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阁校理判登闻检院上
护军赐绯鱼袋臣林亿等校正
孔穴主对法
论曰:凡云孔穴主对者,穴名在上,病状在下。或一病有数十穴,或数病共一穴,皆临时斟酌作法用之。其有须针者,即针刺以补泻之;不宜针者,直尔灸之。然灸之大法,但其孔穴与针无忌,即下白针①若温针②讫,乃灸之,此为良医。其脚气一病,最宜针之。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不药③,药不针灸,尤非良医也。但恨下里间知针者鲜耳,所以学者深须解用针,燔针④白针,皆须妙解,知针知药,固是良医。
① 白针 指单纯针刺,不用温针等其他辅助方法。按“白”,空白。《新唐书•苗晋卿传》:“爽持纸终日,笔不下,人谓之曳白。”
② 温针 即温针灸,亦称针柄灸。指针刺后以艾绒裹于针尾,点燃加温。
③ 针灸不药 “不”原作“而”,据宋本《考异》改。
④ 燔(fán 凡)针 即火针。《灵枢经•官针》:“九曰焠刺……刺燔针则取痹也。”
头面第一项 目 鼻 耳 口 舌 齿 咽喉附
心腹第二胸胁 胀满 大小便 泄利 消渴 水肿 不能食 呕吐 吐血 咳逆上气 奔豚附
四肢第三手 臂肘 肩背 腰脊 脚 膝附
风痹第四癫痫 尸厥 中恶 尸注附
热病第五黄疸 霍乱 疟附
瘿瘤第六痔漏疝 阴病附
杂病第七
妇人病第八小儿附
头面第一项 目 鼻 耳 口 舌 齿 咽喉附①
① 项目……咽喉附 原无,据本书目录补。
头病
神庭 水沟 主寒热头痛喘渴,目不可视。
头维 大陵 主头痛如破,目痛如脱。《甲乙》云:喘逆烦懑,呕吐流汗,难言。
昆仑 解溪② 曲泉 飞扬 前谷 少泽 通里 主头眩痛。
② 解溪 原缺,据孙本、元本、道藏本、四库本补。
窍阴 强间 主头痛如锥刺,不可以动。
脑户 通天 脑空 主头重痛。
消泺 主寒热痹,头痛。
攒竹 承光 肾俞 丝竹空 瘛脉③ 和窌 主风头痛。
③ 瘛脉 原缺,据元本、道藏本、四库本补。
神庭 主风头眩,善呕,烦懑。
上星 主风头眩,颜清。
囟会 主风头眩,头痛颜清。
上星 主风头引颔痛。
天牖 风门 昆仑 关元 关冲 主风眩头痛。
瘛脉 主风头耳后痛。
合谷 五处 主风头热。
前顶 后顶 颔厌 主风眩偏头痛。
玉枕④ 主头半寒痛。《甲乙》云:头眩目痛头半寒。
④ 玉枕 原作“王枕”,据道藏本、四库本、《针灸甲乙经》卷三及本节后文改。
天柱 陶道 大杼一作本神 孔最 后溪 主头痛。
目窗 中渚 完骨 命门 丰隆 太白 外丘 通谷 京骨 临泣 小海⑤ 承筋 阳陵泉 主头痛寒热,汗出,不恶寒。
⑤ 小海 经穴名,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踝之间凹陷中。主治头痛,耳鸣,癫痫,肘臂痛等。
项病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完骨 昆仑 小海 攒竹 主项强急痛,不可以顾。消泺 本神 通天 强间 风府门 天柱 风池 龈交 天冲 陶道 外丘 通谷 玉枕 主项如拔,不可左右顾。
天容 前谷 角孙 腕骨 支正 主颈肿项痛不可顾。
天容 主颈项痈,不能言。
飞阳 涌泉 颔厌 后顶 主颈项疼,历节汗出。
角孙 主颈颔柱满①。
① 柱满 阻塞,肿胀(或胀满)。按“柱”,阻塞。《玉篇•木部》:“柱,塞也。”
面病
攒竹 龈交 玉枕 主面赤,颊中痛。
巨窌 主面恶风寒,颊肿痛。
上星 囟会 前顶 脑户 风池 主面赤肿。
天突 天窗 主面皮热。
肾俞 内关 主面赤热。
行间 主面苍黑。
太冲② 主面尘黑。
② 太冲 “太”原作“大”,据《针灸甲乙经》卷三改。凡本书中“大冲”均据此改为“太冲”。
天窗 主颊肿痛。
中渚 主颞颥痛,颔颅热痛,面赤。
悬厘③ 主面皮赤痛。
③ 悬厘 “悬”原作“县”,据道藏本、四库本、《针灸甲乙经》卷二改。按“悬厘”,经穴名,属足少阳胆经。位于鬓角之下际,当头维穴与曲鬓穴间,沿鬓发弧形连线的下二分之一中点处。主治偏头痛,耳鸣等。
目病
大敦 主目不欲视,太息。
大都 主目眩。
承浆 前顶 天柱 脑空 目窗 主目眩瞑。
天柱 陶道 昆仑 主目眩,又目不明,目如脱。
肾俞 内关 心俞 复留 大泉① 腕骨 中渚 攒竹 精明 百会 委中 昆仑 天柱 本神 大杼 颔厌 通谷 曲泉 后顶 丝竹空 胃俞 主目不明,恶风寒。
① 大泉 经穴名,即“太渊”。
阳白 主目瞳子痛痒,远视,昏夜无所见。
掖门 前谷 后溪 腕骨 神庭 百会 天柱 风池 天牖心俞 主目泣出。
至阴 主目翳。
丘墟 主视不精了,目翳,瞳子不见。
后溪 主毗烂有翳。
前谷 京骨 主目中白翳。
京骨 主目反白,白翳从内眦始。
精明 龈交 承泣 四白 风池 巨窌 瞳子窌 上星 肝俞 主目泪出,多眵,内眦赤,痛痒,生白肤翳。
天牖 主目不明,耳不聪。
照海 主目痛,视如见星。
肝俞 主热病瘥后食五辛多,患眼暗如雀目。
阳白 上星 本神 大都 曲泉 侠溪 三间 前谷 攒竹 玉枕 主目系急,目上插。
丝竹空 前顶 主目上插,憎风寒②。
② 憎风寒 “憎”原作“增”,今改。按“增”,通“憎”。《墨子•非命下》:“我闻有夏人矫天命,于下帝式是增,用爽厥师。”孙诒让闲诂引江声云:“增,当读为憎。”
承泣 主目动,与项口相引。《甲乙》云:目不明泪出,目眩瞢,瞳子痒,远视,昏夜无见。目动,与项口参相引,㖞僻,口不能言。
申脉 主目反上视,若赤痛从内眦始。
三间 前谷 主目急痛。
太冲 主下眦痛。
阳谷 太冲 昆仑 主目急痛赤肿。
曲泉 主目赤肿痛。
束骨 主眦烂赤。
阳溪 阳谷 主目痛赤。
商阳 巨窌 上关 承光 童子窌 络却 主青盲无所见。颧窌 内关 主目赤黄。
掖门 主目涩暴变。
期门 主目青而呕。
二间 主目眦伤。
风池 脑户 玉枕 风府 上星 主目痛不能视。先取,后取天牖、风池。
大泉 主目中白睛青。
侠溪 主外眦赤痛,逆寒泣出,目痒。
鼻病
神庭 攒竹 迎香 风门 合谷 至阴 通谷 主鼻鼽清涕出。
曲差 上星 迎春 素窌 水沟 龈交 通天 禾窌 风府 主鼻窒,喘息不利,鼻㖞僻多涕,鼽衄有疮。
水沟 天牖 主鼻不收涕,不知香臭。《甲乙》云:鼻鼽不得息及衄不止。
龈交 主鼻中瘜肉不利,鼻头额中痛,鼻中有蚀疮。
承灵 风池 风门后溪 主鼻衄窒,喘息不通。
脑空 窍阴 主鼻管疽①,发为疠鼻②。
① 鼻管疽 病名,发于鼻腔内的疽。
② 疠鼻 鼻柱败坏。按“疠”,亦称疠风。因邪气侵入经脉而致,症见寒热,肌肉溃烂,鼻柱败坏等。类似后世所谓麻风者。
风门 五处 主时时嚏不已。
肝俞 主鼻中酸。
中脘 三间 偏历 厉兑 承筋 京骨 昆仑 承山 飞阳 隐白 主头热,鼻鼽衄。
中脘 主鼻间焦臭。
复留 主涎出,鼻孔中痛。
京骨 申脉 主鼻中衄血不止,淋泺。
厉兑 京骨 前谷 主鼻不利,涕黄。
天柱 主不知香臭。
耳病
上关 下关 四白 百会 颅息 翳风 耳门 颔厌 天窗 阳溪 关冲 掖门 中渚 主耳痛鸣聋。
天容 听会 听宫 中渚 主聋嘈嘈若蝉鸣。
天牖 四渎 主暴聋。
少商 主耳前痛。
曲池 主耳痛。
外关 会宗 主耳浑浑淳淳,聋无所闻。
前谷 后溪 主耳鸣,仍取偏历、大陵。
腕骨 阳谷 肩贞 窍阴 侠溪 主颔痛引耳嘈嘈,耳鸣无所闻。
商阳 主耳中风聋鸣,刺入一分,留一呼,灸三壮,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
口病
承泣 四白 巨窌 禾窌 上关 大迎 颧骨 强间 风池 迎香 水沟 主口㖞僻①,不能言。
① 口㖞僻 口歪斜。按“㖞”,嘴歪。《玉篇•口部》:“㖞,同㖞,口戾。”“僻”,歪斜。《灵枢经•经筋》张景岳注:“僻,歪斜也。”
颊车 颧窌 主口僻痛,恶风寒,不可以嚼。
外关 内庭 三里 大泉《甲乙》云:口僻刺太渊,引而下之。商丘 主僻噤①。
① 僻噤 证名。症见口眼歪斜,牙关紧急。《灵枢经•经筋》张景岳注:“僻,歪斜也。此申言口眼歪斜之证……”“噤”,牙关紧急。《灵枢经•热病》张景岳注:“牙关不开曰噤。”
水沟 龈交 主口不能禁水浆,㖞僻。
龈交 上关 大迎 翳风 主口噤不开,引鼻中。
