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脾虚湿困

胡男 患大便溏泻症已二月,每日数次,未便之先,腹痛重坠,排便之后,则腹部立觉爽快,无何诸症又作,如厕频频,颇以为苦,食欲不振,精神倦怠,拟用防腐,利水,调和胃肠法。

血余炭[三钱] 左金丸[钱半。同包] 奎白芍[四钱] 醋柴胡[钱半。同炒] 台乌药[钱半] 香附米[二钱] 苍术炭[二钱] 焦薏仁[四钱] 石莲肉 建莲肉[各三钱] 广皮炭[三钱] 车前子[三钱] 五谷虫[三钱。同包] 云苓块[三钱] 姜中朴[钱半] 甘草梢[钱] 白通草[钱半]

二诊 腹痛少止,泄泻未效,心跳气短,精神疲乏,前方药力不足之故也。

制附片[钱半] 干姜炭[五分] 野於术[钱半,土炒] 野党参[三钱,米炒] 石莲肉 建莲肉[各三钱] 炒萸连[各钱] 血余炭[三钱,布包] 五味子[打,钱] 破故纸[钱半] 肉豆蔻[钱半] 炙甘草[钱] 奎白芍[四钱] 醋柴胡[钱半。同炒] 台乌药[钱半] 苍术炭[二钱] 焦薏仁[四钱]

三诊 前方连服三剂,腹痛止,泻减少,精神亦振,再进前法,以得速效。

血余炭[三钱] 赤石脂[三钱。同包] 左金丸[二钱] 禹余粮[三钱。同包] 制附片[钱半] 淡干姜[五分] 野於术[钱半] 野党参[三钱,米炒] 五味子[钱,打] 破故纸[钱半] 肉豆蔻[钱半] 石莲肉 建莲肉[各三钱] 苍术炭[二钱] 焦薏仁[四钱] 台乌药[钱半] 诃子肉[二钱,煨] 炙甘草[钱]

四诊 大便泻止,每日更衣一次,微溏,症状良好,改用丸药收功。每日早服香砂六君子丸三钱,下午服四神丸二钱,夜临卧服附子理中丸一丸。均用白开水送,共服十日。

(二) 脾肾阳虚

于女 六十三岁 曾患急性胃肠炎,调理不当,病转慢性。现在大便泄泻, 日行七八次,腰冷胃寒,腹痛里急,心悸气短,食后则停滞腹胀,两胁不舒,食欲不振,夜寐不安,时自汗出,小便短黄,舌淡苔白,六脉沉弱。

生龙骨[四钱] 苍术炭[二钱] 生牡蛎 [四钱] 白术炭[二钱] 血余炭[二钱] 禹余粮[三钱。同布包] 白通草[钱半] 紫厚朴[钱半] 浮小麦[两] 川杜仲[三钱] 米党参[三钱] 五味子[钱半] 川续断[三钱] 炒远志[三钱] 干姜炭[钱半] 焦薏仁[七钱] 炙草梢[钱]

二诊 服药二剂,大便转溏,次数已减,余症均轻,仍以前方加力。

苍术炭[钱] 云茯苓[三钱] 白术炭[钱] 云茯神[三钱] 禹余粮[三钱] 血余炭[二钱。同布包] 生龙骨[四钱] 川续断[二钱] 淡干姜[钱半] 生牡蛎[四钱] 川杜仲[二钱] 紫厚朴[钱半] 五味子[钱] 怀山药[八钱] 米党参[三钱] 川附片[二钱] 炙草梢[钱] 荷梗[一尺]

三诊 前方服四剂,见效,又因腹部受寒,便泻复作,仍遵前法加减。

云茯苓[三钱] 车前子[三钱] 苍术炭[三钱] 云茯神[三钱] 车前草[三钱] 白术炭[三钱] 肉豆蔻[二钱] 米党参[三钱] 血余炭[二钱] 禹余粮[二钱。同布包] 破故纸[二钱] 炒远志[三钱] 五味子[钱] 怀山药[八钱] 川附片[二钱] 干姜[钱半] 川厚朴[钱半] 吴萸[二钱] 草梢[钱]

四诊 服药六剂极效。每日溏便一二次,小便少色黄,余症均基本消失。

车前草[四钱] 云茯苓[三钱] 血余炭[二钱] 晚蚕沙[二钱。同布包] 旱莲草[四钱] 云茯神[三钱] 厚朴花[二钱] 冬白术[二钱] 玫瑰花[二钱] 煨肉果[二钱] 吴萸[钱] 黄连[钱。同炒] 浮小麦[两] 炒薏仁[八钱] 五味子[钱] 炒枳壳[钱半] 白通草[钱半] 破故纸[二钱] 炒远志[三钱] 炙草梢[钱]

五诊 服药十七剂,诸症悉除,拟改服丸药,常服巩固疗效。每日早服七宝妙灵丹二十粒,晚服附子理中丸一丸。

(三) 脾胃虚寒

朱男 六十九岁 病已年余,大便溏泻,每日少则一二次,多则五六次,近来食后觉胀,腹部喜热,别无其他症状。舌质淡,苔色白,六脉均沉软。

米党参[三钱] 干姜炭[钱半] 云苓块[三钱] 苍术炭[二钱] 白术炭[二钱] 血余炭[二钱] 禹余粮[三钱。同布包] 晚蚕沙[二钱] 左金丸[二钱。同布包] 紫厚朴[钱半] 怀山药[八钱] 御米壳[四钱] 焦远志[三钱] 炙甘草[钱]

