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风 身体历节 走疰疼痛 风疹瘙痒
川芎散 妇人血风,身体骨节疼痛,心膈壅滞减食。
川芎(一两) 赤茯苓 赤芍 酸枣仁(炒) 桂心 当归 木香 牛膝(各三分) 羌活 制枳壳 甘草(各半两)
粗末,每三钱,水一盏,姜三片煎,热服无时。
羚角散 治血风身体疼痛,手足无力,心神壅闷。
羚羊角(屑) 酸枣仁(炒) 生干地黄 槟榔(各一两) 五加皮 防风 赤芍 当归 骨碎补(炒去毛) 海桐皮 川芎(各三分) 甘草(半两)
为末,每二钱,温酒调。
当归没药丸 妇人血风血气,腹胁刺痛,筋挛骨痹,手足麻木,皮肤瘙痒。
当归 五灵脂(炒,各一两) 没药(半两)
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三十丸,姜汤空心下。
虎骨散 治血风走疰疼痛,丈夫筋骨疼,及打扑伤损,疼痛甚者。
虎骨(酥炙) 败龟(醋炙) 当归 桂心 地龙(洗土) 牛膝 漏芦 威灵仙 玄胡索 自然铜(制)
等份为末,每二钱,热酒调下,日一服。
四生丸 治血风骨节疼痛,臂痛不可举,行履不得,浑身麻痹。
僵蚕(炒) 地龙(去土) 白附子(生) 五灵脂 草乌(去皮尖,各等份)
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二十丸,茶酒任下。作末,酒调半钱亦可。
芍药知母汤 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桂心 知母 防风(各四两) 芍药 甘草 麻黄(去节,炮,各三两) 附子(炮,三两)
㕮咀,每四钱,水盏半,姜五片煎,空心。一方有白术、川芎、杏仁、半夏。
附子八物汤 治风历节,四肢疼痛如槌锻。
独活寄生汤 最治历节风,近人用之甚效。
小续命汤 大治白虎历节,痛不可忍。三方见前。
血风瘙痒
《大全方》论:《局方》治妇人血风攻疰,遍身疹痒,或赤肿瘾疹,五心烦热,与人参荆芥散,消风散,四物汤加荆芥,或人参当归散,或逍遥散,兼服导赤散。如不通者,食后服皂角丸气虚、老人不可久服。如服皂角丸不退者,此凝滞热甚者,先服青木香丸三两服,以开气道,却服前药即效。
何首乌散 妇人血风皮肤瘙痒,心神烦闷,及血风游走不定。
何首乌 防风 白蒺藜 枳壳 天麻 僵蚕 胡麻 茺蔚子 蔓荆子(各等份)
细末,每二钱,茵陈汤调下,无时。
黑附子酒 治痛风,妇人血风瘙痒。
大生附子(不去皮,重一两一只) 皂角刺(二十一个) 黑豆(一合)
三味细锉,分作二处,好酒入药慢火燀干,取半合,作一处,密封罐经二宿,每服一钱。
一方,治女人风痒瘾疹不止。
苍耳花、叶、子,细末,用豆淋酒调下二钱。
一方,治皮肤有风热,遍身瘾疹方。
牛蒡子(水煮,一两,净晒干,炒令香) 浮萍(蒸过焙干,等份)
细末,每二钱,薄荷汤调下。
一方,治风气客于皮肤,搔之不已。
蝉蜕(洗) 大叶薄荷(等份)
为末,温酒调。
又方,治同上。
蜂房(洗,蜜炙焦) 蛇蜕(洗,炙焦,等份)
为末,温酒调一钱。
虚风头目眩晕及心眩
《大全方》养正丹 治妇人虚风头旋,吐涎不已。能升降阴阳,补接真气,非但头旋。方见前和剂方中。又云:风邪入脑系目,目眩不止,甚者变成癫疾,痰所为也。