合谷 水沟 主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
商丘 主口噤不开。
曲鬓 主口噤。
地仓 大迎 主口缓不收,不能言。
下关 大迎 翳风 主口失欠②,下牙齿痛。
② 口失欠 即下颌关节脱臼。参见本书卷六•口病•治失欠颊车蹉,开张不合方。
胆俞 商阳 小肠俞 主口舌干,食饮不下。
劳宫 少泽 三间 太冲 主口热,口干,口中烂。
兑端 目窗 正营 耳门 主唇吻强,上齿龋痛。
太溪 少泽 主咽中干,口中热,唾如胶。
曲泽 章门 主口干。
阳陵泉 主口苦,嗌中介介然。
光明 临泣 主喜啮颊③。
③ 啮(niè 臬)颊 咬颊。按“啮”,咬。《说文解字•齿部》:“啮,噬也。”
京骨 阳谷 主自啮唇一作颊。
解溪 主口痛啮舌。
劳宫 主大人小儿口中肿,腥臭。
舌病
廉泉 然谷《甲乙》作通谷 阴谷 主舌下肿,难言,舌疭涎出。
风府 主舌缓,喑不能言,舌急语难。
扶突 大钟 窍阴 主舌本出血。
鱼际 主舌上黄,身热。
尺泽 主舌干胁痛。
关冲 主舌卷口干,心烦闷。
支沟 天窗 扶突 曲鬓 灵道 主暴喑不能言。
中冲 主舌本痛。
天突 主夹舌缝脉青。
复留 主舌卷不能言。
齿病
厉兑 三间 冲阳 偏历 小海 合谷 内庭 复留 主龋齿。
大迎 颧窌 听会 曲池 主齿痛恶寒。
浮白 主牙齿痛不能言。
阳谷 正营 主上牙齿痛。
阳谷 掖门 商阳 二间 四渎 主下牙齿痛。
角孙 颊车 主牙齿不能嚼。
下关 大迎 翳风 完骨 主牙齿龋痛。
曲鬓 冲阳 主齿龋。
喉咽病
风府 天窗 劳宫 主喉嗌痛。
扶突 天突 天溪 主喉鸣,暴忤气哽。
少商 太冲 经渠 主喉中鸣。
鱼际 主喉中焦干。
水突 主喉咽肿。
掖门 四渎 主呼吸短气,咽中如瘜肉状。
间使 主嗌中如扼。《甲乙》作行间。
少冲 主酸咽。
少府 蠡沟 主嗌中有气如瘜肉状。
中渚 支沟 内庭 主嗌痛。
复留 照海 太冲 中封 主嗌干。
前谷 照海 中封 主咽偏肿,不可以咽。
涌泉 大钟 主咽中痛,不可纳食。
然谷 太溪 主嗌内肿,气走咽喉而不能言。
风池 主喉咽偻引,项挛不收。
喉痹
完骨 天牖 前谷 主喉痹,颈项肿,不可俯仰,颊肿引耳后。
中府 阳交 主喉痹,胸满塞,寒热。
天容 缺盆 大杼 膈俞 云门 尺泽 二间 厉兑 涌泉然谷 主喉痹哽咽,寒热。
天鼎 气舍 膈俞 主喉痹哽噎,咽肿不得消,食饮不下。
天突 主喉痹,咽干急。
璇玑 鸠尾 主喉痹咽肿,水浆不下。
三间 阳溪 主喉痹,咽如哽。
大陵① 偏历 主喉痹嗌干。
① 大陵 经穴名,又名鬼心,属手厥阴心包经。
神门 合谷 风池 主喉痹。
三里 温留 曲池 中渚 丰隆 主喉痹不能言。
关冲 窍阴 少泽 主喉痹,舌卷口干。
凡喉痹,胁中暴逆,先取冲脉,后取三里、云门,各泻之。又刺手小指端出血,立已。
心腹第二胸胁 胀满 大小便 泄利 消渴 水肿 不能食 呕吐 吐血 咳逆上气 奔豚附②
② 胸胁……奔豚附 原无,据本书目录补。
胸胁
通谷 章门 曲泉 膈俞 期门 食窦 陷谷 石门 主胸 胁支满。
本神 颅息 主胸胁相引,不得倾侧。
大杼 心俞 主胸中郁郁。
肝俞 脾俞 志室 主两胁急痛。
肾俞 主两胁引痛。
神堂 主胸腹满。
三间 主胸满肠鸣。
期门 缺盆 主胸中热,息贲,胁下气上。
阳溪 天容 主胸满不得息。
曲池 人迎 神道 章门 中府 临泣 天池 旋机 府俞 主胸中满。
支沟 主胁腋急痛。
腕骨 阳谷 主胁痛不得息。
丰隆 丘墟 主胸痛如刺。
窍阴 主胁痛咳逆。
临泣 主季胁下支痛,胸痹不得息。
阳辅 主胸胁痛。
阳交 主胸满肿。
环铫① 至阴 主胸胁痛无常处,腰胁相引急痛。
① 环铫 经穴名,即“环跳”。
太白② 主胸胁胀切痛。《甲乙》云:肠鸣切痛。
② 太白 原作“大白”,据本卷心腹第二•胀满病改。凡本书之“大白”均据此改为“太白”。按“太白”,经穴名,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足内侧第一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主治胃痛,呕吐,痔漏等。
然谷 主胸中寒,咳唾有血。
大钟 主胸喘息胀。
胆俞 章门 主胁痛不得卧,胸满,呕无所出。
大包 主胸胁中痛。
华盖 紫宫 中庭 神藏 灵墟 胃俞 侠溪 步郎 商阳 上廉 三里 气户 周荣 上管 劳宫 涌泉 阳陵泉 主胸 胁柱满。
膻中 天井 主胸心痛。
膺窗 主胸胁痈肿。
乳根 主胸下满痛。
云门 主胸中暴逆。
云门 中府 隐白 期门 肺俞 魂门 大陵 主胸中痛。
鸠尾 主胸满咳逆。
巨阙 间使 主胸中澹澹。
大泉 主胸满叫呼,胸膺痛。
中脘 承满 主胁下坚痛。
梁门 主胸下积气。
关元 期门 少商 主胁下胀。
经渠 丘墟 主胸背急,胸中彭彭①。
① 胸中彭彭 胸中胀满不舒貌。按“彭彭”,盛多貌。《广雅•释训》:“彭彭,盛也。”
尺泽 少泽 主短气胁痛,心烦。
间使 主胸痹,背相引。
鱼际 主痹走胸背,不得息。
少冲 主胸痛口热。
凡胸满短气不得汗,皆针补手太阴以出汗。
心病
支沟 太溪 然谷 主心痛如锥刺,甚者手足寒至节。不息者死。
大都 太白 主暴泄心痛,腹胀,心痛尤甚。
临泣 主胸痹心痛,不得反侧。《甲乙》云:不得息,痛无常处。
行间 主心痛,色苍苍然如死灰状,终日不得太息。
通谷 巨阙 太仓② 心俞 膻中 神府 主心痛。
② 太仓 原作“大仓”,据《灵枢经•根结》改。按“太仓”,为中脘穴之别名。《针灸甲乙经》卷三:“中脘一名太仓,胃募也。”
通里 主卒痛烦心,心中懊,数欠频伸,心下悸,悲恐。
期门 长强 天突 侠白 中冲 主心痛短气。
尺泽 主心痛彭彭然,心烦闷乱,少气不足以息。
肾俞 复留 大陵 云门 主心痛如悬。
章门 主心痛而呕。
大泉 主心痛肺胀,胃气上逆。
建里 主心痛上抢心,不欲食。
鸠尾 主心寒,胀满不得食,息贲,唾血,厥心痛,善哕,心疝太息。
上脘 主心痛有三虫,多涎,不得反侧。
中脘 主心痛难以俯仰。《甲乙》云:身寒,心疝冲冒,死不知人。
不容 期门 主心切痛,喜噫酸①。
①噫(ǎi 嗳)酸 嗳酸。按“噫”,嗳气。《灵枢经•口问》张景岳注:“噫,嗳气也。”
灵道 主心痛悲恐,相引瘛疭。
肓门 主心下大坚。
间使 主心悬如饥。
然谷 主心如悬,少气不足以息。
郄门 曲泽 大陵 主心痛。
少冲 主心痛而寒。
商丘 主心下有寒痛。又主脾虚,令人病不乐,好太息。
凡卒心痛汗出,刺大敦出血,立已。
凡心实者则心中暴痛,虚则心烦,惕然不能动,失智,内关主之。
腹病
复留 中封 肾俞 承筋 阴包 承山 大敦 主小腹痛。
气海 主少腹疝气游行五脏,腹中切痛。
石门 商丘 主少腹坚痛,下引阴中。
关元 委中 照海 太溪 主少腹热而偏痛。
膈俞 阴谷 主腹胀,胃脘暴痛,及腹积聚,肌肉痛。
高曲 主腹中积聚,时切痛。一名商曲。
四满 主腹僻切痛。
天枢 主腹中尽痛。
外陵 主腹中尽疼。
昆仑 主腹痛喘暴满。
气冲 主身热腹痛。
腹结 主绕脐痛抢心。
冲门 主寒气满,腹中积,痛疼淫泺。
间使 主寒中少气。
隐白 主腹中寒,冷气胀喘。
复留 主腹厥痛①。
① 厥痛 冷痛。按“厥”,四肢逆冷。《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鸠尾 主腹皮痛,搔痒。
水分 石门 主少腹中拘急痛。
巨阙 上脘 石门 阴跷 主腹中满,暴痛汗出。
中极 主腹中热痛。
行间 主腹痛而热上柱心,心下满。
太溪 主腹中相引痛。
涌泉 主风入腹中,少腹痛。
丰隆 主胸痛如刺,腹若刀切痛。
胀满病
中极 主少腹积聚,坚如石,小腹满。
通谷 主结积留饮癖囊②,胸满,饮食不消。
② 癖囊 病证名,即久癖。症见癖病经久不瘥,在两胁之中,结聚成形,癖块凸起,按之有水声。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久癖候。
膀胱俞 主坚结积聚。
胃脘 三焦俞 主少腹积聚,坚大如盘,胃胀,食饮不消。
上脘 主心下坚,积聚冷胀。
三里 章门 京门 厉兑 内庭 阴谷 络却 昆仑 商丘阴陵泉 曲泉 阴谷 主腹胀满不得息。
