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祖

桂枝汤        

 治风伤卫气,脉浮缓,发热自汗,营卫不和。

桂枝三钱 白芍三钱 甘草炙,二钱 生姜五片 大枣四枚,擘

上五味,水煎,温服。啜热稀粥一盏,以助药力。覆暖取微汗,效。不汗,少顷再服。

麻黄汤        

 治寒伤营气,脉浮,发热,无汗而喘。骨节痛。

麻黄三钱,去节 桂枝三钱 甘草炙,一钱 杏仁二十枚,泡去皮尖,碎

上四味,水煎,温服。暖覆取微汗,不须啜粥。以寒邪入伤营气,营气起于中焦,恐谷气反助邪热也。

续命汤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麻黄三钱 桂枝三钱 甘草炙,三钱 当归三钱 人参三钱 石膏三钱 干姜三钱 芎一钱 杏仁三十枚,泡去皮尖,碎

上九味,水煎,温服。当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

升麻汤        

 治阳明经邪发热,及痘疹初起。

升麻一钱 葛根钱半 白芍钱半 甘草炙,八分

上四味,水煎,温服。升、葛为阳明经之向导,阳明专主肌肉,恐开泄太过,即以白芍敛护营血,甘草调和中气,所以解利本经邪热及时行痘疹,皆为专药。然在起胀后禁用(石顽)。

小柴胡汤        

 治少阳受邪,往来寒热,脉弦,胁痛而呕。

柴胡三钱 黄芩一钱 人参一钱 甘草炙,一钱 半夏二钱 生姜五片 大枣四枚,擘

水煎,去滓温服。治伤寒有五法:曰汗,曰吐,曰下,曰温,曰和,皆一定之法。而少阳例中,小柴胡汤专一和解表里。少阳为阴阳交界,邪传至此已渐向里,故用柴胡升发其邪,使从外解,即以人参挡截于中,不令内犯;更以半夏、黄芩清解在里之热痰;生姜、大枣并祛在表之邪气;又须甘草协辅参、柴,共襄匡正辟邪之功,真不易之法,无容拟议者也。其方后加减,乃法中之法,定而不移。至于邪气犯本胆府受病,而加龙骨、牡蛎;丸药误下,而加芒硝;屡下不解,引邪入里,心下急,郁郁微烦,而用大柴胡,为法外之法,变通无定,不可思议者也。独怪世医用小柴胡,一概除去人参,且必加枳、桔耗气之品,此非法之法,习俗相承,匿于横议者也。何怪乎道艺日卑风斯日下哉(石顽)!

星香汤        

 治中风痰涎壅塞,不省人事,服热不得者。

南星三钱 木香五分 生姜十片

水煎,服无时。

术附汤        

 治寒湿体痛,自汗身寒。

白术一两 附子五钱

上二味,水煎,去滓放凉,分三服。

四逆汤        

 治阴寒脉沉,四肢厥冷,呕吐泄泻。

附子一枚,生用 干姜五钱 甘草六钱

上三味,水煎服,分温再服。

理中汤        

 治胸痹,心胸痞气,霍乱吐泻不渴,一切脾胃虚寒,呕吐清水,饮食不入,完谷不化。

干姜炮,五分 人参一钱 白术炒焦,一钱 甘草炙,五分

上四味,水煎,去滓温服。肠胃虚脱,完谷不化者,炼白蜜丸弹子大,沸汤研和滓,日三夜二服,名理中丸。

半夏泻心汤        

 治心下痞满不痛。

半夏五钱,泡 干姜三钱,炮 甘草炙,三钱 人参三钱 黄芩三钱 黄连一钱 大枣四枚,擘

上七味,水煎,温分三服。

七气汤        

 治七情郁结于中,心腹绞痛,服宽膈破气药转剧者,投此即效。

人参钱半 甘草炙,一钱 肉桂一钱 半夏一钱 生姜七片

上五味,水煎空心服。

崔氏八味丸        

 治肾脏真阳不足,火不归源。

熟地黄八两 山萸肉四两 干山药微焙,四两 牡丹皮三两 白茯苓去皮,三两 白泽泻去毛,三两 附子童便浸煮,去皮脐,切,一两 肉桂去粗皮勿见火,一两

上八味,为末,炼白蜜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淡盐汤下,临卧时温酒下,以美膳压之。本方去桂、附,名六味丸。熟地黄用缩砂蜜八钱制,治肾水真阴不足。

枳术汤        

 治水肿心下如盘,边如旋盘。

枳实十枚 白术二两

上二味,水煎,温分三服。腹中软即当散也。

平胃散        

 治胃中宿食不化,藜藿人宜之。

厚朴去皮,姜汁炒,三两 陈皮泡去浮白,三两 甘草炙,三两 苍术泔浸去皮,麻油拌炒黄,四两

上四味,为散,每服五钱,加生姜三片,水煎,温服。

二陈汤        

 治脾胃痰湿。

半夏姜制,二钱五分 茯苓钱半 陈皮略去白,一钱 生姜三片 甘草炙,一钱 乌梅肉半个

上六味,水煎,空心温服。燥痰减半夏、生姜,加麦门冬(去心)、竹沥。郁痰干咳去半夏,用蜜煎姜,加川贝母(去心)。火痰加黄连、竹茹。老痰加蛤粉、海石。

四君子汤        

 治胃气虚弱,饮食不思,倦怠少食。

人参一钱 白术炒黄,一钱 茯苓一钱 甘草炙,六分

上四味,水煎,空心温服。

四物汤        

 治营血虚热。

熟地黄二钱 当归身一钱 白芍药钱半 川芎八分

上四味,水煎,温服。肥盛多湿痰,及呕逆少食便溏者,禁用。

保元汤        

 治营卫气血不足。

黄芪三钱,蜜酒炙 人参三钱 甘草炙,一钱

水煎,空心服。

生脉散        

 治热伤肺胃,虚热喘嗽,脉虚无力。

人参三钱 麦门冬去心,二钱 五味子一钱

水煎,不时热服。

二冬膏        

 治肺胃燥热,痰涩咳嗽。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上二味,等分,熬膏炼白蜜收,不时含热咽之。