《本事方》钩藤散 治肝厥头晕,清头目。方见前一卷头痛门。
《素问》云:头痛癫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徇蒙招摇,目瞑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在肝。下虚者,肾虚也,故肾厥则头痛。上虚者,肝虚也,故肝虚则头晕。徇蒙者,如以物蒙其首,招摇不定。目眩耳聋,皆晕之状,故肝厥头晕,肾厥头痛,不同也。
蔓荆子散 治妇人风眩,头目昏闷烦疼,言语謇涩,痰逆不下饮食。
蔓荆子 防风 羌活 川茸 羚羊角(屑) 枳壳 前胡 石膏 赤茯苓 麻黄(去根节) 荆芥穗(各三分) 细辛 菊花 白芷 藁本 旋覆花 甘草(各半两)
粗末,每四钱,姜三片,水煎,温服,无时。
四神散 治妇人血风,眩晕头痛。
菊花 当归 旋覆花 荆芥穗(各等份)
细末,每一钱,葱白三寸,茶末一钱,煎服,良久,去枕仰卧少时。
川芎散 治风眩头晕。
小川芎 山药 茯神 菊花(野菊不用) 人参(各半两) 山茱萸(一两)
细末,无时,酒调二钱。
血风头痛 项筋强痛
芎归散 妇人头痛,由血虚肝有风邪袭之,此方效而捷。
川芎(一两) 当归(三分) 羌活 旋覆花 细辛 蔓荆子 防风 石膏 藁本 荆芥穗 半夏曲 干地黄 甘草(各半两)
㕮咀,姜煎温服。
七生丸 治男子妇人八般头风,一切头痛,痰厥肾厥饮厥,伤风伤寒,头痛不可忍。
川乌 草乌 南星(并生用,去皮) 半夏(洗) 川芎 石膏 白芷(并生用,等份)
细末,研韭菜自然汁丸梧子大,每七丸,加至十丸,嚼生葱,茶送下。一方,头痛如破,诸药不效,加北细辛等份,全蝎减半,为丸,服二十粒愈。
大芎辛汤 治状如前。但发热者不可服;中脘素有寒,不用茶芽煎。
玉真丸 治肾厥头痛,脉弦而坚。二方并见前一卷头痛门。
《局方》如圣饼 加细辛如半夏数自合,见效甚速。
白附子散 治头痛连齿,时发时止,连年不已,由风邪入于脑齿,名厥逆头痛。
麻黄(不去节) 乌头(炮去皮) 南星(炮,各半两) 白附子(炮,一两) 全蝎(炒,五枚) 辰砂(研,一分) 麝香(研,一钱) 白姜(炮,一分)
细末,酒调一字,服讫,去枕卧少许。
追风散 治年深日久偏正头痛。又肝虚血弱风毒上攻,头目痛眩,心烦骨酸,鼻塞项强,皮肤瘙痒,一切头风,妇人血风,头目昏痛,新产血虚。
川乌(炮) 防风 石膏(煅) 川芎 甘草(炙) 荆芥穗 僵蚕(炒,各一两) 南星(炮) 羌活 天麻 地龙 白附子(炮) 全蝎 白芷(各半两) 草乌(炮) 没药 乳香(并各研) 雄黄(研,各一分)
细末,每半钱,入好茶同调,食后临卧常服。消风化痰,清头目。
蝎附散 一切风邪头痛夹脑,痰涎呕逆,口吐清水,暗风旋晕眼花,牙紧口歪目昏,头项拘急,肩背引疼,四肢麻木,及暴感风邪头痛,远年头风。
白附子(炮) 川乌(炮) 麻黄(去节) 僵蚕(炒) 南星 防风(各三钱) 雄黄 朱砂 全蝎(各钱半) 白芷 藁本(各半两)
孕妇不可服。
细末,每半钱,葱茶调,嚼如圣饼。一方有川芎、细辛、旋覆花、乳香、麝香,亦妙。
都梁丸 治风吹项背,头目昏疼,妇人产前伤风头痛。方见钤方头痛门。
木瓜煎 治证同上。
木瓜(二个,取盖去瓤) 没药(二两,研) 乳香(一分,研)