隐白 主腹胀逆息。
尺泽 主腹胀喘振栗。
解溪 主腹大下重。
大钟 主腹满便难。
肝俞 包肓 主少腹满。
水道 主少腹胀满,痛引阴中。
日月 大横 主少腹热,欲走,太息。
委中 主少腹坚肿。
关元 主寒气入腹。
悬枢 主腹中积上下行。
悬钟 主腹满。
脾俞 大肠俞 主腹中气胀,引脊痛,食饮多而身羸瘦,名曰食晦①,先取脾俞,后取季肋。
① 食晦 疑指中消。本书卷十六•胀满:“腹中气胀引脊痛,食欲多,身羸瘦,名曰食晦。”
阴市 主腹中满,痿厥少气。
丘墟 主大疝②腹坚。
② 大疝 严重的疝病。
京门 主寒热胀③。
③ (chēn 嗔)胀 胀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张景岳注:“胀,胸膈满也。”
高曲 主腹中积聚。
肓俞 主大腹寒疝。《甲乙》云:大腹寒中。
天枢 主腹胀,肠鸣,气上冲胸。
气冲 主腹中大热不安,腹有大气,暴腹胀,满癃淫泺。
太冲 主羸瘦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④。
④ 悒悒 不安貌。《说文解字•心部》:“悒,不安也。”
期门 主腹大坚,不得息,胀痹满,少腹尤大。
太阴郄 主腹满积聚。
冲门① 主寒气腹满,腹中积聚疼痛。
① 冲门 原作“衡门”,据元本改。按“冲门”,经穴名,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耻骨联合上缘旁开三寸半处,股动脉外侧。主治腹痛,疝气等。
巨阙 上脘 主腹胀,五脏胀,心腹满。
中脘 主腹胀不通,疰,大便坚,忧思损伤,气积聚,腹中甚痛,作脓肿,往来上下。
阴交 主五脏游气。
中极 主寒中腹胀。
太溪 主腹中胀肿。
三里 行间 曲泉 主腹满。
陷谷 主腹大满,喜噫。
冲阳 主腹大,不嗜食。
解溪 主厥气上柱,腹大。
隐白 主腹满喜呕。
五里 主心下胀满而痛,上气。
太白 公孙 主腹胀,食不化,鼓胀,腹中气大满。
商丘 主腹中满,向向然不便,心下有寒痛。
漏谷 主肠鸣,强欠,心悲气逆,腹满急。
阴陵泉 主腹中胀,不嗜食,胁下满,腹中盛水,胀逆不得卧。
蠡沟 主数噫,恐悸,气不足,腹中悒悒。
凡腹中热,喜渴涎出,是蛔也。以手聚而按之,坚持勿令得移,以大针刺中脘,久持之,中不动,乃出针。
凡腹满痛不得息,正仰卧,屈一膝,伸一脚,并气冲针入三寸,气至泻之。
阴都 主心满,气逆肠鸣。
陷谷 温留 漏谷 复留 阳纲 主肠鸣而痛。
上廉 主肠鸣相追逐。
胃俞 主腹满而鸣。
章门 主肠鸣盈盈然。
膺窗 主肠鸣泄注。
太白 公孙 主肠鸣。
脐中 主肠中常鸣,上冲于心。
阴交 主肠鸣濯濯,如有水声。
大小便病
丰隆 主大小便涩难。
长强 小肠俞 主大小便难,淋癃。
水道 主三焦约,大小便不通。
营冲四穴① 主大小便不利。
① 营冲四穴 本卷秘涩门作“营卫四穴”。
秩边 包肓 主癃闭下重,大小便难。
会阴 主阴中诸病,前后相引痛,不得大小便。
大肠俞 八窌② 主大小便利。
② 八窌 经穴名。指位与骶后孔的上窌、次窌、中窌、下窌,左右共八穴,故名。《素问•骨空论》:“八窌在腰尻分间。”
阳纲 主大便不节,小便赤黄,肠鸣泄注。
承扶 主尻中肿,大便直出,阴胞有寒,小便不利。
屈骨端③ 主小便不利,大便泄数,并灸天枢。
③ 屈骨端 孙本作“曲骨”。按“曲骨”,经穴名,属任脉。又为人体部位名,指耻骨联合部。
劳宫 主大便血不止,尿赤。
太溪 主尿黄,大便难。
大钟 主大便难。
中窌 石门 承山 太冲 中脘 大钟 太溪 承筋 主大便难。
昆仑 主不得大便。
肓俞 主大便干,腹中切痛。
石关 主大便闭 寒气结,心坚满。
中注 浮郄 主少腹热,大便坚。
上廉 下廉 主小便难,黄。
肾俞 主小便难,赤浊,骨寒热。
会阴 主小便难,窍中热。
横骨 大巨 期门 主小腹满,小便难,阴下纵。
大敦 箕门 委中 委阳 主阴跳遗溺①,小便难。
① 阴跳遗溺 “溺”字原脱,据《针灸甲乙经》卷九•第十一补。
少府 三里 主小便不利,癃。
中极 蠡沟 漏谷 承扶 至阴 主小便不利,失精。
阴陵泉 主心下满,寒中,小便不利。
关元 主胞闭塞,小便不通,劳热石淋。
京门 照海 主尿黄,水道不通。
京门 主溢饮,水道不通,溺黄。
包肓 秩边 主癃闭,下重,不得小便。
阴交 石门 委阳 主小腹坚痛引阴中,不得小便。
关元 主石淋,脐下三十六疾,不得小便,并灸足太阳。
列缺 主小便热痛。
大陵 主目赤,小便如血。
承浆 主小便赤黄,或时不禁。
完骨 小肠俞 白环俞 膀胱俞 主小便赤黄。
中脘 主小肠有热,尿黄。
前谷 委中 主尿赤难。
阴谷 主尿难,阴痿不用。
中封 行间 主振寒,溲白,尿难痛。
关元 主伤中尿血。
凡尿青黄赤白黑青取井,黄取输,赤取荥,白取经,黑取合。
复留 主淋。
关元 涌泉 主胞转气淋,又主小便数。
阴陵泉 关元 主寒热不节,肾病不可以俯仰,气癃尿黄。
气冲 主腹中满热,淋闭不得尿。
曲泉 主癃闭阴痿。
交信 主气淋。
然谷 主癃疝。
行间 主癃闭,茎中痛。
复留 主血淋。
悬钟 主五淋。
太冲 主淋不得尿,阴上痛。
大敦 气门 主五淋不得尿。
曲骨 主小腹胀,血癃,小便难。
通里 主遗溺。
关门 中府 神门 主遗尿。《甲乙》中府作委中。
阴陵泉 阳陵泉 主失禁遗尿不自知。
泄痢病
京门 然谷 阴陵泉 主洞泄不化。
交信 主泄痢赤白,漏血。
复留 主肠澼①便脓血,泄痢后重,腹痛如痓②状。
① 肠澼 “澼”原作“僻”,据本节下文“束骨主肠澼泄”改。
② 痓(zhì 志) 痉病。《集韵•至韵》:“痓,风病。”
脾俞 主泄痢不食,食不生肌肤。
小肠输 主泄痢脓血五色,重下肿痛。
丹田 主泄痢不禁,小腹绞痛。
关元 太溪 主泄痢不止。
京门 昆仑 主洞泄体痛。
天枢 主冬月重感于寒则泄,当脐痛,肠胃间游气切痛。
腹哀 主便脓血,寒中食不化,腹中痛。
尺泽 主呕泄上下出,两胁下痛。
束骨 主肠澼泄。
太白 主腹胀食不化,喜呕,泄有脓血。
地机 主溏瘕①,腹中痛,脏痹②。
① 溏瘕 腹泻和痢疾。按“溏”,大便稀薄。“瘕”,痢疾。《难经•五十七难》李念莪注:“溏者小泻也;瘕者痢疾也。”
② 脏痹 即五脏之痹。如心痹、肝痹、脾痹、肺痹、肾痹等。详参《素问•痹论》。
阴陵泉 隐白 主胸中热,暴泄。
太冲 曲泉 主溏泄,痢泄下血③。
③ 痢泄下血 元本、道藏本、四库本“泄”并作“注”。
长强 主头重洞泄。
肾俞 章门 主寒中,洞泄不化。
会阳 主腹中有寒,泄注,肠澼便血。
三焦俞 小肠俞 下窌 意舍 章门 主肠鸣胪胀,欲泄注。
中窌 主腹胀飧泄。
大肠俞 主肠鸣,腹肿,暴泄。
消渴
承浆 意舍 关冲 然谷 主消渴嗜饮。
劳宫 主苦渴,食不下。
意舍 主消渴身热,面目黄。
曲池 主寒热渴。
隐白 主饮渴。
行间 太冲 主嗌干善渴。
商丘 主烦中渴。
水肿
公孙 主头面肿。
水沟 主水肿,人中满④。
④ 人中满 谓因水肿严重而致鼻唇沟变浅。按“人中”,即鼻唇沟。
胃仓 主水肿胪胀,食饮不下,恶寒。
章门 主身润,石水身肿。
屋翳 主身肿,皮痛不可近衣。
中府 间使 合谷 主面腹肿。
阴交 石门 主水胀,水气行皮中,小腹皮敦敦然,小便黄,气满。
关元 主小腹满,石水。
四满 然谷 主大腹石水。
关门 主身肿身重。
天枢 丰隆 厉兑 陷谷 冲阳 主面浮肿。
气冲 主大气石水。
天府 主身胀,逆息不得卧,风汗身肿,喘息多唾。
解溪 主风水,面胕肿,颜黑。
丰隆 主四肢肿,身湿。
上廉 主风水膝肿。
三里 主水腹胀,皮肿。
陷谷 列缺 主面目痈肿。
大敦 主大腹肿胀,脐腹悒悒。
临泣 主腋下肿,胸中满。
天牖 主乳肿,缺盆中肿。
丘墟 阳跷 主腋下肿,寒热,颈肿。
昆仑 主腰尻肿,腨跟肿。
复留 丰隆 主风逆四肢肿。
曲泉 主腹肿。
阴谷 主寒热,腹偏肿。
列缺 主汗出,四肢肿。
完骨 巨窌 主头面气胕肿。
阳陵泉 主头面肿。
凡头目痈肿,留饮,胸胁支满,刺陷谷出血,立已。
不能食病
丰隆 主不能食。
石门 主不欲食,谷入不化。
天枢 厉兑 内庭 主食不化,不嗜食,挟脐急。
维道 主三焦有水气,不能食。
中封 主身黄有微热,不嗜食。
然谷 内庭 脾俞 主不嗜食。
