目,去赤翳白膜,治淋。

羊蹄:补肺,治咳嗽。

羊肾:补肾,益精髓。

羊心:治忧恚膈气。

羊齿:主小儿惊风寒热,痫疾。

羊骨:性热。主治虚劳羸瘦。

羊屎:烧之,治小儿泻痢肠鸣,惊痫。

羖羊角

味苦、咸,性凉,无毒。主青盲,明目,杀疥虫,止寒泻、惊悸。治百节中结气,风头痛,蛊毒,吐血,产后余痛。烧之杀鬼魅。

羚羊角(臣)

清肺肝,明目,有平睛珠之功。疗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骨间热者,及散产后瘀血冲心烦闷,退肝经之热。

《经》云:治惊悸烦闷,卧不安,心胸间恶气。益气起阴,去恶血。寒剂也。及治瘰疬。

味咸、苦,性寒,无毒。或烧存性,调酒;或剉入汤丸,或摩服。随病制宜。

此角有神。夜宿以角挂树而眠,身不着地。但取角弯中深锐有挂痕者是真。又云:置耳边有唧唧声者是真也。

犀角

解心热,疗阳症伤寒,止吐血、衄血、唾血、咳血、咯血,下血,一切见血等症,乃大寒之剂,尤能明目,有平睛珠之功。

《汤液》云:治伤寒瘟疫头痛,安心神,定魂魄,止烦乱,明目镇惊。治中风失音,治小儿痘疹,风热惊痫,除邪气迷惑,治一切疮肿,破血。

味苦、酸、咸,无毒,性大寒。又云辛、甘。松脂为之使。恶雷丸。纸包置怀中良久,取出则捣易碎。忌盐。若摩服,取角尖佳。又云:恶萑菌。此山犀也,有二角,以额上者为胜。又一种角,上有一白缕如线,直上至端,名通天犀角,有神妙。此水犀也。又有牯犀角,味甘,有小毒,亦可用。

牯犀角(君)

味甘,有小毒,性寒。辟鬼精魅,中恶毒气,镇心神,解大热,散风。治发背痈疽恶肿,化肿作水。疗时热闷狂言,止惊,安五脏,补劳退热,解山岚,镇肝明目,中风失音等症。

牸犀角

纹理细腻,斑白分明。一名斑犀,一名纹犀。其角甚长,不堪入药。

象牙

出肉中刺,利小便,止遗尿,出诸杂铁入肉者。

味甘,平淡,无毒。

龙骨

《经》云:主泻痢脓血、尿血、鼻血、吐血。止泄精盗汗,夜卧惊,及女人漏下,阴蚀,带下,缩小便,杀鬼邪,定心志。

东垣云,疗心腹烦闷,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脏,健脾涩肠胃,固大肠之脱。治肠痈内疽,破癥瘕坚结,缩小便,止溺血。

《珠囊》云:止汗住湿,及血崩带下。

味甘,气平、微凉。又云:微温,无毒。得人参、牛黄良。畏干漆、蜀椒、理石、石膏。其色青白者良。五色俱有者佳。黑色者最下也。

龙齿

安魂定魄,治大人小儿惊痫,癫狂结气。

《汤液》云:治骨间寒热,心下结气,不能喘息。杀蛊毒精物。

味甘,气平、微凉,无毒。得人参、牛黄良。畏石膏。

熊胆

医痔、痢及天行热疽诸疳,亦治疳癣。

东垣云:治时气热疾,小儿惊痫,五疳,杀虫,治恶疮。

味苦,气寒,无毒。难分真伪。取一粟许,滴水中,水面尘开,一线不散者为真也。

吾友王先生云:治眼开尘止泪。今考诸书,不见其入眼科。

獭肝(君)

开热胀,治传尸劳嗽,鬼疰蛊毒,却鱼骨鲠,止久嗽,治劳瘦病。

味辛、甘、咸,性平,有小毒。一云无毒。素有虚膨走气者,不宜服此物。只治热病,不治冷疾。不可一概用也。

又云:专治戳胁伤寒。肉:疗温病。

虎睛

去疟,治惊痫。凡用,先于羊血中浸一宿,烘干入药。

虎胫骨(臣)

理脚膝筋骨毒风,却寒湿风气拘挛。保胎惊,驱邪恶,杀犬咬毒。

味辛,气微温,无毒。雄者胜。酒煮或酥炙用。

虎胆:主小儿疳痢,惊悸,神魂不安,研水服。

虎骨:煮汁服,去骨节风毒。

虎肉:主恶心欲呕,益气力。

虎爪:辟恶邪魅。

虎睛:主邪疟惊悸。

虎膏:主狗咬疮毒。

豹肉

味酸,气平,无毒。安五脏,补绝伤,益气。久服益人轻身。

麋茸

壮阳助肾,补阴助阳,丰填骨髓。治痹,止血,益气力,益血脉。

《汤液》云:添精补髓,暖腰强膝,悦颜色。

味辛,气温,无毒。酥炙去毛用。

角:味甘,无毒。治功与茸略同而劣于茸也。

鹿茸(君)