上二味,入木瓜内盖定缚住,饭上蒸三四次,烂研成膏,每用三匙,生地黄汁半盏,无灰酒二盏,热暖化膏子服。有患此,自午后发,黄昏时定,余谓此患必先从足起,经言十二经络各有筋,惟足下少阴之筋自足至项。大抵筋者,肝之合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又曰阳中之阴,肺也,自离至兑,阴旺阳弱之时。故灵宝毕法云:离至乾,肾气绝而肝气弱,肝肾二脏受阴气,故发于此时。余授此方,三服而愈。
腰痛 腰脚疼痛
夫肾主于腰,女人肾脏系于胞络。肾虚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皆致腰痛。如风腰痛,宜小续命汤加桃仁、杜仲煎。脾胃气蔽及寒湿腰痛,宜五积散加桃仁煎。如虚损及五种腰痛,青娥丸、神应丸。气滞腰痛,如神保丸,黑牵牛、茴香、橘核,必有功也。
《大全》独活寄生汤 治腰痛,卧湿当风所得,腰痛拘挛,脚膝重痹。《肘后》有附子一个,无寄生、人参、当归、甘草。近人以治历节风、脚气、流注亦效。
如神汤 治男子妇人腰痛。一方无当归,有杜仲。以上七方并见前三卷腰痛门。
酸枣仁散 治妇人血气风虚,腰脚疼痛,头目昏闷,减食无力。
酸枣仁(炒) 牛膝 当归(各三分) 羌活 川芎 桂心 防风 木香 海桐皮 杜仲 附子(炮) 萆薢 续断 粉草(各半两)
㕮咀,每四钱,姜三片,水煎温服。
骨碎补散 治证同上,及腹胁拘急,四肢节不持。
骨碎补(炒) 萆薢 牛膝 桃仁 海桐皮 当归 桂心 槟榔(各一两) 赤芍 附子 川芎(各三分) 枳壳(半两)
粗末,每三钱,姜三片,枣一个,水煎,空心热服。
脚气(详见钤方脚气门)
《圣惠方》论:妇人脚气与丈夫不同,男子肾脏虚弱,风湿所乘;女子则胞络气虚,风毒所搏。是以胞络属于肾也,肾主于腰脚。又肝、脾、肾三脏,经络起于十足趾,若脏腑虚损,风先客于脚,从下而上动于气,故名脚气。由当风坐湿,或产后劳损,或恚怒伤肝,心气滞,致令月候不通。或肌肉不仁,筋骨掣痛,五缓六急,或冷疼肿满,两脚痹弱,举体转筋,目眩心烦,见食即呕,精神昏闷,肢节烦疼,小便赤黄,大便秘涩,皆其证也。但妇人以其气血不调,怀胎难产,崩伤之异,此褚澄疗寡妇师尼与妻妾殊别,即其义也。
《大全方》取用槟苏散。有冷有热,加减小续命汤。大便秘者,脾约丸、三合散主之。有脚气冲心烦闷,大烦躁者,用紫雪。若无以目合,薄荷煎冷水调服极妙。
牛膝散 治脚气浮肿,心神烦闷,月候不通。
牛膝 羚羊角 槟榔 大黄(炒) 芒硝(各一两) 防己 桂心 牡丹皮 赤芍 甘草(各三分) 桃仁(五十粒,制)
粗末,每三钱,水煎温服,利下恶物,要看强弱。
大腹皮散 治风毒脚气,肢节烦疼,心神壅闷。
大腹皮 紫苏 木通 桑白皮 羌活 荆芥 赤芍 青皮 木瓜 独活(各一两) 枳壳(二两)
㕮咀,每四钱,姜五片,葱白七寸,水煎,空心温服。
半夏散 妇人脚气,心腹胀满,饮食不下,呕逆不止。
半夏 陈皮 木通 人参 大腹皮 桂心(各三分) 槟榔(一两) 赤茯苓 紫苏(各一两半)
㕮咀,每四钱,姜三片,水煎温服。
紫苏散 妇人风毒脚气,腹内壅塞,痰恶不食,脚重虚肿。
紫苏茎叶 木通 桑白皮 茴香根(各一两) 枳壳(二两) 羌活 独活 荆芥穗 木瓜 青皮 甘草(各半两) 大腹子(十枚)
㕮咀,每三钱,姜三片,葱白一茎,水煎温服。
桑白皮散 妇人脚气,盛发浮肿,小便赤涩,腹胁胀满气急,坐卧不得。