胃俞 肾俞 主胃中寒胀,食多,身羸瘦。
胃俞 主呕吐筋挛,食不下,不能食。
大肠俞 周荣 主食不下,喜饮。
阳纲 期门 少商 劳宫 主饮食不下。
章门 主食饮不化,入腹还出,热中不嗜食,苦吞而闻食臭伤饱,身黄酸疼,羸瘦。
中庭 中府 主膈寒食不下。呕吐还出。
食窦 主膈中雷鸣,察察隐隐,常有水声。
巨阙 主膈中不利。
上脘 中脘 主寒中伤饱,食饮不化。
中极 主饥不能食。
凡食饮不化,入腹还出,先取下管,后取三里,泻之。
凡不嗜食,刺然谷多见血,使人立后。
呕吐病
商丘 主脾虚,令人病寒不乐,好太息,多寒热,喜呕。
俞府 灵墟 神藏 巨阙 主呕吐胸满。
率谷 主烦懑呕吐。
天容 主咳逆呕沫。
胃俞 肾俞 主呕吐。
中庭 中府 主呕逆吐,食下还出。
曲泽 主逆气呕涎。
石门 主呕吐。
维道 主呕逆不止。
阳陵泉 主呕宿汁,心下澹澹。
少商 劳宫 主呕吐。
绝骨 主病热欲呕。
商丘 幽门 通谷 主喜呕。
大钟 太溪 主烦心满呕。
魂门 阳关 主呕吐不住,多涎。
隐白 主膈中呕吐,不欲食。
巨阙 胸堂 主吐食。
膈俞 主吐食,又灸章门,胃管。
大敦 主哕噫,又灸石关。
内廷 主喜频伸数欠,恶闻人音。
吐血病
上脘 不容 大陵 主呕血。
胸堂 脾俞 手心主 间使 胃脘 天枢 肝俞 鱼际 劳宫 肩俞 太溪 主唾血,吐血。
郄门 主衄血呕血。
大泉 神门 主唾血振寒,呕血上气。
手少阴郄 主吐血。
委中 隐白 主衄血剧不止。
行间 主短气呕血,胸背痛。
太冲 主面唇色白,时时呕血①,女子漏血。
① 呕血 “呕”原作“欧”,今改。按“欧”,同“呕”。呕吐。《说文解字•贝部》:“欧,吐也。”
涌泉 主衄不止。
然谷 主咳唾有血。
凡内损唾血不足,外无膏泽,地五会主之,刺入三分,特忌灸。
凡唾血,泻鱼际,补尺泽。
咳逆上气
天容 廉泉 魄户 气舍扶突 主咳逆上气,喘息呕沫,齿噤①。《甲乙》云:阳气大逆,上满于胸中。愤肩息大气逆上,喘喝,坐伏不得息,取之天容。上气胸痛,取之廉泉。咳逆上气,魄户及气舍主之。咽喉鸣喝喘息,扶突主之。唾沫,天容主之。
① 齿噤 症名,即牙关紧闭。按“噤”,牙关不开。《灵枢经•经筋》张景岳:“牙关不开曰噤。”
头维 主喘逆烦懑,呕沫流汗。
缺盆 心俞 肝俞 巨阙 鸠尾 主咳唾血。
期门 右手屈臂中横纹外骨上 主咳逆上气。
缺盆 膻中 巨阙 主咳嗽。
然谷 天泉 陷谷 胸堂 章门 曲泉 天突 云门 肺俞 临泣 肩井 风门 行间主咳逆。
维道 主咳逆不止。
天府 主上气,喘不得息。
扶突 主咳逆上气,咽中鸣喘。
魄户 中府 主肺寒热,呼吸不得卧,咳逆上气,呕沫,喘气相追逐。
肺俞 肾俞 主喘咳少气,百病。
或中 石门 主咳逆上气,涎出多唾。
大包 主大气不得息。
天池 主上气喉鸣。
天突 华盖 主咳逆上气,喘暴。
紫宫 玉堂 太溪 主咳逆上气,心烦。
膻中 华盖 主短气不得息,不能言。
俞府 神藏 主咳逆上气,喘不得息。
或中 云门 主咳逆上气,涎出多唾,呼吸喘悸,坐不安席。
步郎 安都 主膈上不通,呼吸少气,喘息。
气户 云门 天府 神门 主喘逆上气,呼吸肩息,不知食味。
库房 中府 周荣 尺泽 主咳逆上气,呼吸多唾浊沫脓血①。
① 多唾浊沫脓血 “唾浊”二字原作“士泽”,据元本、四库本及《外台秘要》卷三十九•十二身流注五脏六腑明堂改。
中府 主肺系急,咳辄胸痛。
经渠 行间 主喜咳。
鸠尾 主噫喘胸满,咳呕。
期门 主喘逆,卧不安席,咳,胁下积聚。
经渠 主咳逆上气,喘,掌中热。
侠白 主咳,干呕烦满。
大陵 主咳逆,寒热发。
少海 主气逆,呼吸噫哕呕。
少商 大陵 主咳逆喘。
大泉 主咳逆胸满,喘不得息。
劳宫 主气逆,噫不止。
三里 主咳嗽多唾。
支沟 主咳,面赤而热。
肩俞 主上气。
前谷 主咳而胸满。
咳喘,曲泽出血立已。又主卒咳逆,逆气。
咳唾噫,善咳,气无所出,先取三里,后取太白、章门。
奔豚
章门 石门 阴交 主奔豚②上气。《甲乙》云:奔豚腹肿,章门主之。奔豚气上,腹痛,茎肿,先引腰,后引少腹,腰髋少腹坚痛,下引阴中,不得小便,两丸骞,石门主之。奔豚气上,腹坚痛引阴中,不得小便,两丸骞,阴交主之。
② 奔豚 病名。因肾脏阴寒之气上逆或肝经气火冲逆而致,症见气从少腹上冲胸脘、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奔”原作“贲”,今改。按“贲”,通“奔”。《周易•涣》俞樾平议:“贲与奔,古通用。”
关元 主奔豚,寒气入小腹。
中极 主奔豚上抢心,甚则不得息。
天枢 主奔豚胀疝。《甲乙》云:气疝,烦呕,面肿,奔豚。
归来 主奔豚,卵上入引茎痛。
期门 主奔豚上下。
然谷 主胸中寒,脉代,时不至寸口,少腹胀,上抢心。
四肢第三手 臂肘 肩背 腰脊 脚 膝附①
① 手……膝附 原无,据本书目录补。
手病
掖门 主手臂痛。
巨阙 主手清。
肩贞 主手②小不举。
② (mó 莫) 原作“髍”,今改。按“髍”,同“”。偏枯病。《集韵•戈韵》:“髍,《说文》:病也。谓身肢半枯。或书作”。
阴交 主手脚拘挛。
少商 主手不仁。
列缺 主手臂身热。
大陵 主手挛不伸。
内关 主手中风热。
大陵 主手掣。
间使 主手痛。
曲泽 主手青逆气。
中冲 劳宫 少冲 大泉 经渠 列缺 主手掌热,肘中痛。
神门 少海 主手臂挛。
曲池 主手不举。
养老 主手不得上下。
内庭 主四厥,手足闷①。
① 手足闷(mèn 扪) 手足不觉。按“闷”,不觉貌。《集韵•魂韵》:“闷,闷然,不觉貌。”
腕骨 中渚 主五指掣,不可屈伸。
尺泽 主掣痛,手不可伸。
前腋 主臂里挛急,手不上举。
曲池 主手不可举重,腕急肘中痛,难屈伸。
阳溪 主臂腕外侧痛,不举。
心俞 肝俞 主筋急手相引。
臂肘病
尺泽 关冲 外关 窍阴 主臂不及头。
前谷 后溪 阳溪 主臂重痛,肘挛。
臑会 支沟 曲池 腕骨 肘窌 主肘节痹,臂酸重,腋急痛,肘难屈伸。
腕骨 前谷 曲池 阳谷,主臂腕急,腕外侧痛脱如拔。
天井 外关 曲池 主臂痿不仁。
大泉 经渠 主臂内廉痛。
巨骨 前谷 主臂不举。
肩窌 天宗 阳谷 主臂痛。
关冲 主肘疼不能自带衣。
鱼际 灵道 主肘挛柱满。
大陵 主肘挛腋肿。
间使 主肘内廉痛。
曲池 关冲 三里 中渚 阳谷 尺泽 主肘痛时寒。
地五会 阳辅 申脉 委阳 天池 临泣 主腋下肿。
中俞①主腋挛。
① 中俞 经穴名,亦称“中膂内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骶部,平第2骶后孔,距骶正中线一寸半处。主治腹泻,痢疾,腰骶痛等。
肩背病
气舍 主肩肿不得顾。
天井 主肩痛,痿痹不仁,肩不可屈伸,肩肉木。
曲池 天窌 主肩重痛不举。
肩贞 关冲 肩髃 主肩中热,头不可以顾。
巨骨 主肩中痛,不能动摇。
支沟 关冲 主肩臂酸重。
清冷泉 阳谷 主肩不举,不得带衣。
天宗 主肩重臂痛。
肩外俞 主肩胛痛而寒至肘。
曲垣 主肩胛周痹。
后溪 主肩臑痛。
腕骨 主肩臂疼。
养老 天柱 主肩痛欲折。
涌泉 主肩背颈项痛。
天牖 缺盆 神道 大杼 天突 水道 巨骨 主肩背痛。
膈输京门 尺泽 主肩背寒痓,肩甲内廉痛。
前腋 主肩腋前痛,与胸相引。
列缺 主肩背寒栗,少气不足以息,寒厥,交两手而瞀。
凡实则肩背热,背汗出,四肢暴肿;虚则肩寒栗,气不足以息。
腰脊病
神道 委中② 腰俞 长强 大杼 膈关 水分 脾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主腰脊急强。
② 委中 原作“谷中”,据孙本改。又,明本作“脊中”。
腰俞 长强 膀胱俞 气冲 上窌 下窌 居窌 主腰痛。
小肠俞 中俞 白环俞 主腰脊疝痛。
次窌 主腰下至足不仁。
次窌 胞肓 承筋 主腰脊痛,恶寒。
志室 京门 主腰痛脊急。
三里 阴市 阳辅 蠡沟 主腰痛不可以顾。
束骨 飞阳 承筋 主腰痛如折。
申脉 太冲 阳跷 主腰痛不能举。
昆仑 主脊强,背尻骨重。
合阳 主腰脊痛引腹。
委中 主腰痛夹脊至头然①。凡腰脚重痛,于此刺出血,久痼宿疹②亦皆立已。
① (shū 殊)(shū 殊)然 拘急而不自如貌。按“”,病貌。《素问•刺腰痛篇》:“腰痛侠脊而痛,至颈然……”
