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疸

《和剂方》五苓散 小柴胡汤。酒疸,酒蒸黄连丸。色疸,小菟丝子丸。

《济生》加减五苓散 治饮酒伏暑,郁发为疸,烦渴引饮,小便不利。

赤茯苓  猪苓  泽泻  白术  茵陈(等份)

㕮咀,每四钱,水一盏,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黄芪散 治黄汗。

黄芪(蜜炙)  赤芍  茵陈(各二两)  石膏(四两)  麦门冬(去心)  豆豉(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㕮咀,四钱,水一盏,姜五片,煎八分,温服,不拘时。

茵陈散 治黄疸。

茵陈  木通  山栀仁(各一两)  大黄(炒)  瓜蒌(一个)  石膏(一两)  甘草(炙,半两)

㕮咀,四钱,水一盏,姜五片,葱白一茎,煎服,不拘时。

谷疸丸 专治谷疸。

苦参(三两)  龙胆草(一两)  牛胆(一个)

为末,以牛胆汁入少炼蜜为丸梧子大,每五十丸,空心水或生姜甘草煎汤下,兼红丸子服亦可。

葛根汤 治酒疸。

葛根(二两)  枳实(麸炒)  栀子仁  豆豉(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㕮咀,每四钱,水一盏,煎八分,温服,不拘时。

滑石散 治女劳疸。

滑石(二两半)  白矾(一两,枯)

为末,每二钱,用大麦粥饮调下、以小便出黄水为度。

秦艽饮子 治五疸,口淡咽干,发热微寒。

秦艽  当归(酒洗)  芍药  白术  肉桂  茯苓  熟地黄(酒蒸)  陈皮  小草  川芎(各一两)  制半夏  甘草(炙,各半两)

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五片,煎服。

茵陈汤 治时行瘀热在里,郁蒸不散,通身发黄。

茵陈(二两)  大黄(一两)  栀子仁(三钱)

㕮咀,每四钱,水一盏,煎八分,温服,不拘时。

《三因》白术汤  治酒疸因下后变成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韭齑状,大便黑,皮肤不仁,其脉微而数。

桂心  白术(各一两)  枳实(麸炒)  豆豉  干葛  杏仁  甘草(各半两)

㕮咀,每四钱,水一盏,煎七分,食前服。

当归白术散 治酒疸发黄,结聚饮癖,心胸坚满,不进饮食,小便黄赤,其脉弦涩。

白术  茯苓(各三两)  当归  黄芩  茵陈(各一两)  甘草(炙)  枳实(麸炒)  前胡  杏仁(去皮尖,炒)  制半夏(各二两半)

㕮咀,每四钱,水一盏,煎七分,食后温服。

《直指》治诸疸,或小便出血,或如血。蜜半盏,生姜十片,汲新水煎,日二服,小便白,而疸瘥。

土瓜方 治酒疸,热疸,黑疸。土瓜捣取汁,任服。

解热方 生车前子,最治黄疸,解诸淋。为末,井水调。又车前子炒为末,米饮调。

治酒疸及诸疸,取小土螺狮,养去泥土,常煮肉吃并汁,常服效。

水肿(忌食羊头蹄肉,其性极补水,食之百不一愈)

《和剂方》五苓散 治水肿,小便不通者,加木通、茵陈。

二十四味流气饮 五皮散(《澹寮》去五加皮、地骨皮,用陈皮、桑白皮) 三和散 嘉禾散 木香分气饮 黑锡丹 沉香降气汤 渗湿汤 脾积丸 三棱煎丸 神保丸 青木香丸 湿白丸 茴香丸 钓肠丸 安肾八味丸

《御药院》煨肾散 治肾经积水,流注经络,腿膝挛急,四肢肿痛。

甘遂(半两,生)  木香(一两)

为末,每二钱,以獖猪腰子一只,批开掺药在内摊匀,以薄荷裹定,外以纸包数重,水打湿煨熟,临卧温酒细嚼,当下黄水,是其效也。

葶苈木香散 治暑湿伤脾,水肿腹胀,小便赤,大便滑。

葶苈(一分,炒香)  木香(半钱)  茯苓  猪苓(各一分)  肉桂(一钱)  泽泻  木通  甘草(各半两)  白术(一两)  滑石(三两)

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不拘时。

葶苈丸 治脾经受湿,流注四肢,足胫浮肿,小便涩少。

苦葶苈(半两,炒研)  郁李仁(研)  赤茯苓  桑白皮(炙,各三分)  牵牛(生,取头、末)  白术(各半两)  防己  羌活  陈皮  泽泻(各二分)

为末,蜜丸梧子大,每五十丸,温水送下,无时。

《三因》当归散  肾水心火不升降,无以滋养脾土,故不制水,水气泛滥,闭塞经络,发为浮肿,心腹坚胀,喘满不安。

当归  木香(煨)  赤茯苓  肉桂  槟榔  赤芍  牡丹皮  陈皮  木通  白术(各等份)

㕮咀,每三钱,水一盏,紫苏五叶,木瓜一片,煎八分,温服。

复原丹 治脾肾俱虚,发为水肿,四肢虚浮,心腹坚胀,小便不通,两目下肿。

附子(炮,二两)  木香(煨)  茴香(炒)  川椒(炒出汗)  独活  制厚朴  白术炒  净陈皮  吴茱萸(炒)  桂心(各一两)  泽泻(一两半)  豆蔻(煨)  槟榔(各半

两)

为末,糊丸梧子大,每五十丸,紫苏汤下,不拘时。

十枣丸 治水气,四肢水肿,上气喘急,小便不通。

甘遂  大戟  芫花(各等份)

以枣子煮熟去皮、核,取肉研膏,丸梧子大,清晨热汤送下四十丸,以利去黄水为度,否则次早再服。

消肿丸 治水肿喘满,小便不利。

滑石  木通  白术  黑牵牛(炒)  通脱木  茯苓  茯神肉  制半夏  陈皮(各一分)  木香(半分)  瞿麦穗  丁香(各半两)

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五十丸,灯芯麦门冬汤下。

禹余粮丸 治十种水气,凡脚膝肿痛,上气喘急,小便不利,一切水气并治。

蛇含石(大者,三两,铁铫盛,入炭火中煅,令药与铫通红,钳出药淬醋中,候冷,研极细)  真针砂(五两,水淘净干,以铫子炒干;入余粮石,共用水醋二升煮,醋干为度,却就用铁铫同二药入一秤,炭火煅红,钳出,倾药于净砖地上,候冷,研令极细)  禹余粮(三两,同入针砂内制)

以上三药为主,其次量人虚实入下项药。治水多是取转,惟此方三物,既非甘遂、大戟、芫花之比,又有下药扶助,故虚老人可服。

羌活  木香  茯苓  川芎  牛膝(酒浸)  白豆蔻仁  土茴香(炒)  莪术(炮)  桂心  干姜(炮)  青皮  三棱(炮)  白蒺藜  附子(炮)  当归(酒浸,实壮人减之,各半两)

为末,拌匀,汤浸蒸饼,捩去水,捣丸梧子大,每五十丸,空心温酒下。最忌食盐,最发肿。

《杨氏家藏》消肿丸  治水气腹胀,头面、四肢、阴囊皆肿,喘嗽,睡卧不安,小便赤涩。

淡豉(新软者,二两,研)  巴豆(一两,水半升,煮干去心,并出油)  三棱  新大戟  杏仁(烧存性,研,各半两)  五灵脂(去砂石,一分)