桑白皮 郁李仁(各一两) 赤茯苓(二两) 木香 防己 大腹皮(各半两) 紫苏子 木通 槟榔 青皮(各三分)
㕮咀,三钱,姜三片,水煎温服。
薏苡仁散 妇人脚气缓弱,及顽痹肿满,心下急,大便涩。
苡仁 防风 猪苓 川芎 防己 槟榔 郁李仁 大麻子仁(各一两) 桑白皮(二两) 枳实(三分) 甘草(半两) 羚羊角(屑,一两)
㕮咀,每三钱,水煎温服。
四白散 男子妇人血虚发热,夜多盗汗,不进饮食,羸瘦骨立,拘挛脚痛不能行。
黄芪 厚朴 益智仁 藿香 白术 扁豆 陈皮(各一两) 半夏 白茯苓 人参 白豆蔻仁 天台乌药 甘草(各半两) 京芍药(一两半) 檀香 沉香(各一分)
细末,每三钱,姜三片,枣一个,水煎温服。诸症已退,只脚挛痛不能行,以苍术丸服。
苍术丸 大治干湿脚气,筋脉拘挛疼痛不能行,兼补下部,调脾生血。忌血与蒜。
乳香 没药(各二钱,别研) 川牛膝 青盐(各半两,研) 熟艾(四钱) 川乌(三钱) 全蝎(一钱,炒)
上除研药,为细末,入研药令匀,以大木瓜一个,切一头留盖去瓤,入上药末木瓜内,以盖签定,安木瓜于黑豆中蒸令极烂,取出去皮,连药研成膏,却入生苍术末,拌令得所,丸如梧子大,每五十丸,空心木瓜汤或盐酒任下。
劳瘵 骨蒸 五心烦热 血风劳气
劳瘵证治,男子妇人相似,其论十一卷中详矣。而劳病,五行相克而生,内传毒气,周遍五脏,以至于死,复易一人,故曰传尸,亦名转注。以其初得,半卧半起,名曰殗殜。气急嗽者,名曰肺痿。骨髓中热,名曰骨蒸。内传五脏,名曰伏连。诸证不同,其根多有虫食其心肺。用药下虫,见虫色白者,病必可治。治法去热安嗽,养脾土以生肺金,此上治也。灼艾去虫,此为巧治。
《大全》用《三因》五枝取痨虫。方见钤方劳瘵门。
温金散 治劳嗽。
甘草 黄芩 桑白皮 防风(各一两) 杏仁(二十七个,制) 人参 茯神(各半两) 麦门冬(一分)
上前五味,以米泔浸一宿,晒干,次入人参、茯神、麦门冬三味,同为细末,每二钱,水一盏,蜡一豆大,煎八分,食后温服。
防风汤 治劳气,食后身疼倦,夜间盗汗,此失血荣卫损也。
黄芪(一两) 白芍 防风(各三分) 甘草(半两) 当归 生干地黄(各三分)
㕮咀,每三钱,姜三片,枣一个,水煎,空心温服。
鸡苏丸 治虚热,昏冒倦怠,下虚上壅,嗽血衄血。
鸡苏叶(半斤) 黄芪(半两) 甘草 川芎(各一分) 防风(一两) 苦桔梗(半两) 荆芥穗(一两) 菊花(一分) 真脑子(半钱重) 生干地黄(半两)
细末,蜜丸弹大,每一丸,麦门冬去心煎汤嚼下。肺损吐血,痰喘寒热,小便赤涩,加车前子一分,每一丸,桑枝锉炒煎汤下。
一方,治心胸积气作胸痹,引两胁痛,昏闷不收,音声不清,虚热上壅作鼻衄。
桑白皮(三分) 枳壳 木通 子芩 生干地黄 白芍 甘草(各半两)
粗末,每三钱,水煎,食后温服。
一方,治伏瘀血在心肺,时作衄,心胸彻背痛。
白芍 牡丹皮(各一两) 生犀(屑,半两) 生地黄(三两,别槌入)
㕮咀,每半两,水煎温服。
一方,调荣卫,消瘀血,出声音,治痰嗽。
当归 牡丹皮 白芍 子芩 木通 麦门冬 甘草 细辛(各半两) 生干地黄(一两)
㕮咀,每三钱,姜三片。水煎温服。
瓜蒌汤 治胸痹。
枳壳(四个) 厚朴 薤白(各一两) 瓜蒌(一个) 桂枝(一两。有热,除此一味)
㕮咀,水煎温服。
子芩散 凉心肺,解劳除热,使荣卫顺,血不绝。