② 宿疹 旧疾。按“疹”,病。《集韵•屑韵》:“疹,疾也。”
委阳 殷门《甲乙》云:腰痛得俯不得仰。 太白 阴陵泉 行间主腰痛不可俯仰。
扶承③ 主腰脊尻臀股阴寒痛。
③ 扶承 经穴名,即承扶。
涌泉 主腰脊相引如解。《甲乙》云:腰痛,大便难。
大钟 主腰脊痛。
阴谷 主脊内廉痛。
阳辅 主腰痛如锤,居中肿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诸节痛,上下无常,寒热。
附分 主背痛引头。
膈关 秩边 京骨 主背恶寒痛,脊强,难以俯仰。
京门《甲乙》云:腰痛不可以久立。石关 主脊痓反折。
脚病
昆仑 主脚如结,踝如别①。
① 脚如结,踝如别 脚好像被束缚着,踝骨像要分离一样。按“结”,束缚,缠扎。《释名•释姿容》:“结,束也。”“别”,分离。《玉篇•另部》:“别,离也。”
京骨 承山 承筋 商丘 主脚挛。
行间 主厥,足下热。
然谷 主足不能安,胫酸不能久立。
中都 主足下热,胫寒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
阴陵泉 主足痹痛。
承山 承筋 主脚胫酸,脚急跟痛,脚筋急痛兢兢。
复留 主脚后廉急,不可前却,足跗上痛。
京骨 然谷 肾俞 主足寒。
仆参 主足跟中踝后痛。
太溪 主手足寒至节。
太溪 次窌 膀胱俞 主足清不仁。
地仓 大泉 主足踒躄②不能行。
② 踒(wō 窝)躄(pī 匹) 足骨折而足跛不能行。按“踒”,足骨折。《说文解字•足部》:“踒,足跌也。”“躄”,足跛。《篇海类编•身体类•足部》:“躃,跛甚,亦作躄。”
光明 主痿躄,坐不能起。
浮白 主足缓不收。
天柱 行间 主足不住身。
冲阳 三里 仆参 飞阳 复留 完骨 主足痿,失履不收。
条口 三里 承山 承筋 主足下热,不能久立。
风府 腰俞 主足不仁。
丘墟 主腕不收,坐不得起,髀枢脚痛。
阳辅 阳交 阳陵泉 主髀枢膝骨痹不仁。
环铫 束骨 交信 阴交 阴舍 主髀枢中痛不可举。
临泣 三阴交 主髀中痛,不得行,足外皮痛。
申脉 隐白 行间 主胫中寒热。
太冲 涌泉 主胫酸。
付阳 主腨外廉骨痛。
飞扬 主腨中痛。
复留 主胫寒不能自温。
至阴 主风寒从足小趾起,脉痹上下。
至阳 主胫疼,四肢重,少气难言。
厉兑 条口 三阴交 主胫寒不得卧。
内庭 环铫 主胫痛不可屈伸。
阳间 环铫 承筋 主胫痹不仁。
涌泉 然谷 主五指尽痛,足不践地。
凡髀枢中痛不可举,以毫针寒而留之,以月生死为息数,立已。
膝病
风市 主两膝挛痛,引胁拘急,躄①,或青或焦或枯,或黧如腐木。
①(duǒ 躲)躄 足下垂不能行。按“”,下垂。《字汇补•身部》:“,垂也。”
曲泉 主膝不可屈伸。
中封 主少气身重湿,膝肿,内踝前痛。
太冲 主膝内踝前痛。
解溪 条口 丘墟 太白 主膝股肿,酸转筋。
合阳 主膝股重。
上廉 主风水膝肿。
犊鼻 主膝中痛不仁。
梁丘 曲泉 阳关 主筋挛,膝不得屈伸,不可以行。
阴市 主膝上伏兔中寒。
髀关 主膝寒不仁,痿痹不得屈伸。
侠溪 阳关 主膝外廉痛。
光明 主膝痛胫热不能行,手足偏小。
犊鼻 主膝不仁,难跪。
膝关 主膝内廉痛引膑,不可屈伸,连腹引喉咽痛。
凡犊鼻肿,可灸不可刺。若其上坚,勿攻,攻之即死。
四肢病
章门 主四肢懈惰①,喜怒。
① 懈惰 原作“解”,今改。懈按“解”,通“懈”。《说文通训定声•解部》:“解,假借为懈。”;“堕”,通“惰”。《荀子•宥坐》:“今之世则不然,乱其教,繁其刑,其民迷惑而堕焉。”
曲泉 付阳 天池 大巨 支沟 小海 绝骨 前谷 主四肢不举。
五里 三阳络 天井 厉兑 三间 主嗜卧,四肢不欲动摇。
列缺 主四肢厥,喜笑。
复留 丰隆 大都 主风逆四肢肿。
照海 主四肢淫泺。
风痹第四癫痫 尸厥 中恶 尸注附②
② 癫痫……尸注附 原无,据本书目录补。
风病
率谷 主醉酒风热发,两目眩痛。《甲乙》云:不能饮食,烦懑呕吐。
完骨 主风头,耳后痛,烦心。《甲乙》云:及足不收失履,口㖞僻,头项摇瘛痛,牙车急。
天柱 主风眩。
天府 曲池 列缺 百会 主恶风邪气,泣出,喜忘。
阳谷 主风眩惊,手卷,泄风,汗出,腰项急。《甲乙》:手卷作手腕痛。
阴跷 主风暴不知人,偏枯不能行。
绝骨 主风劳①身重。
① 风劳 即风虚劳。泛指劳伤之人被风邪侵袭,游走皮肤,或深入脏腑所发生的疾病。详参《诸病源候论》卷四•风虚劳候。又,《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七风虚劳作“风劳”。
解溪 主风从头至足,面目赤。
临泣 主大风目痛。《甲乙》云:目外眦痛。
侠腘 主胸中寒如风状,头眩,两颊痛。
昆仑 主狂易大风。
付阳 主痿厥,风头重痛。
涌泉 主风入腹中。
照海 主大风,默默不知所痛,视如见星。
内关 主手中风热。
间使 主头身风热。
商阳 主耳中风生。
关冲 主面黑渴风。
天井 主大风,默默不知所痛,悲伤不乐。
后溪 主风身寒。
掖门 主风寒热。
上关 主瘛疭沫出,寒热,痓引骨痛。
巨阙 照海 主瘛疭引脐腹,短气。
中俞 长强 肾俞 主寒热,痓,反折。
脾俞 膀胱俞 主热痓引骨痛。
肝俞 主筋寒热痓,筋急,手相引。
天井 神道 心俞 主悲愁恍惚,悲伤不乐。
命门 主瘈疭里急,腰腹相引。
鱼际 主痓上气,失喑不能言。
通理 主不能言。
湿痹
曲池 列缺 主身湿摇,时时寒。
风市 主缓纵痿痹,腨肠①疼冷不仁。
① 腨(shuàn 涮)肠 腿肚,即小腿腓肠肌部。《素问•刺禁论》张景岳注:“腨肠,足肚也。”
中渎 主寒气在分肉间,痛苦痹不仁。
阳关 主膝外廉痛,不可屈伸,胫痹不仁。
悬钟 主湿痹流肿,髀筋急瘛,胫痛。
丰隆 主身湿。
阳陵泉 主髀痹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筋急。
绝骨 主髀枢痛,膝胫骨摇,酸痹不仁,筋缩,诸节酸折。
曲泉 主卒痹病,引膑下节。
漏谷 主久湿痹不能行。
商丘 主骨痹烦懑。
中封 主瘛厥,身体不仁,少气,身湿重。
临泣 主身痹,洗淅②振寒。
② 洗淅 即“洒淅”,寒慄貌。《素问•调经论》:“邪客于形,洒淅起于毫毛。”
凡身体不仁,先取京骨,后取中封、绝骨,皆泻之。
癫疾
偏历 神庭 攒竹 本神 听宫 上星 百会 听会 筑宾 阳溪 后顶 强间 脑户 络却 玉枕 主癫疾呕。
攒竹 小海 后顶 强间 主痫发瘈疭,狂走不得卧,心中烦。
兑端 龈交 承浆 大迎 丝竹空 囟会 天柱 商丘 主癫疾,呕沫,寒热痉互引。
承浆 大迎 主寒热悽厥,鼓颔,癫痓口噤。
上关 主瘈疭沫出,寒热痓。
丝竹空 通谷 主风痫癫疾,涎沫,狂烦懑。
脑户 听会 风府 听宫 翳风 主骨酸,眩狂瘈疭口噤,喉鸣沫出,喑不能言。
金门 仆参 主癫疾,马痫。
解溪 阳跷 主癫疾。
昆仑 主痫瘛,口闭不得开。
商丘 主痫瘛。
臑会 申脉 主癫疾腠气。
尺泽 然谷 主癫疾,手臂不得上头。
列缺 主热痫,惊而有所见。
飞阳 太乙 滑肉门 主癫疾狂吐舌。
长强 主癫疾发如狂,面皮敦敦①者,不治。
① 敦敦 厚实而感觉迟钝貌。《说文解字•文部》:“敦,厚也。”《灵枢经•阴阳二十五人》张景岳注:“敦敦,坚实貌。”
偏历 主癫疾多言,耳鸣口僻。
温留 仆参 主癫疾,吐舌鼓颔,狂言见鬼。
曲池 少泽 主瘛疭癫疾。
筋缩 曲骨 阴谷 行间 主惊痫狂走,癫疾。
间使 主善悲惊狂,面赤目黄,不能言。
阳溪 天井 主惊瘈。
天井 小海 主癫疾羊痫,吐舌,羊鸣戾颈②。
② 戾(lì 力)颈 曲颈。按“戾”,弯曲。《说文解字•犬部》:“戾,曲也。”
悬厘 束骨 主癫疾互引,善惊羊鸣。
天冲 主头痛,癫疾互引,数惊悸。
身柱 主癫疾瘛疭,怒欲杀人,身热狂走,言③见鬼。
③(chǎn 谄)言 说梦话。按“”,梦话。《类篇•言部》:“,寐言也。”
风池 听会 复留 主寒热癫仆。
完骨 主癫疾僵仆,狂疟。
通谷 主心中愦愦数欠,癫,心下悸,咽中澹澹恐。
天柱 主卒暴痫眩。
五处 身柱 委中 委阳 昆仑 主脊强反折,瘛疭癫疾,头痛。
脑空 束骨 主癫疾大瘦,头痛。
风府 昆仑 束骨 主狂易多言不休。