为末,生面水搜杵千百下,丸如绿豆大,每五丸,煎桑白皮汤下。大便秘者,加至十丸。喘急,加杏仁去皮尖煎汤下。忌甘草、盐、酱。

《济生》实脾散  治阴水发肿,用此先实脾土。

制厚朴  白术  木瓜  木香(生)  草果仁  大腹子  附子(炮)  白茯苓  干姜(炮,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㕮咀,四钱服,水一盏,姜五片,枣一个,煎服,不拘时。

疏凿饮子 治水气,通身浮肿,喘呼气急,烦躁多渴,大小便不利,服热药不得者。

泽泻  赤小豆(炒)  商陆  羌活  大腹皮  椒目  木通  秦艽  槟榔  茯苓皮(各等份)

㕮咀,四钱服,水一盏,姜五片,煎七分,温服,不拘时。

鸭头丸 治水肿,面赤烦渴,四肢俱肿,喘急不安,小便涩少。

甜葶苈(炒)  猪苓  防己(各等份)

为末,绿鸭头血为丸梧子大,每七十丸,木通汤下。

赤小豆汤 治血气俱热,遂成疮疥,变为肿满,或烦或渴。

赤小豆(炒)  当归(炒)  商陆  泽泻  连翘仁  赤芍  防己  猪苓  桑白皮(炙)  泽漆(各半两)

㕮咀,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八分,温服。热甚,加犀角。

三仁丸 治水肿喘急,大小便不通。

郁李仁  杏仁(泡,去皮尖)  薏苡仁(各等份)

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四十丸,米饮无时下。

加味肾气丸 治脾肾虚损,腰重脚肿,小便不利。即《局方》八味丸,等份不同。

附子(炮,二两)  白茯苓  泽泻  山茱萸肉  山药(炒)  车前子(酒蒸)  牡丹皮(各一两)  官桂  牛膝(酒浸)  熟地黄(各半两)

为末,蜜丸梧子大,每七十丸,空心米饮下。

《百一选方》葶苈丸  治肺气咳嗽,面目浮肿,喘促不安,小便赤涩。

防己(二两)  木通  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各一两)  杏仁(去皮尖,炒黄,二两)  贝母(煨令黄,一两)

为末,枣肉丸梧子大,每五十丸,桑白皮汤下。

分气补心汤 治心气郁结,发为四肢浮肿,上气喘急。

制大腹皮  香附子(炒)  白茯苓  桔梗(各一两)  木通  甘草(炙)  川芎  前胡  制青皮  枳壳(炒)  白术(各三分)  细辛  木香(各半两)

㕮咀,四钱服,水一盏,姜三片,枣一个煎,食前服。

《济生》麻黄甘草汤 治水肿,从腰以上俱肿,以此汤发汗。

麻黄(去根节,四两)  甘草(二两)

㕮咀,三钱服,水一盏,煮麻黄再沸,后入甘草,煎七分,取汗慎风。老人、虚人勿服。

《直指》萝卜子饮 治水病浮肿。

萝卜子(半两,生)  赤茯苓(半两)  炒牵牛(末)  葶苈(炒)  甘草(炙,各四两)  制半夏  川芎  槟榔  肉桂  青皮  陈皮  青木香  白色商陆(各三钱)

㕮咀,三钱服,水一盏,姜四片,煎服。

杏苏饮 治上气喘嗽,面目浮肿。

紫苏叶(二两)  五味子  大腹皮  乌梅肉  杏仁(去皮尖,各一两半)  陈皮  桔梗  麻黄(去节)  桑白皮(炒)  阿胶(炒,各七分半)  紫菀  甘草(炒,各一两)

㕮咀,三钱服,水一盏,姜五片,煎服。

郁李仁丸 治水气乘肺,动痰作喘,身体微肿。

葶苈(隔纸炒)  杏仁(去皮尖)  防己  郁李仁(炒)  真苏子  陈皮  赤茯苓(各半两)

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四十丸,食后紫苏汤下。

神助散 治十种水气,面目四肢浮肿,喘咳不安,小便赤涩,大便不利。又名 葶苈散。

泽泻(二两)  椒目(一两半)  黑牵牛(炒,取末,二两半)  猪苓(二两)  葶苈(炒,别研,三两)  或加木香(一两)

㕮咀,三钱服,葱白三茎,浆水一盏,煎至半,入酒半盏,早起向东立服口人行十里久,又以浆水葱白煮稀粥,侯葱烂,入酒五合,量所饮,须啜一升许,自早至午,当利小便三四升,或大便微利,喘定肿减,隔日再服。忌盐、面、房事。

《经验方》大橘皮汤 治湿热内攻,心腹胀满;并水肿,小便不利,大便滑泄。

净陈皮(两半)  木香(二钱半)  滑石(六两)  槟榔(三钱)  茯苓(一两)  猪苓  白术  泽泻  肉桂(各半两)  甘草(二钱)

㕮咀,四钱服,水一盏,姜五片,煎六分,温服。

茯苓散 治诸般气肿。

芫花(醋拌炒)  泽泻  郁李仁  甜葶苈  防己  藁本(各三钱半)  净陈皮  白茯苓  槟榔  瞿麦(各半两)  滑石  大戟(各七钱半)

为末,二钱服,桑白皮汤空心调下,取下碧绿水如烂羊脂为度。忌盐百日。

胀满(附腹痛)

实胀者,腹中常胀,外坚内痛,按之不陷,当疏利之。虚胀者,时胀时减,虚气留滞,按之则濡,当温药和之。阳气外虚,阴气内积,故胀满。

《和剂方》谷神嘉禾散 木香调气散 沉香降气汤 木香流气饮 分心气饮渗湿汤 脾积丸 感应丸

《济生》大正气散 脾胃怯弱,风寒湿气,伤动冲和,心腹胀满,有妨饮食。

姜制厚朴  藿香  制半夏  净陈皮  白术(各一两)  甘草(炙)  槟榔  桂枝  制枳壳  干姜(炮,各半两)

㕮咀,四钱服,水盏半,姜五片,枣一个煎。温服,不拘时。

平肝饮子 治善怒不节,肝气不平,邪乘脾胃,心腹胀满,头晕呕吐,脉来浮弦。

防风  桂枝  制枳壳  赤芍  桔梗(各一两)  木香  人参  槟榔  当归(酒洗)  川芎  净陈皮  甘草(炙。各半两)

㕮咀,四钱服,水一盏,姜五片,煎服,不拘时。

紫苏子汤 治忧思过度,致伤脾胃,心腹膨胀,烦喘,肠鸣气走,漉漉有声,大小便不利,脉虚紧而涩。

紫苏子(一两)  大腹皮  草果仁  制半夏  制厚朴  木香  净陈皮  木通  白术  枳实(麸炒)  人参  甘草(炙,各半两)

㕮咀,四钱服,水一盏,姜五片,枣一个,煎服,无时。

枳实汤 治腹胀发热,大便秘结,脉洪数,此名热胀。

枳实(去瓤麸炒,半两)  姜炒厚朴(一两)  大黄(酒蒸)  甘草(炙,各三钱)  桂心(二钱半)

㕮咀,四钱服,水一盏,姜枣煎服。呕,加制半夏一分。

朴附汤 治老人中寒下虚,心腹膨胀,不喜饮食。

附子(炮)  制厚朴(各等份)