桔梗汤        

 治冬时伏邪发于少阴,咽痛不瘥,及风热肺气不清喘嗽,喉中介介如梗状,肺痿肺痈初起,并得服之。

桔梗三钱 甘草三钱

上二味,水煎,缓缓服之。

防己黄芪汤        

 治风湿相搏,客在皮肤,关节疼痛,腰以下疼重,脉浮,自汗恶风。

防己酒洗,钱半 黄芪钱半 白术一钱 生姜四片 大枣二枚,擘 甘草炙,八分

上六味,水煎热服。后当如虫行皮中,腰已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下,温令微汗,瘥。喘加麻黄,胃气不和加芍药,气上冲加桂枝,下有陈气加细辛(陈气者,久积之寒气也)。

栀子豉汤        

 治汗下不解,虚邪留于膈上,心下结痛,虚烦懊憹不得眠,反覆颠倒,卧起不安者。

栀子十四枚,擘 香豉四合

上二味,水煎,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快吐止后服。

小承气汤        

 治少阳阳明腑证(承气汤有八禁:一表证未除,二心下硬满,三合面赤色,四平素食少,或病中反能食,五呕多,六脉迟,七津液内竭,八小便少)。

生大黄四钱 厚朴六钱 枳实炙,三枚

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勿服之。

抵当汤        

 治蓄血小腹硬满,小便自利。

水蛭三十枚,熬黑。如无以鲮鲤甲生漆涂炙代之 虻虫三十枚,去翅足熬 大黄酒浸,一两 桃仁三十枚,去皮尖

上四味,水煎,去滓,取三升温服,一升不下再服。

凉膈散        

 治温热时行,表里实热,及心火亢盛,目赤便秘,胃热发斑。

大黄酒浸,二两 芒硝一两 甘草炙,六钱 连翘一两 黄芩一两 山栀八钱 薄荷七钱

共为散,每服四钱,加竹叶十五片,水煎温,日三夜二服,得下热退为度。

备急丸        

 治心腹卒痛如锥刺,宿食冷积胀满。

巴豆去皮心膜,用霜,一钱 干姜生,二钱 大黄三钱

上三味,为末,炼白蜜丸如小豆大,温水送下二三十丸。妊娠禁用。

伊尹三黄汤        

 治三焦实热,烦躁便秘。

黄连酒煮 黄芩酒炒 大黄酒浸

上三味,等分,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麻沸汤者,白水空煎鼎沸如麻也。古方惟降火药用之。

十枣汤        

 治悬饮内痛,胁下有水气,脉弦数。

芫花熬 甘遂 大戟泡,去骨

上三味,等分,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大枣肥者十枚,擘,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匕,平旦温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匕,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五苓散        

 治伤寒表里未解,渴而小便不利。

白术生,二钱 茯苓二钱 猪苓二钱 泽泻三钱 桂枝一钱

上五味,为散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或生料服,温覆取微似汗。

益元散        

 治暑月小便不利。

滑石水飞,六两 甘草炙,六钱;生,四钱

为散,清水调服三钱。发散温病热病,加葱白七茎、香豉四合,水煎温服。老人虚人及病后伤津、小便不利禁用。

白虎汤        

 治热病壮热烦渴,及中暍烦热而渴。

生石膏碎,八钱 知母三钱 甘草炙,一钱 粳米半合

水煎,温分二服,一日尽饮之(此方必燥渴、潮热、自汗、脉洪八字全者,始可用之)。

驻车丸        

 治阴虚下痢发热,脓血稠黏,及休息痢。

阿胶三两 黄连炒黑,两半 当归两半 干姜炮,一两

上四味,捣筛,醋煮阿胶为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昼夜三服,米饮下。

左金丸        

 治肝经郁热,吐酸绿青黄水。

川黄连六两 吴茱萸拣去闭口者,取净一两同黄连煮干

为细末,米饮糊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白术陈皮汤送服,或用加味逍遥散作汤送。

大补丸        

 治阴火亢极,足胫疼热,不能久立,及妇人火郁发热。

厚黄柏盐酒拌陈米饭上蒸,每蒸必拌炒黑亮如漆为度

炼白蜜丸梧子大,每服二钱,空心醇酒下。如服之不应,每斤加厚肉桂一两。

金液丹        

 治阴极发躁,厥冷脉伏爪甲唇青,水肿脉伏,小便不通,阴结畏寒,大便秘。

明净硫黄五两,研细,水飞,入炀盛罐内,水调赤石脂末封口,盐泥通身固济,候干,三足钉钉于地,将罐放钉上,慢火烧养七昼夜,再加顶火,用炭十斤为度。候冷取出,研细,每末一两用蒸饼一两打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温白汤送下。阴极冷甚者,服百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