风府 肺俞 主狂走欲自杀。
络却 听会 身柱 主狂走瘛疭,恍惚不乐。
天柱 临泣 主狂易多言不休,目上反。
支正 鱼际 合谷 少海 曲池 腕骨 主狂言。
惊恐
温留 掖门 京骨 主狂仆。
神门 阳谷 主笑若狂。
阳溪 阳谷 主吐舌,戾颈,妄言。
巨阙 筑宾 主狂易,妄言怒骂。
冲阳 丰隆 主狂妄行,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下廉 丘墟 主狂言非常。
劳宫 大陵① 主风热善怒,心中悲喜,思慕歔欷②,喜笑不止。
① 大陵 原作“太陵”,据本卷头面第一•喉痹改。凡本书中“太陵”均据此改为“大陵”。
② 歔(xū 嘘)欷(xī 唏) 哀叹抽泣声。也作“欷歔”。
曲泽 大陵 主心下澹澹,喜惊。《甲乙》作内关。
阴交 气海 大巨 主惊不得卧。
大巨 主善惊。
阴跷 主卧惊,视如见鬼。
大钟 郄门 主惊恐畏人,神气不足。
然谷 阳陵泉 主心中怵惕③恐,如人将捕之。
③ 怵(chù 初)惕 惊惧不安。《灵枢经•本神》:“心怵惕思虑则伤神……。”
解溪 主瘛疭而惊。
少冲 主大息烦懑,少气悲惊。
少府 主数噫恐悸,气不足。
行间 主心痛数惊,心悲不乐。
厉兑 主多卧好惊。
掖门 主喜惊,妄言面赤。
神门 主数噫,恐悸不足。
巨阙 主惊悸少气。
三间 合谷 厉兑 主吐舌,戾颈,喜惊。
通里 主心下悸。
手少阴 阴郄 主气惊心痛。
后溪 主泣出而惊。
腕骨 主烦懑,惊。
卒尸厥
隐白 大敦 主卒尸厥不知人,脉动如故。
中极 仆参 主恍惚,尸厥烦痛。
金门 主尸厥暴死。
内庭 主四厥手足闷者,久持之,厥热脑痛,腹胀皮痛者,使人久持之。
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者,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五络俱竭,令人身脉动如故,其形无所知,其状若尸。刺足大指内侧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后刺足心,后取足中指爪甲上各一痏①,后取手大指之内去爪甲如韭叶,后刺手心主少阴锐骨之端各一痏,立已。不已,以筒吹其两耳中,立已。不已,拔其左角发方寸燔治②,饮以淳酒一杯。不能饮者灌之,立已。
① 痏(wěi 尾) 针刺的次数单位。《素问•缪刺论》:“刺手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
② 燔(fán 凡)治 将药物烧炭为末的炮炙方法。《素问•缪刺论》:“剃其左角之发,方一寸,燔治,饮以美酒一杯。”按“燔”,焚烧。《玉篇•火部》:“燔,烧也。”
卒中恶
百会 玉枕 主卒起僵仆,恶见风寒。
通天 络却 主暂起僵仆。
大杼 主僵仆不能久立,烦懑里急,身不安席。
飞尸遁注
天府 主卒中恶风邪气,飞尸恶注,鬼语遁尸。
丰隆 主厥逆足卒青,痛如刺,腹若刀切之状,大便难,烦心,狂见鬼,好笑,卒面四肢肿。
旁廷 在腋下四肋间,高下正与乳相当,乳后二寸陷中,俗名注市,举腋取之,刺入五分,灸五十壮。主卒中恶,飞尸遁注,胸胁满。
九曲 中府 在旁廷(注市)下三寸,刺入五分,灸三十壮,主恶风,邪气遁尸,内有瘀血。
热病第五黄疸 霍乱 疟附①
① 黄疸……疟附 原无,据本书目录补。
热病
鱼际 阳谷 主热病,振栗鼓颔,腹满阴痿,色不变。
经渠 阳池 合谷 支沟 前谷 内庭 后溪 腕骨 阳谷 厉兑 冲阳 解溪 主热病汗不出。
孔最 主臂厥热痛,汗不出,皆灸刺之。此穴可以出汗。
列缺 曲池 主热病烦心心闷,先手臂身热,瘛疭,唇口聚,鼻张,目下汗出如珠。《甲乙》云:两项下三寸坚,胁下疼痛。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关冲 少冲 阳溪 天窌 主热病烦心,心闷而汗不出,掌中热,心痛,身热如火,侵淫烦懑,舌本痛。
劳宫 主热病三日已往不得汗,怵惕。《甲乙》云:主热病烦懑而欲呕哕,三日以往不得汗,怵惕,胸胁不可反侧,咳满溺赤,小便血,衄,不止,呕吐血,气逆噫不止,嗌中痛,食不下,善渴,口中烂,掌中热,欲呕。
间使 主热病烦心喜哕,胸中澹澹喜动而热。
曲泽 主伤寒温病,身热,烦心,口干。《甲乙》云:心澹然善惊,身热烦心,口干手清,逆气呕唾,肘瘈善摇,头颜清,汗出不过眉,伤寒温病,曲泽主之。
通理 主热病先不乐数日。
掖门 中渚 通理 主热病先不乐,头痛,面热无汗。
三间 主气热身热喘。《甲乙》云:寒热口干,身热喘息,眼目急痛,善惊。
温留 主伤寒寒热,头痛哕衄,肩不举。
曲池 主伤寒余热不尽。
上脘 曲差 上星 陶道 天柱 上窌 悬厘 风池 命门 膀胱俞 主烦懑,汗不出。
飞扬 主下部寒热,汗不出,体重。
五处 攒竹 正营 上脘 缺盆 中府 主汗出寒热。
承浆 主汗出,衄血不止。
巨阙 主烦心喜呕。《甲乙》云:心腹胀噫,烦热善呕,膈中不通。
百会 主汗出而呕痓。
商丘 主寒热好呕。
悬颅 主热病,头痛身热。
玉枕 大杼 肝俞 心俞 膈俞 陶道 主汗不出,悽厥恶寒。
悬厘 鸠尾 主热病,偏头痛,引目外眦。
少泽 主振寒,小指不用,头痛。
大椎 主伤寒热盛,烦呕。
膈俞 中府 主寒热,皮肉骨痛,少气不得卧,支满。
列缺 主寒热,掌中热。
神道 关元 主身热头痛,进退往来。
曲泉 主身热头痛,汗不出。
膈俞 主嗜卧怠惰,不欲动摇,身当湿,不能食。
三焦俞 主头痛,食不下。
鱼际 主头痛不甚,汗出。
肾俞 主头身热赤,振栗,腰中四肢淫泺,欲呕。
天井 主振寒,颈项痛。
肩井 关冲 主寒热悽索①,气上不得卧。
① 悽索 悲痛而涕泪交流状。按“悽”,悲痛,悲伤。《玉篇•心部》:“悽,悽怆也,伤也。”“索”,涕泪流出貌。《庄子•徐无鬼》成玄英疏:“索然,涕出貌。”
尺泽 主气隔喜呕,鼓颔不得汗,烦心,身痛。
肩贞 主寒热项历适。《甲乙》云:耳鸣无闻,引缺盆肩中热痛,麻小不举。
委中 主热病夹脊痛。
大都 主热病汗出且厥,足清。《外台》云:汗不出,厥,手足清。
太白 主热病,先头重颜痛,烦闷心身热,热争②则腰痛不可以俯仰,又热病满闷不得卧,身重骨痛不相知。
② 热争 热退。按“争”,犹差,方言犹欠。杜荀鹤《自遣》:“百年身后一丘土,贫富高低争几多。”
支正 少海 主热病,先腰胫酸,喜渴,数饮食,身热,项痛而强,振寒,寒热。《甲乙》云:主振寒寒热,颈项肿,实则肘挛头眩痛,虚则生疣,小者痂疥。
冲阳 主振寒而欠。
后溪 主身热恶寒。
复留 主寒热无所安,汗出不止,风逆,四肢肿。
光明 主腹足清,寒热,汗不出。
凡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先取然谷,后取太溪、大指间动脉,皆先补之。
热病先腰胫酸,喜渴数饮,身清,清则项痛而寒且酸,足热不欲言,头痛颠颠然,先取涌泉及太阳井荥。热中少气厥寒,灸之热去,灸涌泉三壮。烦心不嗜食,灸涌泉。热去四逆,喘气偏风,身汗出而清,皆取侠溪。
凡热病刺陷谷,足先寒,寒上至膝乃出针。身痹洗淅振寒,季胁支满痛。
凡温病身热五日以上,汗不出,刺大泉,留针一时取针,若未满五日者,禁不可刺。
凡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喜呕,呕已乃衰,即取公孙及井输。实则肠中切痛,厥,头面肿起,烦心,狂,多饮不嗜卧;虚则鼓胀,腹中气大满,热痛不嗜食,霍乱,公孙主之。
黄疸
然谷 主黄疸,一足寒,一足热,喜渴。《甲乙》云:舌纵烦懑。
章门 主伤饱身黄。
中封 五里 主身黄,时有微热。《甲乙》云:不嗜食,膝内廉内踝前痛,少气,身体重。
太冲 主黄疸,热中喜渴。
脊中 主黄疸,腹满不能食。
脾俞 主黄疸,喜欠不下食,胁下满,欲吐,身重不欲动。
中脘 大陵 主目黄振寒。
劳宫 主黄疸目黄。
太溪 主黄疸。《甲乙》云:消瘅善喘气,走喉咽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难,嗌中肿痛唾血,口中热,唾如胶。
脾俞 胃脘 主黄疸。
霍乱
巨阙 关冲 支沟 公孙 阴陵泉 主霍乱。
期门 主霍乱泄注。