㕮咀,四钱服,水一盏,姜七片,枣二个,煎八分,温服无时。加少木香尤佳。

强中汤 治食啖生冷寒浆,伤脾胃,腹胀心痞,有妨饮食,甚则腹痛。

干姜(炮)  白术(各一两)  青皮  净陈皮  人参  附子(炮)  制厚朴  甘草(炙,各半两)  草果仁  丁香(各三两)

㕮咀,四钱服,姜五片,枣二个,水煎,温服无时。呕,加制半夏;食面胀满,加萝卜子半两。

桂香丸 治大人小儿过食杂果伤脾,令人腹胀气急。

肉桂(一两)  麝香(别研,一钱)

为末,饭丸绿豆大,大人十五丸,小儿七丸,热水送下。

《三因》大半夏汤 治肝气大盛克脾,脾不运化,结聚涎沫,闭塞脏气,胃冷中虚,遂成胀满,脉多弦迟。

制半夏  肉桂(各五两)  附子(炮)  人参  甘草(炙)  制厚朴  当归  茯苓  枳实(炒,各三两)  川椒(炒出汗,去合口者,八百粒)

㕮咀,四钱服,姜五片,枣二个,水煎,空心。

《简易》四炒丸 治气血凝滞,腹内蛊胀。

枳壳(厚而绿背者,四两,去瓤剉,分四处。一两,用苍术一两同炒黄,去苍术;一两,用萝卜子一两炒黄,去萝卜子;一两,用干漆一两炒黄,去干漆;一两,用茴香一两炒黄,去茴香。止用枳壳,为细末)

上用原炒苍卜、漆、茴,入水二碗,煎一碗,去滓,煮面糊丸梧子大,每五十丸,食后米饮下。

桃溪气宝丸 治腰胁俱病,如抱一瓮,肌肤坚硬,按之如鼓,两脚肿满,曲膝仰卧,不能屈伸,自头至膻中,瘠瘦露骨,一切气积、食积;并脚气走注,大便秘结,寒热往来,状如伤寒,并宜服之。

黑牵牛(二两)  大黄(一两半)  槟榔  制青皮(各一两)  羌活  川芎  陈皮  茴香(炒)  木香  当归(各半两)

为末,熬皂角膏,丸梧子大,每百丸,生姜灯心汤下。

《是斋》推气丸 治三焦痞塞,气不升降,胸膈胀满,大便秘涩,小便赤少。

大黄  陈皮  槟榔  枳实  黄芩  黑牵牛(生,各等份)

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五七十丸,临卧温熟水下,虚实加减。

《澹寮》三棱煎丸 治心腹坚胀,胁下紧硬,胸中痞塞,喘满短气。常服宽中顺气,消积滞,除膨胀。

三棱(生,剉,半斤,为末以酒三升,石器内熬成膏)  青皮(去白)  萝卜子(炒)  干漆(炒)  杏仁(去皮尖,炒黄)  神曲(炒,各二两)  麦糵(炒,三两)  硇砂(研飞,一两)

为末,以三棱膏丸梧子大,每二十丸,食后温米饮下。

厚朴橘皮煎 治伤冷溏泄,腹肚䐜胀,其状如覆栲栳,喘急气不得舒。

厚朴(姜炒,三两)  枳壳(麸炒)  干姜(炮)  良姜(各一两二钱)  青皮  净陈皮(各去白)  肉桂  全蝎(去尾足,量分两)

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生姜橘皮汤、紫苏汤下。

气针丸 治气滞膨胀。

全蝎(去尾足)  木香  丁香  胡椒  肉豆蔻(煨,各一两)  姜黄  青皮(去白,各二两)

为末,萝卜子炒去壳取净四两,烂研和药,用酒同姜汁各少许煮糊,丸梧子大,每五十丸,煎紫苏陈皮汤下。

治气鼓,胁下痛引及背。

青皮(去白)  川楝子(巴豆炒,去巴)  三棱  莪术(并煨)  木通(巴豆炒,去巴)  陈皮  甘草  槟榔

㕮咀,四钱服,橘皮、橘叶同煎,温服。

导气丸 治诸气痞塞不通,腹胀如鼓,大便虚秘;又治小肠及肾气尤速。

青皮(以水蛭炒赤,去蛭)  莪术(以虻虫炒,去虻)  三棱(以干漆炒,去漆)  槟榔(斑蝥炒,去蝥)  赤芍药(椒炒,去椒)  茱萸(以牵牛炒,去牛)  石菖蒲(桃仁炒,去仁)  干姜(以硇砂炒,去砂)  附子(以盐炒,去盐)  胡椒(茴香炒,去茴)

上剉,各以药炒熟去水蛭等不用,只以青皮等十件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五丸至七丸,空心紫苏汤下。

附子粳米汤 治善怒忧思,扰乱脏气,胸腹胀满,肠鸣走气,呕吐不食。

大附子(一个,虚人略炮)  制半夏  粳米(各二钱)  甘草  干姜(炮,各二钱半)

㕮咀,四钱服,枣二个,水煎,食前服。

煮附丸 治男子妇人气虚膨胀,或胸胁停痰,或滞积气,小便赤白浊。

净香附子(一斤)  老姜(不去皮,六两)  盐(三两。以上三件,安砂铫内煮三昼夜,焙干)  茯神肉  白茯苓(各四两)  大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  净北茴香(炒,各二两)

为末,陈米糊为丸梧子大,每五十丸,空心紫苏汤下。小便多,研茴香浓煎汤下。

《直指》人参芎归汤 治血胀。

当归  制半夏(各三分)  川芎(一两)  莪术  木香  缩砂仁  乌药  甘草(炙,各半两)  人参  辣桂  五灵脂(炒,各一分)

㕮咀,三钱,姜五片,枣二个,紫苏四叶煎,空心服。

积聚(附宿食)

《和剂方》丁香脾积丸 感应丸 温白丸 红丸子

《三因》肥气丸 治肝积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如龟状,久不愈,发咳逆呕,脉弦而细。

当归(头)  苍术(各一两半)  蛇含石(醋淬煅,三分)  青皮(炒,一两)  莪术  三棱  铁孕粉(各三两,与莪、棱同醋煮一伏时)

为末,醋煮糊丸,绿豆大,每四十丸,当归浸酒下。

伏梁丸 治心积,自脐至心,大如臂,久则病烦,身体髀股皆肿,环脐而痛,脉沉而芤。

茯苓  厚朴  人参  制枳壳  白术  制半夏  三棱(煨,各半两)

为末,醋煮面糊丸,梧子大,米饮下二十丸。作散,酒调亦可。

痞气丸 治脾积在胃脘,覆如盘,久则病四肢不收,黄疸少食,痛彻心背,脉浮大而长。

大乌头(炮,一个)  附子(炮,半两)  赤石脂(煅,醋淬)  川椒(炒出汗)  干姜(炮,各一两)  肉桂(半两)

为末,蜜丸梧子大,朱砂为衣,米汤下十丸。

息贲汤 治肺积在右胁,大如杯,久则病洒洒寒热,逆喘,发为肺痈,脉浮而毛。

制半夏  吴茱萸(泡)  桂心  人参  甘草(炙)  桑白皮(炙)  葶苈(各二两半)