黄芪(一两) 白芍 子芩 人参 白茯 麦门冬 苦梗 生干地黄(各半两)
粗末,以竹叶一握,小麦七十粒,姜三片,水三盏,煎一半,入药三钱煎,温服。
一方,治积气坚硬,作气噎,胸胁引背痛。
白芍(一两半) 鳖甲(醋炙) 制枳壳 北柴胡(各一两) 甘草 赤茯苓(各半两)
㕮咀,每三钱,姜三片,枣一个,水煎温服。
一方,出声音。
诃子(炮肉) 木通(各一两) 甘草(半两)
㕮咀,水三升,煎至升半,入生地黄一合,再煎数沸,放温分六服,食后,日作半料。
一方,咽喉痛。
百药煎(去黑皮) 硼砂 甘草 生白矾(等份)
四味为末,每一钱,食后米饮调,细细呷咽。
河车丸 治瘵疾劳嗽,虚损骨蒸等疾。
河车(一枚,初生男子者良,长流水中洗尽血,熟煮,擘细小片,焙干,尽一日内研) 白茯苓(半两) 拣参(一两) 山药(二两)
嗽甚者五味子汤下。
细末,面糊丸梧子大,麝香末为衣,每三五十丸,温酒盐汤空心下。
一方,治肌瘦咯血,肺痿等疾。
蛤蚧(一双全者,酒浸一宿,酥炙) 知母 贝母(去心) 人参 甘草 杏仁(制炒) 枇杷叶(去毛,炒) 鹿角胶(炒,各一两)
取净称,为末,每三钱,水一盏,入桑白皮,温服。
补肺汤 治劳嗽。
桑白皮 熟地黄(各二两) 人参 紫菀 黄芪 五味子(各一两)
细末,每二钱,水一盏,入蜜少许,食后温服。
又,四君子汤加秦艽、黄蜡煎服尤妙。
以上诸方,辰阳李倅传,屡救人甚效。服药止可食淡煮猪蹄肉,仍须煮熟肉去原汁,再以白汤熟煮,仍忌房劳、生冷、鱼腥、咸腌藏等。修合煎药,忌生人男女猫犬鸡畜见。仍不令病人知药味,大有效。
猪肚丸 治骨蒸劳,唇颊赤,气粗口干,壮热,虚汗,大肠秘涩,小便赤黄,减食。
青蒿 鳖甲(醋炙) 北柴胡 木香 生干地黄(各一两) 青皮(半两) 宣连(二两)
为末,以猪肚一个洗净,入药在内缚定,蒸令极软,研如泥,为丸如绿豆大,汤下十五丸,空心日三服。忌湿面毒物。
麦煎散 治少男室女骨蒸,妇人血风攻疰,四肢心胸烦壅。
赤茯苓 当归 干漆(生) 鳖甲(醋炙) 常山 大黄(煨) 北柴胡 白术 石膏 生干地黄(各一两) 甘草(半两)
细末,每二钱,水一盏,小麦五十粒煎,食后、临卧温服。有虚汗,加麻黄根一两。东坡云:在黄州疗骨蒸黄瘦,口臭,肌热盗汗极效,宝此方如稀世之珍。
地黄煎丸 解劳生肌进食,活血养心。
生地黄汁 杏仁汁 生姜汁 藕汁(各五升) 薄荷汁 鹅梨汁(一升) 法酒(二升) 沙蜜(四升)
上慢火熬成膏,入后药。
北柴胡(三两) 木香 人参 茯苓 山药 柏子仁(去皮,炒研) 远志肉 枳实(制炒) 白术(各一两) 秦艽 苦梗(各二两) 麝香(半两,研) 熟地黄(酒洗焙,四两)
为末,以前膏子丸梧子大,食后甘草汤下二十丸。
石膏散 女人骨蒸,外寒内热,附骨蒸盛之时,四肢微瘦,足肤肿者,病在脏腑中。
真石膏(不以多少,研极细)
上新汲水和服方寸匕,取身无热为度。
青蒿散 治男子妇人肢体倦疼,虚劳寒热。
青蒿八九月间成实时采,去枝梗,以蒿用童子小便浸三日,晒干为末,每二钱,乌梅一个,煎七分,温服。
青蒿鳖甲煎丸 治骨蒸劳,退热解肌进食。
九肋鳖甲(一个) 北柴胡(二两) 甘草 杏仁 桔梗 当归 人参 地骨皮 赤芍(各一两) 胡黄连 宣连(各一分) 官桂 木香(各半两) 麝香(一字) 酥 蜜(各三两)