太阴 大都 金门 仆参 主厥逆霍乱。
鱼际 主胃逆霍乱。
太白 主霍乱逆气。
三里 主霍乱,遗矢失气。
解溪 主膝重脚转筋,湿痹。
大泉 主眼青转筋,乍寒乍热,缺盆①中相引痛。
① 缺盆 即锁骨上窝。《灵枢经•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从缺盆上颈贯颊。”
金门 仆参 承山 承筋 主转筋霍乱。
承筋 主瘛疭,脚酸。《甲乙》云:霍乱胫不仁。
丘墟 主脚急肿痛,战掉不能久立,附筋足挛。
窍阴 主四肢转筋。
委中 委阳 主筋急身热。
凡霍乱头痛胸满,呼吸喘鸣,穷窘不得息,人迎主之。
凡霍乱泄出不自知,先取太溪,后取太仓之原。
疟病
列缺 后溪 少泽 前谷 主疟寒热。
阳谷 主疟,胁痛不得息。
飞扬 主狂疟,头眩痛,痓反折。
大钟② 主多寒少热。
② 大钟 原作“太钟”,据本卷风疾第四•惊恐改。凡本书中“太钟”,均据此改为“大钟”。
太溪 主热多寒少。《甲乙》云:疟闷呕甚,热多寒少,欲闭户而处,寒厥足热。
商丘 主寒疟腹中痛。
中封 主色苍苍然,太息振寒。
丘墟 主疟振寒。《甲乙》云:腋下肿。
昆仑 主疟多汗。《甲乙》云:腰痛不能俯仰,目如脱,项如拔。
冲阳 主疟先寒洗淅,甚久而热,热去汗出。
临泣 主疟日西发。
侠溪 主疟,足痛。
然谷 主温疟汗出。
天府 主疟病。
少海 主疟,背振寒。《甲乙》云:项痛引肘腋,腰痛引少腹中,四肢不举。
天枢 主疟,振寒,热盛狂言。
少商 主振栗鼓颔①。
① 鼓颔 上下牙不自主碰击,颐颊颤动。《素问•疟论》:“疟之始发也……寒栗鼓颔,腰脊俱痛。”
商丘 神庭 上星 百会 完骨 风池 神道 掖门 前谷 光明 至阴 大杼 主痎 疟热。
阴都 少海 商阳 三间 中渚 主身热疟病。
大泉② 太溪 经渠 主疟,咳逆心闷不得卧,寒热。
② 大泉 原作“太泉”,据本卷热病第五•霍乱改。按“大泉”,经穴别名,即“太渊”。
列缺 主咳甚热。
阳溪 主咳甚苦寒,咳呕沫。
大陵 腕骨 阳谷 少冲 主乍寒乍热疟。
合谷 阳池 侠溪 京骨 主疟寒热。
支正 小海 主风疟。
偏历 主风疟汗不出。
温留 主疟面赤肿。
三里 陷谷 侠溪 飞阳 主痎疟少气。
天井 主疟食时发,心痛,悲伤不乐。
少泽 复留 昆仑 主疟寒,汗不出。
厉兑 内庭 主疟不嗜食,恶寒。
冲阳 束骨 主疟从脚③起。
③ 脚胻 胫骨上端接近膝的部位。按“胻”,胫端。《说文解字•肉部》段玉裁注:“胫近膝者曰胻。故股之外曰髀也。言胫则统胻,言胻不统胫。”
瘿瘤第六痔漏疝 阴病附④
④ 痔漏……阴病附 原无,据本书目录补。
瘿瘤
天府 臑会 气舍 主瘤瘿气,咽肿。《甲乙》天府作天窗。
脑户 通天 消泺 天突 主颈有大气。
通天 主瘿 灸五十壮,胸堂、羊矢灸一百壮。
痔瘘
飞阳 主痔,篡①伤痛。
① 篡(cuàn 串) 前后阴之间,即会阴部。《素问•骨空论》张景岳注:“篡……即前后二阴之间也。”
支沟 章门 主马刀肿瘘。
绝骨 主瘘,马刀腋肿。
商丘 复留 主痔,血泄后重。
大迎 五里 臂臑 主寒热,颈瘰疬。
天突 章门 天池 支沟 主漏。
天突 天窗 主漏,颈痛。
劳宫 主热痔。
会阴 主痔。凡痔与阴相通者死②。
② 凡痔与阴相通者死 “凡痔”二字原脱,据《针灸甲乙经》卷九•第十二补。
侠溪 阳辅 太冲 主掖下肿,马刀瘘。
承筋 承扶 委中 阳谷 主痔痛,腋下肿。
商丘 主痔,骨蚀,喜魇梦。
窍阴 主痈疽头痛如锥刺,不可以动,动则烦心。
大陵 支沟 阳谷 后溪 主痂疥③。
③ 痂疥 疥疮。按“痂”,疮痂。《说文解字•疒部》:“痂,疥也。”徐锴系传:“今谓疮生肉所蜕干为痂。”“疥”,疥疮。《说文解字•疒部》:“疥,搔也。”
疝
曲泉 主疝,阴跳痛引脐中,不尿,阴痿。
中都 主疝崩中。
合阳 中郄 主疝崩中,腹上下痛,肠澼,阴暴败痛。
照海 主四肢淫泺,身闷,阴暴起疝。
太溪 主胞中有大疝瘕积聚,与阴相引。
商丘 主阴股内痛,气痈,狐疝走上下引小腹痛,不可以俯仰。
关元 主疝。
肩井 傍肩解与臂相接处,主偏。
巨阙 主狐疝。
太冲 主狐疝呕厥。
中脘 主冲疝①冒死不知人。
① 冲疝 病名。症见腹痛,从少腹向上攻冲而痛。《素问•骨空论》:“督脉者……此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
脐中 石门 天枢 气海 主少腹疝气,游行五脏,疝绕脐,冲胸不得息。《甲乙》云:脐疝绕脐痛,冲胸不得息,灸脐中。脐疝绕脐痛,石门主之。脐疝绕脐痛时止,天枢主之。
石门 主腹满疝积。
关元 主暴疝痛。
大敦 主卒疝暴痛,阴跳上入腹,寒疝,阴挺出偏大肿脐腹中,邑邑不乐,小便难而痛,灸刺之,立已。左取右,右取左。《甲乙》云:照海主之。
四满 主脐下疝积。《甲乙》云:胞中有血。
天枢 主气疝②呕。
② 气疝 病名。症见腹中忽然胀满,忽而减轻,并有疼痛。详参《诸病源候论》卷二十•疝病诸候。
大巨 主疝偏枯。
交信 主气癃疝,阴急,股枢③膊内廉痛④。
③ 股枢 骨关节名。即髋关节。按“枢”,户枢。《说文解字•木部》:“枢,户枢也。”段玉裁注:“户所以转动开闭之枢机也。”
④ 膊(zhuàn 转)内廉痛 膝内侧痛。按“膊”,膝头。《释名•释形体》:“膝头曰膊。因形团而名之。”
中封 主疝癃暴痛,痿厥,身体不仁。
气冲 主阴肿痛,阴痿,茎中痛,两丸骞⑤痛,不可仰卧。
⑤ 两丸骞(qiān 千) 两睾丸损坏。按“骞”,亏损,损坏。《玉篇•马部》:“骞,亏也。”
曲泉 主疝,阴跳痛引茎中不得尿。
太阴郄 冲门 主疝瘕阴疝①。
① 阴疝 病名。因寒邪侵袭肝经而致,症见睾丸、阴器急痛,肿胀等。
少府 主阴痛,实时挺长,寒热,阴暴痛,遗尿;偏虚则暴痒,气逆,卒疝,小便不利。
阴市 主寒疝下至腹腠,膝腰痛如清水,小一作大腹诸疝,按之下至膝上伏兔中寒,疝痛,腹胀满,痿,少气。
太冲 中封 地机 主疝,精不足。
中极 主失精。
鱼际 主阴湿,腹中余疾。
五枢 主阴疝两丸上下,少腹痛。
阴交 石门 主两丸骞。
太冲 主两丸骞缩,腹坚不得卧。《甲乙》云:环脐痛,阴骞,两丸缩,腹坚痛,不得卧。
大赫 然谷 主精溢,阴上缩。
会阴 主阴头寒。
曲泉 主阴痿。
阴谷 主阴痿不用,小腹急,引阴内廉痛。
行间 主茎中痛。
杂病第七论一首
膏肓俞无所不治,主羸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狂惑忘误。取穴法:令人正坐曲脊伸两手,以臂著膝前令正直,手大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勿令臂得动摇,从胛骨上角摸索至胛骨下头,其间当有四肋三间,灸中间,依胛骨之里肋间空,去胛骨容侧指许,摩肉②之表肋间空处,按之自觉牵引胸户中。灸两胛中各一处,至六百壮,多至千壮,当觉气下砻砻然如流水状,亦当有所下出,若无停痰宿疾则无所下也。若病人已困不能正坐,当令侧卧,挽上臂,令前求取穴灸之也。求穴大较以右手从右肩上住指头表所不及者是也,左手亦然,乃以前法灸之。若不能久正坐当伸两臂者,亦可伏衣襆①上伸两臂,令人挽两胛骨使相离,不尔胛骨覆,穴不可得也。所伏衣襆当令大小常定,不尔则失其穴也。此灸讫后,令人阳气康盛,当消息以自补养,取身体平复。其穴近第五椎相准望取之。
② (lǚ 吕)肉 脊柱周围的肌肉。按“”,脊柱。《改并四声篇海•肉部》引《俗字背篇》:“,脊也。”
① 衣襆(fú 服) 包袱。按“襆”,包袱。《广韵•烛韵》:“襆,帕也。”《资治通鉴•隋文帝二年》胡三省注:襆,帕也,以裹衣物。”
论曰:昔秦缓不救晋侯之疾,以其在膏之上肓之下,针药所不及,即此穴是也。时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疴难遣。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矣。
三里主腹中寒,胀满肠鸣腹痛,胸腹中瘀血,小腹胀,皮肿,阴气不足,小腹坚,热病汗不出,喜呕,口苦壮热,身反折,口噤鼓颔,腰痛不可以顾,顾而有所见,喜悲,上下求之,口僻乳肿,喉痹不能言,胃气不足,久泄利,食不化,胁下柱满,不能久立,膝痿,寒热中,消谷苦饥,腹热身烦,狂言,乳痈,喜噫,恶闻食臭,狂歌妄笑,恐怒大骂,霍乱,遗尿失气,阳厥,悽悽恶寒,头眩,小便不利,喜哕。凡此等疾,皆灸刺之,多至五百壮,少至二三百壮。