㕮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七片,枣二个煎,空心。

奔豚汤 治肾积发于小腹,上心如豚奔上下,无时,久则喘逆,骨痿少气,脉沉而滑。

甘李根白皮(焙干)  干葛(各一两一分)  当归  川芎  白芍  甘草(炙)  黄芩(各

二两)  制半夏(四两)

㕮咀,四钱服,水盏半,煎七分服。

散聚汤 治久气积聚,状如癥瘕,随气上下发作,心腹绞痛,攻刺腰胁,小腹䐜胀,大小便不利。

制半夏  槟榔  当归(各三分)  陈皮(净)  杏仁(去皮尖,麸炒)  桂心(各二两)  茯苓  甘草(炙)  附子(炮)  川芎  制枳壳  制厚朴  吴茱萸(泡,各一两)

㕮咀,四钱服,水煎。大便不利,加大黄。

五百丸 治宿食留饮,积聚中脘,噎臭吞酸,心腹刺痛。

丁香  巴豆(去皮心膜,别研)  砂仁  胡椒  乌梅肉

上件各一百个,细末,炊饼糊丸绿豆大,每五七丸,临卧熟水下。

《简易》胜红丸 治脾积气滞,胸膈满闷,气促不安,呕吐清水,丈夫酒积,女人脾血积气,小儿食积。

陈皮  青皮  三棱  莪术(二味同醋煮)  干姜(炮)  良姜(炒,各一两)  香附子(净炒,二两)

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三十丸,姜汤下。一方加神曲、麦芽。

顺气丸 治三十六种风,七十二般气,去上热下冷,腰脚疼痛,四肢困倦,减食羸瘦,颜色赤黄,恶疮下疰,口苦无味,憎寒毛耸,癥瘕气块,男子世事断绝,女子久无子息,久患疟痢,发成劳疾,百节酸疼。自婴孩至百岁老人皆可服,疏风顺气,补精驻颜。

锦纹大黄(五两,半生用,半以湿纸煨)  车前(二两半)  白槟榔(二两)  火麻子仁(微炒赤退壳,取二两净,别研入)  川牛膝(酒浸三夕)  郁李仁(泡去皮,别研)  菟丝子(酒蒸,研焙)  山药(各二两)  山茱萸肉  防风  枳壳(麸炒)  独活(各一两)

细末,炼蜜丸梧子大,茶清粥饮下二十丸,百无所忌,空心临卧服。一月消食,二月去肠内宿滞,三月无倦少睡,四月精神强盛,五月耳目聪明,六月腰脚轻捷,一年消百病。如服药脏腑微动,以羊肚肺羹补之,详见《简易方》。

《杨氏家藏》木香槟榔煎 治脾积气块,腹胁走痛,口吐清水。

木香(一两)  槟榔(七个)  干漆(半两,炒令烟尽)  硇砂(半两,别研)  肉豆蔻(五个)  胡椒(四十九粒,炒)  肉桂(一两)

细末,入硇砂和匀,蜜丸梧子大,每七丸,橘皮汤下。

姜合丸 治中脘积聚痰气,胸膈结痞,欲成翻胃。

木香  附子(炮)  肉桂  硇砂(纸上飞过,各一两)  丁香  沉香  荜澄茄  制青皮  净陈皮(各半两)  茴香(二钱半,炒)

细末,入硇砂和匀,酒煮面糊丸,每两作二十丸,每一丸,生姜一块,剜如合子,安药在内,湿纸裹,煨令香,去纸放温,细嚼盐汤下,无时。

《济生》香棱丸 治一切积聚,破痰癖,消癥块。

木香  丁香(各半两)  三棱(酒浸一夕)  枳壳(麸炒)  莪术(细剉,一两。用巴豆三十粒去壳,同炒巴豆令黄色,去巴不用)  制青皮  川楝子肉(炒)  茴香(炒,各等份)

为末,醋煮面糊丸梧子大,朱砂为衣,每三十丸,姜盐汤或温酒下,无时。

妙应丸 治老人一切虚寒,痰癖积块,攻胀疼痛。

附子(一个七钱重,去皮脐,剜作罐子)  硇砂(三钱,用水一盏,化在瓦碗中,火上熬干秤)  木香(七钱半)  破故纸(炒)  荜茇(各一两)

上以飞过硇砂末分在附子瓮内,却用所剜附子末盖口,以水和白面裹约半指厚,慢火煨令黄熟,去面,同木香等为末,将煨过熟黄面为末,醋调煮糊,丸绿豆大,每二十丸,食后姜汤下。

磨积丸 治肠胃虚寒,气癖于肓膜之外,流于两胁,气逆喘急,久则荣卫凝滞,溃为痈脓,多致不救。

胡椒(一百五十粒)  木香(二钱半)  全蝎(去毒,十个)

细末,粟米饮丸绿豆大,每二十丸,橘皮汤下。《百一选》名塌气丸。

大七气汤 治积聚癥瘕,随气上下,心腹䐜痛,上气窒塞,小腹胀满,大小便不利。

三棱  莪术  青皮  陈皮(各去白)  藿香  桔梗  肉桂  益智仁(各一两半)  甘草(炙,三分)  净香附子(炒,一两半)

㕮咀,五钱服,水二盏,煎半,空心温服。

黑丸子 治中脘宿食不消,吞酸恶心,口吐清水,心腹刺痛,飧泄如痢。

乌梅肉(七个)  百草霜(三分)  杏仁(去皮尖,三七个,别研)  巴豆(去壳并油,二个)  制半夏(九个)  砂仁(三七个)

细末,糊丸黍米大,每二十丸,姜汤下。

如意丸 治气虚积冷停食,心下坚痞,噫气,霍乱吐泻,米谷不化,一切食癥之疾。

制枳壳  槟榔  陈皮  制半夏  莪术  三棱  干姜  黄连(各一两)  巴豆(三七粒,连壳同前药醋煮令干,去巴豆,余药并焙)

为末,糊丸绿豆大,每十丸至十五丸,茶清姜汤食后临卧服;孕妇勿服。

阿魏丸 治脾胃怯弱,过食肉面生果,停滞中焦不化,以致腹胀刺痛,呕恶不食,或利或秘。

阿魏(酒浸化)  肉桂  莪术(煨)  麦糵(炒)  神曲(炒)  制青皮  萝卜(炒)  白术  干姜(炮,各半两)  百草霜(三分)  巴豆(去壳、油,三七个)

为末,薄糊丸绿豆大,每二十丸,姜汤下,无时。面伤,面汤下;果伤,麝香汤下。

《本事》硇砂丸 治积聚痰饮,心胁引痛。

硇砂  三棱(别末)  干姜  白芷  巴豆(去油,各半两)  大黄(别末)  干漆(各一两)  木香  青皮  胡椒(各一分)  槟榔  肉豆蔻(各一个)

为末,醋二升,煮巴豆五七沸后,下三棱、大黄末,同煎三五沸,入硇砂同煎成膏,却入诸药和匀杵,丸如绿豆大,每五丸,姜汤下。

枳壳散 治五种积气,三焦痞塞,胸膈满闷,呕吐痰逆,口苦吞酸。常服顺气宽中,除痃癖,消积聚。

枳壳  三棱  陈皮  益智仁  莪术  槟榔  肉桂(各一两)  干姜  厚朴  甘草  青皮  肉豆蔻  木香(各半两)