上同作末,用青蒿一斤,童便五升,好酒一升,熬青蒿汁约二升,摝去青蒿不用,入酥、蜜再熬成膏,冷后入药末,和丸梧子大,每十五丸,温酒下,米饮亦可,日三服。如秋后合时,更入桃柳枝七茎。此药甚妙,即《局方》人参鳖甲丸。
《局方》逍遥散 治血虚五心烦热,发热盗汗如疟,月水不调,渐成骨蒸。方见和剂。
牡丹皮散 资血汤 血虚血热成骨蒸,见前经闭不行门。
《澹寮》茯苓补心汤 去血过多,虚劳发热。方见钤方中□□门。
枳壳散 经候不调,烦热盗汗,肌瘁胸满如瘵。
枳壳(制,二两) 半夏 赤芍(各一两) 柴胡 黄芩(各两半)
细末,每二钱,姜一块擘破,枣二个煎,温服。
人参荆芥散 治血风劳气,身体疼痛,头目昏涩,心忪烦倦,寒热盗汗,颊赤口干,痰嗽胸满,月水不调,脐腹㽲痛,痃癖块硬,呕逆阻食,或因产失理,淹延着床。
荆芥穗 人参 桂心 生干地黄 北柴胡 鳖甲(制) 酸枣仁(炒) 制枳壳 羚羊角(屑) 白术(各三分) 川芎 当归 防风 甘草(各半两)
粗末,每三钱,水盏半,姜三片,热服,无时。一切风虚劳冷宿疾。孕妇休服。
鳖甲丸 治证同上。
鳖甲 紫菀 桂心 川芎 防风 牛膝 当归 秦艽 人参 桃仁 琥珀(各一两) 麝香(一分) 黄芪 赤芍 虻虫 水蛭(各制) 鬼箭羽 白术 羌活(各三分) 熟地黄(两半)
细末,蜜丸梧子大,空心温酒下三十丸。
香甲散 治证同上,风虚劳冷宜服。
木香 干姜(各三分) 鳖甲(制,二两) 牡丹皮 赤芍 净陈皮 桂心 人参 茯苓 熟地黄 秦艽 柴胡 白术(炒) 当归(炒) 附子(炮,各一两) 甘草(半两)
粗末,每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二枚煎,热服。如烦渴心躁,入乌梅二两,同杵为末。
地黄煎 治血风劳,心忪发热不退。
生干地黄 熟地黄
二味等份为末,姜自然汁打糊丸梧子大,每三十丸,地黄汤或茶酒醋汤下,食后服。觉脏腑虚冷,早间空心先服八味丸一服。此方不可以地黄性冷,沮洳坏脾。大抵阴虚则发热,盖地黄能补阴精血也。
如圣散 治妇人血气不足,易感寒暑,月水不调,久而心虚,状若心劳,四肢无力,盗汗易惊, 烦热不宁,头昏胸满,或产前产后受病并治。
北柴胡 白茯苓 甘草 熟地黄 人参 当归(各一两) 鳖甲 胡黄连 沉香 知母(各半两) 桑寄生 干葛(各三分)
细末,每二钱,水一盏,乌梅一个,枣二个,麦门冬数粒煎,无时服。
油煎散 治血虚寒热,四肢酸倦无力,瘦瘁阻食。
川乌 海桐皮 地骨皮 五加皮 桂心 牡丹皮 净陈皮 白芍 川芎 当归 乌药 白芷 莪术
为末,每二钱,水二盏,入生麻油三四点煎,温服,无时。
大效油煎散 治血风劳攻疰,四肢腰背疼痛,呕逆醋心,羸瘦阻食,萎黄,手足麻痹,血海冷败。
五加皮 川乌(炮) 芍药 海桐皮 牡丹皮(各一两) 桂心 干姜 川芎(各半两)
细末,每二钱,水一盏,油浸钱一文同煎,温服。常服以油浸二钱,煎药时不可搅,吃药时不可吹。
《局方》亦有油煎散,及前四白散子,亦妙。
马鞭草散 治血风攻透,肢体疼痛,或觉瘙痒,作寒热。有孕勿服。
马鞭草(去粗梗) 荆芥穗 北柴胡 乌梅肉(各二两) 枳壳 白术 羌活 白芍(各一两) 天台乌药 秦艽 麻黄(各两半) 木香(半两) 当归 川乌(炮) 甘草(各一两)
细末,每二钱,姜二片,枣一个,葱白二寸,水煎七分,临卧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