《珠囊》云:生精血,补腰脊崩漏。

《汤液》云:主崩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

《机要》云:疗虚劳劳疟羸瘦,四体酸疼,腰脊疼痛。治小便多,泄精溺血。破腹中宿血,散石淋、痈肿,骨中热疽痒。补男子腰肾虚冷,脚膝无力,止精滑。女人崩漏,赤白带下。

味甘、酸。又云:苦、辛,性温,无毒。长四、五寸,茸端如玛瑙红者良。又要不破损、未出却血者佳。其力全在血中也。阴干,不可鼻嗅,有细虫,入鼻为害。用酥油涂炙入药。

鹿角霜

壮精髓,除腰痛,除小腹血急痛,逐邪气留血在阴中急痛,益气,主恶疮痈肿,及折伤恶血。

味咸,气温,无毒。杜仲为之使。六、七月收取,为霜入药。

鹿角胶

治血崩,补虚劳羸瘦,虚弱劳绝,益精髓,长肌肉,令人肥健,悦颜色。

味甘,平、气温,无毒。煮角汁熬成胶也。云麋角、鹿角,但煮浓汁,重煎即成胶也。

鹿肾茎

味甘,性平,无毒。安五脏,补肾壮阳,益精填髓。久服延年,及治精滑羸困,并吐血、溺血、痰血等症。

鹿肉:性温,无毒。补五脏,益气力。

鹿骨:味甘,气温,无毒。马勃为之使。安胎下气,杀鬼精物。不可近阴,令人阴痿。

鹿血:治黄瘦病。

诸畜之血

味甘、咸,气平。补人身血不足,或因患血枯,皮上白肤起,面无颜色,皆血不足也。并生饮之。又解诸药、菌毒,丹毒,止渴除烦热。

诸畜之筋:食之令人多力。

七潭云:凡麋鹿茸、角、茎、肾、髓、血,及犬、马茎肾之属,大有补益,世人不知。偏云其热而不肯轻服。至于椒、姜、桂、附,大热之物,犹有用者。殊不知人与物之有血气者,本一类,但性禀有二耳。至如金石草木,异类之物,尚能驱病,调养人身,况以同类相补,而反致疑,何其愚耶?

味甘,性平,无毒。主五痔。凡食加姜、醋良。又云:性凉,有小毒。能下胎,发疮疥。

味甘、咸,气平,无毒。主治与麂略同,补五脏血脉。

肉:味甘,补五脏。

骨:味甘,微温,无毒。疗虚损泄精。

髓:益气力,悦泽人面,好颜容。

麝香

通窍,辟恶气,杀鬼精物,止温疟,下胎。治产难攻风疰,客忤惊痫,蛊毒,散蛇毒,治蛇蚕咬伤。杀脏腑一切诸虫。

易老云:治心腹暴痛,胀急痞满,风毒瘴毒,杀邪气鬼毒。

《金柜》云:吐风痰,暖子宫,暖水脏。止冷,消毒,治肿,通九窍。

味辛,气温,无毒。春分取之,生者良。凡用以子日开,妙。小儿痘疹切忌闻此。孕妇亦忌之。麝香反蒜。

狐阴茎

味甘,温,有毒。治女人绝产阴痒,小儿阴?卵疮。

五脏及肠:味苦,微寒,有毒。治蛊毒寒热,小儿惊痫。江南无狐,皆出北地。

狸肉

味甘,气温,无毒。治风疰、尸疰、鬼疰,毒气在皮肤,淫濯如针刺者。心腹痛走无常,及恶疮。头骨尤良。

狸阴茎

治女人月水不通,男子阴?。

乏笔头

烧灰,性微寒。年久者,治小便不通,小便数难,淋沥。水服治阴肿,中恶,脱肛。治产难得藕汁良。

灵猫茎

辛,温,无毒。治心腹卒痛,取其水道连囊,酒洒阴干。其香如麝,功力亦同。此非家猫,即狸类也。俗人谓之狐狸麝香。

猕猴

味酸,平,无毒。治诸风劳。

兔头骨

味甘,平,气寒,无毒。主头眩痛,癫疾,催生下胎,治头昏晕疼痛。

兔肉

味甘平,性平,无毒。补中益气。孕妇忌食。食之,生子缺唇。又忌合白鸡肉食。

兔骨

治热中消渴,疮疥刺风,及治鬼产。

兔肝

治目暗,和决明子良。

兔脑

治冻疮,催产难。

又云:兔肉不可多食,损人阳气。凡妇人食兔肉,生子缺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