㕮咀,三钱服,水一盏,姜枣同煎七分,热服无时。

浙方混元邓山房神效感应丸 常服消宿食,除积滞,不动脏腑。又名化铁丹

黑角沉  木香  檀香  公丁香  陈皮  青皮  黄连  砂仁  净香附子  制半夏  三棱  莪术(并煅,各一两,净为末)  肥乌梅肉(一百文重)  巴豆(三百粒,肥白者,去衣膜、心)

上瓷器盛巴豆,上以乌梅肉盖之,以陈米醋浸与梅肉平,于甑上蒸极烂,以巴豆红色为度,却擂二味极烂,次用糯米粽和前药捣千百杵,以黑色为度,众手丸如萝卜子大。每十丸,宿食,陈皮汤下;气滞,茴香汤;酒后呕吐,淡姜汤下。

心痛(附心脾疼并虫痛)

《和剂方》二陈汤 温胆汤 七气汤 沉香降气汤 理中汤 治中汤 抽刀散 苏子降气汤 苏合香丸 大沉香丸 撞气阿魏丸 神仙沉麝丸 大痛丸 鸡香散 顺气木香散 小乌陈汤 四磨汤 化气汤 蟠葱散 红丸子 二姜丸

《直指》桂枝四七汤 治风冷寒邪相搏,心腹作痛。

桂枝  白芍药  制半夏(各一两)  白茯苓  制厚朴  制枳壳  甘草(炙,各半两)  人参  紫苏(各一分)

㕮咀,四钱服,姜七片,枣二个,空心。

生地黄膏 治热气乘心作痛。

石菖蒲(一两半)  北前胡  赤茯苓(各三分)

为末,蜜一盏,生地黄汁一盏,夹研为膏,弹子大服,紫苏汤食后下。

灵砂丹 治冷气乘心作痛。

好灵砂(三分)  五灵脂(二分,精制过用。此能膨饱伤胃)

上研极细,稀糕糊丸,麻子大,每二十丸,食前石菖蒲生姜汤下。

姜桂饮 治心腹刺痛。

良姜  辣桂(等份)

为末,每三钱,新水煎服。

《济生》加味七气汤 治七气为病,心腹刺痛不可忍,时发时止,发则欲死,及外感风寒湿气作痛并治。

制半夏(三两)  桂心  玄胡索(炒去皮,各一两)  人参  甘草(炙,各半两)  乳香(三钱)

㕮咀,四钱服,水盏半,姜七片,枣一个煎,空心温服。妇人血痛,加当归煎,并可咽下《局方》九痛丸。

愈痛散 治急心痛,胃痛。

五灵脂(去砂石)  玄胡索(炒,去皮)  莪术(煨)  良姜(炒)  当归(洗,等份)

为末,二分服,热醋汤调,无时服。

芜荑散 治大人小儿蛔咬心痛,吐青黄绿水涎沫,或虫出。方见钤方心痛门化虫丸是。

《直指》用灵砂丹、金液丹治心脾疼,以硫黄、水银能杀虫也。又用槟榔、贯众各二分,石菖蒲、木香各一分,甘草炙一钱,剉三钱服,水煎,空心咽上二丹。

补脾散 治饮啖生冷果菜,寒留中焦,心脾冷痛,及霍乱吐利。

干姜(炮)  制厚朴  草果仁  砂仁  神曲(炒)  麦糵(炒)  净陈皮  良姜(炒)  甘草(炒,各等份)

细末,三钱服,热盐汤调下,无时。

《杨氏家藏》却痛散 治心气冷痛不可忍。

五灵脂(去砂)  蒲黄(炒,各一两半)  当归  肉桂  石菖蒲  木香  胡椒(各一两)  川乌(炮,七分半)

㕮咀,四钱服,水一盏,入盐、醋少许,煎服。

七气(通见诸疝门)

《和剂》养气丹 养正丹 苏合香丸 青木香丸 神保丸 撞气阿魏丸 木香分气丸 茱黄内消丸 胡芦巴丸 七气汤 三和散 木香调气散 分心气饮 沉香降气汤 苏子降气汤 秘传降气汤 盐煎散 鸡舌香散 木香顺气散 和气散 异香散 蟠葱散 五香散 木香流气饮 复元通气散 五膈宽中散 小乌沉汤

顺气沉附汤 升降诸气,暖则宣流。

大附子(一只,炮)

作二服,水一盏煎,别磨沉香,临熟时入药内,热服。

《御药院》助气丸 治三焦痞塞,胸膈满闷,气不流通,蕴结成积,痃癖气块,遂成五膈。

三棱  莪术(各二斤,炮)  白术  净青皮  净陈皮(各十五两)  槟榔  制枳壳  木香(各十两)

为末,面糊丸梧子大,每五十丸,熟水下。

木香顺气丸 治停饮积滞,调诸气不和。

京三棱(炮)  石三棱  鸡爪三棱  槟榔  木香  净陈皮  半夏(姜制)  人参  白茯苓  萝卜子(微炒,各二两)  白豆蔻仁  砂仁(各半两)  黑牵牛(微炒,头末,五两)

细末,姜汁面糊丸梧子大,每五十丸,食后姜汤下。

顺气宽中丸 治阴阳不和,三焦痞膈,气逆涩滞,中满不快,恚气奔急,肢体烦倦。

枳实(麸炒)  槟榔  三棱(煨)  莪术(煨)  麦糵(炒)  人参  桑白皮(各一两)  甘草(炙,七钱)

为末,二钱服,入盐少许,沸汤点服,无时。

分气丸 治胸膈气痞,痰实不化。

木香  净青皮  净陈皮  白豆蔻仁  砂仁  三棱  莪术(并炮)  荜澄茄  萝卜子(炒,别研)  枳实(麸炒,各一两)  黑牵牛(炒,取头末,二两)

为末,面糊丸梧子大,每五十丸,姜汤下。

导滞丸 治心腹痞满,停气刺痛,呕吐痰水,可思饮食。

黑牵牛(炒,取头末,四两)  槟榔(半)两  净青皮(二两)  木香(二钱半)  胡椒(半两)  三棱(两半)  丁皮(一两)

同牵牛末面糊丸,小豆大,每五十丸,空心姜汤下。

三和丸 治三焦不和,气不升降,胸膈痞闷,或伤生冷。

枳实(麸炒)  槟榔  制半夏(各二两)  木香  净青皮  净陈皮  赤茯苓  丁皮  萝卜子(炒)  白术(各一两半)  三棱(四两)  莪术(三两)  白豆蔻仁  沉香  肉桂  藿香(各一两)  黑牵牛(一斤,微炒,取头末,半斤)

细末,酒糊丸梧子大,每五十丸,食后姜汤下。

木香槟榔丸 疏导三焦,宽利胸膈,破痰逐饮,快气消食。

木香  槟榔  枳壳(麸炒)  杏仁(去皮尖,炒)  净青皮(各一两)  半夏曲  皂角(去白,酥炙)  郁李仁(去皮,各二两)

细末,别以皂角四两,用浆水一碗,搓揉熬膏,更入熟蜜少许,和丸梧子大,每五十丸,食后姜汤下。

紫沉通气汤 治三焦气涩,不能宣通,腹胁胀,大便秘。

紫苏叶  枳壳(麸炒)  净陈皮  槟榔  赤茯苓  甘草(炙,各一两)  沉香  木香  麦门冬(去心)  五味子  桑白皮  黄芪  干生姜  薄荷叶  荆芥穗  枳实(麸炒,各半两)