二诊 服药四剂,大便一日一次,仍溏,胃部仍胀。前方去米壳,加壳砂仁钱半,陈皮炭二钱。

三诊 前方又服四剂,试停药二日而大便次数并未增多,已不溏泻,成为软便,疗效甚显,要求配丸方以资巩固。

怀山药 [二两] 御米壳 [两] 焙内 金 [两] 云苓块 [两] 淡干姜 [五钱] 紫厚朴 [五钱] 广皮炭 [五钱] 淡吴萸 [五钱] 米党参 [两] 川黄连 [五钱] 川附片 [两] 建莲肉 [两] 血余炭 [两] 苍术炭 [两] 野於术[两] 炙甘草[五钱]

共研细末,荷叶两张煎水,六神曲二两打糊共合为丸如米粒大,每日早晚各服二钱,白开水送下。

四诊 丸药服四十日,效果甚好,大便迄未溏泻,有时饮食不甚注意,腹部即感不适,大便不成条状,消化力尚弱。前方去米壳、附片、干姜,加莲肉二两,再服一个月。

(四) 命门火衰

吴男 二十九岁 四年前曾患腹泻,未经医生治疗,服成药数日,腹泻次数减少。以后逐渐形成晨醒即急入厕便泻一次。初不介意,近两年则感体力日虚,消化无力,有时恶心,小便短少,舌苔白垢,六脉沉弱。

破故纸[二钱] 五味子[钱] 炒萸连[各钱半] 肉豆蔻[二钱] 米党参[三钱] 川附片[钱半] 苍术炭[二钱] 赤茯苓[四钱] 白术炭[二钱] 赤小豆[四钱] 血余炭[二钱] 禹余粮[三钱。同布包] 干姜炭[钱半] 炙甘草[钱]

二诊 服药二剂,无变化,症如前,药力未及,前方姜、附各加钱半。

三诊 服药十剂,见效,大便时间已可延至中午如厕,仍属溏便。体力较好,食欲增进,已不恶心,小溲也多,改用丸剂。七宝妙灵丹,早晚各服半瓶,服二十日。

四诊 服七宝妙灵丹不如服汤药时效果明显,大便一日一次,仍溏泻,肠鸣不适,拟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合四神丸治之。

五诊 前方服七剂,大便每日一次已成软粪,肠鸣止,食欲强,拟用丸方收功。每日早服四神丸三钱,晚临卧服附子理中丸一丸。

(五) 脾虚积滞

唐男 四十四岁 四月前曾患急性肠炎,日久不愈,又成慢性腹泻,多则日行十余次,少则四五次,屡治无效。目前,如厕频频,二便量少而不畅,坐下腹隐痛,且有硬块,口渴而不思饮,舌苔垢腻,脉象濡滑。

苍术炭[二钱] 白术炭[二钱] 晚蚕沙[二钱] 血余炭[二钱。同布包] 海浮石[三钱] 醋煅瓦楞子[八钱。同布包] 焦薏仁[七钱] 香附米[二钱] 姜厚朴[钱半] 莱菔子[二钱] 云苓块[二钱] 车前草[三钱] 莱菔英[二钱] 滑石块[二钱] 旱莲草[三钱] 炒萸连[各钱半] 广皮炭[二钱] 白通草[钱半] 炙草梢[钱] 焦内金[三钱]

二诊 服药三剂,感觉非常舒适,遂又连服六剂。胀满减轻,大便每日三四次,腹痛已愈,食欲增进,但觉气短头晕。前方去内金、车前草、旱莲草、白通草,加党参三钱,苏梗钱半,桔梗钱半。

三诊 前方服六剂,大便稀软,有时可成条状,日行一二次。晚间感觉腹胀,左下腹中硬块,触之较前柔软,亦不疼痛。

苍术炭[二钱] 白术炭[二钱] 血余炭[二钱] 禹余粮[三钱。同布包] 海浮石[三钱] 醋煅瓦楞子[八钱。同布包] 米党参[三钱] 云苓块[四钱] 紫厚朴[钱半] 炒萸连[各钱半] 诃子肉[二钱] 藿香梗[钱半] 苦桔梗[钱半] 炙草梢[钱]

(六) 脾虚寒湿

刘男 四十七岁 便溏,近两年,日行四五次,便前后腹部隐痛,当发病后四五个月,曾经协和医院检查为功能性肠蠕动过速,如厕频频,而大便不爽,颇以为苦,苔白薄、舌质淡,脉象濡弱,右关独甚。

川附片[三钱] 淡干姜[钱半] 禹余粮[三钱] 白石脂[三钱。同布包] 米党参[三钱] 炙甘草[二钱] 紫厚朴[钱半] 云苓块[四钱] 茅苍术[三钱] 焦薏仁[七钱] 怀山药[两,打碎,炒]

二诊 服药八剂,腹痛见轻,而腹泄次数未减,便亦较前畅快,因服汤药不便,要求丸方常服。早服参苓白术丸三钱,午服七宝妙灵丹半瓶,晚服附子理中丸一丸。

三诊 服丸药一月,溏泻次数减少,有时大便正常,腹痛消失,但时胀。仍用丸药收功。早服香砂六君子丸三钱,下午服七宝妙灵丹半瓶,晚服附子理中丸一丸,四神丸二钱,交替服用。