涌泉主喜喘,喉痹,身热痛,脊胁相引,忽忽喜忘,阴痹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男子如蛊②,女子如阻③,身体腰脊如解,不欲食,喘逆,足下清至膝,咽中痛,不可纳食,不能言,小便不利,小腹痛,风入肠中,癫疾,夹脐痛急,胸胁柱满痛,衄不止,五疝,指端尽痛,足不践地。凡此诸疾,皆主之。
② 蛊 病名,即鼓胀。《证治要诀》:“蛊与鼓同,以言其急应如鼓,非蛊毒之蛊也。”
③ 阻 病名,即妊娠呕吐。
妇人病第八小儿附①
① 小儿附 原无,据本书目录补。
② 阴挺 病名。相当于今之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等病。多因经络损伤,子脏虚冷或中气下陷而致。详参《诸病源候论》卷四十•阴挺出下脱候。
少腹坚痛,月水不通 刺带脉入六分,灸五壮。在季肋端一寸八分。端一作下。
漏下,若血闭不通,逆气胀 刺血海入五分,灸五壮。在膝膑上内廉白肉际二寸半。
漏血,少腹胀满如阻,体寒热,腹遍肿 刺阴谷入四分,灸三壮。在膝内辅骨后,大筋之下,小筋之上,屈膝乃得之。《甲乙》云:漏血小便黄,阴谷主之。
女子疝瘕,按之如以汤沃两股中,少腹肿,阴挺②出痛,经水来下阴中肿或痒,漉青汁如葵羹,血闭无子,不嗜食 刺曲泉。在膝内辅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乃得之。刺入六分,灸三壮。
疝瘕,按之如以汤沃股内至膝,飧泄,阴中痛,少腹痛坚,急重下湿,不嗜食 刺阴陵泉入二分,灸三壮。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中,伸足乃得之。
经逆,四肢淫泺,阴暴跳疝,小腹偏痛 刺阴跷入三分,灸三壮。在内踝下容爪甲。即照海穴也。
少腹大,字难③,嗌干,嗜饮,夹脐疝 刺中封入四分,灸三壮。在内踝前一寸半。伸足取之。
③ 字难 产难或孕难。按“字”,产。《广韵•释诂一》:“字,生也。”“字”又指怀孕。《周易•屯》李鼎集解引虞翻曰:“字,妊娠也。”
女子不字,阴暴出,经漏 刺然谷入三分,灸三壮。在足内踝前起大骨下陷中。
字难,若胞衣不出,泄风从头至足 刺昆仑入五分,灸三壮。在足外踝后跟骨上。
月事不利,见赤白而有身反败,阴寒 刺行间入六分,灸三壮。在足大趾间,动应手。
月闭溺赤,脊强,互引反折,汗不出 刺腰俞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壮。在第二十一椎节下间。
绝子,疟寒热,阴挺出不禁,白沥①,痓,脊反折 刺上窌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壮。在第一空腰髁下一寸夹脊。
① 白沥 病证名。即白带。按“沥”,泛指液体点滴落下。《素问•骨空论》张景岳注:“淫泺,遗精遗沥也。”
赤白沥②,心下积胀,腰痛不可俯仰 刺次窌入三寸,留七呼,灸三壮。在第二空挟脊陷中。
② 赤白沥 病证名。即赤白带下。
赤淫③时白,气癃,月事少 刺中窌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壮。在第三空夹脊陷中。
③ 赤淫 病证名。此谓赤带。按“淫”,淫佚流失。《灵枢经•动输》周学海注:“淫,谓肠澼沃沫,遗精淋沥,盗汗之类皆是。”
下苍汁不禁,赤沥,阴中痒,痛引少腹,控不可以俯仰 刺腰尻交者两胂上,以月生死为痏数,发针立已。一云下窌。
肠鸣泄注 刺下窌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壮。在第四空夹脊陷中。
赤白里急,瘈疭 刺五枢入一寸,灸五壮。在带脉下三寸。
手脚拘挛④,腹满,疝,月水不下,乳余疾,绝子,阴痒,奔豚上,腹坚痛,下引阴中,不得小便 刺阴交入八分,灸五壮。在脐下一寸。
④ 手脚拘挛 “手脚”二字原脱,据《甲乙经》卷十二•第十补。
腹满疝积,乳余疾,绝子,阴痒,奔豚上,少腹坚痛,下引阴中,不得小便 刺石门入五分。在脐下二寸,忌灸,绝孕。
绝子,衃血⑤在内不下,胞转不得尿,小腹满,石水痛 刺关元入二寸,灸七壮。在脐下三寸。又主引胁下胀,头痛,身背热,奔豚寒,小便数,泄不止。
⑤ 衃(péi 胚)血 凝结的死血。《素问•五脏生成》:“五脏之气……赤如衃血者死。”王冰注:“衃血,谓败恶凝聚之血,色赤黑也。”
子门不端,小腹苦寒,阴痒及痛,奔豚抢心,饥不能食,腹胀,经闭不通,小便不利,乳余疾,绝子,内不足 刺中极入二寸,留十呼,灸三壮。在脐下四寸。
赤白沃①,阴中干痛,恶合阴阳,小腹坚,小便闭 刺屈骨入一寸半,灸三壮。在中极下一寸。
① 赤白沃 病证名,即赤白带。按“沃”,浊沫。《素问•五常政大论》王冰注:“沃,沫也。”
月水不通,奔豚②,泄气上下,引腰脊痛 刺气穴入一寸,灸五壮。在四满下一寸。
② 奔豚 “豚”字原脱,据《甲乙经》卷十二•第十补。
胞中痛,恶血月水不以时休止,腹胀肠鸣,气上冲胸 刺天枢入五分,灸三壮。去肓俞一寸半。
少腹胀满,痛引阴中,月水至则腰背痛,胞中瘕,子门寒,大小便不通 刺水道入二寸半,灸五壮。在大巨下三寸。
月水不利,或暴闭塞,腹胀满癃,淫泺身热,乳难,子上抢心;若胞不出,众气尽乱,腹中绞痛,不得反息 正仰卧屈一膝,伸一膝,并气冲针上入三寸,气至泻之。在归来下一寸,动脉应手。
产余疾,食饮不下,奔豚上下,伤食腹满 刺期门入四分,灸五壮。在第二肋端。
乳痈惊痹,胫重,足跗不收,跟痛 刺下廉入三分,灸三壮。在上廉下三寸。
月水不利,见血而有身则败,乳肿 刺临泣入二分,灸三壮。在足小指次指间,去侠溪一寸半。
女子疝及小腹肿,溏泄,癃,遗尿阴痛,面尘黑,目下毗痛,漏血刺太冲入三分,灸三壮。在足大趾本节后二寸中动脉。
女子疝,赤白淫下,时多时少,暴腹痛 刺蠡沟入三分,灸三壮。在内踝上五寸。
女子无子,咳而短气 刺涌泉入三分,灸三壮。在足心陷者中。
乳难,子上冲心,阴疝 刺冲门入七分,灸五壮。在府舍下,上去大横五寸。
女子不下月水,痹惊,善悲不乐,如堕坠,汗不出 刺照海入四分,灸二壮。在内踝下四分。又主女子淋,阴挺出,四肢淫泺。
血不通 刺会阴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壮。在大便前小便后。
子脏中有恶血,内逆满痛 刺石关入一寸,灸五壮。在阴都下一寸。
肓门 主乳余疾。
侠溪 主少腹坚痛,月水不通。
神封 膺窗 主乳痈,寒热短气,卧不安。
三里 主乳痈有热。
乳根 主膺①肿乳痈,凄索寒热,痛不可按。
① 膺(yīng 应) 胸。《灵枢经•痈疽》张景岳注:“膺者,胸旁之高肉处也。”
天溪 侠溪 主乳肿痈溃。
大泉 主妬乳膺胸痛。
四满 主子脏中有恶血,内逆满痛,疝。
中极 主拘挛腹疝,月水下不,乳余疾,绝子阴痒。
四满 主胞中有血。
大赫 主女子赤沃②。
② 赤沃 便血、尿血。《素问•五常政大论》张景岳注:“赤沃者,利血、尿赤也。”
气冲 主无子,小腹痛。
支沟 主女人脊急,目赤。
阴廉 主绝产,若未曾产。
筑宾 主大疝绝子。
涌泉 阴谷 主男子如蛊,女子如阻,身体腰脊如解,不欲食。
水泉 照海 主不字,阴暴出,淋漏,月水不来而多闷,心下痛。
照海 主阴挺下血,阴中肿或痒,漉清汁若葵汁。
小儿病
本神 前顶 囟会 天柱 主小儿惊痫。
临泣 主小儿惊痫反视。
颅息 主小儿痫,喘不得息。
悬钟 主小儿腹满,不能食饮。
瘈脉 长强 主小儿惊痫瘈疭,多吐泄注,惊恐失精,视瞻不明,眵①。
① 眵(chī 痴)(miè 蔑) 眼眶红肿而分泌物多。按“眵”,眼屎。《广韵•支韵》:“眵,目汁凝也。”“”眼眶红肿。《释名•释疾病》:“,目眦伤赤曰。”
然谷 主小儿脐风,口不开,善惊。
主小儿食晦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