㕮咀,每半两,水盏半煎,空心温服。

沉香升气散 治一切气不升降,胁肋刺痛,胸膈痞塞。

沉香  槟榔(各二钱半)  人参(半两)  白术(一两)  乌药  麦糵  神曲(炒)  香附子(炒)  紫苏叶(各一两)  诃子(煨,去核)  大腹皮(制炒,各半两)  净陈皮  姜黄  甘草(炒,各四两)   三棱(煨)  莪术(煨)  益智炒(去壳,各二两)  厚朴(姜制,二两)

细末,二钱服,空心沸汤点下。

沉香降气汤 治三焦痞滞,气不宣畅,心腹痛满,呕吐痰沫,及五噎五膈。

沉香  木香  丁香  藿香  人参  甘草(炙)  白术(各一两)  肉豆蔻  砂仁  桂花  槟榔  净陈皮  净青皮  白豆蔻仁  白茯苓(各半两)  白檀  干姜(炮)  枳实(炒,各二两)

㕮咀,三钱服,水一盏,入盐少许煎,无时温服。

《杨氏家藏》阿魏理中丸 治一切冷气攻刺,心痛胀满, 呕逆。

阿魏(二钱半,用面二匙, 醋和作饼子,炙黄)  三棱(煨)  净青皮  净陈皮  甘草(炙)  干姜(炮)  木瓜  肉桂  白术(各一两半)

细末,面糊丸,每一两作十五丸,朱砂为衣,每服一丸,细嚼,生姜木瓜盐汤任下。如妇人血气攻刺,煎干姜当归汤下。

通气丸 治气滞胸胁,噎塞满闷,并治小肠气痛。

丁皮  黑牵牛(各五两)  三棱(炮)  莪术(炮)  青皮  陈皮  益智仁(各二两)  茴香(炒)  萝卜子(炒)  砂仁  枳壳(麸炒,各一两)

细末,面糊丸梧子大,每三十丸,萝卜汤食后下。

导气丸 宣壅导气,除胀满,利大肠。

大黄(四两,湿纸裹煨)  黑牵牛(取头末,二两)  胡椒(四十九粒)  净青皮  净陈皮  蝎梢(去毒,炒)  茴香(炒)  干姜(炮)  甘草(炙,各一两)  阿魏(半钱,用稀面少许,和作饼子干,油煎黄色)

细末,蒸木瓜搜匀,丸绿豆大,每服二十丸,温盐汤下,无时。更量虚实加减服。

消胀丸 快气宽中,除腹胀,消宿食。

木香  槟榔  黑牵牛(炒)  萝卜子(微炒,各等份)

细末,滴水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生姜萝卜汤下。

三香正气散 治阴多阳少,手足厥冷,气刺胸膈壅塞,心下坚痞,呕哕酸水。

木香  丁香(各半两)  制炒香附子(二两)  净陈皮  益智仁  甘草  砂仁  姜制厚朴(各一两半)  乌药  干姜(炮)  丁皮  莪术(炮,各一两)

细末,三钱服,水一盏,姜三片,枣一个,煎服,无时。

《简易》分心气饮 治一切气留滞胸膈,不能流畅,以致痞闷噎塞不通,大小便秘,虚药品疏快。

紫苏嫩茎叶(四两)  羌活  制半夏  肉桂  净青皮  净陈皮  大腹皮  桑白皮(炒)  木通(去节)  芍药  甘草(炙)  赤茯苓(各一两)

㕮咀,三钱服,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个,灯心十茎煎,温服。《直指》真方有制枳壳、木香、槟榔、莪术、麦门冬、桔梗、香附子、藿香各等份,无羌活、芍药。

消气散 治血气凝滞,心脾不和,腹急中满,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小便不清。

沉香  木香  人参  制半夏  净青皮  桔梗(炒,各半两)  净陈皮(一两)  木通  白茯苓  草果仁(炒)  大腹皮(洗焙)  紫苏茎叶(各三两)

㕮咀,三钱,水一盏,姜四片,枣一个煎,空心热服。

附子养气汤 大治久病方愈,上气急满,痰唾稠黏,服此壮脾养气,止呕进食。

附子(三两,炮)  人参(切片)  白术(煨)  白茯苓(各一两)  木香(半两,纸裹炮裂)

各切片,四钱服,姜七片,水一盏,枣二个,煎七分,空心服。

归气汤 治气不升降,胸膈痞满,心腹刺痛,不进饮食。

沉香  木香  丁香  白姜(炮)  川楝子肉(炒)  肉桂  净陈皮  当归  甘草(炙附子二个六钱者,炮)  砂仁  益智仁(炒)  胡芦巴(炒)  白术  舶上茴香(炒)  肉豆蔻(煨,各一两)

㕮咀,三钱服,水一盏,紫苏三叶,木瓜四片,盐少许,煎服。

养气丸 治一切气疾,调脾进食,止脾泄。

木香  丁香(各半两)  厚朴(姜制)  麦糵(炒)  白豆蔻仁  神曲(炒)  茴香(炒,各一两)  甘草(炒)  诃子(炮,去核)  干姜(炮,各半两)  净陈皮(一两)

细末,面糊丸绿豆大,每五十丸,空心人参汤下。

《百一选》五香蠲痛丸 治冷物所伤,脾胃遂成癖气,胸膈痞塞,心腹疼痛。

丁香  藿香  木香  乳香  沉香  桂心  吴茱萸  净青皮  莪术  三棱  枳实(麸炒,各一两)  硇砂(四钱)  黑牵牛(末三两)  净陈皮(一两,同巴豆五粒去皮炒黄色,去巴,取一两)

细末,面糊丸绿豆大,每三十丸,熟水下。

《直指》香橘汤 治七情所伤,中脘不快,胸胁胀满。

净香附(炒)  制半夏  橘红(各二两)  甘草(炙,三分)

㕮咀,三钱,姜五片,枣二个,煎服。

桔梗枳壳汤 治诸气痞结满闷。

制枳壳  桔梗(各二两)  甘草(炒,半两)

㕮咀,每四钱,水盏半,姜五片,煎中盏,温服。

痰气(附诸饮)

《和剂》黑锡丹 灵砂丹 青州白丸子 衣砂化痰丸 丁香半夏丸 丁香五套丸 倍术丸 温中化痰丸 枳实理中丸 苏子降气汤 俞山人降气汤 桔梗汤 二陈汤 新法半夏汤 四七汤 茯苓半夏汤

《澹寮》顺元散 治气虚痰盛,不得睡卧,气中痰厥尤宜服。

南星(一两,炮)   川乌(半两)  附子(半两)  木香(二钱半)

㕮咀,三钱服,水一盏,姜十片煎,热服。

灵砂白丸子 治元气虚弱,痰气上攻,风痰塞盛,呕吐不已。

灵砂  青州白丸子(各一两)

各研为末,和匀,生姜自然汁打秫米糊,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空心参汤或枣汤下。

暖胃丸 去虚痰,利冷饮。

硫黄(研)  白矾(各一两,同炒)  半夏(二两,姜汁炒)  丁香  茴香(炒)  木香(各一两)

细末,姜汁煮面糊丸梧子,每二十丸,空心米饮下。

《济生》导痰汤 治痰涎壅盛,或胸膈留饮,痞塞不通。

制半夏(四两)  南星(炮)  净陈皮  枳实(麸炒)  赤茯苓(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㕮咀,四钱服,水一盏,姜十片煎,食后温服。一方加青皮。

槟榔散 治胸膈停滞痰饮,腹中虚鸣,食不消化,或呕逆。

槟榔  制半夏  杏仁(去皮,炒)  桔梗(炒)  净陈皮  旋覆花  干姜(炮)  白术(各一两)  人参  甘草(炙,各半两)

㕮咀,四钱服,水一盏,姜五片煎,无时服。

枳术汤 治癖气分,心下坚硬如杯,水饮不下者。

肉桂(七钱半)   附子(炮)  净细辛  白术(各一)两  桔梗(炒)  槟榔  甘草(炙,各七钱半)  枳实(麸炒,半两)

㕮咀,四钱服,水一盏,姜七片煎,无时服。

二生汤 专治胃冷停痰。

附子(生)  半夏(生,各等份)

㕮咀,每四钱,水一盏,姜十片煎,温服。入木香尤佳。

《御药院》半夏利膈丸 治风痰壅甚,头疼目眩,咽膈不利,涕唾稠黏;并酒过停饮,呕逆恶心,胸胁引痛,腹内有声。

白术  人参  白茯苓  白矾(生)  滑石  贝母(各一两)  南星(两半,生)  白附子(二两,生)  制半夏(三两)

细末,面糊丸梧子大,每三十丸,食后姜汤下。

法制半夏 消饮化痰,壮脾顺气。

上用大个半夏,汤洗泡七遍,以浓米泔浸一日夜。每半夏一两,用白矾一两半,研细,温水化浸,半夏上留水两指许,频频搅,冬月于暖处顿放,浸五日夜。取出焙干,用铅白霜一钱,温水化,又浸一日夜,通七日尽,取出。再用浆水慢火内煮,勿令滚,候浆水极熟,取出焙干,于瓷石器内收贮;每服一二粒,食后细嚼,温姜汤下。又一法,依前制成半夏,每一两,用白矾水少许,渍半夏,细飞朱砂末淹一宿,敛干焙用,依前法。亦可用生姜自然汁渍,焙用。

《三因》十枣汤 治支饮、悬饮,咳嗽痛引胸胁,脉弦者。方见《和剂》及《活人》卷中。

大青龙汤 治溢饮,身体疼重,汗不出,拘急痛。方见《和剂》及《活人》卷中。

小青龙汤 治溢饮、支饮,倚息不得卧,及喘满者。方见《和剂》及《活人》卷中。

五苓散 治脐下有悸者,停饮癫眩,抉吐涎沫。方见《和剂》及《活人》卷中。

参苏饮 治痰饮停积胸膈,咳嗽气促,言语不相续。方见《和剂》卷中。

八味丸 治脾虚不能制肾水,多吐痰唾,而不咳者。

泽泻  茯苓  牡丹皮(各三两)  桂心  附子(炮,各一两)  山茱萸肉  山药(各四两)  熟地黄(八两)

细末,蜜丸梧子大,每五十丸,空心盐汤下。

破饮丸 治五饮停蓄胸膈,呼吸痛引两胁,胀满气促,九种心痛,腹中诸疾。

荜茇  丁香  胡椒  砂仁  乌梅肉  净青皮  巴豆(去皮)  木香  蝎梢(各等份)

上以青皮同巴豆、浆水浸一宿,次日漉出同炒,青皮焦去巴,将所浸水淹乌梅肉炊一饭久,研为膏,丸绿豆大,每十五丸,津液下或姜汤下。

控涎丹 治痰饮停积胸腹,或结为块,喘满不安,痛连胸胁,走注不定,决不可误作风痛瘫缓等证治之。

甘遂(去心)  紫大戟(去皮)  真白芥子(各等份)

为末,面糊丸梧子大,晒干,临卧姜汤或熟水下三十丸,以下利痰饮为愈。

强中丸 治胃脘虚寒,痰饮留滞,痞塞不通,气不升降。

高良姜  干姜(炮)  净陈皮  青皮(各一两)  制半夏(二两)

细末,姜自然汁煮面糊,丸梧子大,每三十丸,姜汤下。一法,前药并不炮制。

枳术汤 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名曰气分。

枳实(麸炒,一两半)  白术(三两)

㕮咀,四钱服,水一盏煎,温服,其坚即散。

《杨氏家藏》丁香茯苓汤  治脾胃虚寒,宿饮留滞,呕吐涎沫,或有酸水,不思饮食。

丁香  木香(各一两)  干姜(炮,两半)  附子(炮)  制半夏  净陈皮  肉桂(各一两)  砂仁(半两)

㕮咀,四钱服,水二盏,姜七片,枣一个煎,无时。

《简易》分涎汤  治风痰留滞胸膈,喘满恶心,涎唾不利。

净陈皮  罗参  半夏(切片,姜制)  枳实  苦梗  南星(湿纸包煨香熟,各等份)

㕮咀,三钱服,水一盏,姜十片煎,食后服。

渫白丸 治胸膈胀满,痰涎不利,头目昏眩。

南星(生)  半夏(生)  生硫黄(别研,各一两)  盆硝  玄精石(各半两)  附子(六钱重,生)

细末,入面三两令匀,水调作饼,沸汤内煮令浮,漉出为丸子大,每三十丸,姜汤食后下。

茯苓丸 治中脘留伏痰饮,臂痛难举,手足不得转移。

半夏(二两)  茯苓(一两)  枳壳(麸炒,半两)  风化朴硝(二钱半)

细末,姜汁面糊丸梧子大,每三十丸,姜汤下。风化朴硝一时未易成,但以朴硝撒在竹盘中,少时成水,置当风处即干如芒硝,刮取用即可。

《本事》化痰丸 治停痰宿饮。

半夏  人参  白茯苓  白术  桔梗(切,姜汁制,各一两)  枳实  香附子  前胡  甘草(炙,各半两)

细末,半夏姜汁煮糊,丸梧子大,每四十丸,姜汤下。

《百一选》吴仙丹 治痰饮上气,不思饮食,小便不利,头目昏眩。

白茯苓  吴茱萸(泡去沫,各等份)

细末,蜜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熟水、温酒任下。

三仙丸 治中脘气滞,胸膈烦满,痰涎不利,头目不清。

生南星(去皮)  半夏(泡七次,各五两,为末,姜自然汁和搜得所,捏作饼,摊在竹筛内,以楮叶盖之,如酱黄法,令发黄色,晒干收)  香附(炒毛尽,五两)

上用南星半夏曲二两,净香附子一两,为末,煮面糊丸梧子大,每四十丸,食后姜汤下。

破痰消饮丸 治一切停痰留饮。

净青皮  净陈皮  三棱(炮)  川姜(炮)  草果(面裹煨)  莪术(炮)  良姜(湿纸煨,各一两)  制半夏(三两)

为末,面糊丸如梧子大,阴干,每五十丸,姜汤下。

又,治痰热客上焦,多令人昏眩。

前胡  人参  紫苏子  赤茯苓(各七钱半)  净陈皮  甘草(炙)  枳壳(麸炒)  制半夏  木香(各半两)

㕮咀,三钱,水一盏,姜十片煎,热服。

星砂丸 温中消痰,暖化宿滞生冷果食。夏月可配消暑丸。

南星(洗,焙)  良姜(炒,各四两)  砂仁(一两)

细末,姜自然汁煮面糊,丸梧子大,姜汤下。又方,只用南星、砂仁二味者。

五噎五膈(附翻胃)

噎膈者,七情伤于脾胃,郁而生痰,痰与气搏,升而不降,气留咽膈,久则气体虚弱,脾胃冷绝,致成翻胃,危矣。非硇砂坠痰磨积,刚剂暖胃不可也。详见钤论。

《和剂》苏合香丸 五膈丸 阿魏丸 五膈宽中散 四七汤 二陈汤 温胆汤 七气汤 四磨汤 分心气饮 膈气散 丁沉透膈汤 谷神嘉禾散 丁香煮散

《御药院》十膈气散 治冷膈,风膈,气膈,痰膈,热膈,忧膈,悲膈,水膈,食膈,喜膈。

人参  白茯苓  肉桂  枳壳(麸炒)  甘草(炙)  神曲(炒)  麦糵(炒)  诃子(煨,去核)  白术  净陈皮  干生姜(炮)  三棱(煨)  莪术(煨,各一两)  制厚朴  槟榔(煨)  木香(各半两)

细末,二钱服,入盐一字,汤调。如脾胃不和,腹胁胀满,水一盏,姜七片,枣一个,盐少许,煎服。

通膈散 治五种膈气。

枳实(麸炒)  肉桂  甘草(炙)  陈曲(炒)  诃子肉  白术  赤茯苓  净陈皮  干姜(炮)  人参  三棱(煨)  草豆蔻仁  槟榔(半生半熟)  五味子(炒)  制厚朴  木香  半夏(汤泡洗,和生姜捣如泥,却堆在新瓦上,文武火煅令黄色)  郁李仁(汤泡去皮,熬炒黄,取净一两)

㕮咀,三钱服,水一盏,姜枣煎,盐汤点亦可。

《三因》沉香散 治五噎五膈,常服宽中进食。

白术  茯苓(各半两)  木通  当归  净陈皮  净青皮  大腹皮  大腹子  木香  芍药(各二两)  甘草(炙,一两)  白芷  紫苏叶  枳壳(麸炒,各三两)

为末,二钱服,水一盏,姜三片,枣一个煎,空心温服。

《济生》五噎散 治五噎,食不下,呕哕痰多,咽喉噎塞,胸背满痛。

人参  半夏(汤泡)  桔梗(炒)  白豆蔻仁  木香  杵头糠  白术  荜澄茄  沉香

枇杷叶(去毛)  干生姜(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㕮咀,三钱服,水一盏,姜七片,同煎,食后温服。

五膈散 治五膈气结,胸膈痞闷,痰逆恶心,不进饮食。

枳壳(麸炒)  木香  净青皮  大腹子  白术  半夏曲(炒)  丁香  南星(汤泡)  干姜(炮)  麦糵(炒)  草果仁(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㕮咀,三钱服,水一盏,姜五片煎,温服。

瓜蒌实丸 治胸痞,痛彻背胁,喘急妨闷。

瓜蒌实(别研)  枳壳(麸炒)  制半夏  桔梗(炒,各一两)

细末,姜汁糊丸梧子大,每五十丸,食后淡姜汤下。

入药灵砂 治翻胃呕吐,饮食不下。

灵砂(末一两)  丁香(末)  木香(末)  胡椒(末,各半钱)

上和匀,枣圈肉杵为丸,绿豆大,每六十粒,姜汤米饮下。

太仓丸 治脾胃虚弱,不进饮食,翻胃不食。

陈仓米(一升,用黄土炒,米熟,去土不用)  白豆蔻仁(二两)  丁香(一两)  砂仁(二两)

细末,生姜汁丸梧子大,每百丸,食后姜汤下。

《百一选》安脾散 治翻胃吐食,及饮食咽酸,日吐黄水。

高良姜(一两,以百年陈壁土和水煮干,切片)  木香  草果(面煨)  胡椒  白茯苓  白术

丁香  人参  净陈皮(各半两)  甘草(炙,一两半)

细末,二大钱服,空心米饮入盐点服,盐酒亦可。

附子黄芪草果饮 治翻胃,不进饮食。

白术  肉桂  附子(炮)  良姜  白芍药  草果(煨,去皮)  制厚朴  白茯苓  黄芪(炙,各一两)  檀香(半两)  白豆蔻(半两)  制半夏(三分)  甘草(炙,三钱)

㕮咀,四钱服,水一盏,姜五片,枣一个煎,无时服。

《方便集》香附子散 治翻胃,不纳饮食。

大附子一枚,切上小截作盖子,勿令碎,以下截剜一窍,安丁香四十九粒在内,以小盖盖之,线绊之,置砂铫内,用生姜汁浸过附子为则,慢火熬至干,取附子为末,和匀,每挑少许,掌心舌舔吃,日十数次。忌毒物、生冷。

《杨氏家藏》姜合丸 治中脘停痰,胸膈痞结,欲成翻胃。

木香  附子(炮)  肉桂  硇砂(纸上飞过,各一两)  丁香  沉香  荜澄茄  净青皮  净陈皮(各半两)  茴香(二钱半,炒)

细末,次入硇砂研匀,酒煮面糊丸,每两作二十丸,每一丸,生姜一块,剜如合子,安药在内,湿纸裹煨令香,去纸放温,细嚼,盐汤下,无时。

《本事》附子散 治翻胃。

大附子一个,置砖上,四面着火,渐渐逼热,以附子淬入姜汁中,再逼再淬,约姜汁尽半碗为止,却焙干附子作末,每二钱,水一盏,粟米同煎七分,不过三服即愈。

《直指》丁香煮散 治翻胃呕逆。

丁香  石莲肉(各十四个)  北枣(七个,切碎)  生姜(七片)  黄秫米(半合,洗)

上用水碗半,煮稀粥,去药食粥。

《经验》夺命回生散 治五噎五膈,翻胃呕吐不食,服此药多有神效,不可轻视。

拣丁香  川芎  白姜(洗泡)  神曲  木香  肉桂  罗参(各半两)  大草果(二个,炮,取仁)  诃子(七枚,取肉)  砂仁(二十一粒)  莪术(炮,七钱半)  粉草(炙,七钱半)   巴豆(十四粒,去壳心膜,不去油,冷水浸一宿,别研为膏,留钵中)

以前十二味,日晒为末,入上钵内,和匀巴豆膏,再筛过,入瓦盒内,以油纸盖盒口,却用黄蜡和松脂熔,如法封固,每以十二月上辰日,或初八黄道生炁天月二德日,至诚修合于高爽地上,埋土中三尺,至次年六月中伏节,择吉日清明时取出,向当风处摊去湿气,以不漏瓦瓶收贮密封。壮实人每服用半钱,临卧睡沸汤调半盏,顿服,仰卧片时,徐以温白粥压下;虚羸弱,只服一字,二三服即能进食,止呕吐。徐以宽中散、丁沉透膈汤、橘皮煎丸、厚朴煎丸等兼进,佐助胃气。忌生冷、鱼腥、黏腻并硬物。一两月,则全可安。妇人不可服。

《经验》附子丁香散 治翻胃吐逆,脏腑泄泻等疾。

附子(一两,炮)  丁香  白术  干姜(炮)  肉豆蔻(煨,各半两)  甘草(三钱)

粗末,三钱服,水一盏,姜五片煎,空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